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事从基层做起的名言
万丈高楼拔地起,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领导和干部的工作关系有什么名言警句
1、人聚则强,则弱。
同心同德,庶几有成。
(魏源)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荀子)3、是把事情做好,领导力是做正确的事情。
——彼得·德鲁克 4、真正的领导者不是要事必躬亲,而在于他要指出路来。
——米勒
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话是对基层工作好形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工作的实际。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我们的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基层干部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呢
“立志做大事,不是做大官。
”这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告诫青年的名言。
立志做大事者,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多联系于民,真正沉下去做事,因为心无杂念,所做之事都是群众急需之事、群众受益之事、增强发展后劲之事,也往往能成事,群众自然欢迎。
年轻干部要踏实工作,实现自身价值,须防“浮、骄、松、变”四字。
作风 “浮”,是党员干部的大忌。
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踏踏实实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思想防“骄”,党员干部要去除“骄”、“娇”二气。
工作防“松”,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生活防“变”,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真正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如此才能永立潮头不言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基层年轻干部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前途未来的安危,必须以“德”为先,培养优良的思想政治道德,做到对党忠诚。
要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牢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学会“照镜子”找差距,从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中明确要求,与身边的优秀分子交流互励,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想。
只有运用这样的思想方法、形成这样的人生境界,才能找准自己作风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转变作风,成为人民群众拥护的党员干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基层年轻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通过学习可以让年轻干部勤于思考、精于谋划、眼光宽广长远,在科学分析、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能够考虑工作之全局及成败原因。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自己善于学习,经常参加各种专业的知识学习和培训,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同志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能力、修养各个方面的水平。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自我提高的要求,要有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修养,出色的工作能力。
在基层工作,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局面,更需要把握方向,而思想是工作的方向盘。
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平时多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加深理解,指导工作。
努力加强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现代管理、法律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思想道德好、工作能力强、修养好的基层干部。
加强基层党建,关心基层干部职工工作生活
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是提的执政能力、确保党建工作任到实处的一础性工程。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应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但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行政干部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时精力投入不够,二是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内容较为抽象,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
当前,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效破解工作难题,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严格教育管理,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提高党组织成员责任意识。
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要教育引导党组织成员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观念,绝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是要提高党组织成员大局意识。
要教育引导党组织成员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推动本单位又好又快发展联系在一起,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三是要提高党组织成员创新意识。
要教育引导党组织成员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牢固树立
浅谈如何做好一名基层团干部
对。
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第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严密而完整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基层组织是基本的细胞,我们党的六千六百多万名党员,活跃在三百四十多万个党的基层组织中。
全国有六千六百多万名党员,靠三百四十多万个基层组织把他们组织起来,使党形成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
