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社区工作者,我要一篇以“心系社区,情牵群众”的演讲稿
参考这个: 1、党员干部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2008-06-05] 内容摘要:党员干部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2、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2008-06-05] 内容摘要: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3、全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07-12-30] 内容摘要:全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4、税务系统先进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2007-11-21] 内容摘要:税务系统先进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5、局长先进事迹演讲稿 [2007-10-28] 内容摘要:局长先进事迹演讲稿 6、局长先进事迹演讲稿 [2007-10-28] 内容摘要:国税局局长先进事迹演讲稿 7、国税局稽查局先进事迹材料 [2007-10-28] 内容摘要:国税局稽查局先进事迹材料 8、国税办税服务中心巾帼岗为民服务事迹材料 [2007-10-28] 内容摘要:国税办税服务中心巾帼岗为民服务事迹材料 9、张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07-09-27] 内容摘要:张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10、统计干部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07-09-27] 内容摘要:统计干部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以“花好月圆情系中秋”为题的800字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了,今天演讲题目是:花好月圆情系中秋 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中秋赏月,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当然最为人们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
在多民族的我国,有二十多个民族也在欢庆中秋节,虽然庆祝方式各异,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所以这天都以月饼作为礼物,亲友间互相赠送,以取团圆之意,家家赏月欢宴,呈现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团圆节哦 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大家能在这里相聚,共同联欢,我甚感荣幸,这正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在这样一个快乐而且温馨的节日里,祝愿所有的老师同学节日快乐,心情愉快地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
在这月圆花绽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想起,每一次的月圆都需要历经多日的残缺 ,每一朵鲜花的绽放都需要无数汗水的浇注 同学们,快乐地笑吧,充分享受这难忘的中秋之夜
勇敢地成长吧,让天上的圆月一轮带着你健康成长的消息照见 父母最欣慰的笑容。
难忘今宵
难忘这美丽的中秋之夜
祝所有的老师同学们中秋快乐
写一篇演讲稿,《立足岗位,心系单位》
责任与担当演讲稿篇一:(责任和担当演讲稿):责任在心担当在行责任在心担当在行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责任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对亿万苍生的责任与担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整个蜀国的责任与担当;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华夏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心系责任,行于担当。
万源保卫战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是对劳苦大众追求翻身解放的责任与担当;”7·17特大洪灾”中,万源军民英勇奋战,全力抗洪,是对万源人民生命财产的责任与担当;李林森部长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把命令当命,燃尽生命写忠诚,是对党为民务实清廉的责任与担当。
“事不避难,责任在心,担当在行,奋勇向前”。
2009年离开象牙塔的我有幸成为一名国土卫士,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年多来,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职工还是荣升为中层干部,我始终鞭策自己“做一个尽心责任、勇于担当的人”。
地灾防治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基层地灾防治公职人员,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曾徒步五个半小时只为破除一个“地灾谎言”;加班加点只为做细、做全、做实各项群测群防工作;电话不断只为不厌其烦告知连群众自己都能倒背如流的地灾防治注意事项。
哪怕受到的是群众的不理解、不耐烦,我依然乐此不疲。
因为面对地灾防治工作,宁愿听千万次的骂声,也不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演讲稿4篇-脱贫攻坚演讲稿,征文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演讲稿4篇:代写脱贫攻坚演讲稿,征文宏扬好家风共筑脱贫梦+做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情系山区群众唱响扶贫凯歌+大山深处的扶贫人1---------------------------精准扶贫演讲稿《大山深处的扶贫人》大家好
我来自彝良,而彝良,是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六军团“乌蒙回旋战”的地方;是罗炳辉、徐洪刚、孔繁松等英雄辈出的地方;当然,也是景色壮美,但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地方。
而革命老区所在地奎香,更因山高路陡,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工作难上加难。
有这样一个人,不管朗天烈日,刮风下雨,还是冰凌严寒,大雪封山,却常年奔走和忙碌在这里,他就是大山深处的扶贫人——段天勇。
1998年7月,昭通农校毕业的段天勇,带着报效桑梓的初衷和美好愿望,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彝良家乡,在乡镇一干就是十多年。
2012年,由于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有口皆碑的业绩,他担起了奎香扶贫办主任的重担。
这一年,他36岁。
从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转到扶贫工作,原以为计生工作已经够难的他,刚一到任,就发现扶贫项目中的安居工程,则是难上加难。
这项惠及民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政策性极强,媒体及社会关注度高的工程,不仅要求扶贫人具有较高的相关政策法规水平,还要有一颗秉公办事的责任心。
从不服输的段天勇挑起了这副担子,他,就是这样一个干净做事,勇于担当的人。
安居工程都在大山深处,一辆摩托车,成了他走村窜户唯一的交通工具
求演讲稿,服务人员演讲比赛,主题“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争做合格党员。
”急急急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