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特色的导游词哦`什么地方的都可以`!谢谢了`!
年票的使用对象 河南省内常住居民和学生三、年票所含旅游景区 年票适用范围包含全市除、开封府以外的旅游景区,即:、、、包公祠、、、、、万岁山森林度假区、延庆观、繁塔、、宝珠寺、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朱仙镇岳飞庙、朱仙镇清真寺。
四、年票的发行时间 年票自2006年12月29日发行,2007年元月1日起开始使用。
五、年票的管理和办理 (一)年票的发行采取政府主导加市场化运作的形式进行。
(二)成立开封市旅游景区年票管理办公室(简称:年票办),负责年票的制作、办理、发行和票款的受理使用等;年票在开封旅游景区年票管理办公室授权的各个指定代理销售点办理。
(三)目前发行的年票为个人旅游年票,价格为60元。
河南省内常住居民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办理,在校大中专学生凭学生证办理。
(四)年票办理后24小时方可生效。
六、年票的使用 (一)年票从办理之日起一年零20天内有效。
(随着国家“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年票原“五一”期间不能使用的规定取消,年票的有郊时间由原来的一年零30天改为一年零20天。
) (二)持有年票的人员在有效期内,可以不限次数到全市除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外的所有旅游景区参观、游览;年票仅含景区第一门票,不含园中园及讲解、导游等其它收费。
(三)年票仅限本人使用,涂改、仿造、转借无效。
(四)在开封市菊花花会期间的前十五天,即10月18日——11月1日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年票暂停使用。
(五)各景区原有门票优惠政策及便民措施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持开封旅游年票游览清明上河园、开封府两旅游景区享受7折优惠。
(七)持开封旅游年票入住开封市内19家星级酒店享受5至9折的优惠。
19家星级酒店名单及优惠情况详见开封旅游年票使用手册或开封旅游年票官方网站新闻播报。
(八)其它具体事项详见开封旅游年票使用手册。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都有什么呀
导游词借来的 著名的风筝、年画故乡杨家埠。
杨家埠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
杨家埠年画、风筝起源于明初,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杨家埠年画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委员会列于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作为示范本首卷发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家埠风筝被评为唯一的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
? 杨家埠是潍坊市寒亭区的一个行政村。
寒亭的前身为潍县,夏朝的寒国定都在此,寒亭由此而得名。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做过县令,解放战争时期”潍县战役”闻名全国。
悠久的历史渊源,杨家埠作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2000年已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的认可。
2002年被命名为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有中国民俗风情第一村之美称。
现在我们来到了杨家埠民俗旅游村的核心部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五十六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山东省旅游休闲场所十佳品牌单位。
在这里大家可以详尽了解杨家埠年画的丰富渊源,年画雕版、年画制作展现六百年前的生产工艺。
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包括台湾年画在内的其他区域的年画展示;可以尽情欣赏驰名中外的风筝绘画、扎制制作过程和如诗如画的放飞场面,同时参观风筝精品馆、风筝博物馆;古店铺一条街为您展示明清时代画店百家的场景;红木嵌银现场制作展示300年历史的嵌银文化;泥塑陈列馆现场制作与展示,可享受到泥塑的高雅艺术;根雕艺术馆可欣赏到中国著名根艺大师 胡世明先生绝世的根艺精品;明代杨氏高大宅院展示朴实的民俗文化;牟德武创建的板桥书画院,无论是气势磅礴的大幅作品,还是随意而就的三枝两叶,都闪现着板桥的风骨和神韵,被中国美术界誉为“板桥遗风,江北独秀”; 文物馆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呈现古老的龙山文化;除此之外,在这里,你还会尽情领略到当地民俗、民风、。
民间剪纸、布老虎、泥老虎、景泰蓝民间工艺品,古老的传统艺术让您痴迷而陶醉。
