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女残疾人的励志故事读后感

女残疾人的励志故事读后感

时间:2014-04-09 18:32

残疾人励志故事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

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

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

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

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

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

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

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

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

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

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

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

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

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

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

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

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

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

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

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

《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5、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

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

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

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

“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

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

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

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

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

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

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

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

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

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

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

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

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

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

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求一个励志故事的读后感500字初中水平的

1读《贝多芬传》有感  他短小臃肿,外表解释,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

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

额角隆起,宽广无比。

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

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

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

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候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的反应出它们的真正思想。

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

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

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

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可破核桃。

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古怪地不对称。

  他,预言了一个民族的复兴——德意志联邦,他,象征着一世纪中人类活动的基调——力

  他,就是在十八世纪这个最混乱最秽浊的时候闪耀着的巨星——贝多芬

  在这里,我们没有资格去评论一个如此伟岸的大师,我们只能匍匐在他脚下,挣扎着希望去触碰他的脚趾。

  贝多芬一生苦难不断,痛苦不堪。

  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

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

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面前,或是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

他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个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

  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更大的痛苦就已在叩门,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

耳朵日夜作响;他内脏也受剧烈的痛苦磨折。

听觉越来越衰退。

这一切对贝多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

要知道,一个音乐大师,如何能够进入无声的世界

  更可怕的是,他的精神还受到的深深的打击。

他两次坠入了爱河,但是最终爱情带给他的不是快乐,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

尤其是他的心灵已因疾病变得虚弱的时候,当他热恋的人圭恰迪妮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狂乱的情绪更有把它完全毁灭的危险。

他的一生就在这一次,似乎到了颠蹶的关头。

  如此多的苦难加负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我们怜惜,我们叹息,我们感慨。

但是,往往是苦难才能筑就英雄

  莫扎特,除了拥有童年美好的回忆,一生也是贫困潦倒,郁郁而终。

米开朗基罗,一生被人嫉妒,常常中了暗箭,并且病魔缠身,令他苦不堪言,还有懒惰恶劣的一家人,像是一个无底洞,把米开朗基罗辛苦赚来的钱花得一分不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难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重重障碍,是磨练我们品行,我们意志的磨金石;是鞭策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马鞭。

  我们的生命要的不是一味的风平浪静,我们要的是与风暴搏斗,与礁石较劲的惊心动魄。

只有在经历了惊涛骇浪后,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绽放,被铭记。

  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励志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书,名叫《绍兴名人故事》,里面大都是一些励志故事,如:《狱中斗敌》、《坛子避蚊》、《当效周生》等。

但对我感悟最深的,还是周恩来的那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出自《当效周生》。

故事讲了:十二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沈阳,前来接它的大伯对它说;“千万不要到外国租界地去完啊

”“为什么呢

”周恩来问。

“为什么

中华不振呐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周恩来回到学校后一直在想:为什么那里可以住外国人,而中国人却不可以 住在那儿

那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一连串的问题使他决定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周恩来背着,约了个要好的同学进了租界,里面果真和外面大不相同。

忽然,从警察局门口传来了吵闹声,他们连忙赶了过去,原来一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想中国巡警局给她讨回公道,可是中国警察不但不帮妇女反而帮外国人。

周恩来这才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常常看见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直到一次修身课上才解开了这个迷。

  有一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为吃饭而读书。

”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

” 魏校长见周恩来坐在那里,便让他来回答。

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喝彩道:“好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我们也要沿着周恩来光荣的路程,为着自己的目标去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的祖国在世界各国中傲然挺立!  3 看了贝多芬和秋瑾的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写的是他在耳聋的情况下还很弹琴。

他的一生都在贫苦和病痛折磨下生活。

他在耳朵刚聋的时候甚至想过要自杀,但是他突然想起了伴他多年的钢琴,这样做对不起钢琴,于是他奋发图强,写下了一本《命运交响曲》,并且在耳聋的情况下也坚持不懈地练习。

何况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的同学们呢。

我想,我们只要做到坚持不懈,一定也能成功,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

  鉴湖女侠秋瑾,原本是一个不会武功的弱女子,但是她想保家卫过,就去舅舅家学习武功,不怕苦不怕累,有时练剑时会不小心砍到自己,有时会从马上摔下来,这些秋瑾都不怕,所以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不久就练得一身好功夫。

  后来为了革命事业去干工作,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无能的清政府给抓了起来,但秋瑾没有屈服没有投降,后来被杀害了,但她这种不屈不铙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后人把她称为鉴湖女侠。

