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愁思诗
1、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倪庄中秋[金]·元好问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商山早行》中表达诗人的羁旅愁思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作品原文:商山早行朝代:唐代作者:温庭筠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 见长
清淡自然的诗风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
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
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如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希望能帮助到你
羁旅愁思 在诗歌中一般是怎么表现得
通过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羁旅思乡诗常用意象,并举例 2.羁旅思乡诗的意境 3.羁旅思乡诗常用手法
一,常见意象 亮[见月怀人]露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为突出对故乡的思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二,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三,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有什么羁旅诗
(要10首以内)
急急急
羁旅诗 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例诗1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著名绝句,通过写景抒发羁旅愁思。
建德江是富春江的上游,即新安江经建德县(今属浙江)是一段江水。
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烟气笼罩,景色朦胧,于是触景生情,旧愁未消,又添新愁。
羁旅之情什么意思
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长久寄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