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字的故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著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於中国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
日军以此为藉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当时,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
东北军执行「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
接著,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
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
至此全部沦陷。
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
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於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在中囯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
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囯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侵入沈阳的日军装甲车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
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关系」。
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
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回答者: 孙之望 - 举人 五级 2-22 20:0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自从发生以后,张学良实行东北易帜,遭到日本侵略者的反对和仇视,他们决心要消灭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权,武装占领东北地区,实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变中国东北为日本殖民地的大陆政策。
因此,日本侵略者常常派遣关东军以保护南满铁路和附属地的侨民为名,举行演习,在我方军事要地之间流窜,探测虚实,伺机挑衅。
我方当地驻军屡次电告张学良,请示机宜,但张学良却执行蒋介石对日妥协政策,要求东北军避免与日军冲突。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乘张学良患重伤寒住北平协和医院和东北防务空虚的机会,决定进攻沈阳,爆发了九·一八事变。
当晚10时20分,日本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按照关东军司令部预定计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段铁轨,以此来制造所谓的柳条湖事件,用以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并袭击日本守备队。
11时许,日本守备队会同第二师团的第十六、二十九、三十联队大举进攻沈阳。
驻沈阳北大营旅长王以哲,奉东北边防司令部力持镇静,不准抵抗的严令,不得已仓惶退去,营地遂被日军攻占。
9月19日,日军侵占沈阳城,乘虚而入,在几天之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并继续向吉林、黑龙江方向扩展。
9月19日,张学良电告国民政府并通电全国,报告日本军队占领沈阳情形。
同一天他在北平协和医院对《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时称:吾早已令我军士兵,对日军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那天夜里日军以三百人攻入我军阵地,开枪射击,我军本无武装,自无抵抗。
同日,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吴铁城、李石曾、张继等赴北平协和医院与张学良商讨应付日军方针,决定无论日方如何得寸进尺,始终持不抵抗政策,并对日侨予以安全保障。
对此,爱国士兵义愤填膺,群请一战。
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北平各大学立即组织抗日救国会。
全国各报纸均竞相揭露日军入侵罪行。
上海市党部、市商会、反日会、各同业工会也分别发出通告、通电、宣言,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救国。
回答者:萧萧雨歇梦飘零 - 助理 二级 2-22 20:10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
“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9篇500字作文
初次了解李大钊是通过小学教室旁边墙上的画像,第一感觉他是一个威严、耿直、具有崇高理想的人。
随后通过小学时候的爱国教育课程才真正知道李大钊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顿时对他有了一种崇高的敬仰和尊敬。
我知道我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民众、一个还是处于懵懂的孩子,但是我深知新中国的成立与当今的生活是离不开这些革命家的牺牲。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李大钊同很多爱国志士一样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选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号召全国有识之士团结起来一同与帝国主义进行抗争。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在中国的“启蒙运动”,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文笔来感化人们心中已经腐化的心灵。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历史的洪流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出现了多少的 有志青年投身革命的事业,为国捐躯,为人民的未来担起重任,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一条崭新的道路。
也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大钊的《新纪元》便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之作,在文章中他用犀利的语句揭示了历史的潮流,充分说明了新生的事物必然战胜腐朽的封建思想,科学必能战胜封建。
文章字里行间都宣扬着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到今天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舞作用。
对于如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具备科学的思想,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新生的希望和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李大钊的《新纪元》创作于1919年的元旦,在作品中作者以其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和文学家的豪迈、热情,呼唤人类和中国的一个新世纪到来。
这是一个人类的新纪元,并预示着中国现代社会新纪元的到来,1919年的新纪元是历史的预言、时代的先声。
所谓“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
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1917年随着俄国革命的胜利,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在历史的风云中建立了,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无产阶级定能够战胜资产阶级获得革命的胜利,为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获得重生的机会;而在中国,也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满清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预示着一个新的社会将在历史的浪潮当中开始茁壮成长,虽然中国革命仍然处于一个新生的阶段,需要很多棘手的事情需要克服,但是文章中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于中国革命充满了希望和祝愿。
文中通过阐述生活中细节来体现新思想、新科学对于人民思想感悟提高的重要性。
文中有提到中国人习惯以过春节为过年,而不习惯在元旦欢庆,这一传统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时间。
但作者试图通过文章来告诉民众们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是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摧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
在文章写后的几个月之后爆发了五四运动,一场轰轰烈烈的青年爱国运动在北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这充分说明了李大钊对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贡献。
开篇的“新纪元来,新纪元来
”为全文抒写情意定了调。
如此虽然开篇少见,但是绝对不同凡响。
随后便转入对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必要性的论说。
第五段提到当时近几年来的世界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证明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基础已经具备。
本文不仅宣传了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同时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舞作用。
它告诉我们,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如哲学当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历史总是在历史可能会有曲折阶段,有黑暗时期,但那只是暂时的,总的还是朝着进步方向发展的;人生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社会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社会才是发展的社会,民族需要创造,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全球环境和社会中,创造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我们中国人时时处处都要有创风气之先的思想和行动;要在创造新事物、新精神、新形象的同时,清除种种坏的恶的、因循保旧的、腐败黑暗的势力、习惯、事物,要有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用一种开放的、前瞻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国的社会发展形势,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应当深入一层,高人一层。
虽然文章所讲述的年代已经距现在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曾经满怀志向拥有抱负的青年,我深知思想革命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新纪元》从本质剖析了社会存在的弊端,同时对于社会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文章当中仍有一些不太科学的地方,但是对于当时那个腐朽的中国社会、那个充满白色恐怖的北平城来说,这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无论历史的脚步走到了哪里,我相信历史定将会铭记李大钊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于付出。
他是一个充满革命壮志豪言的革命家,他以及作为勉励同志们的座右铭,激励着中国革命走向光明与未来。
同时他也是一名文学家,透过文字的尖锐来刻画自己内心的坚强意志,从字里行间表现出自己对革命前途胜利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他是大义凌然的英雄,当站上刑场的时候,他没有表现出一点的胆怯,英勇就义,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呀
虽然李大钊已经离我们这个时代很远很远了,但是我时刻铭记着他在《新纪元》当众说的一句话: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话语中透露了朴实,但是又富有人生哲理。
没错,生活需要不断前行,哪怕是遇到了再大的挫折与磨难。
李大钊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38岁的生命,换来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憧憬,而对于我来说,生活还有很大的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摸索,哪怕前方的道路是多么的坎坷,我仍然会坚信,属于我的新纪元定会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