  虽然我们还小,暂时不能保家卫国,可我们能学习,学到自己的特长,长大以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长,一定会有用的。

  4 一本书能够真正的浇灌同学们的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本书能感动爱的声音,能散发阳光的味道,我要介绍的这本书能奏出生命的强音,能扬起成功风帆,这本书就是《励志故事》。

  当我看完最后一个句号时,让我知道世间人人平等,盲人也能创造大世纪,残疾人也能成为总经理,再坚持一次就能成功,机会总会乔装成麻烦,只有励志才能创造这些奇迹。

就像盲人虽然看不到东西,但他会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比如调琴,盲人调出的琴旋律优美,是常人难以超越的境界。

  一切事情都不会轻而易举,再多来一次就会成为成功者,平时多一份努力,分担期末的压力,让我们在期末时候就会很容易考出好成绩,就像弹琴时遇到的一次次错误与挫折,让我想起书中一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我也同样用励志去解决困难。

  在《另一个梦想之门》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只要努力,认真对待每个事物,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一切皆有可能。

  做任何事都要受得起挫折,要有恒心和毅力,满怀信心坚持到底,每个人都是一粒不同的种子,你要发现自己的特长,结出属于自己的硕果,这一句话让我在失败中走出,从失落中站起,用乐观开朗的心态看待生活,因为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只要我们坚持,成功和果实将不会离你太远。

关于残疾人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励志故事,一位贫困家庭的女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感人至深。

  我叫张宝娣,来自湖南吉首大学,是音乐舞蹈学院03级的学生。

1983年我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回想起童年的家,我只有一种感觉——穷。

我们全家有八口人,太奶奶已年过90了,爷爷奶奶体弱多病,养家糊口的重担压在了父母的肩上。

  迫于生计,在我没满月的时候,父母就上山砸石头,艰难地支撑着整个家。

这一去就是七年。

由于比我大两岁的小叔叔不幸夭折了,我是吃奶奶的奶水长大。

当七年后我再次与父母重逢时,看到的却是一个残疾的父亲——为了这个家,父亲的一只眼睛被石头给崩瞎了。

  妹妹和弟弟的相继出生,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九岁的我开始承担起家里的一切家务:洗衣、做饭、带孩子、喂猪……本应拥有幸福童年的我,每天只能挎着篮子,上山摘树上的榆钱叶回家蒸窝头;拖着破麻袋捡废铁卖;握着镰刀为牲口割草料;费力的抡起跟我差不多高的铁锤砸石头;十三岁学开拖拉机,帮着父母往工地送石料。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为了给家里节省一顿口粮,我中午不回家吃饭,而是去学校附近的粉条厂,捡工人掉在地上的碎粉条,用开水泡了充饥……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童年。

  贫困的生活,艰苦的成长历程锤炼了我自强、自立、永不服输的个性,也更加坚定了我挑战贫困、立志成才的决心!我清醒的意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我的唯一出路。

  然而,生活处处面临着挑战,中考前夕,我不幸从楼上摔了下来,左枕骨骨折,脊椎第三软骨损伤,下半身几乎瘫痪——使我与高中无缘。

躺在病床上的那段日子里,是奶奶日夜守侯在我床边。

刺骨的疼痛一阵阵向我袭来,但看到两鬓斑白的奶奶,我宁愿把嘴唇咬破,把枕巾撕烂也从不喊一声疼,我知道奶奶听了会更心疼。

我清醒的记得从血泊中第一个抱起我的人是奶奶,她的眼泪落在我的脸上,催我苏醒。

  因为喉咙严重充血,我无法咽下食物,是奶奶又像小时候一样,把一口口咀嚼过的食物喂我吃,又是奶奶重新扶我学走路,教我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坎坷……突如其来的灾祸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让我几乎完全崩溃。

面对着呼啸而来的火车,竟然没有要躲开的念头。

是奶奶,我最亲最爱的奶奶,用她那撕心裂肺的喊声,把我从死亡的边缘呼唤了回来。

  当我重新站起来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信念的力量有多大,人的意志力是多么的让人吃惊!  当我重新站起来的时候,我更加发奋、更加努力、抓紧一切的时间学习。

老天再一次垂青了不幸但从不言放弃的我。

99年11月,我以文艺特长考入了济南陆军学院军星教育学院音乐队,成为一名潇洒的女兵。

摸爬滚打的日子里我告诉自己,不服输,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年后我成为区队长,第一次带86名官兵,其中69名是男兵,后又被提升为队长,带坦克连,274名官兵,全部是男兵,在男兵面前,我证明了女兵的自强。