古老的明代古槐,风格独特的明清建筑,深深的老过道,江北农家四合院,威严的大门神,高大的福禄寿照壁均展示着古老的民俗文化气息。
在这里会勾引您童年的回忆,带您进入儿时的梦境。
? 风筝风车苑,它把精美的风筝图案与民间传统风车相结合,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筝高翔,风车常转,意在祝愿各位嘉宾好风借力,事业发达!风筝风车曾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巡回展出,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前面我们将要走进的是风筝博物馆。
杨家埠风筝起源于明初,与木版年画并称为姊妹艺术,二者有着很深的渊源, “放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是对独具艺术特色的杨家埠风筝真实写照。
馆内设有中国风筝王杨同科纪念馆、风筝名人风筝陈列馆、潍坊风筝明星风筝陈列馆、中国风筝专家风筝陈列馆四个展室,馆中陈列有传统风筝、现代风筝、特技风筝、巨型风筝等各式风筝,展现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风筝艺术,而且这些风筝也都是在国内外各类风筝大赛中的获奖作品。
? 这是中国风筝王杨同科纪念馆,杨同科1902年生,从事风筝创作研究87年,一生制作精品风筝10万余只。
1986年与其三子杨其民共同研制了360米长的龙头蜈蚣,在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获最佳奖,被誉为世界之最。
被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香港大公报、日本朝日新闻、美国华盛顿时报都进行了报道。
被誉为中国风筝王之称号。
1987年4月国务委员谷牧来杨家埠考察为杨同科题词:杨先生年龄最大,扎制风筝最长,技艺最高,放飞最好。
这是风筝名人风筝陈列馆,陈列着潍坊风筝艺术协会理事王永训先生的作品。
作品凤凰戏牡丹、吹箫引凤、大金鱼在潍坊国际风筝会获一等奖,九头蜈蚣获创新奖,蜻蜓获三等奖。
? 这是潍坊风筝明星风筝陈列馆,陈列着杨长岭、刘之堂的作品。
创作的奔向未来、龙腾虎跃、龙凤呈祥获潍坊国际风筝会最高奖,龙头蜈蚣在日本国际风筝会获国际大奖。
刘之堂创作的嫦娥奔月获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二等奖,祝福风筝获北京国际风筝会金奖,开门大吉、包擎天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一等奖。
?这是中国风筝专家风筝陈列馆,陈列着风筝专家张效东先生和著名风筝艺人杨勇先生的作品。
张效东先生创作的神舟五号、剑龙、锣鼓燕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创新一等奖,蜜蜂与蝉风筝获全国体育比赛第二名,金猴献寿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优秀奖。
杨勇先生创作的一帆风顺、鹰、眼睛蛇风筝获潍坊国际风筝会创新优秀奖。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风筝绘制馆,这里仍然保持着600年前传统绘制工艺。
风筝绘制,先绘制图案线稿,绑糊以后贴画头,再按构图着色。
这里的工作人员按照传统绘制要求先要进行一年的基础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才能上岗绘制。
风筝绘制要做到不留底线痕迹、勾线运笔流畅、精细均匀、轻重有序、繁简有序、色块明快、润色自然、层次分明、直观效果逼真,体现出了拙雅、夸张、热烈、工整洁净之特点。
风筝的面料为真丝绢料,特点不怕水、不变形、不走样。
这样绘制的画面,既体现艳而不俗的绘画艺术效果,又能在蓝天白云下现出华丽的英姿,更加显示万紫千红,辉煌壮丽的艺术魅力。
走出这座院落,我们看到的高高平台是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风筝放飞场。
每一只风筝在出厂前,都要经过试飞验收,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只都是精品。
杨家埠风筝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产品。
放飞场一年四季都有风筝放飞表演。
特别是因盘鹰风筝形似真鹰,有时会引来雄鹰共舞,堪称一奇,所谓“ 盘鹰凌空多娇姿,雄鹰共舞显神奇。
引得游人多醉客,放飞天上第一奇。
”?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风筝扎制馆,制作一个完整的风筝,需经过22道关卡,通过61道工序。
扎制生产的风筝,以扎、糊、画工艺严谨,设计新颖,放飞高稳而著称海内外。
主要工序有八项:? 一、选材:选用多年生毛竹,竹节长度均匀、韧性强、不霉烂、无蛀;对称部分必取毛竹的同一部分,同步加工。
二、下料:按设计要求截竹,刮去竹表脆皮,剔除疤节,劈毛坯刮平,交同步造型连在一起。
? 三、造型:包括精选用料、烤弯造型。
按规格要求,分配竹料,用火适度烤弯造型,形状要准,刮平磨光;对称部分要细劈等重;插装部分松紧适度,顺势修削关节部分要精细美观;附件制作要合乎规格,牢固光滑。
