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沈力遗体告别仪式举行,仪式上有哪些知名明星送别
落黑了天,家家户户把门关。
老虢森林奔,麻雀家巧檐。
五爪的归北海,千年王八回沙滩。
大路断了行车辆,小路断了行路难。
10家商了九家锁,还有一家门没关。
叫老乡,听我言,点起了8柱香请神仙哪,唉唉艾艾呀~~左手拿起文王鼓,右手拿起赶仙鞭。
鼓也不叫鼓,鞭也不叫鞭,奔的儿鼓,刨的圆,横三竖四8根弦,还有那乾坎艮震迅离坤兑8个大铜钱哪,唉唉唉唉呀~叫老乡,听我言,或是灰,或是黄,或是短来或是长,或是哪咤三太子,或是托塔李天王,
火葬场怎么火化死人
) 要取得死亡证明书 人死后,丧家或单须取得死亡证在医院死亡的,由医院出亡证明;在家因病死亡的,由村委会、居委会或派出所出据死亡证明;非常规原因死亡的,由所在单位或公安部门也据死亡或火化证明。
然后凭上述证明到住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二) 要作好死亡说明 领取死亡证明后,即可打电话或派人与殡仪馆、殡葬服务站或火化场联系,预定接尸时间,告知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尸体所在地点、死者户口所在地点;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死者是否脱穿衣服、是否需要举行追悼和告别仪式等。
在接尸体时,丧家或单位应在接尸车到达之前准备好死亡证明、所需衣物等,死在医院的应办理好出院手续。
(三) 要办好火化手续 尸体运到殡仪馆后,随车家属(接尸车可随带家属二至三人)首先到业务室,交验死亡证明,选购骨灰盒,领取火葬证,办好交款等项手续。
取骨灰一般需要二至三天,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时,可办理提前取灰手续。
在联骨灰时要持火葬证在取骨灰处领取。
如果尸体运到殡葬馆后因故不能马上火化,右在业务室办理尸体冷藏手续。
(四) 需要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或召开追悼会 丧家或单位要事先与殡仪馆业务室的承办人员联系,定好租用时间,租赁礼堂、告别室、花圈、鲜花、小白花、黑纱等各类事宜。
(五) 需要寄存骨灰 按寄存骨灰的规定,有的凭火葬证在火化地可直接联系办理,有的凭火葬证到指定的骨灰堂联系办理。
寄存时间,一般三年,超过时间的可以续存。
如果过期不取也不办理续存手续,,则由骨灰堂酌情处理。
在办理骨灰寄存手续时,由骨灰堂填发给骨灰寄存证,丧家或单位应妥为保管,持证可随时到骨灰堂瞻仰亲属骨灰。
瞻仰时应遵守骨灰堂的有关规定。
[编辑本段]■火葬的程序■ 1.主持人宣布,火化仪式开始; 2.由主持人带领到场人员默哀一分钟; 3.由死者单位领导或亲属作简单致词,表示悼念之情,祝愿死者安息,时间三五分钟即可,不宜过长。
4.瞻仰遗容。
到场人员绕遗体一周,并向遗体三鞠躬。
有条件的可以录相、照相留念。
5.主持人宣布遗体火化开始,遗体由工作人员或家属送到火化间,目送遗体入炉; 6.家属在接待室等待骨灰出炉。
[编辑本段]■火葬场的设备和技术■ 1.操作控制系统 我国的火化炉进入90年代,已出现利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将火化尸体的全过程,编制程序,用微电脑控制,这种炉操作方便,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卫生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丧主的现场气氛,是当前普及的技术之一。
2.燃料方面 焚化尸体使用的燃料,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使用煤,进而使用石油(柴油),这种炉子污染严重。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仍使用这种炉子,但许多地方已增加了消烟除尘装置。
现在最先进的是使用天然气和煤气,使用这种燃料,降低能耗,减少了污染,也是火化炉的一个方向。
3.适用性强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操作的适用性和丧主的适用性,操作工在此种环境下工作,告别了以前的黑屋子、大钎子,工人在操作间,坐着沙发,看着监控器,按动键盘,就可操作火化的全过程,大大改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再就是丧主在炉前可目送,也可按动自动开关亲自将亲人的遗体送入炉内,然后丧主可在布置高雅、设备齐全的休息室里,等待火化完毕,并可亲自拣拾骨灰,装殓骨灰盒。
丧主到这里,消除了恐怖感,沉痛的心情得到安抚,现场气氛大大改观。
[编辑本段]■火化工的工作流程■ 1、遗体送至火化车间后,办理火化签字手续,骨灰盒名字要与遗体和炉号相符。
2、司炉工人在家属签字后宣布火化开始。
3、家属可在炉前观察厅或电脑监控观察室瞻看火化进程。
4、火化完毕后,出具骨灰,由司炉工人将内灰移交给殡仪馆骨灰管理员或家属领取。
[编辑本段]■火化机的基本要求■ (1)污染物的排放要少(要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限制标准)。
因为尸体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有毒有害气体和臭味排放到大气中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国家对此有严格的限制标准。
民政部组织评定的国家等级殡仪馆对排放污染物的限制也有一定的要求。
(2)燃烧效率高。
一是要单具尸体火化的时间短,二是要火化单具尸体所消耗的燃料少。
这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来的。
(3)火化过程的文明程度要高。
