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去文化公园的观后感精练76条

去文化公园的观后感精练76条

时间:2018-06-14 18:06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

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参观许慎文化园,别提我有多高兴了,因为我早就知道许慎是我们漯河召陵人,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

到了许慎文化园大门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广场,听说叫“六书石柱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六根大石柱,分别刻着六种不同的造字法和字例。还未进园,我就已经感受到了许慎的伟大。

跨进大门,汉字大道便展现在我们面前。汉字大道好长啊!大约有80米左右吧,据说这代表着中华文字到现在已有8000年的历史了。大道上刻着从古到今的不同汉字,它的'尽头是一座高大而神圣的大殿——字圣殿。字圣殿内有一座许慎的坐像,许慎双手放在膝盖上,两眼注视前方,样子和蔼可亲。

走出大殿往北而去,便到了许慎墓。许慎墓大大的,圆圆的,周围用石头围起来,非常壮观。上面种满了白色和黄色的花,代表着后人对许慎的敬意。墓的前面有三座石碑,其中两座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我走过去看石碑上的字,由于历史太久,字体已变得模糊不清了。

之后,我们还游览了说文馆、叔重堂、魁星亭等建筑。不知不觉间,到了回家的时候了,我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园区大门。

当我走进新民文化博览园,油然间一种新美靓丽而浓重的艺术氛围弥漫开来,踏上理石板铺路,曲径通幽,廊亭相接,景馆相连,给人以风天不扬尘,无处不着花的惬意之感。据导游员介绍:新民三农博览园始建于1997年,园区占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她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融合贯通于一身;以景观美、展馆多,文化氛围浓重、文化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为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园区内各大景观和展馆处处浸润着人文景观的幽香,孕育出匠心的民族文化神韵,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生机和魅力。

在导游员的引领下,我们一行10余人相继观赏了10大景观,所到之处无不令我心旷神怡:九级古塔抱云接天,曲桥悬吊赏荷观鱼,宛如一座艺术长廊。水上乐园美似珠帘,滴水观音三面玉雕、龙舟畅游、金鱼潜水,丽山瀑布、游客泛舟。由迟浩田题词的词碑、八仙过海影壁、巴骏朝阳大型玉雕等,重塑了园区的古雕工艺之美。规模庞大、名家荟萃的京剧展馆、京东大戏楼、天香阁、仙人居,名人书法碑林及彩绘长廊等,彰显我国国粹艺术的精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的乡土建筑群,生产大队、生产队、农户之家、五七战士之家等,给我们带入了难忘的回忆。苏南风格的建筑群,垂钓与龙泉塔、荷花池相辉映。从科技园登天梯,徒步走上城台,俯瞰园区全景,努尔哈赤铜像、邓世昌塑像,仿北京四合院建筑群,满族风格建筑八角楼,牡丹园,葡萄园、灵芝园、观赏长廊等60尊姿态各异的农民石雕像以及生态园尽收眼底,舒展着盛世游园的绮丽景观。

融书法摄影绘画五谷艺术、民间二人转百年服饰农史

帝王兴衰、西藏文化艺术、中外千年古旧钟展、陶瓷艺术、出土文物、抗日战争资料等历史文化类展馆,充分展现出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百家姓艺术展馆浸润着民俗历史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幽香,游客们更直接地了解自己的祖先的同时,欣赏其诸子百家文化的精髓,增强道教文化修养。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回眸文革历史和令人感怀的知青生活写真,作为社会发展史册的佐证,永远警示和激励着世人。当我看到直观而逼真的珍稀动物标本、字母太岁、飞碟化石、出土真品、形态各异的锁文化时,我深为科研技术的发达而惊诧,为古今智慧的结晶而叹服!在我的眼里,展现的是一种文化,再现一段历史,丰富多彩,详实可信,仿佛一幅大手笔、大空间、大视野、大跨越、大投入的科技文化艺术长卷铺展开来,百看不厌。

畅游沈阳三农博览园,我感慨万千:新民人把地域特色文化、社会大文化、民间习俗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国粹艺术经典等,以其跨时空、跨界别、跨门类、纪实性的创意和载体融合在一起,成为融收藏、展览、教育、观赏于一体的科技文化博览园。

