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读后感500字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不能出言不逊。
我们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
我们小学生应学会礼貌待人。
今天,我读了一篇的文章,感受很多。
这篇文章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的重要性,分别是“问路”、“一件裙子引发的纠纷”、“周总理理发”。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问路”。
是的大将,有一次,他向一位老者问路。
他在马上吼到:“呔,老头儿
爷问你,小校场往哪里去
”老人非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来到这里,他先离蹬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去了
”老人见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我想:现在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名小学生应从自身做起,讲文明,懂礼貌,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三作文《论教养》读后感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我仿佛听见春秋 时期一位文人的感叹。
心中渐渐浮现一个问题:何为教养
情不自禁的翻开了《论教养》这篇文章。
看利咯夫笔下的文字,解我心中的疑惑。
读那人生哲理,写下我未知万一的感慨。
何为真正的教养
“教养”一词从小充斥在我们耳旁,父母常说:“小孩子要有教养,才会讨人喜欢。
可没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是父母所说的见人问好还是老师说的与同学友善相处?其实这些都是,但又不是。
见人问好,和同学有善相处是没有错的,但是在私底下说尽他人坏话,甚至是编造。
这又要另当别论,这不单单是教养上的缺失,更是存在人格上的缺陷。
在《论教养》的原文中就有提到: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看他在私底下的表现。
因为真正有教养的人,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
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有了基本的教养,我们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优雅”。
优雅是什么
优雅,不是吃吃下午茶,没事装装文青感叹人生。
优雅从文化的陶治中产生的,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
其实讲述如何优雅的书很多,但真正从中吸取有意的见解的很少,我们总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其实优雅标志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
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从古至今,无一例外。
远在远古时期,那时人类文明中还没有衣服这一说。
逐渐人们用树叶,动物的牙齿来装饰自己,这无一不是在追求优雅。
优雅的格言很多。
但我们只需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这是《论教养》原文的一句话。
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之前看到的另一篇文章。
那篇文章记述了最让作者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作者的公司请来了一位港姐来来他们公司给新人做礼仪老师。
叫他们在餐桌上如何吃,如何说,如何做,谁也谁也没想到,吃一顿饭还有那么多讲究。
带着好奇心,新人们认真地学了起来。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认为只是一位普通的礼仪老师
其实最令人震惊的是,礼仪老师上完最后一节课,临走前的话:这些天我们所学的礼仪,如果将来有一个人做错了,甚至全部错误,我们也不要指责她说她没有教养,因为这样我们自己连最基本的教养都丧失了。
“人而无仪,死而何为
”古人将一一个人的仪表看做和生命同等重要,“失仪”不业于死亡。
而如今,“失仪”几乎是司空见惯的。
在公共场合,家长对孩子的打闹喧哗置若罔闻,地铁上因为座位而引起的口角甚至是斗殴,可谓“失仪”至极。
失仪的人不会因此而死,死的只会是脆弱的教养愿我们每人都可以做到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教养是一束温暖的阳光,闪耀着晴朗的光泽。
徜徉在这“玫瑰花园”中,你笑看花开叶落,风卷云舒。
你的心底会变得格外灿烂。
阳光拂过你的脸庞,拨动你的心弦。
让您感受真正的真善美的不朽乐章。
根据《谈礼貌》这篇课文来仿写 作文:谈()
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
现在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礼貌是一个重要部分。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
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
”“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
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一天,我和妈妈去逛商场在坐电梯时,电梯里很吵,这时进来一个抱着熟睡孩子的妇女。
她一进来,电梯里便鸦雀无声,见此情景,她笑着说了一声谢谢。
任何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所拥有的优良品质。
赫尔岑曾经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在生活,有些事会引起人们的争吵,若矛盾双方都互谅互让,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讲了什么道理 课文 有3个事例 分别重那个 方面和角度 讲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在线等
说岳全传中牛皋岳飞分别向老人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