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猫读后感关于人的一点300字
郑振铎在《猫》一课写到了三只猫,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都是受人欢迎的,它给人带来了欢乐,是人的宠物,是可观赏可玩弄的物品,第三只猫由于天性的忧郁和懒惰被人厌弃乃至诬陷蒙冤而死(人的爱鸟被咬死,怀疑是猫所为,于是棒打猫,猫受伤后死掉)。
猫对于人来说是弱势群体,是不能张口说话的无语者,话语权在人手中,我们可以对一只猫大加赞誉,也可以对一只猫极尽贬抑之能事,一切都由人——万物的主宰说了算,识趣者或者是天性会讨人喜欢的动物可能会博得人的赞赏宠溺,而不识时务者却要造到人的抛弃乃至杀戮。
猫读后感200字到300字左右老舍的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作者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语言通俗晓畅.课文先讲大猫的古怪性格,很有特色.文中写道,它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都不搭理.既什么都怕,又十分勇猛.这一部分,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又具体分了三个方面,举出实例,来具体讲猫性格的古怪.讲其性格的每一个特点,作者总是能够举出一些猫生活中的实例来,使人觉得描写真实可信.说猫“老实”,文章中用了“的确有时候很乖.”一方面,肯定了猫的老实,另一方面又点出它“有时候”很乖,为下文讲猫“古怪”的性格,埋下了伏笔.“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儿也不过问”,勾勒出了一个乖乖猫的形象,但是,作者笔锋一转,讲到猫“贪玩”时,“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等语句,又把猫描述的过分的贪玩.如此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作者笔锋的转换,我们有了解到了猫的另一层性格,虽然贪玩,但是,它确是一直很尽职的猫.“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些语句,又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尽职的猫.作者三转笔锋,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看似矛盾的三种性格,在猫的身上完美的结合了起来.第二方面讲大花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先讲猫高兴时“温柔可亲”的样子.“猫“温柔可亲”表现在它会“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说明作者非常喜爱猫,甚至把猫踩脏稿纸留下的脚印都看作“小梅花”.猫“温柔可亲”还表现在它会叫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也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作者用“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几个词语来形容猫叫唤的声音,可以看出作者对猫观察得非常细致,也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它不高兴时,却是谁说多少好话都一声不出.说猫什么都怕时的“总想躲起来”,与勇猛时的“就是遇见蛇也干斗一斗”,彼此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怎么能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对猫性格的描述中,作者的语言完全不像是在描述一只猫,而像在描述一个人,一个作者最喜欢的孩子.小时候的猫更加惹人怜爱.“耍个没完没了”、“摔疼了也不哭”、“绝不会责打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些词句,哪里是在描写一只猫,分明是在说人嘛!作者抓住了“可爱”、“淘气”两个词,为我们勾勒了小猫的形象.玩线团、玩鸡毛、装桌子、装门、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以及所到之处的“枝折花落”,无处不让人体会到小猫的可爱、淘气,以及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视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上语文猫读后感关于人的一点300字
我读了《猫》这篇课文,让我喜爱上了作者的小猫。
作者写得真细致,猫的性格、特点都让作者写出来了。
我养了那么长时间的猫还没发现猫的性格和特点呢
我从小猫在院子里的话盆里摔跤,,抱着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猫读后感100字数
猫读后感《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
作者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
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
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老舍先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也体现了猫的特性。
课本里的《猫》是一篇精读的课文。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温柔又倔强,既贪玩又尽职,“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品读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
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
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
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
老舍先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也体现了猫的特性。
猫,不会因为饥饿、寒冷、或是伤害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都说猫有九条命,当一只老猫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不会在主人的眼前死去,他会找一个地方,静静地等待生命的终结。
因此人和猫的灵魂,都是高贵的、有尊严的。
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语言通俗晓畅。
课文先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
这一部分第一句话先概括地说它的性格特点是古怪,并在“古怪”前面加上“实在”一词。
“实在有些古怪”就是的确有些古怪。
作者接着从三方面具体讲大花猫的古怪性格。
第一方面讲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
作者先讲猫“老实”。
具体表现:“成天睡大觉”是说它爱静不爱动,好像很懒惰;“什么事也不过问”,是说它安闲自在,很温顺,很驯良,不惹人讨厌.再说它“贪玩”:“出走一天一夜”是说长时间呆在外面,连家也给忘了;“怎么呼唤”,用尽办法到处叫。
“任你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明它在外面玩起来什么也不顾了。
最后讲猫很“尽职”。
