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暴恐安全教育教案1
幼儿园是人群密集场所,幼儿园的安全稳定关系千家万户。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幼儿园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保教保育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反恐防暴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郝桂凤
副组长:郝桂屾
成员:王桂秀、王明华、王娟、郝俊玲
二、演练对象:
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特异体质的孩子不能参加本次演练。)
三、演练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四、演练过程:
(一)歹徒在入园时欲进入园内,王淑祥、王淑海拦截,张克红、蒋玉青老师与歹徒进行周旋。郝桂凤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建立警戒线,使犯罪分子无法靠近幼儿,防止事态扩大,拨打电话110,王伟兰立即关闭教学楼门厅大门、胡婷婷关闭楼东门、王伟关闭楼西门,各班主任将幼儿带入安全区域,关闭门窗,班主任稳定幼儿情绪,跟班教师手握武器,以防歹徒闯入。
(二)歹徒在上课时欲进入园内,王淑祥、王淑海拦截,电话告知郝桂凤,郝桂凤拉响警报,拨打电话110,郝桂屾与歹徒进行周旋。王伟兰立即关闭教学楼门厅大门、胡婷婷关闭楼东门、王伟关闭楼西门,班主任将幼儿带入安全区域,关闭门窗,班主任稳定幼儿情绪,跟班教师手握武器,以防歹徒闯入。
(三)歹徒在午睡时欲进入园内,王淑祥、王淑海拦截,电话告知郝桂凤,郝桂凤拉响警报,拨打电话110,郝桂屾与歹徒进行周旋。王伟兰立即关闭教学楼门厅大门,值班教师关闭门窗,手握武器,以防歹徒闯入。
(四)歹徒直冲一楼活动室,班主任立即将幼儿疏散至安全区域,王淑祥、王淑海将歹徒控制在活动室内,选派郝桂屾、张克红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以拖延时间。各班主任稳定幼儿情绪,跟班教师手握武器,坚守岗位,以防歹徒闯入。
二楼各班教室班主任及跟班教师将幼儿疏散至安全区域,班主任稳定幼儿情绪,跟班教师手握武器,坚守安全区域大门(门后),以防歹徒闯入。
(五)歹徒经门厅进入教学楼,到达二楼某教室。
一楼幼儿疏散至安全区域,二楼各班教室将幼儿疏散至安全区域,王淑祥、王淑海将歹徒控制在活动室内,选派郝桂屾、张克红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以拖延时间。班主任稳定幼儿情绪,跟班教师手握武器,坚守安全区域大门(门后),以防歹徒闯入。
各班到达指定安全区域,及时清点人数,向园领导报告人数情况。民警赶到,与保安一起制服歹徒。
五、事故善后工作:
1、保健教师配合稳定幼儿情绪,并安排受伤幼儿去医院就诊。
2、园长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及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局领导和部门。
3、财务保护现场,协助公安部门进行调查。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幼儿园防暴恐安全教育教案2
活动目标: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镇定并选择安全地带逃离。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幼儿园紧急撤离图
配套课件:
大班安全课件《防暴安全》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图示解释
(1)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2、实践演习。
3、业务园长稳定全园教工、家长情绪。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
4、全体教工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五、演练结束。
为对幼儿生命安全高度负责,提高幼儿园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逃生能力,培养师生对于危险情况的紧急处置能力。我园于5月30日上午10点组织了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本次紧急疏散演练主要针对全园幼儿及全体教职员工。首先,幼儿园认真研究、部署、精密策划了该活动的相关事宜,根据幼儿园实际,制定了《新星幼儿园反恐防暴应急预案》,成立了演习领导小组,由总指挥、报警组、疏散引导组、防护、救护组、应急工作小组组成。其次,演练前幼儿园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该预案,要求全体教职工要提高安全意识,人人进入状态,认真做好安全引导工作。第三,召开预备会,分好角色,力争演练活动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演练真实。第四,各班教师提前两天对幼儿进行有关安全知识、逃生技能的'教学活动,确保演练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
5月30日上午10点左右,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户外活动时,周老师从园外进来,保安开门的瞬间,假设“歹徒”冲进幼儿园,门卫迅速拉响警报信号(三声短铃),听到信号,全园立即停止活动,并按照预定的路线迅速指挥幼儿跑进教室,所有幼儿迅速进教室后,躲进安全的地方,老师们关住教室门窗。幼儿园应急小队紧急行动,按防暴应急预案手持棍棒、钢叉等,将“歹徒”围住,临危不乱,与“歹徒”交涉、周旋,设法牵制“歹徒”,竭力保护全园师生安全。班级教师听到警报声,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幼儿、帮助幼儿逃离到就近安全的教室。在“歹徒”想要趁机逃跑时,大家合力,迅速将“歹徒”制服。演练进行得十分顺利。演练后班级教师在安抚幼儿情绪的同时,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
总结:
1、整个演习准备充分,指挥得当,行动快速。
2、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幼儿园师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合理有序地疏散,全面提高应对暴力事件的能力,使孩子们能够正确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
3、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安全意识,也提醒了我们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4、演练后的幼儿安抚工作做得比较好,各班都进行了总结,找出了不足,做到了有方案、有实施、有总结。
新星幼儿园
20XX年5月30日
直面内心的恐惧
【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人的一性一格气质是讨论时的一个要素,我也把重点放在我们的成长背景上。
本书以一精一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骤下断语的方式,而是从人的特质或一性一情着手;一性一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
因此,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身一体构造使然,而是因为我对这世界与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为举止,而这源于我的生命历程;人格由此铸成,并且拥有特质。其中不可逆的是我天生的一性一情、童年环境、父母亲与老师的个一性一、社会与社会规范,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出我这个人。书中阐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养者忽视和缺乏良好的示范,致使人格受影响、被压抑,都可以借由后来的发展来补缀,使我们的人格趋于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们的生命。