如果没有党的基层组织,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新党员、执行的重要责任,按照党章规定,所有的党员都要参加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由党的基层组织负责教育、管理和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基本场所,党员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参与对党内事务的管理;发展新党员、处分违纪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都要由党的基层组织严格把关,因此,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能否切实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我们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实现党的领导,首先要靠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则要靠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来保证,最终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的大量工作,使之变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实际行动,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工厂、农村、商店、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社会基层单位,尽管这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职能、工作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都要担负起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都要团结和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
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作用,是党的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是其他任何都无法替代的。
第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思想的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熟知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
因此,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任。
一方面,它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它要向广大群众宣传解释党的主张和决定,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
如果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起作用,党的意图就难以贯彻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也难以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党就不可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如何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谈论执行力,各级领导大会小会总会强调执行力,政策理论专家多在研究执行力。
我们知道中上层干部往往侧重于研究和解决团队执行力问题,即注重的是如何制定最佳规则以提升团队执行力,而基层干部则不然,因其是国家管理系统的终极执行者,一方面要解决小团队的执行力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解决个人执行力问题,即更加注重的是如何遵循上级制定的规则加以实施,以期实现共同的目标。
因此对基层干部来说,个人执行力的提升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不是吗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执行力强的干部总是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认可,雷厉风行、办事果断、踏实诚恳、干净利落、点子丰富者总是让上级放心、组织满意、职工信服、社会称颂。
那么,作为基层干部如何才能提升个人执行力呢
个人执行力的提升方式是当然是多方面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窃以为须重点立足于“学、廉、严、实、快、新、协”七字以共勉。
立足于“学”以修为。
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的人杂事多,“上面一颗针,底下千条线”,自然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技巧才能弹好“钢琴”、理清思路、识别轻重。
学是提高个人执行力内在潜质的修为,善学者必谦恭。
我认为学首先是读书以博文,“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学可明智,学可以悦心,不学则“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基层干事务繁应酬多,博览群书绝对是好事,但针对工作实际有目的系统地读书更为重要。
当然官场钻营之辈则更喜欢研究“厚黑学”、“官场技巧”之类的书,此不可取;其次是学政策,包含学理论、学法、学时政。
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是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毛主席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指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不难想象对本区域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调子、目标都不清的干部,其执行力有多强是不可能的。
要跟得上形势,说得出套套,做得出成绩就得学政策,政策不清、方向不明,工作做起来容易迷茫。
学法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才有资格要求别人“不逾矩”,所谓正人必先正己;再次是学经验,向别人学采取拿来主义,商业上有句格言叫赚钱最快的途径是走别人成功的路,做工作亦然。
有些人也善学别人的东西,但学的是溜须本事、拍马技能、黄色段子,喜欢学也喜欢听,须知“自固忠言多逆耳,从来阿谀无诚意”。
立足于“廉”以正身。
“廉则威,公则明,严则正,令则通”,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一人栽倒,影响大片,干部不廉往往致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利益损失,这是干群关系紧张、公信度降低、执行政策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主要原因之一。
现实生活中经常是只要有干部倒下,便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日积月累,影响颇大。
古往今来谈廉者不计期数,然受铜臭熏倒者也络绎不绝,廉者谈廉,不廉者亦大谈其廉,此不赘述。
常言道“欲惠己时先泽人,欲教人时先律己”,以曾国藩老先生的两句话“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好人半自苦寒来,莫图便宜”与君共勉。
新时期如何以情带兵
