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的读后感怎么写
有感: 今天我在家看了一本书叫,里面有一篇文章叫,这个故事为我们讲的是一条蛇“知恩不报,而且”的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在一个冬天的清晨,农夫在路上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农夫本打算救它,可是又害怕它咬自己。
于是农夫就继续往前走。
农夫又想,如果我救了它,我就是它的救命恩人,它一定不会咬我的。
好心的农夫把蛇放进了自己的怀里。
蛇得到了温暖,很快就醒了过来。
它张开口狠狠的咬了农夫一口,农夫用力的把它往地上一扔,用力踩死它,自己不久后也死了。
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我们不要像故事里的蛇,不报答自己的恩人,反而伤害他,而要知恩必报。
读有感: 我读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文中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刚下过雪,农夫决定推开家门出去走走,发现雪地上一条毒蛇它已经被冻僵了,农夫觉得蛇太可怜了,于是把它捡起来揣在怀里,蛇在农夫怀里渐渐苏醒,睁开眼睛,农夫解开扣子说,小家伙你醒了……还没等农夫说完,蛇已经恢复本性,张开大嘴朝农夫的胸膛发出了致命一击,农夫慢慢失去了知觉。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农夫太善良忘了坏蛋的阴险。
本性难移。
做人不能做那种忘恩负义的人,要记得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别人曾经对你伸出的援助之手。
阿q正传读后感、故事梗概全部大约50字左右
你写个几句话,最好是文言文,那比较简练,呃~~还有就是要能概括大意,你最好找稍微经典一些的,那比较好写
~呵呵
100字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想必《西游记》这部小说大家一定都看过了吧
就算没看过,也一定听老师或者家长讲过这个故事吧
我早看过这本书,这次“读书节”我又翻出来看了一遍。
哇噻
重读《西游记》,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想。
我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想要问问大家:《西游记》在西天取经过程中主要人物有哪几位
这些人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让谁“下岗”
选谁当先进合适
是否需要增加什么人物
你想知道我的想法吗
听我一一道来: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经过程中主要人物有五位: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
你可能要问,白龙马也算得上一个人物
当然算,它是小白龙的化身嘛。
唐僧与他们之间是师徒关系,也可以说是领导和部下的关系。
你觉得是不是应该让他们这群人当中有人“下岗”呢
那你让谁“下岗”
猪八戒
沙和尚……我却认为他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了谁都不成。
因为只有他们几个人的长处、性格拼加起来,才能优势互补,实现西天取经的目标。
不相信由我为你细说一番: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孙悟空虽然犯过天条,但他神通广大,而且通妖性,与妖魔打交道熟门熟路,他还会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一路上可以帮助唐僧降妖除魔;猪八戒虽然有点好吃懒做、贪心好色、拨弄是非的毛病,但他最通人性,有七情六欲,懂得爱恨情仇,正是因为他这一点,与人打交道,上下左右联络,方方面面调和,这些就不成问题了;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像孙悟空、猪八戒,刚被唐僧收服时,不是三番五次地闹着要回花果山,要回高老庄吗
可沙僧却一直默默无闻地挑着担、背着行李;小白龙心甘情愿变成驯服的马匹,当一个交通工具。
好了,听我把他们的性格、长短一一道完之后,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个团队的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呢
接下来的问题是,先进人物选谁
你愿不愿意学习孙悟空呢
我想大家看他沿途降妖伏魔的过人本领和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一定都很佩服他吧
而我不想让小孩子们以他为榜样。
你看他出世那会,大闹天宫,大闹地府,大闹龙宫……这么多罪名,那么多劣迹,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
他呀,取经途中还几次要回花果山呢,要不是观音菩萨教给唐僧紧箍咒控制住他,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人们常说:“看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
”我觉得这对孙悟空来讲也不公道,不能把他看扁了。
虽然孙悟空有时玩皮捣蛋,猴性难改,多次逃回花果山,但毕竟最后还不都回来啦
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妖猴归正到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既有唐僧的开导作用,更有他自己的觉悟。
在西天取经过程中,论贡献应数他最大。
在我看来,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选先进人物,他们几个都能当选,只是称号不同而已。
如果说要再添个人物与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的话,你会选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想,最好是不要添加了,省得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要不然就增加一个女性。
这个女性要懂医术,要有武功。
因为,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艰苦卓绝,难免会遇上一些伤病,有了医生,师傅、师兄受了伤、有了病就可以及时治疗呀;让她会武功,是在危急关头总得自卫吧。
而我为什么把她说为女性呢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事不累。
”你可不要以为我仅仅是在搞笑,其实这话是有它的科学道理呢。
人的大脑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长于抽象思维,右半脑则长于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搭配起来可以取长补短。
男性的左半脑一般开发得比较好,他们习惯于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就是哲学思维,就爱讲理。
女性的右半脑一般会开发得比较好,她们习惯于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就是凭感觉啦。
