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方法能让电脑生意更好
搞特价、搞促销,把店面装修的亮点、把店面挂点电脑宣传资料,让顾客进店感觉特别舒服
再弄点礼品什么的
这些都是次要的,只要还是您的销售话术这是主要的的
把别的品牌洗掉
让顾客认同你的品牌,顾客才愿意把腰包里的钱给你
希望能帮上您忙
佛法和创业冲突吗?
不会的 这里也有说商贾的 在家众如何得现在安乐《杂阿含经》(九十一)时。
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阇迦。
来诣佛所。
稽首佛足。
退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俗人在家当行几法。
得现法安及现法乐(有一位年少的贵族名郁阇迦,来到佛的处所,礼敬之后向佛请教:世尊,在家众如何才能得到现在的安乐呢
)佛告婆罗门。
有四法。
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
何等为四。
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世尊告诉他说:有四种法,能够令在家众得到现在的安乐。
哪四种法呢
所谓方便俱足、守护俱足、善知识俱足、正命俱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
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
谓种田.商贾。
或以王事。
或以书疏算画。
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
是名方便具足(什么是方便俱足呢
就是以种种工巧、技术来谋生。
例如:种田、贸易、官员、艺术、文学等等方面。
对于这些工巧技术要精勤熟练、深入掌握。
这是方便俱足。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所处的行业、所掌握的技能要精益求精,这是想要现世安乐的要素。
就如《吉祥经》所讲的:多闻工艺精。
)何等为守护具足。
谓善男子所有钱谷。
方便所得。
自手执作。
如法而得。
能极守护。
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
不善守护者亡失。
不爱念者辄取。
及诸灾患所坏。
是名善男子善守护(什么是守护俱足呢
我们所有的财富、钱物,只要是如理如法所得,需要用心守护,不要违反国家律法而罚没、不要被盗贼、强盗所夺,不要被水火等灾害所毁。
这些都要提先注意预防。
如果不善于守护,那么就容易造成财富流失。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
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
如是知识能善安慰。
未生忧苦能令不生。
已生忧苦能令开觉。
未生喜乐能令速生。
已生喜乐护令不失。
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什么是善知识俱足呢
如果我们不欺骗偷盗、不放逸、不妄语、不凶暴,这样善友、善知识则能安慰、劝导。
未生忧苦可以令其不生,已有忧苦可以令其开解,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能令其不失去。
这是名善知识俱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
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
周圆掌护。
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
如执秤者。
少则增之。
多则减之。
知平而舍。
如是。
善男子称量财物。
等入等出。
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
以此生活。
人皆名为优昙钵果。
无有种子。
愚痴贪欲。
不顾其后。
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
不能食用。
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
是故。
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
等入等出。
是名正命具足。
(什么是正命俱足呢
我们所有的钱财应该支出和收入相称。
妥善分派运用。
既不要收入多、支出少,也不要收入少支出多。
如同秤量天平、少了就要增加、多了就要减少,以达到平衡。
财物要等入等出。
如果是无钱却大手大脚,这样的生活就是败家子了,不顾将来。
如果是收入颇丰却吝啬不花,这样的人也是愚痴。
财富应该出入平衡这才是正命。
)如是。
婆罗门。
四法成就。
现法安.现法乐。
(如果做到这四点,那么可以令现在生活安乐。
)转
怎样像顾客介绍黄金珠宝之类的东西
应当亲切、友好、客观地介绍,逐渐打消顾客紧张、戒备的心理,一步一步地拉近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当顾客确实对某个商品产生了兴趣,才是你同顾客交流的正式开始。
通过与顾客的交流,你应该搞清楚顾客的喜好、购买目的、顾客的大致预算,以通过推荐影响顾客的购买思维和购买倾向。
营业员应悉心判断顾客的类型,了解顾客的想法,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
珠宝并非生活必需品,购买珠宝完全是为了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所以感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购买动机。
基于这一点,营业员在推荐的过程中,在搞清了顾客的购买目的之后,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语言向顾客传递如下信息: ——为自己购买首饰时:贵重的珠宝首饰可提升佩戴者的社会地位。
