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
李校长领导我们观看了白岩松老师的“幸福演讲”,我的感触很深。白岩松老师说现在的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好了,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很多,所以,人们就开始思索“什么是幸福”了。他的很多话和观点都发人深省。比如在白岩松老师看来,现在我们中国人生活好了,现代了,小康了,幸福好像却不如以前那么易得了;而且,他还讲到了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我感到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呢?其实,幸福二字对我们这些教师并不陌生,我们求实的老师都是幸福的老师,因为张校长,李校长一直在关注着大家的幸福指数。他们想方设法使我们这些老师幸福的工作,生活。我们每个年级段,办公室都如一家人一样和谐,温暖,幸福。对我们来说,求实就是我们的家,同事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今,听了白岩松老师的演讲,再结合着我们每个求实人的经历,我想我更找到了“幸福”的答案。用白岩松老师的话说,幸福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感知力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就如张校长经常所说的,其实简简单单便是快乐。心态很重要,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拥有一个简单,大度的心胸,一个平和,知足常乐的心态,我们便能很容易的找到幸福与快乐了。其实,我们有让人满意的工作,有爱我们的领导,有真诚的.同事,还有一群纯真可爱的孩子,我们哪还不幸福呢?!而且,没有人愿意与整天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总是喜欢与开朗、乐观的人在一起;学生们对我们也是这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我们阳光了,那么学生也会有阳光的心态。当学生有更积极、阳光的心态,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更好。当学生有更高的志趣,更开阔的眼界时,他们的思维就比较流畅,思考问题就比较有深度,他们在写作、解答的时候,角度站就比较高。我们每一位老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带给学生怎么样的教育,那么,我们就有责任与义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另外,都说健康是福。拥有健康不一定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这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张校长特别关心我们的健康,她总是告诉我们:健康是1,其他一切是0,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可能将自己的一切做到十分。我们都明白,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生活、生存的基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可由于我们长年累月处于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中,平时又疏于锻炼身体,不会合理的调节生活节奏,致使很多老师的身体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比一般人更理解健康身体的含义,从而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注重身体的保健与锻炼。让自己的身心放松,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白岩松老师说得好:“幸福就像你脚上的鞋子,幸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如果我们使自己在一种幸福的状态下工作生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可爱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更加用心工作,会收获更多的幸福。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幸福,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才可以把幸福播撒向人间!
学习《白岩松
昨天的业务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白岩松励志演讲关于幸福的公开课》这部分内容,“幸福”这个词在我脑子里跳来跳去,到了我入睡的时间还在晃悠。看过白岩松对幸福的诠释,激起我很多很多的记忆。想起小候羡慕的同学中,谁穿件新衣服就感觉很幸福,遇到下雨天有谁的家长来送一把伞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学到董存瑞、刘胡兰能为国利益而献身,那更是无比幸福的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工作的繁忙,对幸福的感受似乎有些淡弱了。
这正是白岩松提出第一个问题的原因吧!“为什么现在关注幸福?”按理说,现在每个人都应该是幸福的,因为即便是保守地说,不论是城市或是乡村都已达到丰衣足食。可事实并非如此,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大了,天天为名忙为利忙,忙蒙了,也就是走的太远了,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整天忙得焦虑不安,就忘记了享受当下的'一件件的幸福事。这就提醒我们正在赶路的人,要注意歇息,调整心态,慢下脚步边欣赏边前进,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就蕴涵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
这样想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都是让我们幸福无比的,例如当我抱一大摞作业上楼时,常常都是有学生远远地看到就跑去接住,并问老师哪个班的我送去吧!我心里总是溢满幸福地说,五班的麻烦你送去吧。平时上课时,每次走上讲台前,就看见学生把讲桌擦得干干净净,站在这样的讲桌前那位老师会没有幸福感呢。有的同学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把老师的电脑线全部插好,并且把该堂课要用的课件都调好。还有的同学还会积极主动地给老师的杯子添满水……等等,这些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可它都是幸福的载体,满载着幸福。还有前几天旅游张家界时,在芙蓉镇的石板街上正艰难地一级一级向上走时,一曲美妙悠扬的舞曲飘进耳朵,后面一对夫妇走上来,搭讪说,你是经常跳舞的人吧?我说何以见得,看你的身材一看就是,啊!有点过奖了,然后他又问你有三十岁吗?这个问题我有点不敢回答了,走近一看,应该有四十岁了吧,你的身材还保持得那么好啊!此时,为自己的身材无不得意,好幸福啊!虽是陌生人的一个搭讪,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幸福。其实在家里也是一样,五年前我家买来了属于自已的车,不仅节假日自己一家可以出玩一玩,还可以去看看多年不见的老亲戚老朋友,叙叙旧事迎迎新事,岂不又是人生一大幸福的事。通过这些事我深深的体会到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包括别人对你的认可、赞誉以及你与别人互相往来中。