火化过程的文明程度体现在:一是严禁混骨灰;二是排放的污染物少;三是火化过程中不要用其它工具(如炉钩子等)翻动尸体;四是火化机在作业过程中不要溢出有毒、有害、有味烟气,以免污染工作间的环境;五是尸体在炉前运输和进炉时文明、平稳等。
(4)外表要美观大方,操作方便,整体性能安全可靠,容易维修和保养。
(5)结构简单、耐用,价格适中,符合国情。
[编辑本段]■火化机的基本特点■ (1)尸体在火化机炉膛内于一定温度下焚烧。
在焚烧过程中不断地供应燃料和助氧风,以满足尸体在各个燃烧阶段所需要的热量。
(2)尸体在焚烧过程中,根据不同尸体的不同焚烧状态,不断调节燃料和助氧风供量,使尸体在各个燃烧阶段尽可能段都处于最佳燃烧状态; (3)火化机的燃烧对象是尸体和随葬品,它们本身就是可燃物,而尸体和随葬品的轻重、胖瘦、性别、成分等又各不相同。
所以说火化机的燃烧对象是可燃的、多变的。
因此,燃料和助氧风的供给以及焚烧时间等都因尸体的不同而不同。
(4)火化机的炉膛应在微负压下工作,因为尸体在焚化过程中产生烟尘、恶臭等有毒有害气体,如在焚烧过程中炉膛内出现正压,则上述有毒有害气体容易溢出炉门外,污染车间工作环境。
如负压过大,又会过多地损失热量,造成能源的浪费。
[编辑本段]■火化机的分类■ (1)按火化机所用燃料分,可分为三种: A. 燃煤式火化机,以煤为燃料,是一种落后的火化机。
70年代就已不生产了。
这种火化机污染严重,不符合文明火化要求,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
B. 燃油式火化机,以轻柴油为燃料,是一种普及面很广的火化机,约占我国火化机总数的70%。
这种火化机比较安全可靠,使用效果也较好,且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
常用的轻柴油为0#――20#轻柴油。
C. 燃气式火化机,主要以城市煤气、天燃气、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这种火化机只能适用于大、中城市或气体燃料丰富的地区,目前我国使用较少。
这种火化机工作环境好,对环境污染少。
但使用时特别注意燃气泄露,以免造成爆炸或其它安全事故。
(2) 按火化机炉膛结构的不同分为三种: A. 架空炉式火化机(俗称架铁炉),这种火化机工作时,尸体在炉膛内的炉条上架空焚烧。
其优点是架空燃烧可以节省燃料,缩短焚烧时间。
其缺点是如果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混骨灰,不符合文明化要求,已停止采用。
如沈阳82--B火化机即是。
B. 平板炉式火化机(俗称平板炉),这种火化机炉膛底部是带有两条突筋的耐火材料平板预制件。
它使用寿命长,便于更换维修,比架空炉式火化机相比不易混骨灰,但燃料消耗大。
如江西YQ系列火化机多数是这一种。
C. 台车式火化机,这种火化机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一车一炉一具尸,不会混骨灰,文明高档。
但因其热损失大,燃料消耗多,价格高,所以一般殡仪馆不宜安装。
如日本东博火化机、北京八宝山CH-93型程控火化机即是。
(3) 按火化机的燃烧方式可分为三种。
A. 一次燃烧式火化机,这种火化机只有一个燃烧室,即主炉膛。
尸体焚化过程 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有害物质,直接通过烟道和烟囱排入大气中。
由于燃烧不充分,排放的烟气对大气造成较大的污染。
B. 再燃式火化机,这种火化机有两个燃烧室,即主燃室和再燃室。
主燃室(主炉膛)是尸体焚化的场所,而再燃室的作用是燃烧烟气。
这种方法可以使有毒有害物质燃烧得比较充分,从而达到减轻对大气污染的效果。
目前我国多用这种火化机。
C. 多燃式火化机,这种火化机有两个以上燃烧室,即主燃室、再燃室和三燃室等。
多燃式火化机和再燃式火化机相比,烟气在炉内滞留时间更长、燃烧更充分,如果再配用除尘、除臭设备,可以达到无公害化排放,这是较为理想的,但其造价相当昂贵。
目前日本开始使用这种火化机。
(4) 按火化机的排烟方式分为两种: A. 上排烟式火化机,即烟气是从火化机主炉膛内向上,经再燃室金属管道和烟囱排入大气中。
这种火化机如日本东博火化机、美国奥尔(ALL)火化机即是。
其优点是烟道检修较为方便,且为因地下水位高而不易修筑地下烟道的地区提供了方便。
但是这种火化机金属管道造价高,能源消耗大。
B. 下排烟式火化机,即烟气是从火化机主炉膛内向下,经再燃室地下烟道和烟囱排入大气中。
我国目前使用的火化机多数是这种形式。
其特点是地下烟道施工费用低,烟气在烟道内滞留时间较长。
(5) 按火化机的档次分为三种: A. 低档火化机,凡是一次燃烧,又没有烟气处理设备的火化机都属于这一档次。
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造价低,但文明程度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今后逐步改造的对象。
B. 中档火化机,这一档次的火化机设有再燃室(或两台火化机共用一个再燃室)。
二次燃烧室排出的烟气经烟道和引射式矮烟囱排放大气中。
这种火化机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三级或二级标准,烟囱口基本上没有黑烟。
C. 高档火化机,高档火化机现有两种形式,设有多次燃烧并有烟气后处理设备的高档火化机和电脑控制全自动不带烟气处理设备的高档火化机。
前者有主燃室、再燃室(和三燃室),使尸体在焚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有味气体得到充分的燃烧,并配有烟气换热器、除尘器和除臭器等烟气后处理设备,使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排烟黑度接近林格曼0级。
基本上达到无公害排放。
但这种火化机体积庞大,造价昂贵。
后者利用电脑实行焚化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也设有再燃室,尽可能使燃烧的各个阶段处于最佳状态。