? 四、绑扎:严格按图纸构架,竹料大小要搭配得当,骨架光滑,结构科学,既轻巧又抗风;选用细而结实的绑线,缠绕平整光滑,使之完全符合要求。
扎制所用工具有钳、刀、锉、锯、剪、镊、尺、烤灯。
? 五、贴糊:要糊的松紧适宜,平整不扭曲,修边整齐。
六、组装:关节灵活、牢固,身翅互装自如。
对称部分要同时安装,避免错装。
七、拴角线:按不同规格,确定角线长度和数量。
? 八、试飞:风筝飞到高度3米以上,一分钟内不摇头,不翻滚下扎,在2—5级风内飞到适应高度,能平稳升空。
以上介绍的是风筝制作,大家回去后不妨自己试试,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我们左侧的石雕为三羊开泰,其形象取自杨家埠年画。
“羊”与“阳”谐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以正月为泰卦,古人认为是阴气渐去阳气始生。
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意即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常作为新年伊始的祝福语。
前面的四合院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馆内设有三个展室。
第一展室陈列着明清古老年画;第二展室陈列着传统年画;第三展室陈列着现代年画。
杨家埠年画始于明初,1369年杨氏先族由四川梓潼县迁来,该县处于蜀道南端,有着刻版印刷技艺,在此定居后充分发挥绘画才能,根据山东民俗创造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灿烂文化。
它按照当地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美丽的典故传说,以古朴、雅拙、风趣艳丽、寓意吉庆祥和的风格深受游人欢迎。
杨家埠年画有三大特点:一是乡土气息浓郁;二是色彩对比强烈;三是艺术手法夸张。
? 现在来到第一展室,这里主要陈列着马志强先生收藏的杨家埠明清年代的年画。
这幅年画为文财神比干。
商朝末年,殷纣王无道听信妲己谗言将比干剖心而死,因他正直仁厚,办事公正,死后无心不偏心,让他主财放心被封为文财神。
中间为和合二仙。
下面二人,手持元宝的为增富神专给送去财富,这位是掠富神,他专门为不该得的财收回去。
古人讲究命运,一个人一生担多少财是有定数的,所以便有了这两位增富神和掠富神。
这幅是姜太公於渭水河直钩垂钓,谓愿者上钩。
周文王郊猎,占得一卦得一兽,不是龙不是螭,不是熊不是罴,应得到帝王太相。
在渭水河恰于太公相识,文王伯乐识马聘太公为相,并亲自用皇撵拉了八百零八步,姜太公保了周朝八百零八年,被传为美谈。
? 这是第二展室陈列着杨家埠的传统年画。
杨家埠年画大体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神像类。
这两幅是武门神《神荼郁垒》,贴于临街大门上。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商末周初,有兄弟俩哥哥神荼和弟弟郁垒,他们为人正直,力大无比,在度朔山上种桃树,结出的桃子又甜又大又香,吃了不仅延年益寿,还可以成为神仙,凶猛的老虎为他们护林看桃。
野牛岭上有个野大王,无恶不作,残害百姓。
一天野大王派人到度朔山上索取仙桃,哥俩把他们轰走,野大王气的七窍生烟,于是在一个狂风大作的黑夜,野大王带着草寇扮成恶鬼前去偷抢桃子。
神荼折下桃枝在前面打,郁垒用苇子在后面捆,不多时恶鬼全被捆住喂了老虎。
后来成仙,被封为将军,统领万鬼。
因为他俩是桃树的主人,桃木避邪由此而来。
后被世人画其形贴于大门上,以威慑鬼邪,保全家其平安。
这幅《秦琼敬德》是武门神。
相传唐太宗为孽龙鬼魂侵扰夜不能寐,二将自告奋勇为太宗值夜,鬼魂不敢近身太宗相安无事。
为驱鬼辟邪,太宗命画师将二人画影图形贴于宫门,民间以此仿效,遂永为门神。
这一幅为灶王、又称灶君、灶神、灶王爷。
椐说他是玉皇大地派到各家各户的一家之主。
他的职责是了解人间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为玉皇大帝赏善罚恶提供依据。
为了让灶王多说好话,腊月二十三家家祭灶,用美酒佳肴供奉灶王,让他吃好喝好,只说好话。
由于糖瓜又甜又粘,便成了不可缺少的祭灶供品,既可以让灶王嘴巴变甜,还可以粘住灶王的嘴巴,免得让他说了坏话而招致上苍降罪。
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的谚语: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灶王),一个糖瓜三柱香,灶王回宫保安康。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祭灶的主祭人必须是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童子,双手抱雄鸡,家长叩首毕,向灶王祷告敬语: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西天,再过七天是新年。
上天多说好听的,回来只捎长把的(指男孩),别领戴花的(指女孩),……。
向灶王灌输报喜不报忧和重男轻女的思想。
说毕一手握雄鸡之颈,将鸡头向草堆内推送三次,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鸡若惊惧,便谓灶王已领受,祭毕全家共进晚餐。
这一幅为大灶,分三层,上层为财神,中层为灶王与灶王奶奶,下层为宅神。
第二类为神话故事。