从最初的文盲半文盲,到如今的机械化信息化,人民军队走过了82年的峥嵘岁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和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了从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征召13万大学生的重大部署。
这一战略决策,将使军队的兵员素质、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奠定坚实基础。
从此,我军建设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 从“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到“我是一个兵,来自大学生”,对新时期新阶段基层带兵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带好、用好大学生士兵
推进部队的全面建设发展,成为摆在带兵人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当代部队大学生战士具有高、**意识强、但和吃苦精神差,易感情用事和等特点,从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到纪律严明的部队,必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目前部队基层干部经常把以严带兵放在首位,有必要进一步增强以情带兵的观念,要真正做到懂兵、为兵、爱兵,勇于把情、理、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以情带兵中讲究,从而密切新时期官兵关系,增强军队内部团结和谐。
\ 实践证明,以情带兵是基层军官当好干部带好兵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少数同志逐渐淡化了爱兵意识,不注重于兵的沟通,官兵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倡导以情带兵势在必行。
\ 一、基层干部以情带兵的几层含义\ 以情带兵是指带兵人要熟知战士的,掌握战士的心理;理解战士的喜怒哀乐,用深厚真挚的感情关怀,体贴战士,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只有相互信任和理解,才能把管理工作搞好。
\ 那么基层干部以情带兵中的“情”究竟有几层含义呢
这里我们说的“情”通常是指战友情、慈母情和师长情。
官兵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官兵之间的感情往往因此而很难把握,这就需要基层军官克服厌兵情绪和离兵现象,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往兵堆里钻,与战士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娱乐在一起,让他们感到干部在工作上是领导,生活中是战友,是朋友,这便是我们说的战友情。
而战士来到部队后,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在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基层军官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多关心体贴战士的疾苦冷暖。
细心了解战士的个人家庭情况,主动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和大家庭的温暖。
再有就是用师长情引导战士正确的前进道路。
战士大多思想较单纯,人生观,世界观可塑性强,特别需要正确引导。
基层带兵人有责任以师长的情怀把战士引导好,教育好,对他们加强“四个教育”,用切身体会和身边人身边事告诉战士立身做人的道理,教育他们立志报国。
\ 二、新时期继续坚持以情带兵原则的重大意义 \ (一)实践证明以情带兵是增强凝聚力,巩固战斗力的关键 \ 感情有着巨大的感染力,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就主张“视卒如爱子”“视卒如婴儿”,民族英雄以“爱兵如爱子”“爱民如父母”著称,国外管理学界则有人把感情喻为“管理之神”,而我国历史上吴起和两位著名将领不同带兵的方法所产生的不同后果则更值得我们深思。
\ 据记载,战国时的将领吴起体恤、关心士卒,“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羸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者疽者,起为吮之”,使得士卒感奋,每每临阵,英勇杀敌。
因此吴起历事之国,多次征战,未尝有败,屡立战功。
然而绝然不同的是,三国蜀将骁勇善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可由于其脾气爆躁,且嗜酒如命,不恤士卒,鞭挞部下,最终被部将范达、张强所杀,一代叱吒风云、威震敌胆的战将,未能战死疆场而丧生于部下之手,实在是遗憾之至。
\ 从吴起吮疽到之死,我们不难明白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以情带兵爱护士卒就能凝聚人心,增强部队战斗力,打骂体罚士兵,涣散斗志,削弱部队战斗力。
\ 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特有的以情带兵的优良管理方法。
红军时期,井冈山生活条件艰苦,朱德总司令亲自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运米,留下了“”的佳话,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先士卒,爱护士兵,形成了我军强大的凝聚力,使中国革命以星火燎原之势,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担负着保卫祖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重任,更需要我们基层军官以情带兵,使官兵团结一心,形成凝聚力,以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军的历史使命。
\ (二)当代青年战士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基层军官必须以情带兵。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队战士的成份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了。
现在的青年战士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大部分由于受到家人的宠爱,其显著特点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普遍比较差,他们从温暖的家庭来到部队,从熟悉的城镇、乡村来到偏僻、艰苦的军营,紧张的军营生活、严格的纪律约束,艰苦的军事训练,会使他们碰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战士们远离家乡,久别父母,处在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之中,他们碰到困难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受到挫折希望领导给予鼓舞,有了缺点希望领导给予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象父母兄长那样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感到部队处处充满着温暖和乐趣。
\ 当前,部队中的战士还具有文化程度差别大,好胜心较强,易感情用事等特点。
这就需要干部关心爱护战士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还必须本着对战士负责的态度去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使他们在训练中磨炼坚强意志,在生活上培养为人处事的原则。
战士在部队服役期间是短暂的,但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漫长的。