然而,我那炽烈的激情还是挂牵着家乡法库,法库作为多民族居住的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燕长城遗址、柳条边遗址,有五龙山脉,有爱新觉罗皇氏家族酒文化,是历史上文武财神雄聚圣地。民族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民俗文化遗产丰富,社会地域文化璀璨精华,名胜风光古迹瑕不掩瑜,文学艺术创作荣膺华夏,生态人文景观秀色可餐。文化是民族的,艺术是经典的,品位是高雅的,只是欠缺展示的载体和平台。

导游员的结束语引起了我的深思:该博览园是在建设新新民,繁荣大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而我们,何不在建设新法库、繁荣大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创建法库特色文化名城。我们法库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我们一定会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载体向世人彰显法库名城的璀璨靓丽之美。

北京园博园

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展区占地267公顷,园博湖占地246公顷,总占地513公顷。北京园博会以“园林城市、美丽家园”为主旨,秉承“文化传承、生态优先、服务民生、永续发展”的理念。园区规划布局为“一轴、两景区、三地标、五展园”,“一轴”即园博轴;“两景区”即园博湖和锦绣谷;“三地标”即三大标志性建筑: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主展馆;“五展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

此次园博会吉祥物——园园,“园园”运用北京市市花“月季”为设计元素,

我们参观了全国各地的经典园林景观,各地园林各有特点。建筑色彩江南园林一般以灰白为主色调,而北京园林则以红黄为主色调。影响最深的几个园林是北景园、武汉院、成都园,荆门园和岭南园等园林。首先说一下北景园,北京园展示了四合院风格的居民及中国古老民间建筑艺术。武汉园采用无边框水景像一面镜子,采用节能减排可循环利用的钢结构,屋顶也是自然采光,屋顶上有很多的绿色植物,进入室内给人以很清爽的感觉。武汉园区的水都可以循环再利用,还有收集雨水的功能100多个园区,每个展园的风格都具有特色。而成都园是以展示国宝大熊猫为主题的,园中的景观都具有大熊猫的元素。成都园的造型们区就鲜明的展出了他的特色,造型门是个熊猫的图案,进入园区,工作人员给我们放映熊猫的历史卡片,在成都园你还可以看到两只特别可爱、很讨人喜欢的小熊猫:芝芝和欢欢。而荆门园的设计紧扣“天下农脉,华夏谷源”这一主题。通过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再现了距今5000多年历史的屈家岭农耕文化在荆楚大地额继承与发展,荆门园个人觉得最好玩,里面有扁担、草帽、耙子等农用工具供参观者体验,甚是有趣。而岭南园以“岭南谣,故乡情”为主题,运用传统岭南林的造图手法,通过营造“九@春晓,月照各堂,南国红豆,雨打芭蕉。粤韵风华,渔歌晚唱,津塘荷风,妆台绮绣,虹云飞韵,秋水龙吟”十景,传承岭南园林的精髓和彰显岭南文化兼容、进取、务实和创新的精神。

此次园博会向我们展示了全国各地的园林,让我们看到了中西文化,南北文化的差异,但又融会贯通的场景,风格多样,提高了审美观,设计源于生活,科技园与创新,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环保、绿色,设计创新日新月异。

江南园林观后感

之前,我对江南园林的了解,只限于叶圣陶笔下对《园林》自然流露的眷恋和生动的描写。

江南园林甲天下,园林甲江南,园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闻名全国,乃至香飘世界。园林昔日的主人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造园、造景必定深思熟虑,使景中有文,还寄寓心志于景观之中,建成后的古典园林宜静观、细赏,耐人寻味。

当我真正踏入个园、拙政园、寄畅园、狮子林、、寒山寺等,我领略到的却与叶老先生稍有不同;假山、植被、亭台、小桥、流水,造园的确精美,狮子林利用假山、岩洞、石屋设计成盘曲路径,层次繁复,导游指引我们要去钻洞,感受设计人的独具匠心;学习叶老文章的时候,一再强调的“借景”便是园林特有的建筑方式;而我领略的江南园林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讲究亭台轩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崎岖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江南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作为造园的四大要素之一,植物在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的是否合理美观,直接影响到景点的可观赏性。通过现状总结出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对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以下几个值得借鉴的方面:植物配置考虑生态习性;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相结合;植物配置考虑季相的变化;运用具有特定观赏寓意的植物造景。