这种火化机的污染物排放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没有明显的黑烟和异味。
这种火化机小巧美观,对环境污染少,但其电脑控制部分价格高,有些电气控制元件靠进口,因而维修困难。
领导人的讣告称号背后有何玄机
有点类似于古代皇帝大臣的谥号,是后人对其一生功过的评价
冰心《纸船》的一个问题
应该是“总”吧说明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思念母亲的爱的执著。
我也不太确定,应该把......
一生只参加张思德和谁的追悼会
一生只参加张思德和陈毅的追悼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是无意义的拔高。
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曾为刘志丹、白求恩、“四八”烈士、刘胡兰等题词、撰文或创作诗词,以表深切悼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还参加追悼会,直接表达悼念之情。
1928年8月,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不幸牺牲,就曾赶到其牺牲地———江西崇义县思顺圩向烈士遗体告别;1937年1月,宁都起义领导人、红军杰出指挥员董振堂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中共中央为其举行追悼会,等领导人参加。
在抗日战争中,曾多次在延安参加集体性追悼大会,如1938年3月12日参加延安各界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7月7日,参加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大会,并献挽词:“抗战到底,浩气长存。
” 1945年党的七大决定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
在七大结束后的第六天即6月17日,追悼大会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及七大全体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参加大会。
担任主祭,并题挽词:“死难烈士万岁。
”此外,还数次题写挽联、挽词,追悼英勇殉国的王铭章、张自忠、戴安澜以及杨靖宇、左权、白求恩等。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的悼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次: 1938年9月17日,抗大政治教育科科长杨兰史因病逝世,抗大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追悼会由朱德主持,出席大会并亲笔写下“哀悼我们教育战线上的勇士,杨兰史同志永远不死”的挽联;1942年3月9日,参加张浩(林育英)的葬礼,并为张浩守灵、执绋、抬棺和给墓穴奠土;1944年9月8日,出席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并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1945年2月7日,出席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的追悼彭雪枫大会。
1949年至1976年约27年时间里,参加了为数不多的几次悼念活动,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痛悼开国元勋任弼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
195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秘书长、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名誉主席等重要职务的任弼时,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年仅46岁。
听闻噩耗,十分悲痛和震惊。
这不仅仅由于任弼时是新中国成立后逝世的第一位党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更多的是由于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走过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同志加战友的深情厚谊。
沉痛之中,提笔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以表达对战友的悼念之情。
10月28日,中共中央成立了以为首、由240多人组成的任弼时同志治丧委员会。
同日上午,任弼时遗体入殓,并移灵至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接受各方友好、人民群众的瞻仰和吊唁。
28日上午9时整,哀乐齐奏,亲视含殓。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抬任弼时遗体入棺,并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
9时半,由、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李立三、罗荣桓、刘伯承、张闻天、蔡畅、聂荣臻、吴玉章、滕代远、徐特立、薄一波、邓颖超、罗瑞卿、李维汉执绋,将灵柩移至劳动人民文化宫灵堂。
