形容难吃的句子
舞者身穿镶满珠玉等饰物的孔雀羽衣,淡色彩裙,披霞帔,头戴“步摇冠”。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年间(公元713~741)在宫廷内宴上目睹了的演出盛况后赋诗赞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亦生。
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宋人王灼在中的描述更为生动,他说:“宫妓佩七宝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玉翠可扫。
”记载中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多种形式。
玄宗宫中,杨贵妃、张云容均以独舞“霓裳”著称;白居易在宫中内宴上所见,为双人舞;文宗宫中,教坊常以数百名19岁以下少女舞“霓裳”,场面蔚为壮观。
据考证,五代王建(公元884~918)墓汉白玉棺床上所雕两名舞妓的动作与神态,即为表演时的舞姿。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注释】(1)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yè)弹吹声迤逦(yǐlǐ):是凡唐朝的法曲开始演奏时,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等金石丝竹逐一发声,霓裳羽衣曲也是这样。
“擫”古同“擪”,表示用手指压按的弹奏方法。
(2)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散序部分共奏六支曲子,没有节拍,所以尚未开始跳舞。
(3)中序擘(bò)騞(huō)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乐曲从中序(也称拍序)开始打节拍,这时舞蹈也开始了。
“擘”表示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
“騞”表示暴裂声。
“擘騞”其实就是用拇指抬弦后迅速切音,这样乐器会发出类似暴裂的声音。
(4)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四句都是形容刚开始起舞时的姿态。
(5)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上元”是指上元夫人,传说中的神女;在天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母娘娘。
“萼绿”、“飞琼”分别是萼绿华和许飞琼,都是天宫中的仙女。
(6)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霓裳羽衣曲的第三部分“曲破”为十二遍,然后乐曲结束。
(7)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一般的曲子都是急音收停,而霓裳羽衣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后才结束,如长空鹤唳。
(8)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湓城”指江州(今江西的九江);“巴峡”指忠州(今重庆忠县)。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任忠州刺史。
(9)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bì)篥(lì)沈平笙:商玲珑、谢好、陈宠、沈平四人都是杭州的歌妓。
“觱篥”为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声音较凄凉。
又名“筚篥”、“悲栗”、“笳管”。
(10)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中的诗句:“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11)曲爱霓裳未拍时:白居易在中的诗句:“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12)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夭折后,化为人形来见吴王,小玉的母亲想去抱她,她化成轻烟飞走了。
(13)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李娟、张态均为苏州的歌妓。
全诗串讲:我侍奉宪宗皇帝于元和年间,并曾在宫中参加廷宴。
见过的宫廷歌舞不可胜数,其中最喜爱的是霓裳羽衣舞。
当时正是寒食节的春天,她们舞蹈于玉钩阑下的香案前。
香案前的舞女容颜如玉,穿的不是人间的普通衣服。
舞女们身著彩虹般的衣裳,头戴珠步摇的饰冠;身上有许多璎珞和玉佩,舞动时佩声珊珊。
舞女们的身形娉婷袅娜好似不胜罗衣,倾听舞曲行止有矩。
磬、萧、筝、笛等乐器相继奏起,击、擫、弹、吹、等声音悠长旖旎。
音乐演奏散序六遍,舞女们的舞衣如阳台峰上驻留的宿云片片。
中序的乐曲和入节拍,其声如秋竹暴裂,如春冰化开。
轻盈旋转的舞姿如回风飘雪,嫣然前行的步伐如游龙矫捷。
垂手时像柳丝娇柔无力,舞裙斜飘时仿佛白云升起。
黛眉流盼说不尽的娇美之态,舞袖迎风飘飞带着万种风情。
就象是上元夫人招来了仙女萼绿华,又象是西王母挥袖送别仙女许飞琼。
十二遍的曲破繁音急促而华丽,就象跳动的珍珠敲击玉片铿锵有力。
舞罢如飞翔的鸾凤收敛彩翅,终曲的长鸣声如空中鹤唳。
刚看此舞时惊心眩目,观赏完了意犹未足。
岂知自从降官到民间至今八九年,再也没机会观赏此曲此舞。
在江州只能听到山魈夜语,在忠州只听到杜鹃啼哭。
后来出任杭州刺史,才有机会和心情重温此技。
商玲珑的箜篌、谢好的筝;陈宠的觱篥、沈平的笙,这四位擅长吹弹管弦乐的歌妓,经我调教后霓裳曲终于练成。
在虚白亭前的湖水畔,她们前后三次表演了霓裳曲的弹唱。
我后来离开杭州是因为任期已满,听说她们如今已各自分散。
今年五月出任刺史来苏州,光阴似箭催我白发满头。
批阅公事常常工作到深夜,无暇听歌一直忙到深秋季节。
秋日公事较少反而心情闲闷,想起霓裳曲却不知去何处询问。
听说你们越州有很多吹弹好手,请问问是否有人懂得霓裳羽衣舞。
您回答越州七县十万户,懂霓裳舞曲的一个也无;而您却寄了一首长诗给我,诗的题目是霓裳羽衣谱。
四张信笺的颜色为绿色间红,霓裳诗句录于其中。
好似霓裳舞的实况都在其中展现,与当年在宫中所见相同。
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当年舞女的体态和高雅气质,今朝昔日,宛然如一。
象是在梦中遇见,又象是在画中显现。
您也知道我对霓裳曲非常热衷,并常把霓裳曲写入诗中。
您应该还记得,里有“惊破霓裳羽衣曲”,诗中有“曲爱霓裳未拍时”。
从来一切技能之事均有创造之主,杨敬忠依律创声,明皇亲自造谱。
您说这种舞很难物色表演人才,必须要美丽倾城的可爱少女。
可惜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已化青烟,而西施也早就化为尘土。
很久没看到绝世佳人的音容笑貌,馆娃宫及苎萝村已成空所。
也许您说的情况确实如此,但还是请您听我诉说:如果要找到美人才肯传授,此舞就不可能在人间流传长久。
女人的美丑优劣其实相差不远,大多还是需要他人的栽培和抬举。
我这里有李娟和张态,请您别嫌她们不可爱;我想将就一下,把她们训练成才。
