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乡村的句子
1、此时的小村也已成了白雪的世界。
白白的屋顶,无暇的地面,没有一丝尘埃,洁白,纯净是这里唯一的主题。
置身其中,好象真的来到了一个梦幻的国度。
雪地了里,孩子们堆起了两个大大的雪人,戴着草帽,拿着扫帚,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世界。
心被净化,思想也变得天真而浪漫。
看着地上浅浅的脚印,不由得浮想联翩:是谁来过这里
是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是善良的小矮人
在这如梦如幻的夜晚王子和公主在玉树下相依相偎该是怎样幸福…… 2、天上是流水融融的春季,而人间却是白雪皑皑的冬天。
因为有了雪的装扮,冬日里的树一下生动了起来。
晶莹剔透,宛然是冰雕做的树干,水晶做的枝叶。
清冷,高贵,俨然是嫦娥门前的桂树,在今夜遗落到了人间。
惊叹留在心间,不敢高声言语,生怕一不留神,惊动了玉树,化作满地的碎片。
3、黄昏时的小河是那样的安逸,血色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了无数的涟漪,犹如条条红绸似的轻轻地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
霞光落在里面,太阳也掉进里面,“扑通,扑通
”几条赤黑的鱼跃向水中,太阳碎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又圆了。
4、被柳树环抱的农家小院更使人如醉如痴。
夕阳余晕透过层层枝叶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一层黄灿灿的颜色,烟囱冒出缕缕炊烟。
几只燕子在空中掠过,地上鸡鸭在门前散步觅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放眼望去,整个村庄暮霭缭绕。
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宁静的夜。
人们都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5、乡间的小路上,别有一番情趣。
孩子们正沐浴着夕阳的余辉,驱赶着;一群群牛羊走在归家的路上;一只只可爱的小羊羔和一头头活泼的小牛犊跟在它们母亲的后面在尽情地撒着欢。
几个淘气的孩子坐在牛背上哼着乡村的小调;也有的孩子用鞭子驱赶着那些调皮的牛羊。
歌声、哞哞、咩咩的叫声组成了一首动听的“牧曲”,与夕阳、晚霞一起撒在这弥满乡土味的小路上。
6、月亮像一颗稀有的珍珠,镶嵌在天上。
月光像一片轻柔的白纱,将村子包围起来,整个村庄都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里。
月光在田野里流动,一切都那么安静,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下它那沉稳的心跳和轻轻的脚步。
7、一阵清凉的夜风轻轻掠过,它似一壶老酒,将屋后的树、竹,田野里的庄稼灌醉,它们摇摆着,发出欢快、活泼的“沙沙”泼的“沙沙”声。
田野里,蛙声、虫声此起彼落,一浪高过一浪,“呱呱呱”“嗡嗡嗡”,连提着一闪一闪灯笼萤火虫也来凑热闹。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牛脖子下的铃铛“丁零叮零”作响,多么好听
这是一首独一无二的生物交响曲。
8、最美的还要数乡村的小路。
小路旁种着 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五颜六色,常常引来许多蜜蜂。
小路是用鹅 卵石铺成的,形状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小路 弯弯曲曲地向前沿伸着。
小路的尽头有一个小 湖。
小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小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 沙石;小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 暇的翡翠。
9、太阳羞着红脸溜下了山下。
夜幕降临了,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像一块发亮的云母石出现在天边,皎洁的月光散落着,变得像铺上一层看不见的纱巾,如此可爱
又像梭子一般地穿过云层,慈爱地观看着人们。
公路上,路灯闪动着它橘黄色的灯泽,在夜里为人们引路。
各种汽车从公路上疾驰过,在身后刮起一阵卷起的灰尘。
汽车闪动着前面车灯,这车灯似乎比什么都更亮。
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反光在对面的泛着蓝色幽光的玻璃上,更显得闪亮。
10、夏天,我走进乡村。
小溪缓缓地流经乡村。
小溪,虽然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也没有西湖的水平如镜,但却有着独特的美丽。
小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小虾;小溪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被周围的树木浸染过。
这时,这里充满着欢乐的孩子笑声,有的在游泳,还有的在泼水,我也在游戏水中 。
11、最美丽的地方还得数小河了。
平静的河面上反射着月光,银光闪闪的、亮亮的,我想这景象恐怕是白天所看不到的吧。
静静的河面就像一面镜子,平静级了,有好像在等待什……突然,一条小鱼悄悄地游在月影上,划破了月影,月影就像一块破碎的玉,但小鱼好像并不在意,仍然悠闲地在这块碎玉上游来游去…… 12、窗子下,是一块大大的田方格子。
临近公路边的是一片茂盛的芒果林子,林子的尽头是一条不大的小溪,可以说是小得可怜,用这条溪的水来灌溉林子,可管用啦
接连着的是一片大大的草地,绿草如茵,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更美,美丽的牵牛花开在草地上,引来了美丽的彩蝶,别有一番家乡特有的风味。
草地上靠边的有一座农舍。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黑暗笼罩着田方格子。
农舍开起了灯,那橘红色的灯光就像一双神奇的眼睛。
13、夕阳西下,夜晚来临了。
乡村的夜晚不像白天那么闷热,我搬了把椅子坐在院子里。
一丝丝凉风吹过,夹杂着少许花草芬芳的香气扑面而来。