这幅是财神赐于积善之家的摇钱树、聚宝盆,树上结出金钱用之不完,树上有宝贝童子张开一本万利的横幅,是人们的一种向往。
这是金山寺、断桥、状元拜塔、许仙游湖、男十忙、三大家,都有着美丽的传说。
第三类为美人条。
美人条以其色彩艳丽为媳妇、闺秀所钟爱,贴于房门上。
像这几幅《欢乐新年》、《鹿鹤同春》、《双喜即日到,五福今天来》都是反映了人们对吉祥如意的憧憬。
? 童子类是杨家埠年画的第四类。
《榴开百子》、《麒麟送子》是贴在新婚夫妇的门上,意思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喜报三元》、《狮童进门》、《刘海戏金蟾》是贴于婆婆房门上的年画。
《年年有余》、《金鱼满堂》是杨家埠年画的杰作,利用夸张的手法增加艺术效果。
娃娃头比身子大,鱼比娃娃大。
利用了夸张、寓意、谐音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和向往。
? 第五类是戏曲人物。
《李逵夺鱼》、《空城计》、《渭水河》、《连环计》等,均根据历史故事和戏曲不断进行创作,寓意深刻,丝丝入扣。
最后一类是花卉类。
春、夏、秋、冬四条屏,多贴于炕头上。
屏中春牡丹象征富贵,夏荷花象征纯洁,秋菊花象征气质,冬梅花像征品质。
雕版细腻,技艺巧夺天工,令当今的工艺画师也赞不绝口。
这幅是清代初年天下十八省地图,是由木版印制的中国最早的商用地图,地图的刻版内涵丰富,除山川河流标志外,有以北京为中心到清代十八省的省会及主要邻国的路线距离。
当时距离的测量是以马的速度为准,以天数计算,方向是以指南针定位。
这幅地图是杨家埠的珍贵之宝。
这是第三展室,主要陈列着一些新年画。
建国后各级政府对弘扬杨家埠年画艺术与发展非常重视,艺术工作者与时俱进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过新年》农历图,这类年画过去画面是灶王,而新创作画面是勤俭致富全家欢乐,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生活幸福美满的场面。
这是著名书法家朱学达创作的福字灯,主要是春节挂在大门的照壁上。
这幅年画上有大福字、和平鸽、胖娃娃,意为《和平幸福》,意境深刻,设计独特。
前面我们看到了榴开百子多子多福,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创作了一幅《一孩最好》。
画面中一个小女孩,旁边有一个裂开的桃子,桃中有核,与孩谐音,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表现为男女都一样,只有一孩最好的主题。
这幅《为四化献力量》,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变化、新景象。
这一展室展出的是各级领导和著名人士到杨家埠大观园参观后的部分题词。
国务委员谷牧的题词“生活美,心灵美,技艺美,古朴美”;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的题词“发扬民族传统,艺术光华绚丽”;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的题词“艺术之花”;著名诗人、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先生1986年来杨家埠时,被这纯朴的民俗民风所感染,即兴作诗,挥笔而就写出了“年画千版儿时梦,风筝万里腾飞心”的绝句,盛赞杨家埠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
? 这是明代古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家可以看到它中间的枯心洞越来越大,但它枯而不竭,老枝新芽,年复一年兴而不衰,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展示着它枯木逢春的勃勃雄姿和杨家埠古老的民间文化。
清朝初年,山东一代连降暴雨,洪涝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各种树木也多被淹死,唯有村中的九株古槐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来年又遇大旱,树木死伤大半,唯有九株古槐,硕果累累,使杨家埠的年画业蒸蒸日上。
各画店业主为感谢槐树的救助之恩便纷纷为槐树焚纸上香,家中有了事都来求槐树保佑,在杨家埠人心中把古槐视为槐神,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家有什么心愿在这里可以向槐王诉说,它一定会保您吉祥幸福达您心愿。
杨氏先祖种植槐树对画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这里给各位提出一个问题,槐树对杨家埠的画业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我们暂且留下一个悬念。
? 大家看到的槐王树下的草坯房是杨家埠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作坊,现已被列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现在已很少见。
这是民俗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古老生产、生活用具,展现着民俗文化的历史沧桑。
