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发言稿
弘扬红色文化发言稿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红色文化。
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有的人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搞历史虚无主义,认为红色文化是“过去时”,今天讲红色文化没什么意义,随心所欲地戏说历史、消解红色经典,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
这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文化的亵渎。
应当看到,在中国人民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红色文化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用好用足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
仅以贵州为例,红色资源在各州市地的绝大部分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拥有的数量较多。
其分布大致呈:以黔北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中心的覆盖黎平、瓮安、
关于红色文化的班会主题。
教学设计:充分利用长征文化的网络资源、电影素材以及贵州自然、民族风情等图片资料, 以遵义的历史名城旅游为长征文化同高中地理教学的切入点,进行遵义的乡土地理的教学。
教学目的:1 、进行遵义乡土地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遵义的地理概况。
2 、了解遵义成为历史名城的原因,以及遵义红色旅游业的意义,知道遵义主要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3 、让学生掌握旅游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4 、通过电影教学传播长征文化,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1 、遵义地理概况,旅游景点;2 、旅游的基础知识,红色旅游的意义;3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图文并茂的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放映《长征》、《四渡赤水》等电影片段;通过幻灯片展示家乡风景、民族风情等图片,
弘扬红色文化作文400字
记忆,古老而又深邃。
一次次地我们反复温习,那种鲜亮,那种光芒;一次次鼓舞着我们,给予力量
红色,传承了中华民族多少历史,多少的辛酸——深沉而又勇敢。
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了过来。
饱经风霜,饱经磨难。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从教科书里知道了邱少云、罗盛教的英雄故事。
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赤手空拳打江山,为的就是能让老百姓翻身作主过上好日子
历经千辛万苦,血染的日子里记满了多少英烈的动人事迹。
1998年,在那个烈日灼灼的夏天,疯狂地洪水在中国大地从南到北泛滥,肆无忌惮
第一时间,几十万人民子弟兵们冒着生命危险,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在大堤上。
“董存瑞连”、“沙家浜连”、“双大功连”、“蟠龙山英雄连”、“三八线英雄尖刀连”……数百面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旗迎风飘扬在大堤上。
抗洪战士吴良珠已是肺癌晚期了
可是在灾情日益严重的时刻,他却没有放下责任,奔赴在前线,连续工作了竟55个昼夜。
开汽车、垒堰堤、堵渗漏、背沙袋,直到昏倒在大堤上。
当医生打开他的腹腔时,全都被震住了
肿瘤已经像葡萄一样布满了整个肝区,其余的都已破裂。
腹腔内出血竟达700毫升
冰冷的讯息传来——抢救无效
55天
也许对常人来说很平凡,但对于他,每一日都是煎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
时间凝固了,停滞在被残酷的大地摧毁了的汶川
那前一秒还欢声笑语的家园——顷刻毁于一旦
天一下子暗了,梦碎了
原本恬静的城镇,被面目狰狞的残垣断壁、砖石瓦砾颠覆。
心,剧烈地颤动
泪,似乎绝了堤
我无法忘记母亲的那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我无法忘记那名不顾自己安危的子弟兵的哭喊声:“求求你们
让我再救一个
让我再救一个
”我想,我永远不会忘却的就是那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谭千秋
他弓着背,双手紧紧抓住讲台边沿,一动也不动,而他的头部却已经深深地凹下,红殷殷的一片。
良久,我的视线模糊了,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那个书声琅琅的教室,突然尘土纷飞,谭老师紧急地指挥同学们逃离教室,当教学楼快要坍塌时,几名胆战心惊的学生却蜷缩在一起,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吓坏了
教室门被落下的石板挡住了,情急之下,谭老师赶忙让学生们躲到了讲桌下,而他却毅然地趴在了上面,一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了下来…… 这个5月,这个2008是那么的伤痕累累,又是那么坚强
就像先辈们留下的那些足迹一样
坚强
勇敢!互相扶持
我拥有着黄色的皮肤,我是炎黄子孙,我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感到自豪。
因为我知道,我的祖国的历史是多么悠久,是多么沉重;因为我知道,先辈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壤,还有中国人的骄傲、自强
这不是外国人说的民族特色,而是民族精神,是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憾天动地的民族魂
求24篇 经典红色小故事 要200-300的字
一,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
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
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
”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
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
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
”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
”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
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
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
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
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
兵痞不听。
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
是洋火
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
”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
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
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
快走吧。
”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2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
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3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
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
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
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4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
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
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
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
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
”王朴面不改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5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6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 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
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希望对你有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