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哪些关于“作风建设”的名言警句或者顺口溜
作风是一面镜子,作风是一面旗帜。
干部作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发展快。
应当说,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开拓进取、务实高效、勤奋敬业的,但在少数人身上也还存在着思想上自甘平庸、工作上办事拖拉、作风上自由散漫的现象。
经过调研,笔者就当前如何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基层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效果不明显。
一是文凭高、水平低。
不少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在实践中工作能力不高。
二是制度多、落实少。
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学习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很少,有的甚至根本不学。
三是要求多、兑现少。
各级主管部门在学习方面对下属单位和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但督办检查指导较少,学习效果不够明显。
2.思想消极不进取。
一是一些党员干部自认为怀才不遇,自我标榜政治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散布消极言论。
二是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相互批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三是对前途悲观失望,工作没有积极性。
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即将退位的,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
3.工作漂浮不务实。
一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
思路、计划停留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落实到实际中却实施不起来。
二是好练虚功,做表面文章。
三是纸上谈兵,深入基层不够。
用会议贯彻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平时不深入基层,而是“了解情况靠电话线,入户调查跑沿线。
” 4.纪律散漫不严明。
一些机关管理松弛,干部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甚至不在岗,不请假不汇报就离岗;工作或开会时开小差、打瞌睡,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炒股票等;纪律松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
5.奢侈享乐不自律。
有的地方和单位用公款相互宴请吃“磨盘餐”现象严重,热衷于迎来送往,沉迷于吃喝玩乐;有的喜欢打着“招商引资”、“考察工作”的幌子,到处游山玩水,会朋见友;有的部门单位“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上的缺乏。
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作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究其原因是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
一是缺乏空杯心和进取心。
二是抱有“养尊处优”的思想。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一些人认为机关工作相对稳定,没什么后顾之忧。
三是存在自满自傲的心理。
机关干部队伍中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认为自己和百姓的身份地位不相同,有一种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心理。
2.管理监督上的缺位。
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作风建设之所以效果不够明显,与管理监督上的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一是有章可循但制度滞后。
近几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没有及时删减、修订和完善。
二是监管制度落实不够严。
少数地方和部门纪律松弛、作风散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干部的管理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没有认真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对存在问题处置不力。
三是监督管理手段较落后。
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督,在监督管理上还存在漏洞、缺口,甚至出现真空。
3.考评机制上的缺口。
业绩考评机制不够健全,没有真正地从德、能、勤、绩、廉诸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一是对作风建设考评不太注重。
有的地方和单位认为具体业务才是硬指标,抓作风建设是软指标,没有正确处理好抓作风建设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片面强调客观原因,对作风建设消极应付,没有主动地开展工作,造成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相互脱节,形成“两张皮”现象。
二是对干部作风建设考虑过少。
从干部考核评价上来看,对作风建设考虑过少,而且弹性较大,致使在作风建设上时间和精力投放不足,作风建设的工作思路上不清晰,工作方法上不对路,工作措施上不得力,导致作风建设成效不够明显。
三是对考评结果运用不够严格。
没有坚持把作风建设的评价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以及惩戒辞退直接挂钩,从而激发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工作热情;没有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惩懒、优胜劣汰,以合理的奖惩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三、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强化思想教育是基础,实行有效监督是关键,加强绩效考评是保障,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新要求。
1.严把思想教育关,抓学习提认识。
一是教育内容要把握核心。
要切实抓好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和培训。
二是教育形式要丰富多样。
在时间上要把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在对象上要把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要把教育的效果与考核挂钩,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致力于提高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三是教育目的要突出重点。
要加强针对性教育,尤其要加强警示教育,用腐败堕落分子放松学习、忽视改造、以至于违法犯罪的案例警示教育干部,引导干部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2.严把监管督查关,抓作风严纪律。
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对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狠抓落实,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对没有形成制度的,要加快建立完善,使干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二是要完善督查机制。
在采取日常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充分运用发展环境监测、“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等督查手段的基础上,应建立完善“电子视频监察系统”,发挥电子监察平台的实时监控职能,利用科技手段对干部作风进行动态监管。
三是要拓宽监督渠道。