下面我们走进的是中国年画陈列馆,馆内展示着我国六个产地的年画。
? 这里是苏州桃花坞年画,被称为市民年画。
这一幅一团和气是指弥勒佛而言,已将其形象化。
钟馗捉鬼,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从骊山校场回宫得了重病,久治不愈。
一天晚上他梦见一牛鼻子小鬼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明皇的玉笛,李隆基大声呵斥,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大鬼,头顶破帽,身穿兰袍捉住小鬼,用手指剜出双眼,把小鬼撕成两半吃掉。
唐明皇问其名字,其曰钟南山进士钟馗。
因像貌丑陋中举而不得举撞殿而亡,死后变成了鬼王,誓除天下恶鬼。
明皇醒来久病痊愈,于是命大画家吴道子依梦所见画钟馗捉鬼图传于后世,这就是钟馗捉鬼的来历。
这是天津杨柳青年画。
画面采用套色与手工绘制相结合的制作手法,既保持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又突出了手工彩绘明快艳丽的风格,进入了紫禁城三宫六院,得到了皇妃宫娥的喜爱,因此称为宫庭年画。
这是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用线讲求洗练、流畅、刚柔并济、节奏感强。
这一幅是《鹿鹤同春》谐音“六合同春”,东、西、南、北、天、地为六合,寓意处处都是春天。
这是门神类,寓意与杨家埠年画相同。
这幅是《卦子状元》,表现的是穿上官服的美男子状元。
这幅是《穆桂英》,是绵竹年画中唯一的女门神为川剧中的巾帼英雄穆桂英。
? 这是河南朱仙镇年画。
它的制作采用木版和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
题材和内容多为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传说。
这一幅是天仙童子,一男一女是观世音的协侍,女的是龙女,男的是善财童子。
相传福城有一长者有500个儿子,善财是其中一个,他出生时,各种珍宝从屋内地下忽然涌出,于是请先生给其相面并取名为善财。
但善财天生不爱财并发誓修性成佛。
去文殊请教佛法,文殊菩萨对他说你到南方找功德云,功德云说你到海门国找善住和尚。
如此这般善财共拜了五十三位名师,历尽千心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最后感动了普贤菩萨实现了成佛的愿望。
观音为了试探他是否真心向佛,便化作船夫,掀起大风浪劝他回去,但他丝毫不惧,佛心坚定,成了观音的协侍。
? 这是河北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以神话为主,“有十分年画七分神”之说,如门神、财神、灶神、观世音、天地全神等。
武强年画造型夸张、构图饱满、挺拔有力、明亮鲜艳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点。
这是台湾年画,台湾年画在大陆很少见到,主要以吉祥、平安、财源广进为主题。
这幅《鸿福齐天》是以福、禄、祷、禧为主题。
这幅《合家平安》以猿人为表现对象,意即合家平安的美好愿望可追溯到蛮荒时代,直到永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年画在印制工艺上进行了创新,电子制版年画、绢版年画、胶版年画等全新表现形式不断出现。
? 下面这一景点是杨家埠年画雕版作坊和年画制作作坊。
这是年画雕版作坊,杨家埠年画是套版印刷,有几色就有几块版。
版是画的生命,因而雕版在年画制作工艺中是一道技艺要求最高的工序,没有几年的功底是作不好的。
这位颜克臣大师从事雕版30余年,他技术娴熟,操作得心应手。
在这里雕版制作仍然采用了六百年前制作工艺,各位可一睹六百年前的制作技巧。
雕版有三个步骤,一是选材,过去的版都是棠犁木,这种材质细硬不易腐烂,不易变形,树龄时间越长,材质越好。
现在这种树木已不多,取而代之的是梨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二是朽稿,又叫起稿、画稿,朽稿后作为画版的底样,翻贴于备好的板上。
三是刻版,刻版又分线版和色版,即有几种颜色就有几块版。
刻版的工具有刻刀、立刀、挖刀、打刀、图刀,还有锯、刨、铲、刷子等,所用的刀具均为杨家埠艺人按年画要求自己制作。
雕版的基本方法是反正部,开心法。
线版刻完,印几块线稿,对照画样分出色版后再刻色彩版。
? 这是年画制作作坊。
木版套色印刷是杨家埠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要印好印精,各有各的招数和本领。
印画工具有案子、把子、支碾子、搪子、支板、支子、夹子、色盆、裁纸刀、底板、杠子等。
杨家埠最早的颜色只有四种即:黑(烟子)、红(苏红)、黄(槐花黄)、绿 (槐榔螳绿),均为自制。
在看到古槐时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槐树对杨家埠的画业有什么作用,在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圆满的答案了。
杨家埠印年画的顺序为截纸、叫纸、印线版、套印色版,最后裁割晾画。
印画时版要对的正,纸要扯的平,色要刷的匀,搪子线版要走的重,色版要走的轻。
颜色多了容易涝,颜色干了色不全,要求画面干巴巴,还要密花花,四处不沾是好画。
