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刻拍案惊奇》读后感600
你好,学史博客为你解答: 古人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经历唐诗、宋词、元曲的中国文化社会似乎已经没有更多的灿烂与辉煌。
可是明代的民间却掀起了拟话本的浪潮,喻为短片白话小说集。
继冯梦龙之后的凌濛初,不逊色于“三言”的“二拍”应运而生。
然后缺有少部分的好事者,又加四言,谓之曰“型世言”虽然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可毕竟确有其事。
本人对此类话本白话小说颇感兴趣,于是乎有空闲之时阅读了三言。
今日就《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读后感。
先来介绍下作品本身: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
乌程人,出生官宦人家,却在仕途作为不大,在抵抗李自成不利的情况下呕血而亡。
他虽然在政治上反对农民起义,却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了以民为中心的思想。
而在作品之中披露的不仅仅只是上流官宦的黑暗,也有民间的欺软怕硬,仗义疏财。
据说《拍案惊奇》创作于1627年之间,当时恰好官场失意,同时有见识了社会的黑暗一面,不免心有所思,必有所指。
他本人曾经在札记中写到,写这两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可以忍不住的拍案而起。
不过对于一个多读了历史故事的人而言,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
然而“二拍“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却不可以轻易的磨灭了。
主要是有两个,特色之一是:追求新奇。
由于”三言“几乎已经把宋元旧时题材都已经搜刮殆尽,所以对于凌濛初大多数都是自己创作,而且通过自身取材,强调的是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
全书共计有四十多个大故事,然而每个大故事饿开始都会有一个引子,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出真理。
而且多数都是以作者自创的诗句开头,想想大费周章的过程,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追求新奇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体现在书中较为集中的揭露了僧尼道德丑行的故事,这除了和作者意在抨击封建禁欲主义的创作意图有关之外,还有和作者追求新奇的创作题材不无关系。
因为一般人德七情六欲 并不是什么新闻,而僧尼则是禁欲的代表人物。
反应的却是只要是人都有欲望,而且可能会害人害己。
本书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取材大多数来自与民间,这和三言有着鲜明对比。
大家都应该还记得《窦娥冤》吧,就是冯梦龙根据案件改编而成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的节选。
就如作者自己说的一句话:当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用起居,其为谪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
这就是高明的小说家从日常的杀人复仇中演绎出千百个令人感同身受的传奇故事。
作品本身如此丰富,又有教育意义,本来作为百年之后的看客,不该有过多的评价和言辞,然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也就自己的小小心得发表下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
首先我认为作品本身虽然富有创意和创新,但是有时候却过分的夸张其词,让人分不清楚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就比如“乌将军一饭必愁酬 陈大郞三人重会”讲的就是一个好于结交江湖朋友义士的生意人陈大郎,再一次偶然的机会既然能遇到了一方饿强盗头目,自号乌将军,可是大郎并不知情,却对他心生畏惧且又像义士,于是乎请他吃了一顿饭。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的他居然一直没有生孩子,终于一次妻子去海外求观音的时候失踪了。
大郎多方查访居然无果,在一次偶然出海时候也被这一伙强盗擒获了,终于可算是夫妻团聚。
这还多亏了乌将军仗义。
可是作者却没有考虑过,这乌将军本身就是为了抢人妻子为妻,何为仗义,只是一次偶然的巧合是故人。
再说人心本是肉长的,再坏的人,也会有善良的一面不是吗
以此为例虽为佳话,却不免不能自圆其说。
又比如写到“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禅斗异法。
”这似乎却有很多的不欠当之处,就比如说唐明皇好道吧,可是其中最为厉害的道人张果却是千年的白蝙蝠,而且可以瞬间决定了人的生死,那么这是仙或者还是妖呢
此番费解。
再说武惠妃,既然是皇帝的妃子,如何敢和皇帝较劲呢,既然皇帝信道,何必自讨没趣,要斗法。
更何况结果是道家大胜禅宗,这未免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以佛教为尊的思想。
且说唐明皇好道吧,也不至于因此丢了国家社稷吧,虽然说小说不可全信,不可当真,但是至少不要太过于不真实。
这样的话不是会误导很多人么
再者我认为作品在很多故事上多有重复的地方:就比如提及最多的僧尼吧,只要是一出现僧尼,给人的印象就是必会被淫欲所倡导的。
在开始的时候“酒下酒赵尼温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讲的就是尼姑巍峨更多的香火钱,帮着一个想要偷欢的人算计了贾秀才的老婆,幸亏他们夫妻机智才会巧妙的报了这个大仇。
可是尼姑却因此丧命,于是乎从这里开始,只要是出现尼姑的,基本都是贪恋情欲,最后落得个不得好死不是吗
所以这会给读者到了一定的人物出现,就可以大概的猜测下面饿情节,对于小说来说,强调情节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似乎有所违背。
还有就是神灵暗示的一回事,几乎大多数的篇幅在开始的时候就会给人灌输一种思想就是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中自有定数,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将会按着上天安排的既定轨道前进。
无论是善恶因果,或者说是千里姻缘。
多有些起死回生,千里复仇的例子。
最后我认为文章中等级观念似乎过于偏重,虽然作作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为了批判封建主义,可是毕竟作者本身也是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所以对于这样的批评,我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见解,也许未来的一天,如果有未来的话。
我们的后代也会拿起我们曾经的文章的批评道:这是什么水平、那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我们无法质疑我们的祖先。