白岩松对幸福还有一个经典的诠释,他说幸福就像鞋,关键是你穿着舒服不舒服,也就是说你自己的感受,显然它不包含任何外在的因素,如是不是名牌,款式是否时裳、流行,价位是不是让别人羡慕等等。这就充分说明有些人为什么感觉不幸福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把外在的东西看得太重了,例如买车吧,一般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去选择,如果加上品牌什么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再从价位上与别人相比一下,那幸福感会顿时消失,显然是这些附加值在作怪。总之,幸福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感受。
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时时感受到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或身边的幸福事。同时也要尽自己的能力为周围的人多创造幸福。这就是学习白岩松这次演讲的最深感受。
在200x年1月1号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社论叫《伟大的一年》。
当这一年过去的时候,你回头看这篇社论的题目,的确非常准确。然而定性为伟大的时候,那是因为一切我们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的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等等。当时想不到会有雨雪冰冻灾情,尤其想不到会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机。然而正是这样一系列的事件混杂在一起,印证了伟大的一年。这样一个标题的正确。正是因为有一系列的事件,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这一年才可以写进历史。
从哪儿说起呢?讲一个故事吧。一个13岁的四川女孩名字叫黄思雨,她是映秀小学的一个学生。大地震发生那一瞬间她被砸在了废墟的下面。后来她被送到了华西医院截肢了,再后来送到了北京要装假肢。当我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她一直在笑。小姑娘漂亮得让人心疼,陪着她的是她的妈妈,一直在北京进行治疗。她们家只有四口人,但是一场大地震让这个家庭在三个地方生活。几个月他们都没有见面。200x年的11月底,因为集善嘉年华这样一个公益的活动,组织方把他们一家人给团聚了,一家四口人抱在一起哭。现场几百人都在哭。同情、心疼、不忍……然而当我们流着泪水的时候,突然在我的心里,又生出了一种羡慕。为什么?因为这个家庭几乎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你知道:他们有爱有亲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有希望。一场特别大的灾难,让我们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但是这样非常大的代价,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有那些被你司空见惯的、你都不觉得是什么的幸福,其实一直都守护在你的身边。只是平常、甚至显得平淡的日子里头,你都不太在乎了它而已……在平常的日子里头,在回家变得非常容易的时候,你不觉得它怎样……
但是200x年的年初一场雨雪冰冻灾情,突然阻隔了很多人回家的路。于是你发现那一瞬间,你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在冬夜敲开父母还在的房门,进去吃一顿非常温暖的饭,什么都可以放弃。其实回家往往是一个最终的目的,不是吗?就像今年神州七号升空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欣喜。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知道,只有当回家的那一瞬间,我们才可以一起鼓掌。我们共同在那样的一个傍晚,去见证了神州七号所有的成员安然回家。他跟我们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当他着陆了当他回家了,我们就像一个家人一样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奇怪,200x年几乎所有的事情好像最后都容易让我这个刚刚进入40岁的人去想到家。年底金融危机了,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人说是次贷危机。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其实不就是所有的`老百姓想买房想有个自己的家。最后这种愿望太强烈了产生了次贷危机吗?但它金融危机毕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在提醒着我们:很快这一年就要过去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的那顿饭没吃、鞭炮没有响起、饺子没吃,这一年就算没过去。那总得记住一点什么是吧?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梁漱溟老爷子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人这一生啊总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顺序是不能错的,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大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是啊我在想:我们年轻的时候、奔三十而立的时候,总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争取有房子、有钱、有名等等等等。后来你要解决人和人之间大关系: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朋友、为人对手等等等等。但是走着走着你又突然发现离起点越来越远了。好像人生的终点,似乎看得见某些迹象,就像我觉得什么叫40岁——40岁就是敲开了一个年老的大门,而还守护着青春的尾巴一样。这个时候你要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幸福是什么?你如果不能回答自己内心所提出这样的一种问题的话,你会每天过得非常难。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同样如此吗?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就像在纪念改革三十年的时候,胡锦涛说的那句话一样: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那么我们会不会问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出发了太久,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了。
改革刚开始的时候我10岁,今年40。我在想我10岁的时候想的幸福是什么?太简单了,甚至简单到我都有点忘了。但是当到了40岁的时候,我已经拥有了很多。在我10岁的时候想过和不敢想过的很多很多很多。但是我比10岁更幸福了吗?我的眼睛还会像10岁那样清亮吗?我还会被一种梦想激动得彻夜难眠吗?我的回答并不肯定。就像年少的时候跟同学喝多了酒,总会有一句话说:“总有一天我要找到幸福”。那么也许今天就是年少时候说的那个总有一天幸福还会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不知道答案,您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