看起来简单没有3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这里的杨师傅从事画业已有50余年,曾经到过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进行表演。
好啦,大家若有兴趣,不妨亲自体验一下印年画的感觉。
?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杨家埠古店铺一条街,是按照杨家埠兴盛时期的旧貌恢复改建的,这里汇集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精华。
下边这一景点是民俗艺苑馆,这里汇集有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品展示与独特的工艺制作。
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剪纸艺术,可以参观300年历史的红木嵌银文化,可以领略泥塑文化的神奇,可以了解面塑文化的技巧之作。
? 这是剪纸艺术。
潍坊剪纸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风格独特,艺术内涵丰富。
作品粗狂而精巧、简约而不单调、生动又传神的艺术效果而驰名中外,是难得的民间艺术珍品。
这是布艺文化展示,当地农村妇女在农闲时用手工制作的一些吉祥物。
如荷包、针扎、牛、马、羊、鸡等小饰品,朴拙可爱,颇有情趣。
这是面塑文化艺术。
面塑俗称捏面人,又称江米人,这是家喻户晓、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
面塑作品以面料为主,通过巧妙之法制作出色彩绚丽;情趣各异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格和高雅艺术内涵。
这是红木嵌银陈列馆。
红木嵌银是潍坊独有的民间艺术,有300年的历史,为皇家御用之物。
它工艺完美,技法独特,构思新颖,亨誉海内外。
馆内陈列的这幅《中国四大美女图》,是西施、王昭君、貂禅和杨玉环。
这是中国根雕艺术大师胡世明先生的陈列馆。
作品维妙维肖,形象生动,以精、大、特备受人们的关注,参观后大开眼界。
胡世明先生是中国根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社副社长。
自幼受祖父熏陶酷爱根雕艺术,谒拜刘开渠为师,作品多次获大奖。
胡世明先生被文化部、民政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 这是泥塑陈列馆,馆内陈列着自远古时期至今的京剧脸谱和京剧小丑人物,它造型独特,千姿百态,是我国独有的艺术珍品。
是史建德先生的杰作。
史建德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书画研究院理事、华北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神州艺术院特邀雕塑师高级名誉院士。
他自幼酷爱泥塑艺术,从事泥塑制作已达40余年。
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山东曲阜举办的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年大型庆典活动中,他雕塑的孔子与七十二贤大型泥塑作品震惊海内外。
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美国斯科拉电视网、山东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都做了专题报道。
? 大家请看右边的山为云台山,山上的这座高耸的亭台就是按照史书记载修复的“嫦娥奔月台”。
每年八月仲秋,人们望着天空中的明月,自然会想起有关嫦娥的美丽传说,但确很少有人知道嫦娥是从云台山奔月的。
据史书记载,嫦娥是远古五帝之一喾之女。
,嫦娥嫁给了部落首领后羿为妻。
后羿力大无穷,武艺高强,他在各部落的协助下一举攻占了夏都座了江山。
当了帝后不修民事,不理朝政。
后羿的手下大将寒浞年轻英俊,足智多谋,深受臣民爱戴,嫦娥也钟情于他。
寒浞设计杀死了后羿,并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了古寒国,也就是现在的寒亭区,嫦娥便随寒浞在此定居。
嫦娥随嫁引起了一批倡导封建礼教者的仇视。
她受不了世人的冷嘲,偷吃了王母的长生不老药而升空奔月。
大家脚下黄土高埠古称云台山,相传为嫦娥奔月的地方,如今修嫦娥奔月台以记之。
? 这座北朝南的高大门四合院,是明代隆庆二年恒顺画店的原貌,主人把房子抬的这样高寓意高高在上永不衰落。
大家看见台阶两旁青石板上的凹痕,是小孩屁股久磨而成,可以想象出它历史的久远。
这是典型的画店人家,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庭院的精心布置、年俗文化、年画张贴展示。
高大门两侧为望屋,是原始画店的俗称;北面的草房是主人居住的地方;西厢房为磨坊,便于生活之用;东厢房是私塾,专门聘请先生教育后代的地方。
北屋东侧是老人居住也称婆婆房,在这里可以看到过去的灶台和土炕。
贴年画是很有讲究的,街门贴武门神,照壁挂福子灯,堂屋门贴文门神,内房门贴美人条,堂屋后门贴镇宅神虎、镇宅神鹰,栏门贴打猪鬼,灶台贴灶王,厅堂文武财神,堂屋正面挂家堂。
左边房子里供的文财神比干,这里张贴展示的是财神类,恭喜发财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参观后愿财神保您财源广进,五福同增。
?