我也不是天生的挑刺专家,只是发表个人看法,不过既然缺点有了,那也要几点优点。
首先就是让我们看到了结局的光明,即使不免出现一些作恶多端的也会有有应得的报应。
就好比卷二十四写到“盐官邑老魔魅色,会垓山大士诛邪”讲的就是一只为非作歹的千年猿猴,专门掳掠良家妇女淫乐,可是其中有一个抵死不从的,一心祈求观音保佑,观音最后显灵诛邪。
这不正是善恶到头终有报。
又比如说“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讲的就是一丈夫和父亲都被江上大盗所杀,双亲冤魂不散却又来托梦留言,多亏李公佐机智解字,小娥终于寻得仇家报此大仇。
可是多年之后再相遇李公佐问及此事时,他却全然没有印象,这难道不是冥冥中自有注定。
终不会出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遭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的结局收场。
还有就是不得不表杨一下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是深厚,因为古时候的文文字对于大多数的平民百姓而言简直就是遥不可及,不是就有一个说法说:“万般皆下苦,唯有读书高”么
说明当时的教育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
而作者却有用生动的白话文描述了一个有一个的传奇故事。
正如后人说的不得不拍案而起,连声叫绝啊。
总之,文字之所以构成传奇,必然有它不衰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少人,多少年的积累。
只是希望大家都多多品读经典,明白其实我们的精华更胜于精华。
求《初刻拍案惊奇》的读后感
八方聚锦,奇文异事;百年历史,警醒世人;字里行间,人间冷暖。
检点的意思
1. 查点。
唐 方干 《赠山阴崔明府》诗:“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
” 明 沉锺鹤 《虞美人·春雨》词:“桃花和泪湿胭脂。
检点残红一半未开时。
”茅盾 《过年》:“他的老婆检点着丈夫买来的东西,检一样,就问一次价钱。
” 2. 约束;慎重。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 萧秀才 因一时无心失误上,白送了一个状元。
世人做事决不可不检点
” 胡适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行文时说话偶有不检点之处,我也希望他不至于见怪。
” 3. 太平天囯 前期第七等官阶,为朝内官。
后期封赏转滥,降为卑官。
罗尔纲 《太平天囯史稿·官制志·总说》:“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官名。
员三十六人。
第一至第十人,单数于“检点”前加“殿前左一(三、五、七、九)”字样,双数加“殿前右二(、四、六、八、十)字;以下仍照数字排列,称“殿左……”、“殿右……”省去“前”字。
检点常为大将领兵。
后为虚衔,奖给将士,称“殿前检点”“职同检点”,数目极多,又女官也有检点。
基本信息 词目 :检点 拼音:jiǎn diǎn 词意探源: (1)指查点。
辛弃疾《蝶恋花·和杨济翁韵》词:“检点笙歌多酿酒。
” (2)指检查约束。
如:他的言行举止失于检点。
释义 基本解释 1. [examine]∶查看;查点 ...
我本将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什么意思
1、释义 出自《琵琶记》,“我本向明月,明月照沟渠”意思是,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
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2、原著简介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
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
共四十二出。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3、作者简介 《琵琶记》的作者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今浙江瑞安人。
他的生年约在1305年前后。
他的卒年有元末说和明初说两种说法。
持元末说者,认为卒于1359年。
持明初说者,认为卒于朱元璋开国以后。
高明四十岁左右中了进士,在杭州等地作过小官。
后来隐居在宁波城东的栎社镇,《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他的剧作除《琵琶记》外,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古代睡觉怎么说
古代人是怎容“睡觉”的呢
“睡眠”的类动古代主要有、觉、瞑(眠)、卧、寤、寐、醒等以及他们之间的组合形式。
在古汉语里,“睡”与“觉”分别是两个词。
睡,坐寐也。
——《说文》,“睡”的原始义是坐着打瞌睡。
例如: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
——《战国策·秦策》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商君列传》这里的“睡”都是打瞌睡,决非躺在床上睡觉的意思。
至于“睡”表示睡觉、睡着的意思,是魏晋以后起的意义。
“觉”有两音,读jué音当省悟、发觉、启发、使觉悟讲;读jiào音当睡醒讲。
拓展资料:睡眠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保障。
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捉襟见肘的意思是什么
无时无刻的意思就是没有一个时刻是干某事的 如果你想表示你一直在学习的话 应该选 我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无时无刻不=每时每刻都 我无时无刻都在学习=我根本就没学习
为道日损,为学日益怎样理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学”是指知识或技术,具有有限性、易把握性和可传授性。
“道”是指自然、天之道,也指世间一切正法、大学问,具有无限性、难以把握性和不可传授性。
“益”是指增加、扩充、丰满、完善,即精益求精。
“损”乃减、剪、简。
“无为”即自然、天之道。
“无不为”,不是“有为”的简单的不自然的层次。
“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天合天、以道合道、自然而然。
“为学日益”即是说学习知识与技术要不断丰满完善、精益求精。
而“为道日损”是指从主观到客观、从理想到现实、从物质到精神过程中的阻隔障碍都要一一剪除,以期求我与自然的便捷沟通,与道会合,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状态。
损之又损、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约而再约,“道”便显露出来。
在这个求“道”的过程中,就已经开辟出一块广阔的空间来。
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华去而朴存的过程,虽为而非为、不为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