在这黑色的夜晚里,萤火虫是最惹人注目的,它们一般在潺潺的小溪边活动,一闪一闪的,非常好看,特别是在这浓黑的夜晚里,更显得它的突出。
14、秋天,我走进乡村。
田野,是乡村农民辛苦耕耘的地方。
现在,瓜果成熟了。
一棵棵小青菜嫩得要滴水儿。
和小青菜挨着的是大冬瓜,大冬瓜身上到处是白灰,像披上了一件白色的铠甲。
还有红得似火的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我看见直咽口水,真想一口气吃几个。
与瓜果做邻居的是金灿灿的稻谷,微风吹过,它们齐刷刷地向我招手。
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景画。
15、夜色越来越浓了,月亮像一面白玉镜子,把光辉洒满全村。
周围是一片寂静:树、竹、庄稼的酒醒了,不再发出任何声音;青蛙和虫也停止叫喊了;购不叫了;牛脖子下的铃铛也不响了,这首独一无二生物交响曲结束了。
月光下只有那娇嫩的花儿在开放,浓郁的花香在飘动。
这份独一无二的寂静中,隐藏着一股独特的乡村气息。
16、春天,我走进乡村。
乡村里,有些人家在屋后种一些竹。
嫩绿的叶,青翠的竿,一片片,一枝枝,投下绿绿的浓阴。
春雨洒过后,我到那绿绿的竹林走走,看见竹笋成群地钻出来。
偶然,还看到母鸡率领着鸡群在竹林觅食。
17、早晨,踏着露珠的痕迹,迎着朝阳的气息,闻着扑鼻的芬香,听着鸟儿的歌唱,拎着鱼竿,来到清清的小河旁,坐着石凳,学着姜太公和鱼儿嬉欢,心里是那般的坦荡无私,毫无杂念;乘着火辣辣太阳的脚步,再次踏上原来的路,回到乡村大伯家,吃着香喷喷的乡村饭,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18、生机盎然的春色惹人喜爱,奇花斗艳的夏季固然迷人,果香飘溢的仲伙值得赞美,银装素裹的北国之冬着实壮观,乡村的黄昏。
然而,我却爱乡村的黄昏,不只因为它有醉人的风姿,更因为它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19、田野里,美在那里跳舞
春天,田里禾苗绿油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绿精灵在跳舞。
转眼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层层梯田翻金浪,沉甸甸的稻穗摇摆着身躯,仿佛一个个黄精灵在舞蹈。
你看,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弯腰割稻子,有的踩着脱谷机,还有的载着满车金灿灿的谷子往家赶……欢乐的梦精灵在农民的心里跳起了丰收圆舞曲
描写乡村好的句子
3、乡村生活是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是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我也想去乡村过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
4、山脚的小溪浅浅的,最浅的地方不过我的膝盖,最深处也不会高于我的肩膀。
每年暑假,我照例要回老家。
每次回老家,我第一个玩耍的地方就是山脚的小溪,我爱去那儿不仅仅是因为那条小溪清澈,干净,还因为小溪上有许多高过我的、长长的,大大的石头。
这些石头可以让我在上面休息,灿烂的阳光,和煦地微风,小溪在叮叮咚咚的歌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会不知不觉地睡着,旁若无人。
这些石头还可以让我来次大冒险,我从这块石头爬到那块石头,上面一个个细细的花纹,一个个小小的浅洼都会让我驻足。
这些游戏让旁人觉得很无聊,但如果让你去玩,你一定也会玩得停不下来。
我爱这条小溪,还因为在这条小溪中,有许许多多地小虾,螃蟹以及小鱼,我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玩耍。
5、乡村,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乡村,也是粮食的故乡;乡村,更是农民伯伯丰收时,绽开笑容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的家庭生活吧。
6、在五彩缤纷的春天里,来到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色的油菜花。
他们随着微风,飘来飘去,好像在欢快的舞蹈。
沿着那棕色的吐露继续前进。
麦田里,一片片绿色,有葱绿、有浅绿、还有…… 那些不同的绿色的麦子,像韭菜一样抽出枝芽。
再往前走,一群群花儿像赶集似的都聚拢了过来。
有雪白的梨花,可爱的桃花,还有各色的、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
所有美丽的花儿都开了。
走到那里 ,就好像到了一个全新的缤纷世界。
描写乡村的好词好句好段描写乡村的好词好句好段7、在炎热的夏天里,来到乡村,依然会看到辛勤的农民伯伯在耘田、浇水。
植物们也挺直了腰板,去吸取那甘甜的露珠。
各种颜色的蝴蝶也飞了过来,跳着那优美的舞蹈。
8、乡村吃饭时也很特别,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有些人家没有露台,所以经常夹着一小部分菜放在碗里,再拿上一张竹子编成的有靠背的椅子,到邻居的露台上,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远处一座座绿色的小山坡,镶嵌着一块块绿色的农田,还感受着和煦的微风,心里舒畅极了。
如果碗里的菜吃完了,就会到别人餐桌上,夹一些菜,再聊聊天,之后再慢慢悠悠地走到露台上,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9、乡村,总是美丽的,到那街上去走一圈,古老的草屋,乡村人的果园、菜地,都
描写乡村生活的句子有什么
1、相关诗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注释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明:使……明艳。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3、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4、简析 选自(1998年版)。
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雨过山村的诗眼