原名为,微之是唐朝大诗人元稹的字;也就是说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为了唱和元稹的“霓裳羽衣”诗写的,但元稹的这首诗已失传。
霓裳羽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宫廷舞之一,它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
唐诗中常能看到有关霓裳羽衣舞的记述;白居易在他的多首诗中都提到了霓裳羽衣舞及曲子,并且说:“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而这首诗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此舞及曲子最详尽的描述,也是研究唐朝宫廷舞及音乐相当珍贵的资料。
下面我先详细的介绍一下。
霓裳羽衣曲的来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唐)郑嵎中说:“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笛写其半,会西凉府杨敬忠进,声调脗合,按之便韵,乃合二者制”。
叶法善是唐朝很著名的修道士,据说道术通玄。
另外在《明皇杂录》、柳宗元的《龙城录》、《集异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述。
郑嵎的记述与白居易诗中写的:“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比较吻合;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将经西域辗转传入凉州的天竺佛曲《婆罗门曲》依律创声,献给唐明皇。
李隆基获曲后,结合自己所听到的仙乐,加以润色并制词,亲自创制成了这首梨园名曲。
天宝十三年,他又易曲名为《霓裳羽衣曲》。
综上所述,《霓裳羽衣曲》应是一首神传舞曲。
另外,《霓裳羽衣曲》也是唐朝法曲中的精品。
法曲又称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东晋僧人法显的游记)一书,因用于佛教的法会而得名,法曲在隋朝时由印度传入中国。
又据《新唐书·礼乐十二》记载:“初,隋有法曲,其间清而近雅,器有挠、钹、磬、钟、幢很箫、琵琶。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使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
......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
......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
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
”;这些记载也都与白居易诗中的描述比较吻合。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分三十六遍(段),由《散序》(六遍)、《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遍)三部分构成,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散序》的六遍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即所谓的“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又称《歌头》或《拍序》,它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
它有歌有舞,也有器乐伴奏,就是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即所谓的“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只有乐器伴奏而没有歌唱,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
开始时,有散板的引起,称为“入破”。
白居易的《卧听法曲(霓裳)》诗称:“朦胧闲梦初成后,婉转柔声入破时”,可见其曲调是相当抒情的,不过很快就转入“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的快板部分。
这一部分在转入快板前有一个由散板入快板的过渡段“虚催”,中间也还有由快转更快的几次变化。
此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作结,白居易自注云:“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可见《霓裳羽衣曲》由于舞曲的要求,结尾处没有像别的大曲那样采用极快的“煞衮”作结,尾音拖得很长。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宫廷中表演时,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采用群舞形式。
此舞后来传到民间,也有采用单人或双人舞形式。
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此曲的伴奏乐器,除了前面提到的磬、箫、筝、笛以外,白居易还提到“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就是说还用到箜篌、筚篥、笙等乐器。
而在唐玄宗时代的宫廷表演时,却用了玉磬四簴(架)与琴、瑟、筑、箫、跋膝管、笙、芋各一件。
看来其乐队编制比较接近清乐的系统。
此曲传到民间,也有采用单一乐器演奏,如用琵琶、筝、笛等乐器;也可采用几件乐器合奏,如:箜篌、筚篥、笙、筝等。
《霓裳羽衣曲》歌舞十分注重表演者的服饰,“不著人家俗衣服”,裙色如虹,身上披的丝帔如飞云流霞,佩着黄金装嵌璎珞珠串,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秀发梳成双鬟,头上饰金嵌的珠花,舞姿轻盈柔美,进退飘忽,长袖翩翩似弱柳扶风,裙裾轻曳像缭绕流云,饰羽毛的舞装随双臂挥动,如鸾凤展翅。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及舞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谢谢你,肖尧。
”圆圆岂会不知肖尧这是在保护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我答应过你,不会让你受到任何的伤害,我岂会不记得,不会做到吗
好了,什么都别想了,一切都有我和圆圆呢,你就只要到那里,完成你的舞蹈就好。
”肖尧交代到。
圆圆没再说什么,她记得了肖尧对她的好,同时按照肖尧的示意,缓缓的走到舞台的中间,给灯光师一个手势之后,瞬间摄影棚全部黑了下来,几秒钟的时间之后,一束追等,打在圆圆身上,于此同时霓裳曲也缓缓的响起。
在追灯的示意下,只见圆圆头戴金花翠玉桂冠,插着玲珑步摇,身着镶满珠玉等饰物的孔雀羽衣、肩披五彩霞帔,配以如霓虹般淡彩色的舞裙,袅袅婷婷的站在舞台中央,轻轻的随袖而动,就只是那一瞬,圆圆就吸引住众人的目光。
随行的小宛轻轻的言语着: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音响师播放着由圆圆小宛共同演奏的霓裳羽衣曲,曲调悠长抒情、意境绵远,圆圆随着乐声翩翩起舞。