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江南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综上所诉四个方面,观园后感觉最具代表性的——拙政园通过运用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植物表现不同的意境。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蟠蛇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在严冬时节,唯有松、竹、梅傲霜斗雪,屹然挺立,因此人称“岁寒三友”,推崇其顽强的性格和斗争精神。人们赞誉梅、兰、竹、菊为“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的“四君子”。此外,还有牡丹国色天香,梅花清致雅韵,玉兰幽谷品逸,青竹高风亮节,菊花操节清逸,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杨柳婀娜多姿,合欢纤巧妩媚,红豆相思,紫薇和睦等等。把花木的外形与气质结合起来,突出其神态和风韵,大大增强了花木的艺术魅力。

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不仅能使人从视觉上获得诗情画意,而且能从听觉、嗅觉等感观方面来得到充分的表达。如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中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而拙政园的“远香堂”等景观,则是借荷花的香气而抒发某种情感。

江南园林的建设在植物配置方面给我们园林工作者许多的启示,在选择植物题材上,有许多独到之处;现代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配置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借鉴园林的建设手法。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造景时必须先满足它的生态要求。同时也要注意植物的种间关系,切不可将不宜配植在一起的植物种在一起。江南古典园林内的植物配置是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古人根据不同的环境配置相适应的植物,以保证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健康生长,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后才形成了设计者所想要的植物景观。不同的植物对光、水、土壤、大气等环境因子的要求不尽相同,根据植物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有抗旱植物、耐水湿植物,有喜光植物、耐阴植物,还有喜酸和耐碱性土壤的植物,以及抗污染性强和抗污染性弱的植物等。掌握植物不同的类型,可便于应用在不同性质的园林绿地设计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现代植物景观。

按照植物的季节性特征及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江南园林植物配置的一大特点。春来桃红柳绿,夏日荷蒲薰风,秋景桂香四溢,冬日踏雪赏梅,这些都是直接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来造景。配置的好,不论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能够获得一幅天然图画;就连一般的落叶树种,春发新叶嫩绿,夏被浓荫墨绿,秋叶胜似春花,冬季则有枯木寒林的画意,也表现了园林季相的变幻。

江南园林的植物配置也相当注重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如拙政园的浮翠阁景点,上层乔木中既有常绿树种香樟、圆柏、罗汉松作背景,也有落叶树种毛白杨、国槐和柿树作陪衬,这些落叶树种的叶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再加上常绿和落叶灌木的合理搭配,春、夏、秋、冬四季有花可赏,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遂,而且增加了园林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了园林的景观特色。

当然,我也用相机拍下了喜欢的画面,希望将江南园林布局设计的细腻,运用到我们的园林布局意境中:那是一种恬淡的美感,淡而有味,甜却不腻,它既沁人心脾又让人回味无穷;是那般的真切,却又是那般的不可名状;又是那样的古朴典雅,那镂花的窗,古朴的桌,细致的椅,精美又不显呆板,虽是“雕栏玉砌”,却又“朱颜不改”;江南园林总是与文人雅士相提并论,也总能让人从中感悟沧桑的历史与深

苏州园林观后感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山水秀丽,古典园林娥娜多姿,享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之一的美称,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史的一个缩影。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山水见长。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更是苏州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高度的居住文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

虎丘的著名景观有:断梁殿、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天下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尤其是虎丘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这座这座耸立于虎丘的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虎丘很大,由于没有导游我玩的稀里糊涂的,不过还是很尽兴! 第二个去的园林是留园,留园位于苏州

池北山石兀立,涧壑隐现,可亭亢于山冈之上,有凌空欲飞之势。 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

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中区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

上海世博园观后感

我们终于踏上了去上海世博会的旅途。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还不断的幻想上海世博会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6月24日晚上八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上海,来到上海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上海真的是太美了。既然这座城市都建设的这么美,那在这宝地举办的世博会那更是举世瞩目的圣会。这天晚上我住在旅馆里总是睡不着觉,老盼着天赶紧的亮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早一点看到世博会的风采。6月25日早上八点半我们终于出发了。我们是从浦东进入世博园区的。在高架桥上我们看到了部分世博园内的场馆,那场景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游览的人密密麻麻的,停车场上的大客几乎停满了整个停车常进入世博园大门,所有游客都是井然有序地等候进园。世博园的进入通道设计的很科学,任何人都别想插队进入园区,进入前还要进行安检工作。进入后感觉世博园区是那么的大,展览馆是那么的漂亮。刚开始我们毫无头绪,不知如何游览,我们15人的团队也都是意见不统一,所以这一天我们参观的.展览馆很少。从 心理上有些动摇,总感觉好的展览馆需要排队等候4到5小时才能进入,这样下去有些浪费时间,所以就只参观了游客少的展览馆。这些小的国家展览馆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和人土风情。不过我们也坚持了一个半小时参观了芬兰馆,总的感觉好馆就是好馆,排得时间长些也值。6月26日上午九点我们再次进入世博园,这次我们吸取了第一天的