恐惧与畏惧这两个词在本书中反复出现,但我没有严格区分其词义,因为这不是本书的重点,而且我也认为一定要做区分的话,恐怕并不容易。有人说害怕死亡,而畏惧死亡也说得通,其中并无太大的异同。通常我们认为“畏惧”是指特定、具体的东西,“害怕”则指非特定的对象,比较不理一性一,虽然敬畏上帝与害怕上帝有所区别,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斩钉截铁。因此,恐惧、害怕、畏惧、忧惧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别人,同时要告诉读者童年这个阶段有多么重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重新唤一起大家重视感觉机能,我想,我们可以从感觉中学到很多东西。
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二)
当我看到德国心理学家弗里茨-李曼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顿觉眼前一亮,勾起了我心底的好奇,“恐惧”自然是让人恐惧的,到底怎样才能直面恐惧。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天体运行的自传与公转、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四个特征类比人的四个成长动力。“自传”:我们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肯定自我的存在,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个一性一如假包换,无人能取绝代之。“公转”:我们对这个世界、生活与周遭的人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也与很另类的人交流。广义说来,就是兴冲冲地活着。“向心力”,即万有引力,也就是我们对永恒的向往。“离心力”。我们随时准备改变自己,肯定所有的变革与新发展;抛掉熟悉的东西,把传统与习俗扔到脑后;才到手的东西,立刻与之告别,一切都是过渡与过站。
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你我都在劫难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从诞生直至死亡。我想,恐惧大概是人类最早体会到的情感。当婴儿从母亲黑漆漆的肚子来到这个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大哭,那是恐惧。虽然我们都体会过恐惧,有人害怕置身人群之中,有人穿过车水马龙的马路会感到惊慌,有人会看到一毛一毛一虫就心惊肉跳,也有人惧怕独自一人的黑夜。但我们对恐惧本身了解得太少,这本书把所有的恐惧归纳为四种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害怕改变——强迫人格,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作者认为所有的恐惧都是由这四种原型衍生出来的,这四种恐惧原型同时也对应着四种对人类息息相关、互补也互为矛盾的动力:保持自我与孤绝疏离,把自己交出去以及归属感;追求永恒与安全,以及追求多变与风险。恐惧与我们如影随行,正是因为我们身处无解的对立情景中。一性一情与环境,家庭与社会,都有可能成为培养恐惧的温床。
每一个人的恐惧与人格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影响他们的一部分是遗传,另一部分则是后天的成长环境以及人生经历,其中童年的比重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害怕的,别人往往难以感同身受;他人视为理所当然者,在我们却是挥之不去的一陰一影。如果我们能多了解别人一点,就会比较宽容,骄傲与自大就不复存在。书中对四种恐惧原型以及对应人格进行了描述。分裂人格——在分裂人格者看来,生活的上上之策就是戴着一顶童话中的魔帽,终其一生隐形于帽子下面。忧郁人格——像鸵鸟一样,他把头埋藏在生命深渊的沙子里,虔诚地相信对方是一个大好人。强迫人格——他们害怕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经验,风险、改变和消逝是他们最大的恐惧。歇斯底里人格——他翘首以待新鲜感,不断追求刺激、新奇的印象与惊险,随时臣服于外在的引一诱与内心的呼唤。
“毕竟我们每个人的过往都有一个模糊地带,有些人对早年的坎坷心存感激,将之转化为助力,因此成就斐然,难道不该更同情且包容那些没有这么幸运的人吗?”如果我们有勇气一探心田上郁黯角落的究竟,那些伪装矫饰与浮夸将变得一文不值;褪却硬壳,豁然开朗,坦荡荡无所惧,人生才不虚此行。直面内心的恐惧,才能过的坦然,人生也才会更有趣。如果有一个人理清了自己为什么害怕交出自己,因而对生命与周遭的人敞开心灵,有勇气让个一性一自一由发展,主宰自己的生活,然后不再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接着接受了生命事物终将消逝的事实,活得有声有色又有意义,接受世界上以及生活中的规范与法律,知道既定事实毋需回避,但不因此而惧怕自一由被剥夺。那么,他在直面内心的恐惧。
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三)
恐惧,大概是人类最早体会到的情感。当婴儿呱呱落地,从漆黑的子一宫来到这个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嚎啕大哭,那就是恐惧。尽管如此,我们对恐惧本身还是了解得太少。在弗里茨的【直面内心的恐惧】的一书中,他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恐惧的窗户。
鞠断续续看完此书,我觉得收获很大。而且,这本书跟我们所学的人格心理学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书中,弗里茨介绍了4种类型的人格: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害怕改变--强迫人格、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
其实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的是不同的人格,也包括这4种人格。如果某一种人格过于强烈,那么可能就会导致疾病,只有把握每一种的度,在多重人格中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才能取得内心世界的和谐。
【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了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或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本书以一精一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下断语的方式来进行论述,而是从人的特质或一性一情着手,来对恐惧进行深刻的论述,使之通俗易懂。
在书中,恐惧与畏惧这两个词反复出现,但我没有严格区分其词义,因为这不是本书的重点。有人说害怕死亡,而畏惧死亡也说得通,其中并无太大的异同。通常我们认为“畏惧”是指特定、具体的东西,而“害怕”则指非特定的对象,比较不理一性一,虽然敬畏上帝与害怕上帝有所区别,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斩钉截铁。因此,恐惧、害怕、畏惧、忧惧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这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即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和自己的童年时光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童年对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可能自己没有察觉,但是它却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要想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除了要把好的教育给孩子外,自己也需要做孩子的榜样,这会潜移默化孩子的人格,长远地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