  怀着少年时对艺术的憧憬和梦想,02年春,我离开了军营,回到家准备考学,去实现自己的大学梦!那一年妹妹在上高三,弟弟在上初中,沉重的压力使父亲含泪拒绝我的考学要求。

  经过我一次又一次的苦苦哀求,父亲无奈地以合同形式与我签订了“考学协议”:  条件1:上大学前,自己卖豆芽挣专业课的学费。

  条件2:毕业后,承担弟弟上大学、结婚等一切的费用。

  那白纸、黑字、红色的手印注定了我只有这一次机会。

也正是有了这份考学协议,我才有了考大学的可能。

  可是,要兑现这两个条件是多么的不容易!北方的冬天很冷,气温降至零下十几度,但每天晚上我都要至少两次起床为豆芽浇水,调控豆芽室的温度。

凌晨三点,我就得起床洗豆芽,然后,骑着摩托三轮车翻山越岭赶到集市上去卖。

下雨,我艰难地在泥水洼中前行;下冰雹,玻璃球大小的冰雹打在我的身上,而这个时候顾不上疼,心里唯一担心的是别把我豆芽砸坏了,这是我上大学的希望!最恼火的是,车子经常坏在半路上了,推又推不动,拉也拉不走,浑身淋得落汤鸡似的我,狼狈不堪地趴在泥水洼中尝试着修车,雨水和着泪水从我的脸上不断地淌下……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学会了修摩托车。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辛辛苦苦给一家建筑工送了一年豆芽,他们竟然没给钱跑掉了!我只身一人追到济宁市,三天两夜,硬是把7千8百元钱给追了回来。

这每一张钞票上都洒满了我的泪水和汗水。

当我每次攥着一大把零钱来到专业老师面前时,心里满是辛酸,可我只有强忍着把泪水往肚子里咽。

  经过努力,我终于盼来了专业合格证,可此时离高考不到2个月。

当我想进学校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复习时,县里所有的学校都以我没上过高中,怕影响升学率拒绝了我。

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章丘市,一位曾是军人的校长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正是战友情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是万分感激无法言表,那个时候我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改变一切,今年我必须考上!  从此,我放下秤杆子,又拿起笔杆子,开始了46天高中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这46个日日夜夜里,白天我呆在教室里,饿了啃两口馒头,渴了喝几口凉水:晚上寝室熄灯了,只有厕所通宵供电,于是厕所的灯成了我学习的“台灯”,膝盖成了我学习的“课桌”,在这中间,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知多少!当我收到吉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激动得落泪了,那泪水中除了幸福激动外,还饱含着只有我自己才知道的苦涩与辛酸。

  我明白这份大学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明白赚每一分学费的艰辛,所以每一件事情我都力争做到最好。

我没有上过高中,文化和专业的起点比别人低,差距比别人大,我只有靠数倍于别人的努力和勤奋去弥补。

每天,我总是第一个跑到琴房练琴;第一个跑到教室,上课坐在离老师最近第一排。

大一、大二,我从未睡过午觉,晚上11点熄灯后,点着蜡烛再学习两个小时,才去睡觉;每次去教室、食堂我都一路小跑。

双休日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晚上图书馆关门,才匆匆赶回宿舍。

  有付出总会有回报!大学里,我连续6次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四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次被评为“优秀团干”;三次被军分区评为“军训优秀教官”,并连续两年担任学生会主席。

04年,我被评为“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05年,获得“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品学奖”; 06年,我获得“湖南省三好学生标兵”等30余项奖。

  在我最苦最难的时候,我也没有感觉到孤独,因为在我的背后,总有许许多多好心人在支持着我,鼓励着我。

湖南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给了我无偿的资助,吉首大学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音乐舞蹈学院给了我成长的舞台,身边的老师同学给了我无私的爱。

我被这一切感动着,我要继续把这种爱传递下去。

  在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两年里,我把学生会的工作当成了一份责任,尽心尽力服务同学,尤其是关注贫困生,帮他们克服心理压力,走出贫困,立志成才。

我参与组建了贫困生艺术团,三年来组织大小演出30多场,并把所有演出收入全部用于我校贫困生事业。

我连续三年在学校发起了向贫困山区捐款捐物的活动,并到西部支教,义务演出,把爱和温暖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感谢部队锻炼了我,虽然已经离开军营,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一个军人的职责。