请介绍开封的一处名胜古迹。
800字以内,700字以上。
龙亭简介 龙亭风景(20张) 开封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作为北宋王朝的都城达167年之久。
当时的宋京极为繁盛,宫殿建筑很辉煌。
可惜金人侵占开封时,宋皇宫建筑大部分被烧毁了。
后来,又经过多次兵燹和黄河决堤,宏伟的宫室已荡然无存。
在过去皇宫遗址上只留下了龙亭这座建筑物,而这座龙亭却是清代所建。
传说,东湖为宋朝“太师”潘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个奸臣,所以,潘家湖的水是混的;西湖为宋朝抗辽名将杨业的府第,他舍身救国,是个忠臣,所以,杨家湖里的水是清的。
这个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反映了人们对忠奸的态度和感情。
现在龙亭,潘、杨两湖,以及龙亭后面的假山花园,都辟为龙亭公园。
从龙亭前的大道,过潘、杨两湖,再往南,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两旁店铺林立,这条大道历史上是一条宽阔的御道。
现在这条大道已仿照《清明上河图》的模式改建为“宋都御街”,长约400米,两旁的店铺全部是仿宋建筑,主要出售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和书画。
宋代著名的樊楼也是按照“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复,主要经营高档食品及北宋皇宫御菜。
这条街与龙亭公园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览点。
开市内水面比较多,有关方面计划将这些水面用河道贯通。
这项建设一旦实现,游人就可以乘船从铁塔等地来到龙亭游览,就会更有兴味。
龙亭的损坏、修复和传说 80年代末,在夏日一个暴雨天的夜晚,龙亭后墙坍塌,后经修复还原。
原龙亭后墙体与地面呈90度直角,在后期维修过程中,现代建筑工艺始终无法恢复前人所设计的90度笔直墙体。
现在的游人浏览到龙亭后墙,很容易发现修补的墙体与原墙体的差异,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龙亭 [1] 至于传说,完全是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开封人儿时的所闻。
就是在龙亭后墙坍塌的那个雨夜,传闻不少开封当地人看到天空一条银龙从开封的正北方腾空而起没入云端,第二天就惊闻龙亭坍塌的事故。
后来又传闻修复龙亭后墙体的过程中发现,龙亭这座在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下的台基竟然是空心的。
其中悬挂着一口巨大铜钟,在铜钟下发现一条死去的巨蟒。
开封当地人事后常说这是开封这座经历七朝古都的古城有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传说存在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是也为龙亭这座文物古迹添抹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在龙亭台阶下西侧有几间侧殿,利用这些侧殿搞了一个反映宋代历史的蜡像馆 蜡像馆(2张),这是中国的第一座专题蜡像馆,占地面积为410平方米。
该馆将北宋皇朝九帝执政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用九组蜡像表现出来。
组蜡像都是根据史实精心设计的,如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一组蜡像,主角菜三 龙亭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个。
端坐在中间御座上的是北宋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身穿一件浅黄色的龙袍,腰围红色玉带,头微向左方,注视着坐在左侧的一位大臣。
并凝神倾听他的讲话。
这位大臣就是被宋神宗提拔为宰相、主张变法的王安石。
坐在另一侧的则是另一位大臣司马光,他是反对变法的,这时他正在低头沉思。
这些历史人物的服饰,包括衣服的颜色,帽子的款式、玉带的样式等等,都是经过考据,尽量做到比较符合历史的实际。
而在工艺上,蜡像的肤色、毛发、眼珠、神态表情,都比较逼真。
开封在河南省的东部,在陇海铁路线上,西距郑州70公里。
去开封游览,乘陇海线比较方便。
从上海去,可以先到开封,从开封乘火车至洛阳,由洛阳乘长途汽车至登封,至郑州,然后从郑州乘火车返回。
这样一条路线需时约7天。
从北京去基本上也可以按这样的路线游览。
游览龙亭和宋都御街,有斗天时间足矣。
其余斗天可以游览开封的其他主要游览点铁塔、繁塔、包公祠等。
开封最著名的工艺品是汴绣、官瓷、朱仙镇年画和草编。
著名菜肴的麻腐鸡皮、荔枝腰子、爆肉、鲤鱼焙面等。
著名的餐馆有又一新、稻香居、第一楼、万水仙、汴京烤鸭店等。
菊花展览(10张) 陕西省渭南地区有龙亭村,位于韩城市与合阳县交界处.108国道相隔,北边称为北龙亭,属于韩城市管辖,南边称为南龙亭,属于合阳县管辖.相传为汉武帝当年在此处住宿,皇帝在古代是被称作龙的,龙停的地方,故称龙停.后改龙亭。
关于介绍张衡的推荐词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即今日之石桥镇)人。
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终年62岁。
张衡天资聪明,敏而好学,博学多能,才华横溢,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科学泰斗。
” 东汉时期的都城在洛阳,当时的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人荟萃,学校如林,学术空气浓厚,文化教育空前繁荣。
张衡为了开阔眼界,实地考察,于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的阳春三月,来到了洛阳。
这次他在洛阳居住了6年。
其间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游太学、访名师、求好友、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方面。
他精通了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又在好友崔瑗的帮助下,开始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数学、历法。
他写了不少优美的辞赋,初步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
在文学和科学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奠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基础。
公元100年深秋,鲍德调任南阳郡守,经崔援推荐,23岁的张衡离开京师洛阳,随鲍德去南阳郡任主簿。