,这位擅长描写妇女生活题材的诗人,还写过一首七绝,同样是传诵至今的名篇: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这首诗,是诗人雨中经过山村时所作。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的情景:细雨蒙蒙,鸡啼声声,隐约可辨几户山村人家;修竹掩映,溪水潺潺,蜿蜒的山村路上斜架着木板小桥。
只见一户农家,姑嫂互相招呼着,一起去浴蚕(古时,用冷水或盐水洗选蚕种);一树烂漫芬芳的栀(zhī知)子花,被冷落在她们家的庭院中,无人观赏。
这首诗,同样充满着。
末句中的“闲”字,是“诗眼”。
一个“闲字”,既点染出庭院气氛的宁静,更可使人进一步联想到山村农忙的景象,意味隽永,含蕴不尽。
此外,“妇姑相唤浴蚕去”,姑嫂亲亲热结伴去参加生产劳动,恰也说明她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融洽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不妨把当作是的续编来读,从中得到这样一点启示:搞好姑嫂关系,对于整个家庭的和睦,是颇有益处的。
(秋 谷)
关于贫困山村的人物背景描写
铁凝的《哦,香雪》 《哦,香雪》以动人的笔墨,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群山村姑娘对了解山外的世界,过上一种文明、富裕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香雪是她们其中的一个。
在作品中,17岁的香雪姑娘,用40个鸡蛋,走30里山路换来了一个她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这是一种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交换吗
不,香雪看得更远。
她换回来的是一个灿烂的明天。
当她手举着铅笔盒,走完30里艰难的山路,回到台儿沟时,她“感到心里很满足”。
她说:“我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看不起……”香雪的这种天真、纯朴、热情和对未来的热切追求,不能不叫人感动。
通过香雪,作者替那些荒山皱褶里的香雪们发出来深沉的呼唤:哦,香雪
对香雪的那种纯真、执着追求给予了诗化的赞美。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
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
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
”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
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地行为是多么可笑啊。
火车眨眼间就无影无踪了。
姑娘们围住香雪,当她们知道她追火车的原因后,遍觉得好笑起来。
“傻丫头
” “值不当的
” 她们像长者那样拍着她的肩膀。
“就怪我磨蹭,问慢了。
”香雪可不认为这是一件值不当的事,她只是埋怨自己没抓紧时间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
尽管不爱说话是她的天性,但和台儿沟的姐妹们总是有话可说的。
公社中学可就没那么多姐妹了,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
”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的回答:“两顿。
”然后又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
” “三顿
”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
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
”她们又问。
“那不是吗。
”香雪指指桌角。
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
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
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
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
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
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
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
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门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
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
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
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
她走出了多少里
不知道。
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和“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
台儿沟在哪儿
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
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沈从文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二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
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责怪自己,很内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
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
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