10月30日上午9时,首都各界四万余人参加了任弼时的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由彭真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作简短讲话(相当于悼词),对任弼时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追悼大会后,上午10时起灵,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李济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执绋,任弼时的灵柩送殡至北京市革命公墓(今八宝山革命公墓)。
由于当时革命公墓尚在筹建中,中央决定在任弼时墓穴选定修建之前,灵柩浮厝在大庙前安放。
1951年7月18日,任弼时的灵柩正式安葬,前往执绋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彭真等,灵柩在执绋者引导下,由公墓灵堂移到墓地。
亲笔为任弼时墓碑题写碑名:“任弼时同志之墓”。
1953年至1960年数次赴使馆悼念苏联和东欧国家领导人 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关系。
曾经数次赴苏联、波兰、捷克、民主德国等国驻华大使馆,吊唁各国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1953年3月,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运领袖斯大林逝世,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对此表示深切悼念,除派出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葬礼外,在中国国内也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
3月4日,获悉斯大林病重,同朱德、周恩来、高岗等前往苏联驻华大使馆会见潘友新大使,请其转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斯大林病情的关怀与慰问,并表示了对斯大林早日恢复健康的盼望。
3月5日夜,斯大林逝世。
3月6日,致电吊唁,并偕同朱德、周恩来等,前往苏联驻华大使馆吊唁,面请潘友新大使转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斯大林无限沉痛的悼念和崇敬之意。
3月9日,发表悼念斯大林的文章《最伟大的友谊》。
同日下午,在与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葬礼的同时,北京各界六十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
在我国国内为外国领导人举行追悼大会,这是罕有先例的。
作为追悼大会主席团成员参加大会,并向斯大林遗像敬献花圈。
1953年3月15日,在获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捷共主席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不幸逝世的消息后,于当天偕朱德、彭真、、杨尚昆等到捷驻华大使馆吊唁。
1956年3月13日,在获知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波莱斯瓦夫•贝鲁特不幸逝世的消息后,当晚11时偕同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到波兰驻华大使馆吊唁。
1957年11月14日下午3时30分(莫斯科时间),正在莫斯科出席会议的前往捷克斯洛伐克驻苏联大使馆,吊唁前一天逝世的捷总统安托宁•萨波托斯基。
在捷驻苏大使沃萨格里克陪同下,在萨波托斯基总统的遗像前敬献花圈并默哀。
在外国吊唁第三国元首,这是唯一的一次。
1960年9月7日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在获知民主德国总统威廉•皮克不幸逝世的消息后,前往民主德国驻华大使馆吊唁,在皮克总统的遗像前静默悼念。
这也是数次亲赴使馆悼念苏联和东欧国家领导人的最后一次。
1960年以后,参加各类悼念活动更少,目前可查的只有两次:1963年向罗荣桓的遗体告别和1972年参加陈毅的追悼大会。
1963年12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罗荣桓元帅因病逝世。
当晚,同刘少奇、等正在颐年堂听取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
会议开始,他提议大家起立,为罗荣桓默哀。
还参加了以刘少奇为主任的治丧委员会。
12月17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和各方面的负责人,陆续来到北京医院,向罗荣桓的遗体告别。
在罗荣桓的遗体前静默致哀,并向守候在遗体旁的罗荣桓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12月23日上午,首都各界一万多人,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隆重公祭罗荣桓。
没有参加公祭大会。
据回忆,著名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是在北京医院向罗荣桓遗体告别后几天写下的一首诗。
诗中写道: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晏鸟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虽然对这首诗存在不同的解读,但毋庸置疑,这份身后哀荣,充分表达了对罗荣桓的高度评价和痛惜之情。