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鲍德等人在京奏明皇上,使安帝得知张衡学识渊博,便公车南阳征张衡到洛阳当了尚书台郎中,三年后升为尚侍郎,次年改为太史令。
太史令的职务是掌管天文、历法、气象、祀典等。
这为张衡对天文历算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汉安帝阳嘉二年(133年),张衡被提升为侍中,作了皇帝的高级顾问。
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张衡被排挤出京师洛阳,当了河间相。
张衡第二次来洛阳,居住了26年之久。
在这26年中,他的官职虽几经变动,但担任太史令的时间最长。
他担任太史令时,作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灵台是东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天文观测台,使用时间长达250年之年。
张衡在这里反复实践,认真钻研,不但撰写了《灵宪》、《地震对策》、《浑天仪注》等重要的科学著作,还设计创制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等精巧的仪器,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衡在《灵宪》中详细地解释了月象变化和月食发生的自然现象。
经过科学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见解。
他在灵台观察时,记录了天空中的星体。
较亮的星有2500个,常明星有124个,叫出名字的320个。
这与现代天文学所统计的在同一时间、地点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为2500~3000颗数据大体相同。
当时在洛阳观察到的星体,与现代观察的星体数基本相同。
他因此还绘制了《灵宪图》,这是中国最早的星相图。
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自行转动并能准确地观察天象的大型天文仪器--浑天仪。
他这一发明,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图箕迷信之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对中国天文学的研究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浑天仪制成后,张衡又著《浑天仪图注》,解释浑天仪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张衡的浑天学说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
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比起当时流行的天圆地方学说要进步得多。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东汉时期,地震时有发生。
张衡从青年到中年这个时期就有20多次大的地震,其中一次就波及42个郡国,百姓死伤无数。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促使了他对地震进行研究,决心创制一个测知地震的仪器。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54岁的张衡创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地动仪用青铜制成,圆径8尺,状如酒樽;中有立柱,连着8个方向的机械;外面有8个龙头,口衔铜丸;下面有8个蟾蜍,口向上张。
哪个方面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口就吐出铜丸;落在蟾蜍口内,发出清脆的声音,看守人就可知道发生地震的方向,并推测出震源的距离。
公元133年、135年、137年,京师洛阳连续三次发生地震,“地动仪”均有显示。
可是到了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西面的机械发动,铜丸落入蛤蟆口中,而人们没有感到地震,有人则认为地震仪不灵了。
但没过几天,释使报告说,那一天陇西郡发生了地震。
地动仪可以测到千里之外的地震,这真奇迹
据英国李约瑟研究说,直到公元1880年,欧洲才制造出第一台地震仪,这已晚于张衡地动仪1700余年了。
张衡发明地动仪在世界地震学史上是一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
因此,张衡被公认为是世界地震学的鼻祖。
张衡又是一位气象学家,他发明了测定风向的仪器,叫候风仪,又名相风铜鸟。
铜鸟衔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干顶端,风来则转向,便可知风向,这一发明,比欧洲的候风鸟早1000年,可谓世界之冠。
张衡是一位学识渊博、富于创新的科学家。
他还发明了指南车。
车上装着一个木头人,不管车子怎么转动,但木头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
他又发明了记里鼓车。
车上放着一个鼓,鼓的两端各坐一个手持棒槌的木人,车轮转动149周,便为一里,木人出手击鼓报告。
这些都是用机械原理制成的,在1800多年前能成功的制作出这样的机械,实在是一个创举。
天柱山介绍50字左右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 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
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
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
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
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
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
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
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
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
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
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
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
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
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
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