珠宝自古至今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购买珠宝首饰的人或多或少都希望通过佩戴珠宝首饰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获得他人的尊重,成为有面子的人。
要推销贵重的珠宝首饰,便要强调这一点(当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要让顾客认同:越是贵重的珠宝,越不是普通人买得起的,要让他觉得戴了这件首饰之后自己的身份地位更加与众不同,更加非同凡响。
——为别人挑选礼品时:赋予特殊意义的珠宝能让人获得情感的满足。
珠宝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和情感内涵,如钻石被看作是爱情的象征,还有不同的宝石可作为不同月份的生辰石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卖点。
当你了解到你的顾客是要为结婚的情侣购买礼品或为朋友购买生日礼物时,这些话有很强的说服力。
——时髦女士为自己挑选首饰时:漂亮的珠宝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漂亮的珠宝确实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品质优良、设计独特、做工精细的珠宝饰品,配衬以相应的服装,更让人觉得高雅华丽,当向一位打扮入时的女士推荐一款首饰时,你可以说:“这款首饰很适合你的气质”这类恰如其分的赞美的话往往能起到令客人最终做出购买决定的作用。
——当你的顾客是一位长者时:贵重的珠宝首饰有很强的保值功能。
珠宝有很强的保值功能,价值恒久,这本身就是客观事实。
在中国的消费者中,特别是在老年消费者中,保值增值的观念根深蒂固,总是希望能给后人留点什么,对这类消费者来说,保值增值的观念也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求一篇 横向试议论文, 字数:800
就是把一个问题分成并列的几个方面,然后逐一论述的方式。
我给你个材料,可以作为参考,其中所举例文用的都是横向议论。
从横向展开【导写】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能够给人美感;把好的结尾比作“豹尾”,则充满着力量;可是把好的文章主体比作“猪肚”,多少有点欠雅观。
好在大家都知道“比喻总是蹩脚的”之类的道理,联想到的不是猪肚里的糟糠,而只是两者的相似点——“充实”。
显而易见,议论文也应当是“猪肚”般的言之有物,倘若像“上海的瘪三”,是不受读者欢迎的。
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怎样才能写得而有序
我们拟分“从横向展开”、“向纵深拓展”、“多层面对照”、“总分成佳构”、“纵横任挥洒”等五节文字来讲述,现在先说“从横向展开”。
怎么展开
很简单,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加以阐述,共同论证中心论点。
比如说有这样一则供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
”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从这则供料中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从横向展开: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因为要成功就得奋斗,而没有理想就不会去奋斗(故曰“起点”),即使去奋斗也将失去方向(故曰“目标”),无目的的奋斗就像无浆的船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流,“动力”从何而来
显然,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心论点,只要依次证明分论点成立,也就论证了中心论点,这便是“从横向展开”。
但话要说回来,简单之中也有不简单的地方。
一般地说,从中心论点解析出两个并列的分论点就算是从横向展开。
但以“三部曲”(即分解出三个分论点写成三个段落)为佳。
因为增加一个分论点及其论证,会使全篇的说理更加充分,更加有力。
而在实际思维操作过程中,第三个分论点的提取往往难度较大,这就是不简单之处,但也是思维价值之所在。
怎么办
要学会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就上例而言,“目标”和“动力”容易想到,倘以此展开未尝不可,如果要提取第三个分论点,就得拓宽思路,多方思索理想对奋斗的作用,才能获得“起点”之类的分论点。
浅思辄止是不会有结果的。
还要注意的是,分论点的展开不能随心所欲,得讲究先后顺序。
比方说“起点”、“目标”、“动力”排列就比较合理,如果改成 “目标”、“动力”、“起点”,就会显得不合逻辑了。
在句式的构造上,分论点的表述可以力求齐整,排比段首效果很好;也可以灵活遣词造句,但是要做到清晰醒目,因为分论点是“段眼”,含糊不清是一大忌。
在论述过程当然允许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主要的方面详写,放在前面;次要的方面略写,放在后面。
如果分论点不止三个,次要者还可以合在同一个段落里论述。
〖实例一〗 “假货专买”之我见 市场之大无所不有,然而假冒伪劣商品也乘机悄悄进入了市场。
“打假”成为工商部门的紧急行动。
中马路廉价商品市场设立了“假货专卖店”。
专门低价销售打假没收的有使用价值的假货。
我认为这确是一种“打假”的高招。
众所周知,假冒伪劣商品之所以能充斥市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蒙住了顾客的眼睛。
由于顾客的眼睛被蒙住了,他们辨不清真假,就十有八九吃了亏。
现在好了,推出“假货专买”,让伪劣假冒商品拉出来示众。
不就提高了顾客对假货的辨别能力吗
只要顾客懂得辨识真伪,那么假货在市场上会站得住脚根吗
那时候它们无人问“形影相吊”就只好灰溜溜逃跑了。
其二,设立“假货专买店”有利于适当地让“名牌热”降温。
