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适合用做“座右铭”的诗句
李白的诗共有六千多首,以下是他比较有名的一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
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 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蜀道难李白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④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
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
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
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
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
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
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
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
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
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子夜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
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将进酒①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①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④馔玉⑤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⑧沽取⑨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⑩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
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
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
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③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②胡:这里指吐蕃。
③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简析】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赤城④。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⑤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①瀛洲:神山名。
②信:果真。
③拔:超越。
④赤城:山名。
⑤列缺:闪电。
⑥摧眉:低眉。
【简析】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
【注释】①将:偕,和。
②相期:相约。
③云汉:天河。
李白的诗作和推荐理由(至少5篇)
诗仙李白(生于公元七零一年,卒于公元七六二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他超过了许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过了许多功绩彪炳的将相,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达到了名扬四海的地步。
诗圣杜甫曾经有诗赞孔明云:“诸葛大名垂宇宙。
”(《咏怀古迹五首》)藉此,我克隆一句——李白如月垂宇宙。
检阅李白的诗歌,我发觉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
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
李白的诗歌,可谓包罗万象,内容很广,然而就连他写妻子儿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诗,也不过几十首,这些诗和李白写月亮简直不可比拟。
他以无限的深情,向往着月亮、讴歌着月亮,特别是在晚年,这种爱更进一步地深化。
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难行》)。
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
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李白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动于玄肃两朝。
玄宗前期,即开元年间,由于开国百年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安定社会,因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称“开元盛世”。
但是“开元盛世”的背景后面仍然滋生着种种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后期,即天宝年间,社会的腐朽与日俱增,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唐王朝的黄金时代转瞬即去。
李白正处于这样一个盛衰更替的历史时期。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风流倜傥,豪放不羁,爱好剑术,崇尚游侠,二十五岁前便饱览了家乡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时,写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二十八字,却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极为珍贵的艺术写照:挂在峨眉山上的半轮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
夜深人静之际,李白启程远行,送行的即已归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恋之情不能自己。
他在这首小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但是不露痕迹,不厌其重,反而显得天然浑成,随分自佳,含情缥缈,因而“古今目为绝唱”(王世懋《共圃撷余》) 李白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谢安等古代政治家自况,因而始终不愿通过科举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巚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
在这期间,他为创造条件,实现宏大抱负,辗转各地,用各种方式同各种人交往,他曾为经济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讪笑,有时他也感到苦闷和彷徨,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挫伤他的政治热情。
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为炫耀他的“开元盛世”,诏令荐举文辞秀逸之士。
其时,李白正和道士吴筠隐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
吴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荐,更由于贺知章的间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动京师,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
但是,当时的唐玄宗已由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变成了骄奢淫逸的享乐天子。
唐玄宗赏识李白的绝世才华,召其进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诗章,歌颂升平,增加宫廷生活的乐趣。
当他受唐玄宗之诏前往长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到了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李白就说:“此天上谪仙人也。
”(《旧唐书·李白传》)踌躇满志的李白,误以为前程灿烂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帷幕,从此可以大展身手,实现他的抱负。
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为唐玄宗献上华美词章。
君主高兴时,亲自为他调羹,以示宠爱。
宠爱不是敬重,李白不过是唐玄宗的高级玩物。
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阵子。
然而,他没把这痛苦放在脸上,而是化入了酒中。
虽“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除了酒,别无其他消愁的法子。
他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烂醉,人称“酒八仙人”。
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现出了更放荡的狂态。
他是自视甚高之人,从来就看不起那些权贵,此时胸中有气,索性将权贵当成了他玩弄的对象。
他借着醉意,斜卧在殿堂上,吆喝着高力士为他脱靴。
高力士为报复,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中“借向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将她与赵飞燕相比。
由是,杨贵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给李白实职。
李白的狂态,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权贵。
权贵大都一致讨厌李白,联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动弹。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隐而喻之。
诗云: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
传说月亮升起的时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当看到月中桂树时,才发现月亮有多圆呵
月宫的白兔捣药是给谁吃的?接下来便染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了。
以蟾蜍蚀影,阴精沦惑为喻,对玄宗的荒淫享乐与杨国忠等谗谄蔽明,表示了忧怨和沉痛。