此时众人终于体会到,为何会称霓裳羽衣舞为华夏唐代的法曲精品,音乐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描写的是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中,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分为三十六段,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他曾有幸观赏了一对美丽舞者表演此舞,对她们时而点头相招聚拢,时而挥袖散开的精采表演,曾发自内心的赞叹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众人并不是没有欣赏过现代的霓裳羽衣曲的群体表演。
怎么形容呢
在烟雾和灯光的艺术配合下,只觉相去几十米远的舞台俨然是仙境的入口——仙乐飘飘,美女如云,如梦如真
如今圆圆在舞台上跳的则是传说中的独舞,据说,霓裳羽衣舞最初本是独舞,杨贵妃最善此舞。
相传,当年唐玄宗李隆基梦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赏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
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
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记忆犹新,便依此作出了《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后,能歌善舞的杨玉环稍加浏览,便依韵而舞,翩若天女散花,飘渺神奇。
她还曾写过一首七绝:“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嫋嫋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来形容此舞。
遗憾的是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失传,到中唐时期,已被世人淡忘。
随着唐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竟“寂不传矣”。
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煜意外寻得残谱与皇后周娥皇凭着自身的音乐天赋,和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一度整理排演,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
称得上音乐史上一大奇迹,却也失去了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共创辉煌的原滋原味。
此时圆圆跳的可不是那复原后的《霓裳羽衣曲》,而是由唐玄宗和她共同创造的辉煌,“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迤逦。
”
用来形容渐行渐远的句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写耕地的句子
《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唐朝高适全集,选自全唐诗:卷214_73)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
《早春松江野望》(唐代窦巩作品,选自全唐诗:卷271_106)江村风雪霁,晓望忽惊春……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
《原上新居十三首》(唐朝王建全集,选自全唐诗:卷299_24)新占原头地,本无山可归……石田无力及,贱赁与人耕。
《原上新居》(唐朝姚合作品,选自全唐诗:卷498-15)秋来梨果熟,行哭小儿饥……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
《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唐朝储嗣宗作品,选自全唐诗:卷594-20)归耕地肺绝尘喧,匣里青萍未报恩……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题历山舜祠(山有庙,呼为帝二子多变妖异,》(唐代杜荀鹤全集,选自全唐诗:卷691-121)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题觉禅和》(唐代杜荀鹤作品,选自全唐诗:卷692-27)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
《钓叟》(唐朝杜荀鹤作品,选自全唐诗:卷693-21)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唐代齐己作品,选自全唐诗:卷845-53)高堂亲老本师存,多难长悬两处魂……他日更思衰老否,七年相伴琢诗言。
《七言》(唐朝吕岩作品,选自全唐诗:卷857-1)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入室用机擒捉取,一丸丹点体纯阳。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北宋黄庭坚全集,选自全唐诗:卷857-1)采莲涉江湖,采菊度林薮……谢公遂如此,永袖绝弦手。
《木皮散人鼓词》(清朝贾凫西作品,选自全唐诗:卷857-1)释闷怀,破岑寂,只照着热闹处说来……只恐怕你铁打的心肠也泪如梭。
求一首形容歌唱得很好的诗
,人间哪得几回闻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闻 ,三月不知肉味。
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磬箫筝笛遰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繁音急节十二偏,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形容干净整洁的词
干干净净 【解释】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例句】教室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清清爽爽 【解释】整洁干净;清脆(指声音)。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5回:“好是无啥好,不过清清爽爽,倒像是个娘姨。
” 亮洁如新 【解释】洁净明亮得就像新的一样。
形容很干净。
一尘不染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
” 干净清爽 【解释】整洁,干净。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山魈》:“启斋门,则案上尘生,窗间丝满。
命仆粪除,至晚始觉清爽可坐。
” 很高兴为你解答满意望采纳
描写歌舞的诗句和词语有哪些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 晏几道<<鹧鸪天>>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宋代诗人 刘子翠 梁园歌舞足风流, 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承平多乐事, 夜深灯火上樊楼。