所以,我觉得在这群和尚里边再增加一个女性比较妥当,更不易受妖精那些外表形象的诱惑。
格林童话读后感20字数
最近,经过同学的介绍,我看了,这本书可好看啦
与其他童话不同,书中的主人公不再是那些手持宝剑、仗义除魔的大英雄,而是许多民间出身的普通人。
他们或善良,或勇敢,或聪明,或机灵,常常能够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出其不意地取得胜利。
当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姐弟俩历经苦难,凭着纯洁和善良的力量战胜对手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明白了:遇到困难,只要勇敢去面对、去克服,最终一定能战胜它
在中,小山羊机灵地躲过了狡猾的恶狼,并和母亲一起杀死恶狼,救出了被恶狼吞下的兄弟姐妹。
聪明的小山羊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懂得了:遇到危险时,只有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拯救自己。
而在里贫苦农民的女儿凭着自己的智慧,不但拯救了父亲,还获得了国王最真诚的爱情。
还有在中,勇敢忠诚的小伙子死而复生,恩将仇报的恶公主则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些童话都告诉我们要怎样对待美与丑、善与恶。
善良美好的人最终总是能够得到幸福,而恶人们尽管开头十分嚣张,最终都会得到被消灭的下场。
里的每个故事都是那样地引人入胜,里面的主人公都是那么的勇敢、爱憎分明。
它能教人学会更好地生活,使人的心地变得更宽广,想象力变得更丰富。
《格林童话》带给我无穷的快乐
我真喜欢《格林童话》呀
农夫与狼的故事寓意
农夫为耕完了牛松开了犁套,把它们牵去饮水。
,一只穷恶的饿狼正在四处觅食,它来到了犁边,先舔了舔犁套,觉着有一股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把头伸了进去,结果无论如何也退不出来了。
它只好拖着犁具,在田里狂耕起来。
这时,农夫恰好回来了,一见这情景,说道:“你这个家伙,我倒希望今后你能改恶从善,不要再干坏事,能来做农活就好了。
” 狼是代表凶残邪恶的生物,狼是改不了自己的本性,如果狼能改恶从善,不再干坏事,那就不是狼了。
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之分,但是如果它没有伤害他人,我们也不会去伤害它,大自然生态平衡都是会相互制约,互相保护。
小朋友们要学会辨别善恶,如何分清好与坏的一面。
巜水浒传》 陈太尉招安读后感一百字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8-01-28 19:07:35【第1篇】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盖等人建立水浒寨,与江湖好汉们结为兄弟,一同上山聚义。
由于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宋江成为寨主。
他们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
经过平王庆、田虎,消灭方腊后,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位。
余下的人却被奸臣迫害,这队轰轰烈烈的起义军竟落了个悲壮的下场。
读了《水浒传》后,我认为宋江这个山寨之主 ,有三点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纲领路线,不是一条好路线。
北宋小朝廷是一个十分昏庸腐败的王朝。
不仅这个“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宠臣,还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
宋江若投降,后果就会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若是像李逵一样,嚷嚷着“夺位当皇帝”,以宋江的军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与方腊,却不免会有一场恶战。
想当皇帝的,又会有好几个,但皇帝位子只有一个。
怎么办
那就只好打
打到剩一个为止。
然而,宋江却没有当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选择了投降。
投降又有什么好处呢
无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
如果当好了皇帝,国泰民安,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还会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节义”四字看得过重,导致他起义失败。
自从孔子主张道学后,“忠孝节义”四字已经变得比生命还重要了。
然而,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
“忠孝节义”泛滥的背后,禁锢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绎了不少悲剧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
“只要听话的饭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义者的宗旨。
宋江也走不出这个“老框架”,当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牺牲者。
历史上,当了皇帝,成就霸业的人,都不怎么讲“忠孝节义”。
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置自己的女婿的儿子——周静帝的生死而不管,还将他杀害,并没有什么道学精神。
“忠孝节义”可以用,但也要注意用法与轻重。
如果像宋江这样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
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个小小草寇,就把“忠孝节义”放得如此高,岂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打仗有两个目的:第一,扩大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兵马;第二,使别人降服自己。
如果像宋江打方腊,人马从一百零八人减到二十七人,带着一群残兵败将,跑回去领赏,那就是拿自己的队伍开玩笑。
打方腊,实质上也是从招安开始的。
投降,相当于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五篇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1) 今天,我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是一部深受推崇的英雄传奇故事,他不止一次的说“《水浒传》至少读三遍”“谁看不完《水浒》,就不算中国人”的话。
《水浒传》是以宋江起义为主要题材,成功的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乐于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宋江、敢于与恶势力斗争的武松、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爱憎分明的李逵、足智多谋的吴用……揭露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社会矛盾,充分肯定农民起义的进步性。
