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荀子 君道 名言

荀子 君道 名言

时间:2016-05-31 07:01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不登高山,不知天也;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意思:没有站在高山的顶端,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没有俯瞰深深的溪谷,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没有聆听先王的教诲,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

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

——《劝学》意思: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

——《劝学》意思: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

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没有老师,怎么知道礼是这样的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非十二子》意思:君子以没有修养为耻,不因为被污蔑为耻,以没有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重用为耻。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此名言是何意思?

荀子的名人名言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

——《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劝学》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劝学》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   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

——《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劝学》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劝学》   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

——《劝学》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劝学》   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劝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劝学》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劝学》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劝学》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

——《劝学》   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

——《不苟》   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

——《不苟》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不苟》   公升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盛。

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不苟》   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不苟》   怏怏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譬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剸行也。

——《不苟》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

——《不苟》   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

——《不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不苟》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

——《不苟》   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

——《不苟》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不苟》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

——《不苟》   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

——《不苟》   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不苟》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以与及圣人之言。

——《不苟》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形不胜心,心部胜术。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非相》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

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非相》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非相》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非相》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yi)。

——《非相》   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

知而无法,勇而无惮,察辩而操僻,淫大而用乏,好奸而与众,利足而迷,负石而坠,是天下之所弃也。

——《非十二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非十二子》   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仲尼》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闻,必胜;知而好谦,必贤。

——《仲尼》   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

——《仲尼》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

——《仲尼》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儒效》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

——《儒效》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儒效》   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

奸事、奸道,治世之所弃而乱世之所从服也。

——《儒效》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唯学乎。

——《儒效》   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儒效》   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

——《儒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诗经 》   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

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儒效》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儒效》   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

——《儒效》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儒效》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儒效》   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

——《儒效》   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

——《儒效》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

——《王制》   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王制》   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王制》   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王制》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王制》   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

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王制》   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王制》   王者者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王制》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

——《王制》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王制》   政事乱,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一,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

——《王制》   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

——《富国》   垂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

皆奸道也。

——《富国》   国者,天下之制利用夜;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

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王霸》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

——《王霸》   国无礼则不正。

——《王霸》   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

——《王霸》   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

——《王霸》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王霸》   以小人尙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

——《王霸》   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君道》   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

……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业。

——《君道》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君道》   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

——《君道》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禹、桀之所同也。

——《君道》   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

虽欲成功,得乎哉

——《君道》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

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

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

——《君道》   明主有私人以金玉珠石,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君道》   主暗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

——《君道》   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暗主则必危其所爱。

——《君道》   卿相辅佐,人主之基仗也。

——《君道》   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

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

——《臣道》   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后也。

——《臣道》   明君之所赏,an君之所罚也;an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

——《臣道》   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臣道》   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

——《臣道》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

——《臣道》   仁者必敬人。

……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

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

——《臣道》   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

——《臣道》   君子安于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

——《臣道》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议兵》   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

——《议兵》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 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寙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

——《议兵》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议兵》   凡百事之成夜必在敬之,其败也比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

——《议兵》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议兵》   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议兵》   凝士以礼,凝民以政。

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

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

——《议兵》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

——《天论》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天论》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天论》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买与礼义。

——《天论》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天论》   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

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

——《正论》   下亲上,则上安;下畏上,则上危。

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

传曰:恶之者众则危。

——《正论》   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

——《正论》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

——《正论》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称功,罚不称罪,不详莫大焉。

——《正论》   刑称罪责治,不称罪则乱。

——《正论》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正论》   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是礼之三本也。

——《礼论》   天下从之(礼)者治,不从之者乱;从之者an,不从之者危;从之者存,不从之者亡。

——《礼论》   礼者,人道之极也。

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

——《礼论》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

——《乐论》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乐论》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乐论》   凡人之患,蔽于义曲而暗于大理。

——《解蔽》   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

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乐论》   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性恶》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性恶》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性恶》