当今社会有青年总喜欢穿“名牌”,赶时髦,假冒伪劣商品就乘虚而入,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只要标上“进口”、“名牌”的字样就身价百倍。
其实这不就是拿“名牌”坑顾客吗
“名牌”炒得太热了,假货可乘机手的机会就多了。
让“假货”来个专卖,就可以使那些“追名牌”的顾客冷静冷静,瞧瞧习的货是“名牌”还是“假冒”,看来,设立“假货专买店”的确是件利民的好事。
第三,让有使用价值的假货低价出售也可以节约社会财富。
何必一定要将伪劣商品付之一炬,才算是表明“打假”的坚定决心和大公无私的气魄呢
其实,都将它们一把火烧了,这是浪费。
诚然假货是假冒伪劣之品,但是我们不能它是伪劣品而全部否定它的使用价值。
历史上项羽一把火烧了为建筑的阿房宫,留下了遗憾。
假货虽比不上阿房宫,但有其可用之处,弃之毁之难道不可惜吗
对待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有错而全盘否定,对待假货,我们亦该如此。
综上所述,在我们“打假”,维护市场纯洁的途径中,设立“假货专买店”,是其中一种可行的措施。
〖实例二〗 诚信,万万不可丢尽管艄公所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很有道理,但年轻人绝不该在“健康美貌诚信”等七个背囊中,选“诚信”而舍弃。
诚信,是万万不可丢的。
这是因为:诚信是立身之本。
古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
你有诚信的品德,人们就会信任你、敬佩你,愿意与你交往。
载,季布为项羽部将,以诚信在楚梁一带深孚众望。
当时盛传: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刘邦得天下后,通缉季布——“购以千金,敢有舍匿者,罪及三族”。
尽管这样,人们无一为贪而告发,也无一人因惧惩而拒匿。
直到后来,刘邦竟然为其诚信所感动,下令赦免其罪,并封为高官。
这可谓诚信是立身之本的铁证。
否则,你虽然擅长“信誓旦旦”,但总是给人家开“空头支票”,那也必然因失别人对你的信任,而丧失立身的根本,最后一事无成。
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成事之源。
人不是为吃饭而活着,世间一趟,总该做点什么,小则常人,大到名流,都应该成就自己应该成就的那份事业。
大企业的领导,必须以真诚对待企业中的成员,这样员工们才能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工作,进而奉献出他们的聪明才智乃至青春热血。
英国哲学家怀特利说:“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
”的成功创业就是很好的例证。
领头人张瑞敏上任之初就郑重地许下诺言:我做不到的事,就绝不要求员工做到;我应该做到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他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员工们非常信服、敬佩他,都千方百计地争做开创性工作,从而使海尔成绩骄人,享誉世界。
诚信是治国之道。
富兰克林说:“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一个政府,只有取信于民,百姓才会遵规守纪、听从指挥。
秦国欲用商鞅来变法图强,商鞅深恐百姓不听从指挥。
商鞅先派人在南门立几丈高的一根木棍,并告之谁能把它移到北门便赏金10两。
见无人相信都不肯做,商鞅又将赏金增加到40两,有一人试着搬了过去,果然得到如数赏金。
此事很快传遍全国,百姓开始相信了商鞅。
因而,虽然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但人们害怕商鞅会依法惩治,也都不得不听从。
新法很快得以推行,秦国于是日益强大起来。
正如中所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上述种种,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它重于金钱、高于容貌、犹如生命,是万万不能丢弃的。
[简评]面对“诚信”这个宽泛的话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先从材料入手,要言不烦、化笼统为具体地高出“诚信不可丢”的观点。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巧设分论点,。
从“立身”、“成事”、“治国”三个方面来分层阐述,不仅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水到渠成般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既然“诚信”是“立身之本”、“成事之源”、“治国之道”,有着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自然是“万万丢不得”的了。
本文内容丰富、翔实而具体,论述雄辩简洁有力,选材和语言都很不错。
(2001-10-03)〖实例三〗 呆 气 韬 奋 我们寻常大概都知道敬重“勇气”和敬重“正气”。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是从理直气壮中所生出的勇气。
孟子说:“。
”有人问他什么叫做浩然之气,他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这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但是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
非有几分呆气的人决不肯干;“以直养而无害”,亦非有几分呆气的人也不肯干。
试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不是呆气的十足表现吗
研究任何学问,欲求造诣深邃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