读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文字、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2)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
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
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
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
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3) 《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
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会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且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开了起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结果被逼上山落草。
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
他们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4) 《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qiāng,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5) 梁山泊悲剧,宋江之过
有人认为,梁山好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结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
作为战无不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却断然拒绝了如同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自觉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带领“替天行道”的梁山泊义军,去残杀“僭号称王”的方腊义军,在两败俱伤的大屠杀中,遭到惨痛的失败。
他们认为,如果当初宋江采纳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以梁山泊当时的实力,定能推翻宋王朝。
而宋江却奴颜婢膝,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6) 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之后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街头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过的金老,金老的女儿嫁给了雁门的大财主赵员外,赵员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儿,鲁达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于是,赵员外就把这名额给了鲁达,有了名额还不够,赵员外还向寺里缴纳一笔集资费,那集资费便是赵员外带鲁达上山见智真长老时特意准备的一担段匹礼物。
如果没有赵员外的一个名额和一担集资费,鲁达便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五台山山门,更不会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7) 最近,一位著名史学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浒》是中国第一反腐名著”。
《水浒》反腐,第一斗士该是宋大哥了。
宋江“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人仗义疏财”,老太爷宋太公和胞弟宋清“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宋大哥则在郓城县衙当文书。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宋王朝该不会实行“高薪养廉”吧
一个县衙的小文书,不知工资有多少
竟能挥金似土,不知是有灰色收入还是有其他收入
莫非黑三郎上山之前也腐败
那岂非成了以腐败反腐败了
最坚定的“反腐斗士”当推李逵,那铁牛的板斧砍起江州百姓的头颅来就如切菜,“只要杀得快活”。
事情缘起乃智取生辰纲,理由非常充分:“此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因为是反腐的正义行动,打劫也就不叫打劫,叫智取。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8)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
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
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
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
是为了劫富济贫
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
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 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 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
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9)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
他接受招安,虽然处于好意,一来为兄弟们找个归宿,二来可以名正言顺地去精忠报国,铲除奸臣。
可是皇帝却还是把宋江一伙人视为草寇看待,招安只不过是皇帝想利用宋江等108将为工具,去扑灭各地区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其中在攻打方腊时,梁山众人损兵折将。
两头蛇解珍、中箭虎丁得孙等正偏59员将领战死沙场。
船火儿张横、青面兽杨志等正偏10员将领半路病亡。
燕青、武松2人不愿要什么封赏,各自奔东西去了
最后只有27人如期返朝。
而宋江、卢俊义等5员头领又先后被四大奸臣所害死,上演了一出遗恨千古的悲剧
水浒传读后感200字(10) 读完这本《水浒传》后,我的感想很深。
如果宋江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
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
不知大家可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