解决立身做人问题,要熟悉每个战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针对他们的文化素质、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区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教育培养,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只有这样战士才能从心底里接近我们,才能主动倾吐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们才能与战士达成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把自己的思想涓涓流入战士的心田,以至更好地密切官兵关系,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
\ (三)目前部队基层干部以情兵的意识有所淡化,有必要进一步增强以情带兵的观念。
\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军的内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有些基层单位官兵关系紧张,干部说话不灵,主要原因是有些干部爱兵观念淡薄,对战士的进步、疾苦、冷暖关心不够,特别是对有些战士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个别的甚至打骂、体罚战士,侮辱战士的人格。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官兵之间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经常受到生死与共的严峻考验,因而一些青年军官对军队内部团结的极端重要性缺乏切身感受,以致在一些单位官兵之间的战友情谊有所淡化,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坚持的不好;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人际关系中出现的某些商品化、庸俗化现象的消极影响,有的官兵相互交往功利色彩明显,搞“投桃报李”“平时情淡,急来情浓”。
有些干部处事不公,为政不廉,搞亲亲疏疏那一套,侵占士兵利益,收受士兵礼物,致使官兵关系恶化。
\ (1)以情带兵要知兵、爱兵。
\ 知兵是以情带兵的基础和前提。
知兵的目的就是了解兵心,而要了解兵心,带兵者首先要放下架子,到兵中去,和兵打成一片,与兵同吃、同住、同操练、同劳动、同娱乐,同甘共苦,这样才能消除官与兵的距离,才能熟悉掌握兵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情况;兵也才会视干部为知心朋友,掏心窝子话,道肺腑言,说内心甘苦,带兵者才能知道战士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做工作。
\ 爱兵就是说带兵人应始终把关心战士的疾苦,为战士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
爱兵则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是领导者的一种情操和责任。
爱兵对带好兵至关重要,只有有了对兵的爱,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官兵的心理距离,生活距离,消除妨碍官兵感情的障碍。
实践证明,爱兵是凝聚军心的力量源泉,有爱则军心“聚”,爱之越深,“聚”之越紧; 无爱则军心散,离兵无论是身离还是心离都是对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一种削减和损耗。
新时期带兵,面对独生子女逐年增多,兵员结构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爱换爱会产生奇特的效力。
爱兵是一种与爱国、爱民紧密相联的情操,是一种对部队负责、对未来战争负责的神圣使命。
内务条令规定的“爱兵六条”是我军处理官兵关系的基本准则,基层军官必须认真学习,明确责任,增强密切官兵关系的责任心,真正做到以情兵。
\ 新时期爱兵还应有新的观念和思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和艺术。
爱兵要爱出新的境界。
在官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如果我们仅把战士的冷暖挂在心头已远远不够了。
更多、更重要的是应该从战士的需要和部队的需要出发,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关心他们的发展和成才,在思想上进、知识增长、才干提高上下功夫,使他们在部队成为一名合格军人,到地方成为一名优秀人才。
\ (2)以情带兵要善于把情、理、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 我们所说的以情带兵不是对战士一味的溺爱袒护,在实际管理中要把情理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当战士违反纪律甚至触犯法律时则更要有“大义灭亲”的壮举,切不可姑息迁就,那样就与我军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背道驰了。
我们要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还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办事。
若一味迁就,就会使其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放肆;如若强行施以处分,则容易使其从此破罐子破摔,毁了他以后的军旅生涯。
可见情理法三者相结合在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3)以情带兵要讲究高格调。
\ 我们说以情带兵讲究高格调首先要克服以“小”代“大”的错误倾向。
以情带兵要求带兵者在做战士思想工作时要善于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用大道理管小道理,找准“结合部”,选好“突破口”,把道理讲到战士的心上。
而有的基层干部却错误的认为,80后的战士不信大道理,只信小道理,讲大道理战士会反感,讲小道理才能同战士感情贴近。
因此有的同志在做思想工作时往往降低标准,采取讲“安慰语”、“算宽心帐”的办法。
如不讲革命军人的奉献精神,而是讲“部队确实没什么干头,但想走也走不了,还是坚持一下吧
”等等之语,既不利于战士安心服役,也有损于自己的干部形象。
\ 其次要克服管理中的好人主义。
时下有的带兵人把以情带兵与严格管理割裂开来,只强调“情”的感化作用而忽视“法”的管理效果。
有的信奉“和事佬”哲学,战士出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上级追查时也掩盖隐瞒,开脱庇护。
有的则过于夸大新形势下战士重实际、讲实惠的成份以满足私欲的“物化”原则代替管理教育,“闹夜给奶吃”、“瞌睡送枕头”,使得一些战士个人要求没完没了,思想问题越来越多。
这种做法往往“医得眼前疮,养成心头患”,导致恶性循环。
因此新时期的带兵人一定要懂得“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切实对战士负责,对部队负责。
\ 最后,要摒弃庸俗低级的感情带兵。
有的带兵人将以情带兵与乡土观念、地缘感情混为一谈,把以情带兵看成私人交情,用乡土关系代替官兵关系。
这样以同乡、熟人来分亲疏,其结果必然是偏爱一个人,伤了众人心,这是与新形势下的以情带兵原则完全相悖的。
所以以情带兵要求带兵人一定要公道正派、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同志,这样才能把战士团结好、管理好、带领好,从而增强部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总之,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依靠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和良好的官兵关系,焕发出无可比拟的巨大力量,创造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和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