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作者出去游玩时写下的古诗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释】 ①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② 不适:不悦, 不快。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语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
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
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
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宋祁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也有相似的意象
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
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
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
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
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
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
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
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思想感情: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很好的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赏析: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年轻不玩老了就没得玩的诗句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
说他手提“银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
无疑,这清脆悦耳,传得很远。
“穿”字,有人在林间奔驰的意思,也有声音的传播。
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跟她一起出去玩,聊天时各种说我缺点,为啥
不是开玩笑那种,是那种表现的像姐姐或长辈那种
她不喜欢你,把你当弟弟,另外一方面是觉得你太不成熟了
古诗词里面描写一起玩得开心的诗句有哪些
去哪玩,做好规划,最好有点特色。
平时多多关心她,让她感觉到你心里有她。
跟她一起出去玩,聊天时各种说我缺点,为啥
不是开玩笑那种,是那种表现的像姐姐或长辈那种,也不是什么
反思一下她说的你的缺点,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但是整天被对方指责确实挺不爽的,她要不不喜欢你,要不就是对你期望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