《荀子·君道》

因为 《君道》 的文是在说明人的视听有限——围墙之外眼睛就看不见,一里远就听不见,君主管理的百官无论远近都应该清楚他们做什么,所以为了能知道他们做什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增加“耳目”即为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而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先不说形成地方割据,当说郡县制度本身就与论点君道偏离了,郡县制是说明一种管理制度,而不是行政方法。

荀子 君道 翻译

名言: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序·节士》 ▲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 ▲金以刚折,水以柔成。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山无静树,川无停流。

——《世说新语·文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洵《辩奸论》 ▲水激则悍,夭激则远。

——宋·李昉《太平御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 古诗: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澄水如鉴》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海水》 【唐】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

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

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

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

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

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

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春水》 【唐】李建勋 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

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

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四水合流》 【唐】李沛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

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

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

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浔阳观水》 【唐】李群玉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嶮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观汉水》 【唐】梁洽 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

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

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

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御沟水》 【唐】卢肇 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

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流水》 【唐】罗邺 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

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

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

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咏水》 【唐】骆宾王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远水》 【唐】马戴 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

秋光照不极,鸟影去无边。

势引长云断,波轻片雪连。

汀洲杳难别,万古覆苍烟。

《看水》 【唐】齐己 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

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

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望水》 【唐】司空曙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

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

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远水》 【唐】项斯 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

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

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蜀江水 》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水》 【唐】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

