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迁名言名句大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类别:志向 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不识其人视其友。
17、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8、修身者智之府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类别:修养 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类别:友谊 28、至治之极,邻国相望。
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3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1、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3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7、民人以食为天。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
矦之门,仁义存。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类别:国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lz,)耻辱者勇之决也。
42、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43、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4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不登高山,不知天也;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意思:没有站在高山的顶端,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没有俯瞰深深的溪谷,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没有聆听先王的教诲,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
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
——《劝学》意思: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
——《劝学》意思: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
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没有老师,怎么知道礼是这样的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非十二子》意思:君子以没有修养为耻,不因为被污蔑为耻,以没有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重用为耻。
朱熹名言名句大全
朱熹的名言名句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5、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 过量之酒。
6、礼即理也。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0、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1、朋友,以义合者。
1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8、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庄子励志名言名句
·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 北海有大鹏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水击三千丈,扶博遥之上九万里
· 将为(月去)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扁囗。
此代俗之所谓智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匠揭箧,担囊而趋。
唯恐缄滕扃囗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有不为盗积者乎
——反智也,孙子曰: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庄子名句·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庄子语录·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
吾葬具岂不备邪
·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 庄子语录·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 —— 庄子名言·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 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庄子名言·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庄子名句·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
·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 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
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
—— 庄子名言·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 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 庄子名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 庄子名句·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 绝迹易,无 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 朝受命而夕饮冰。
·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可不慎邪
·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庄子名句·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
—— 庄子名言
名言名句及出处
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负疚—— 郭小川 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 7、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9、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10、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1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 谢觉哉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14、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1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 16、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18、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2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 2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2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2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黑格尔 27、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左拉 28、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
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
——杏林子 29、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美)莫尔兹 30、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美)亨利·门肯 31、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特莱斯 。
3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33、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34、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35、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36、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37、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3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4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 41、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涅 42、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清)陆陇其 43、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 林宽 4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45、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明)黄宗羲 46、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7、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
——杏林子 48、知了的吟唱为何使人厌烦
因为它只会重复自己的名字。
49、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50、扭曲的身影,企望太阳光来赐予正直,那是徒劳的。
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
——高尔基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伏尼契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的翻译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孔明 凤凰飞的很高,除了梧桐不栖息;名士在一方隐居,除了王不依从;宁愿在田地间劳作耕种,自己喜欢自己的草房;把傲气寄托于琴和书画,等待天赐的时机 法正曰:“昔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
愿军师宽刑省法。
以慰民望。
”孔明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
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 法正说:昔日汉高祖约法三章,老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
希望军师把刑律放宽,以响应老百姓的愿望。
孔明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的刑法暴虐,老百姓都很怨恨,所以汉高祖以宽厚仁慈的方法笼络人心。
现在刘璋施政萎靡,道德和法律都推行不起来,刑法没有威慑力,君臣之间,感情渐渐变化,宠爱谁就给谁高位,但位置达到顶峰的时候就又把人杀了。
顺从他,就施予恩惠,但恩惠施没了就开始怠慢了。
所以形成现在这样的弊端,正是因为如此。
我今天树立刑法的威慑,法律实行则老百姓就会感恩戴德。
限制爵位的加封,但是给谁加爵,谁就会感到很荣幸。
用感恩和荣耀感一起来激励,做官的百姓都有规范。
治理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搜索关于'友情,亲情,爱情'在古文中的名言名句,越多越好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 梁启超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 梁启超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 梁启超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 梁启超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 梁启超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 梁启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 梁启超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
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 梁启超
名人名言及解释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报任安(长卿)书》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对着疯狂的暴力,只有机智才能抵抗。
——雨果《海上劳工>> 解释 当遇到的灾难远远躲不了,用武力或蛮力不能与之抗衡时,我们要学会用脑,用智力来对抗他。
就像在海上行船时,遇到了大风暴,我们不能与之硬拼,我们要用航海知识、机智来躲避他,拯救自己。
就像革命战争时期,遇到了大批的武装暴力组织,而我们的武装力量又十分弱小时,我们要用机智的头脑,用机智的方法来抵抗、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