曹植〈〈洛神赋〉〉。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白居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鹧鸪天》 梁园歌舞足风流, 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承平多乐事, 夜深灯火上樊楼。
刘子翠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曹植《洛神赋》 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白居易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
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红袖一时招。
张祜《上巳乐》 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
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
张祜《千秋乐》 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
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
张祜《春莺啭》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
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欲唤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
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
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吕同老 《水龙吟 》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阳少女踏春阳,踏到平阳胜故乡。
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断路人肠。
孔尚任《平阳竹枝词》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迥。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白居易《柘枝伎》 吴刀翦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辉,扬眉转袖若雪飞。
倾城独立世所稀,激楚结风醉忘归。
高堂月落烛已微, 玉钗挂缨君莫违。
李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李白 微雨散芳菲,中园照落晖。
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
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愁人当此夕,羞见落花飞。
陈子良《酬萧侍中春园听妓》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
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彩逐灵蛇转,形随舞凤来。
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李峤《珠》 以上是 描写歌舞的诗句, 下面是 描写歌舞的词语 : 楚馆秦楼 楚馆: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入宫;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建楼给她居住。
指歌舞妓院场所 闭门酣歌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
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楚棺秦楼 旧时指歌舞场所,也错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歌楼舞榭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
泛指歌舞场所。
歌台舞榭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酣歌恒舞 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具食与乐 备办了酒饭和歌舞。
鸾歌凤舞 比喻美妙的歌舞。
声色狗马 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
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声色犬马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
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声色货利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
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
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舞衫歌扇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
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村歌社舞 指民间歌舞。
凤歌鸾舞 神鸟歌舞。
比喻美妙的歌舞。
凤舞鸾歌 ①形容美妙的歌舞。
②仙舞的两支曲名。
秦楼楚馆 泛指歌舞场所。
多指妓院。
青楼楚馆 犹言秦楼楚馆。
指歌舞场所。
亦指妓院。
贪声逐色 贪爱歌舞,追求女色。
形容生活放荡。
舞榭歌台 供歌舞用的台榭。
燕歌赵舞 ①古燕赵人善歌舞,后以“燕歌赵舞”泛指美妙的歌舞。
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
朝歌暮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珠歌翠舞 指声色美妙的歌舞。
醉舞狂歌 形容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
裘马声色 〖解释〗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
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舞榭歌楼 〖解释〗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
泛指歌舞场所。
同“舞榭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