来到吉首后,这里的学生军训让我再一次穿上了军装。

2004至2006年。

我连续三年被吉首军分区、吉首市人民武装部聘为学生军训教官。

三年来,由我担任营长,承担了吉首大学和吉首市所有中学、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军事训练,教他们队列动作,教他们实弹射击,教他们内务条例,教他们国防知识……  军训生活是很艰苦的,作为教官,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19个小时, 只有30元钱,而当时也有人请我去做音乐家教,每小时50元钱,对于家境贫寒的我,这是多大的诱惑啊!可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带学生军训,因为我知道,虽然我穷,但我不能把金钱看的很重,重要的是,实现我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每年,所有学校的军训任务完成要近2个月的时间,我毕竟是个女性,有时候身体扛不住了,病了,我就悄悄跑到医院开点药,打一针,又回到训练场上,3年来我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

喊口令喊得嗓子哑了,我就买个小口哨,用哨音来代替口令。

  我是学声乐的,嗓子是学声乐的根本,由于嗓子经常性的嘶哑、充血,造成声带严重损伤,这对我学声乐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当我知道自己声带的情况时,我哭了,但我没有一丝的后悔。

2005年,我不顾医生的再三叮嘱,再次担负起了军训任务。

到军训会操时,嗓子已经哑得说不出话了,我是用手势指挥完成的。

我一生也忘不了为了踢好正步,学生们脚上磨出了血泡,也不肯离开训练场的情景,忘不了我训练的方队在经过主席台时那整齐的步伐和嘹亮的口号带给我莫大的欣慰;忘不了全连近300名学生同时用手势表达着“张连长,我们永远爱你!”时带给我心灵的那种震撼;更忘不了在军训结束时,学生们流着泪给我敬的最后一个军礼。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没有理由后悔。

  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定会倍懂珍惜!定会更加坚强!  当你有了目标,有了信念,而且没有退路时,你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动力,你的潜能就会发挥到极致,只要你有一颗坚强的心,永不服输的冲劲,永不言弃的追求,你就一定能够为你的人生谱写出一段绚丽的华章!

看残疾人表演观后感

11月15日,全校师生在操场观看了“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的精彩演出,从那每一个眼神、每个表情、一个个动作、一句句言语中,我深刻地了解了自强不息的含义。

那个下午,我已经等待了足足一个星期了,它终于来到了。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都蜂拥到了操场上,兴奋地谈论着表演的节目,会有什么让我们惊讶,让我们流泪的呢

带着激动,带着兴奋,演出在大家的期望下开始了。

热闹的、喧闹的操场一下子全安静了下来。

首先出场为我们表演的是一位杂技演员,他是一个听力障碍的残疾人。

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个足球,熟练地转了起来,足球在他手指上旋转着,一会竟然又停在上面,并在手指间换来换去,像一只被驯服的小鸟,时而乖乖地停留,时而又腾空而起,迅速降落在指尖上,整个过程是那么的完美流畅。

这时他又从地上拿起了另一个足球,让它们上下重叠,旋转并停留在手指上,真是太神奇了。

为了让他能“听”见我们的掌声,同学们都把双手举过头顶,用力击掌,传递着我们对他们表演的喜爱、肯定和鼓励。

他还邀请一位同学上场跟他一起表演,只见他把转的飞快的球从自己手指上,转接到那位同学的手指上,这一连串的动作真是另我们即惊讶又感慨,看着这一串串的熟练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美动作,让我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都显得非常困难的动作,作为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该是何等的艰难呐。

同学们又是一阵举过头顶的掌声,它从后面看是多没人壮观啊

接下来,一位盲人演员被扶上台,原来他是一个模仿天才,据说学什么像什么。

首先他模仿的是三打白骨精,期中他需要模仿唐三藏师徒四人,起初我们并不相信,但随着猪八戒鼾声响起,操场上立刻传来一片惊呼,真是太像了

只见二班的常瑞阳同学嘴巴张得仿佛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眼珠子也快瞪出来了。

只见这位演员又模仿刘欢的声音为我们演唱了一曲《我和你》,更是听的我们目瞪口呆,估计除了刘欢本人就没几个人能听出是在模仿,真是太绝了。

我们还沉浸在《我和你》的美妙旋律中时,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们已经陆续上场了,她们的动作是那么的整齐,手在空中停留的位置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要知道她们可都是聋哑人,根本就听不见音乐的节奏,只能凭借舞台旁边一位手语老师的指挥进行表演,竟然还能如此的“步调”一致,整齐划一,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表演在同学们热烈的欢呼喝彩声中结束了。

这次演出,让我看到了残疾人身上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相信“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将会成为我的座右铭,指引我走向成功。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