通过这一次世博会的学习,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让我们从精神上更加振作,从行动上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好好地去创建我们共同的家园。遗憾的是时间上不充足,有些好馆没来得及去参观。不过我相信公司以后还会给我们许多机会去参观和学习的。

苏州园林观后感

12月13日,早上四点钟我们宿舍的八个女生就早早起来了,打开台灯,我们各自小心而又迅速的洗漱`收拾东西,虽然昨都是睡眠不足但是看起来个个都是精力旺盛的样子,因为我们今天不上课去苏州园林游玩.虽然大家不象以往那样叽叽喳喳的但是看的出都很兴奋.四点半左右,全班二十八个人外加园艺学概论代课老师胡老师和劳动课代课老师汪老师准时在北园西大门集合.大概四点五十,我们便踏上路程,开始苏州游园之旅.

将近上午九点我们就到达了我们游览的第一站----虎丘.虎丘是什么样的?都是丘吗?是不是光秃秃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下了车.在进入景点的大门前,我们这些疑问就几乎消失了,因为首先看到的并不是丘,而是一些建筑,看到着我们的好奇心更大了,急于将它看个究竟.但是急归急,我们还是没有忘记用带来的手机相机拍照留念.然后在胡老师家长怕走丢孩子般的催促中跟上大家.

苏州虎丘是著名的风景区,位于苏州城外一座仅30余米高的小山丘上,素以"吴中第一名胜"而著称。已有二千五百年悠久历史,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鹤云泉,令人留连忘返.

游完虎丘,我们又随车来到了第二站----留园。早在没来之前,胡老师就曾经跟我们说过,苏州有很多大的私家园林,其中留园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个。听说它还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而另几座有: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另一个还是苏州的一大私家园林----拙政园。当我们进了大门以后发现队伍里多了一个陌生人,看起来比我们也大不了多少得样子,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刻清楚的了解园林给我们请的导游。边听导游详细生动地解说边游览园林风景建筑,我们仿佛置身于主人当年生活的那个年代并深深地为主人在园林设计上的造诣而叹服!

留园位于苏州

导游带我们观完留园余下的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不断穿梭于各个角落拍照留念。出来以后,老师问我们要不要去吃饭,我们最终否决了这个提议,意识因为我们带了午饭不想再花钱,而是因为难得来一次苏州,时间那么紧,我们宁可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游览观光上,还有就是我们此刻发现了马路对过的小店,里面琳琅满目的苏州刺绣等小商品已使我们驻足不前了:买点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也不枉来一次苏州啊!不多会女生们纷纷涌了过去,余下的也就两个老师和几个男生。

稍稍休息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和导游一起随车来到了第三站----拙政园。听说我们要来苏州,在苏州读过书的姐姐曾极力推荐一定要到拙政园,而当导游也介绍它是苏州最大的私家园林时我已对它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它的迷人之处究竟在何处。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也是最著名的。占地5公顷,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留听阁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园名。园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可直通远香堂。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历历在目。东南面即为腰门内的假山屏嶂,假山以东有一道起伏的云墙,墙内闪出亭轩檐角,错落掩映,西南面则是一条回廊,沿廊望去,曲桥修阁,高亭远树,景物幽远,层次重叠,纵深感很强。回廊几经曲折而伸向北面,与远香堂西北侧的倚玉轩相连。倚玉轩与远香堂比肩而立,背靠葱郁的小丘,更衬出它们的辉煌。真如身在画中!

徜徉在这里的亭台水

回到车上,我们的心仿佛还留在那里。

原以为下一站是狮子林,下车后我才发现,由于时间关系临时改变计划,我们来到了沧浪亭。站在门口,我只看到一个外似普通建筑的大门,不晓得里边有什么可观赏的地方。走进去以后,我们几个一致认为,这不和前两个一样吗/都是些亭子楼阁什么的。

转了一圈后才知道它也有其有的地方: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