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

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

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

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山下水》 【唐】周濆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成语:水到渠成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乳交融 水火无情 水深火热 水性杨花 水月镜像 水中捞月 饮水思源 逆水行舟 流水不腐 细水长流 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 萍水相逢 覆水难收 车水马龙 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杯水车薪 如鱼得水 一衣带水 高山流水 一潭死水 马山楚水 顺水推船 顺水顺风 顺水人情 溯水行舟 宿水餐风 宿水飡风 顺水放船 水中著盐 似水如鱼 似水流年 水中捞月 水至清则无鱼 水涨船高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月镜花 水月观音 水性杨花水泄不通 水泄不透 水泄不通 水泄不漏 水楔不通 水土不服 萍水相逢 落花流水 轻风流水 行云流水 望穿秋水 拖泥带水 穷山恶水 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 晴蜓点水 蛟龙得水 双瞳剪水,以石投水 山青水秀 山穷水尽 山重水覆 火耕水耨 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 木本水源 镜花水月 高山水长 金沙水拍 水落石出,水到渠成,水涨船高,水深火热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不认自家人 竹篮打水--一场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水碧山青、水菜不交、水长船高、水到渠成、水到鱼行 水滴石穿、水底捞月、水底捞针、水底摸月、水底纳瓜 水调歌头、水光山色、水过鸭背、水火兵虫、水火不避 水火不辞、水火不兼容、水火不相容、水火无交、水火无情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水火之中、水激则旱,矢激则远、水洁冰清、水尽鹅飞 水尽山穷、水晶灯笼、水净鹅飞、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枯石烂 水阔山高、水来伸手,饭来张口、水来土掩、水里纳瓜、水流花落 水流花谢、水流湿,火就燥、水流云散、水陆毕陈、水陆杂陈 水落归漕、水落归槽、水落石出、水满金山、水漫金山 水米无干、水米无交、水明山秀、水磨工夫、水母目虾 水木清华、水佩风裳、水清无鱼、水穷山尽、水乳交融 水软山温、水色山光、水深火热、水剩山残、水石清华 水宿风餐、水宿山行、水天一色、水土不服、水楔不通 水泄不漏、水泄不通、水泄不透、水泄不通、水性杨花 水秀山明、水远山长、水远山遥、水月观音、水月镜花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涨船高、水至清则无鱼、水中捞月、水中著盐 水中捉月 二、125个在第二位: 白水鉴心、杯水车薪、杯水粒粟、杯水舆薪、杯水之敬 杯水之谢、背水一战、车水马龙、趁水和泥、尺水丈波 出水芙蓉、楚水吴山、大水冲了龙王庙、带水拖泥、淡水交情 滴水不羼、滴水不漏、滴水成冰、滴水成河、滴水穿石 滴水难消、点水不漏、斗水活鳞、反水不收、范水模山 覆水难收、海水不可斗量、海水难量、海水群飞、海水桑田 河水不犯井水、河水不洗船、洪水横流、洪水猛兽、画水镂冰 浑水摸鱼、混水捞鱼、混水摸鱼、积水成渊、煎水作冰 江水不犯河水、浆水不交、借水推船、借水行舟、近水楼台 近水楼台先得月、井水不犯河水、冷水浇背、冷水浇头、临水登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流水朝宗、流水高山、流水落花 流水桃花、流水无情、流水行云、流水游龙、露水夫妻 绿水青山、马水车龙、逆水行舟、鸥水相依、盘水加剑 萍水相逢、泼水难收、千水万山、清水无大鱼、清水衙门 秋水伊人、秋水盈盈、如水赴壑、如水投石、弱水之隔 撒水拿鱼、山水相连、勺水一脔、盛水不漏、剩水残山 菽水承欢、顺水放船、顺水人情、顺水顺风、顺水推船 顺水推舟、顺水行舟、似水流年、似水如鱼、宿水飡风 宿水餐风、溯水行舟、万水千山、细水长流、秀水明山 沂水春风、沂水舞雩、沂水弦歌、以水济水、以水救水 以水投石、以水投水、以水洗血、引水入墙、饮水辨源 饮水啜菽、饮水栖衡、饮水曲肱、饮水食菽、饮水思源 饮水知源、鱼水和谐、鱼水深情、鱼水相欢、鱼水相投 遇水迭桥、遇水叠桥、遇水架桥、远水不解近渴、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救不得近火、置水之情、舟水之喻、酌水知源 三、54个在第三位: 冰清水冷、不避水火、不便水土、不服水土、不通水火 不习水土、不习水土、乘顺水船、打落水狗、风门水口 风起水涌、风行水上、河同水密、黄河水清、火耕水耨 火耕水种、火热水深、镜花水月、救民水火、陆詟水栗 木本水源、判若水火、泼冷水、如蹈水火、山崩水竭 山长水阔、山长水远、山肤水豢、山高水长、山高水低 山高水险、山光水色、山寒水冷、山砠水厓、山眉水眼 山明水秀、山清水秀、山穷水断、山穷水尽、山穷水绝 山遥水远、山重水复、势如水火、问诸水滨、杨花水性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一尺水十丈波、一碗水端平、油光水滑 盂方水方、鱼大水小、云心水性、自相水火 四、103个在第四位: 巴山蜀水、跋山涉水、白山黑水、悲歌易水、冰寒于水 裁云剪水、餐风宿水、残山剩水、臣心如水、乘高决水 尺山寸水、抽刀断水、出山泉水、啜菽饮水、春风沂水 歠菽饮水、撮盐入水、大禹治水、登山临水、登山涉水 簟纹如水、斗升之水、饭蔬饮水、芙蓉出水、高山流水 观山玩水、归之若水、滚瓜流水、涸鲋得水、涸鱼得水 黄尘清水、黄汤淡水、黄汤辣水、兼葭秋水、交淡若水 蛟龙得水、蛟龙戏水、救民于水火、乐山爱水、乐山乐水 连汤带水、廉泉让水、流年似水、落花流水、马龙车水 马前泼水、马如流水、买臣覆水、名山胜水、模山范水 牛不喝水强按头、爬山涉水、千山万水、青蓝冰水、青山绿水 清尘浊水、清汤寡水、蜻蜓点水、情深潭水、穷山恶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石投水、如鱼得水、如鱼似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若涉渊水、剩山残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双瞳剪水、桃花流水 桃花潭水、听风听水、拖泥带水、拖人落水、拖人下水 望穿秋水、污泥浊水、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显山露水 心如止水、心同止水、行云流水、悬河泻水、悬河注水 一败如水、一廉如水、一清如水、一潭死水、一衣带水 依山傍水、以石投水、以水济水、以水救水、以水投水 盈盈秋水、盈盈一水、游山玩水、源头活水、沾泥带水 重山复水、竹篮打水、走花溜水 五、15个在其他位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吹皱一池春水 河水不犯井水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江水不犯河水 井水不犯河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汤里来,水里去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