1972年出人意料地参加陈毅追悼大会。
1972年1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陈毅,因病逝世。
1月8日晚,周恩来将中央军委送来的悼词稿送审阅,同时附信说明陈毅追悼会的日期、规格等。
在悼词上删去其中有关功过的评价:“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 按当时所定的规格,陈毅已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其追悼会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
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追悼会。
政治局委员不一定出席,参加追悼会人数为500人。
《传》和当年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基本情况:1月10日下午,首都各界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
开始并没有打算出席追悼会,各方面也都没有准备。
就在追悼会举行前一个多小时,突然决定要出席。
周恩来得知消息后,也感到很突然。
他立即指示中央办公厅: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通知宋庆龄副主席,通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能去参加。
接着又指示外交部:请转告西哈努克亲王,如果他愿意,请他出席陈毅外长追悼会。
然后,周恩来急速赶在之前到达八宝山休息室,激动地通知陈毅夫人张茜:毛主席要来,并安慰她“要镇静些”。
到达追悼会会场的时间很早,除了陈毅家属和周恩来外,还没有多少人到达。
一下车便要见张茜及其子女。
看着神情悲切的张茜,潸然泪下,他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
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
”还说:“他是个好人。
”在询问了陈毅几个子女的近况后,勉励道:“要努力奋斗。
陈毅同志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是作出了贡献、立了大功劳,这已经作了结论来。
”张茜表示很感谢,并真诚地请求提前回去。
微微摇头,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
”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朱德、宋庆龄等陆续到达会场,正在北京的西哈努克亲王夫妇也被“特别邀请”出席,追悼会的规格明显地提高了。
追悼会由李德生主持,周恩来致悼词。
左臂戴着黑纱,站在前排,高大的身躯略微前倾,静静地听着悼词。
1500多人的会场被哀痛的气氛所笼罩,人群里不时传来呜咽声。
致完悼词,向党旗覆盖下的陈毅的骨灰盒深深三鞠躬,深情凝视着陈毅微笑着的遗像,思索良久才慢慢离去。
追悼会结束后,再一次握着张茜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第二天,《人民日报》等报纸都在头版用整版篇幅刊登有关陈毅追悼会的报道,同时发表陈毅遗像、周恩来所致悼词和西哈努克亲王写的悼文。
此后近一个月里,新华社又连续播发了一些外国政要和友好人士的唁电、唁函等,悼念陈毅的活动及其影响大大超出了预定范围。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崇高地位日益强化。
从1963年以后近10年时间里,都没有参加过任何悼念活动。
出人意料地参加陈毅追悼会,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突然性,但这实际上是他心灵深处隐藏着的一种自责和悔恨的流露。
经过“文革”几年的冲击和混乱,特别是1971年林彪事件的强烈刺激,认识愈加清楚,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和失望之中,又一次进行了极为沉重的反思。
他决定抱着重病之躯参加陈毅追悼会,这既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周恩来在不久后的一次会议上感慨地说:“毛主席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使我们这些老干部,使我们忠于主席的人,都很感动。
” 这也是最后一次出席悼念活动,与以往的亲视含殓、吊唁、遗体告别不同的是,他正式和完整地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独此一例。
但不幸的是,在遭受林彪事件沉重精神打击后,在健康状况迅速恶化的情况下,冒着严寒出席陈毅追悼会后不久病情即“急遽变化”,2月12日发生了休克,“经过这次重病以后,的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得到恢复”。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吴京
吴京是演电影和电视剧的吧:你可能说的是罗京
吴京生于1974年4月3日,出生于中国北京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出演过《少林武王》《小李飞刀》《策马啸西风》《太极宗师》《南少林》
罗京生于1961年5月29日,死于2009年6月5日,出生于北京市,播音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从事于新闻联播节目,一生成就:中央电视台优秀播音员,“金话筒奖”终身成就荣誉,中央电视台播音主持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