把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建立“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由外至内的纪检监督,平等平行的内部监督”三级监督体系,扩大监督视野和范围,形成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合力。
四是要严格问责追究。
要制定出台专门针对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的《问责办法》,对督查中发现和查实的突出问题,坚持采取高压态势,根据严重程度和有关问责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做到查实一起,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3.严把考评奖惩关,抓两头促中间。
一是要端正考评导向。
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按照“突出重点、社会公认、便于操作、体现导向”的原则,健全综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健全考评机制。
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评价干部作风,制定出台《干部作风指数评价要点》,建立干部作风扣分台账,把定量与定性、动态与静态、平时与集中考核综合起来,突出干部作风考核的时效性、持续性和全面性。
三是要严格结果运用。
以务实促发展,以实绩论优劣,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励处罚的重要依据,对考评中发现存在作风问题的机关和干部给予一票否决,进一步增强绩效考评的影响力,有效解决干部作风“庸懒散”等突出问题。
四是要引入激励机制。
依据单位职能、科室职责和个人岗位标准,形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对照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状内容,加大对履职履责优秀干部、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力度,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干部勤勉敬业、开拓进取。
(作者系江西省南康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
如何加强作风建设 提高服务基层能力
1、增强公仆意识,树立群众观点。
2、增强纪律意识,严守纪律规定。
3、增强创新意识,狠抓纪检监督。
加强基层风气建设十不准规定
为进一步改进全省党员干部作风,以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全省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十不准”。
一、不准侵害群众利益,不得利用职务便利或单位影响为本人或亲友谋取私利。
二、不准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礼品、会员卡、购物卡或各种有价证券。
三、不准收送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贵重物品。
四、不准在工作时间、会议时间以及公共场所打麻将,不得参加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五、不准在工作日午间和节假日值班期间饮酒。
六、不准收受地方土特产,不得在公务活动时接受超标准接待。
七、不准参与未经批准的地方论坛、节庆活动。
八、不准用公款送礼,不得参加用公款支付的旅游、健身、娱乐及其他与公务无关的活动,不得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占有住房,不得用公款购买、印制和寄送贺卡、明信片。
九、不准出入私人会所、夜总会等娱乐场所。
十、不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或借举办婚丧喜庆敛财。
作风建设在基层还有什么问题
面临什么困难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党组织也高度重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律和方法,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水平,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总体上说,基层干部作风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应付无实效。
个别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把学历当作晋升的敲门砖,满足于弄一张文凭作为要求组织提拔的资本,实际能力和学历相差甚远。
有的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理论无用论,觉得学习业务知识比学习理论管用,对学习理论缺乏动力,多数干部只是在单位组织学习或参加专题培训时才接触一些理论知识,而且基本上是敷衍应付或浅尝辄止。
虽然各种培训项目多,但由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简单滞后,培训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二、意识淡薄责任弱。
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淡忘了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漠视群众利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尽心。
有些干部理想和信念淡化,在“为什么干”的问题上认识模糊,把工作视为职业的多,视为事业的少。
一些权责部门仍存在官僚作风和衙门习气,“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脸虽好看,事却不办”。
一些党员干部不深入基层去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于坐而论道,夸夸其谈。
有的甚至利用职权在基层和群众身上打主意,存在与民争利现象。
三、工作漂浮不踏实。
个别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工作作风漂浮,方法简单,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整天泡在“文山会海”之中,沉下身子抓落实不够;有些同志觉得自己无论在职业、能力、社会关系诸方面都比一般群众高一等,在情感上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部分同志仍然对群众的意见不了解,对基层的情况不掌握,对群众和基层的呼声和要求不清楚。
有些基层干部对复杂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推诿扯皮,不能真正下去解决问题。
四、思想保守不进取。
一些领导干部不爱学习、不爱钻研,接受新事物慢,思想观念保守,处理问题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墨守成规,工作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有的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满足于“步子不大天天走,成绩不大年年有”,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懒于思考。
有的面对林业企业发展形势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对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职工增收致富缺乏深入思考,跟不上上级政策要求,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群众致富。
五、纪律散漫不严明。
个别干部出勤混乱,上自由班、串岗闲谈、上网娱乐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干部层层搞“遥控指挥”的现象依然存在。
办公制度落实不到位,岗位纪律不严格,运作程序不严密,职责不清、程序混乱之事时有发生。
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上存在个人主义倾向,“一把手”习惯于个人说了算,一些领导班子成员明明有不同意见,也不发表。
在自律问题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打牌赌博、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消费等现象仍普遍存在。
如何加强基层作风建设
加强基层作风建设最关键是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问责机制,唯才是举,建立风清气正的基础政治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