由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抱着“不屈已,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所以屡遭奸佞谗毁,“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为此,李白闷闷不乐,时常对月自诉,借酒销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
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
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
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李白成名在诗,然他的壮志不在文坛,而在政坛。
他作诗,竭尽心力作诗,将诗作得登峰造极,却不想以诗人身份终老此生。
他有浓重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一生不能释怀。
如同当时所有诗人一样,仅把诗作为敲门砖,以敲朝廷的政治大门。
李白见做不上官,实现不了抱负,再也不愿呆在朝廷受那窝囊气,由是弃了许多文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翰林待诏之位。
天宝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漫游四方。
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丰富的经历,宽阔的眼界,使他酿出了更神奇、更瑰丽、更豪迈的诗篇。
看似闲云野鹤的李白,作诗虽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这仅是他在借抒胸臆。
他决然没有出世的念头,也没放弃与生俱来的抱负,一直在寻找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西奔巴蜀的途中,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使。
此时唐肃宗已在灵武即位,要求李璘率所部向他靠拢,共同抗叛。
然李璘却为自己设计了一张蓝图:克广陵(今江苏扬州),取金陵(今江苏南京),割据半壁江山。
李白不知李璘的真实意图,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毛遂自荐,成了李璘的幕僚。
他想抓住这个风云动荡的机会,靠着李璘而建功立业。
然而,他这一宝押错了,李璘并非具有领袖素质的皇子,不出两个月,就遭到兵败被杀的下场。
李璘败后,其性质被定为唐廷的叛逆,作为幕僚的李白,被唐肃宗判了死刑。
幸得郭子仪的解救,李白才改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县) ,中途遇赦,归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逢峨眉山下来的蜀僧去长安,李白追忆峨眉山月,感慨万分,写下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
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
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
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
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尽管李白遇赦,但是已被永远拒绝于政治之外。
人在旅途,李白难免望月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一俯仰之间完成了。
神思飞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迹,人世的沧桑,一一浮出脑海。
有一个声音在心头一遍遍呼唤:故乡,故乡。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已愈花甲的李白流寓当涂,尽管身体和精神状况均已不如从前了,但仍放情纵饮, 旷达豪侠之气溢于言表: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龙山饮》) 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富于诗意的一生;是流离失意的一生,却又是曲折离奇的一生。
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写月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之下,月亮的名称也不尽相同。
他把月亮自如地安排在诗中,并给月亮起了几十种好听的恰如其分的名字,这是李白写月亮的特点之二,比如从形象色彩上写的:有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弯月、半月、薄月、清月等。
如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写的:有山月、海月、云月、风月、花月、沙月、青天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石上月、云外月等。
如为了对历史的追忆,表明时间的:有汉月、晓月、寒月、古时月等。
李白一生漫游过许多地方,虽然各种景物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最令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月亮。
在他看来,每个地方风景、人情不同,月亮也随之不同,所以出现了:天门月、金陵月、秦地月、竹溪月、西楼月、三江月、芦洲月、五溪月、海上月、洲前月、江月、瑶台月、秦楼月、峨眉月、沦岛月、淮月、楚关月、秋浦月、西江月、边城月、碧山月、后湖月等等。
此外,还有像孤月、新月、浮月、好月、高月、归月、禅月、席月、万里月……。
光是“明月”在李白的诗中,就使用过四十五次之多,在从古至今的诗人中,有谁作品中曾出现了如此之多的月亮,有谁能挖空心思赠与月亮如此绚丽多彩的芳名,不说后无来者,但肯定前无古人。
总而言之,李白对月亮始终有着诚挚的向往和追求。
因为月亮是纯洁高雅的象征,合于诗仙光明磊落的心地,于是,李白望月、思月、呼月、邀月、问月、醉月、赏月、弄月、梦月,甚至“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但是现实生活总是不尽人意,只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哗及贾至游洞庭》)。
我们由此可见李白对明月之喜爱,也因此悟出诗仙之子“明月奴”之命名缘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于是,李白乘上一叶轻舟,把酒问月,浪游采石江中,“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夜,已深了; 人,已醉了; 歌,已终了; 泪,已尽了; 李白的生命也到最后一刻了。
此时,皓月当空,映在水波不兴的江中,好象一轮白玉盘;清风徐来,“永影弄月色”(《金陵江上遇蓬隐者》),又散作万点银光。
多么美丽
多少光明
多么诱人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李白醉倚在船舷上伸出了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永远照耀着在中华大地上。
笔记此至,我仰望夜空。
月轮已到中天,遍洒着清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酒问月》)我感觉着造化的玄妙
李白的绝句诗有哪些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清莲居士,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清莲乡。
年轻时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元年(742)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不久放还。
安史之乱中因加入永王幕府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途中赦还。
不久病死于当涂(今属安徽省)。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豪放天纵,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
关于李白的诗作
李白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古 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古 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 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 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 千里独徘徊。
古 风(其十九)李白 西上莲花山, 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
霓赏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 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古 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 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 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 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 谁知尧与跖
古 风(其三十一) 李白 郑客西入关, 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 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 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 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 千春隔流水 古 风(其三十四) 李白 羽檄如流星, 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 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 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 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
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 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 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 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 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 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 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 一使有苗平
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