据传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牛顿,有一天清晨正在潜思深究的有味当儿,他的女仆预把鸡蛋置小锅旁备他自煮作早餐,他一面沉思,一面把手上的一只表放入锅内滚水中大煮特煮,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
又据传说电学怪杰结婚之日,与新夫人同车经过他的实验所,把夫人暂停在门外,自己跑进去取什么东西,不料进去之后,忘其所以,竟在一张桌上大做其实验,把夫人丢在外面许久,最后由新夫人进去找了出来,才一同回家去,这又不是呆气的表现吗
大概研究学问非研究到有了呆气的境域,钻得不深,求得不切,只有皮毛可得。
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发明一理,当其在未创造未发明之前,人莫不讥为梦想,甚乃狂易,认为徒耗光阴,结果辽远,而彼科学家独能不顾讥笑,埋头研究,甚至废寝忘食,甘之如饴,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
委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为己任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
彼革命志士,思为国家谋幸福,为人民除痛苦,而当其未达到谋幸福除痛苦之前,无一兵一卒之力,无弹丸凭藉之地,在他人见之,未尝非纸上谈兵,痴人说梦,认为必不可以实现,然卒以彼大革命家之规谋计划,冒万险,排万难,忍人之所不能忍,为人之所不敢为,刀斧不足以惧其心,穷困不足以移其志,置身家性命于度外,而登高一呼,万方响应,翕然从风,固为万流景仰,但在流离颠沛之际,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
诚以凡事非有几分呆气来应付,处处只计及一己利害,事事顾虑前途得失,无丝毫之主见,无丝毫之冒险精神,迟疑不前,趑趄不进,永在旁徨歧路之间而已。
此外欲能忠于职务,亦非有几分呆气不可。
在办公室中但望公毕时间之速到,或手持公事而目注墙上所悬时计者,大概都是聪明朋友的把戏,事业交在这种人手上是永远办不好,这是可以保险的。
因为他所缺乏的就是忠于职务视公务如己事的呆气,降而至于交友,也以具有几分呆气的朋友为靠得住。
韩退之所慨叹的“士穷乃见节义”,朋友穷了仍不忘其友谊,此事非有较高程度之呆气者不办
我们寻常的心理,大概无不喜闻他人之誉我聪明,且亦时欲一表现其聪明;又无不厌闻他人之称我为呆子,而并不愿自认为呆子。
初不料呆气也有那么大的好处
〖实例四〗 名师效应 陈鲁民50周年大庆前夕,国家隆重表彰为“”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32位著名科学家。
有心人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其中11位功勋科学家都出自同一个老师门下。
他就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
一个老师培养出11位堪称国家栋梁之才的大科学家,其意义怎么估价也不会过分。
由此,我想起“名师出高徒”这句老话。
进而又想到“名师效应”这一题目。
名师是一面旗。
名师这面大旗一竖起来,四面八方的学子就会慕名而来,聚集其麾下。
孔夫子当年是“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人称“万世师表”。
东汉马融,才高学博,一代通儒,门徒也常有千数。
叶企孙教授早在20年代就名闻国内,是物理学界一面大旗,许多学生就是冲着他的名义,报考他所在的院系。
他也没有让学生们失望,培育出了一个个声震华夏的大科学家。
名师是一盏灯。
这盏灯会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名师蔡元培不拘一格聘人才,把年轻有为崭露锋芒的“落榜生”梁漱溟聘为大学教授,造就了一代鸿儒。
名师叶企孙也以自己的睿智和远见,照亮了学生们前进的道路。
他的高徒赵九章本是学习经典物理的,但他考虑到赵的特点及国家的急需,毅然动员赵留学时改学气象学,使赵成为我国大气物理、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并被公认为是“中国卫星第一功臣”。
他的另一学生王大珩回忆道:“叶先生有深谋远虑,在抗战前中国的光学工业是零,而国防急需光学机械,为此他要我改学应用光学。
”王大珩学成回国后,成为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名师是一座桥。
这座桥是连接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是由名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胸怀凝聚而成的。
陶行知“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昌济“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华罗庚“心甘情愿当人梯,鞠躬尽瘁育英才”,叶企孙则终生未娶,视学生如子女,殚精竭虑,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
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是有大师之谓也。
”大师即名师。
当今我们大学里的大楼确实一栋比一栋漂亮壮观.但我们更需要名师、大师。
叶企孙一个名师,就培养出一批国宝级科学家,倘若我们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名师、大师,又何愁不能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果如此,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光明日报》 200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