“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是说它还没看见老鼠,只听见声音;“一点响动”,声音不大。
“屏息凝视”,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说等候的时间很长。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说明猫抓老鼠时的耐心和决心。
“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都是相互矛盾的。
这些相互矛盾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在猫的身上,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方面讲大花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
先讲猫高兴时“温柔可亲”的样子。
“温柔可亲”是温和柔顺,令人喜爱的意思。
猫“温柔可亲”表现在它会“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说明猫和作者的关系非常亲近,作者非常喜爱猫,甚至把猫踩脏稿纸留下的脚印都看作“小梅花”。
由此可见,作者喜爱猫的程度很深。
猫“温柔可亲”还表现在它会叫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也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作者用“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几个词语来形容猫叫唤的声音,可以看出作者对猫观察得非常细致,能分辨出猫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表现了作者对猫喜爱的心情。
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其一,老舍在选材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
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
其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
而且,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的心灵,带我走入了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其三,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
其四,《猫》一课有着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从文中的两个中心句,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可见本课结构严谨且有特色。
文章处处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态度。
七年级猫200字读后感
我《猫》这篇课文,让我喜爱上了的小猫。
作者写得真细猫的性格、都让作者写出来了。
我养了那么长时间的猫还没发现猫的性格和特点呢
我从小猫在院子里的话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把作者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花给糟蹋了,作者也没打它中体会出作者是多么喜欢这只小猫呀
-只猫的功夫读后感400、300、200字
冯与蓝《一只猫的工夫》这个故事的题目叫《一只猫的工夫》。
这里的“工夫”,是“时间”的意思。
“一只猫的工夫”到底是多少时间呢
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楚。
举个例子说吧: 一只猫花了一只猫的工夫,从路的这边走到了路的那边。
句子里讲的“一只猫的工夫”,就是指一只猫,从路的这边,走到路的那边用的时间。
现在明白了吗
要是还不明白,就请你花上一只猫的工夫,好好想一想。
如果再想不明白,那就只好请你打开门,找一条路,从路的这边,走到路的那边。
等到路走完,你就明白了。
一只猫这只猫的名字叫小黑猫。
猫是他的姓,小黑是他的名。
跟好多外国人一样,猫们把姓放在后面,把名放在前面。
其实完整的叫法应该是:小黑 猫。
中间有个黑点点。
但是动物在没长大之前跟人类一样喜欢偷懒,常常故意忘写黑点点。
一般来说问题不大,除非你要出国去玩,比方说从大豆共和国跑到玉米联合酋长国,证件上面就非得要加上黑点点不可,不仅要加上黑点点,还要把黑点点点得非常大,一定要强调——是“猫”这个姓,这个姓很古老,很重要,用了几千年了。
猫族里也出了不少了不起的猫,有名的猫,武功盖世的猫,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只像一碗粥里的一粒米那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猫。
一只小黑猫。
小黑猫并不是全黑的。
他的四只脚是白色的,远远看上去就像穿了四只小白鞋。
他还很小,但没有小到耳朵都没竖起来的地步。
所以,他只好去学校念书。
他肯定不够聪明,常常把名字当中的黑点点漏掉。
不过有时他倒会做出点叫人意想不到的事。
比方说,把同学名册中“小白 兔”的“兔”字最后一点擦掉。
新老师来上课,先要点名。
老师打开点名册,大声喊道:“小白 免
” 没人回答。
“……谁叫小白 免
” 还是没人回答。
教室里静悄悄的。
“……小白 免同学来了没有啊
” 实在屏不住,全班同学就一起笑起来,连小白兔也亲自笑了。
关于考试这件事既然当了学生,就一定会考试。
考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东西。
每一种事物,都有他们自己的测试题。
鱼们考五千公里自由泳。
他们沿着洋流游到陌生的海域,要记住每一个深海峡谷,要躲过鲨鱼的袭击,最后平平安安地回来。
但是鱼们的纪律是最差的。
许多鱼会在考试只考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了另外一条鱼。
等到游完五千公里,鱼宝宝都生出来啦。
这是很叫人头痛的事情,鱼们长得太快了。
到了秋天,梨子熟了。
一些年轻人高高兴兴地坐到梨树下看书。
梨树们的考试题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梨子准确无误地砸中人们的脑袋。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如果梨子太大,把脑袋砸疼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肯坐在树下看书啦;如果梨子小了,没有熟透,怎么摇都摇不下来,年轻人会说:“这树怎么回事
得了痒痒病么
”他们就只好再找地方。
梨树们都说考试题太难。
他们非常羡慕苹果树。
自从有棵苹果树砸中了牛顿的脑袋以后,苹果树们的考试就全部取消了。
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牛顿,他们不能再砸出第二个第三个牛顿来了。
烟囱常常为了吐出的烟圈不够圆而发愁。
要么干脆就曲曲弯弯,像根麻花似的也行啊。
可偏偏就是一会儿圆,一会儿曲曲弯弯,要它圆的时候它是弯的,要它弯了就又变成圆的。
“炊烟是不可控制的。
”一位读了很多年书依然没有毕业的烟囱学长严肃地说,“它和明天的天气,以及主人家今天晚上到底吃什么,这三个问题合在一起,可以并称为世界三大未解之谜。
” 风们被要求把地上的塑料袋吹起来,吹得高高的,像只风筝那样在天上飘来飘去。
竹节虫在听到“一二三,变变变”的口令以后,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一节竹子。
奶油蛋糕的毕业考试是发出最最香甜的味道,好让经过的人都有一口气把他们吞进肚子愿望。
驴子被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吃到挂在额头上面的胡萝卜。
那根胡萝卜很大,很新鲜,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那真的是根胡萝卜。
笔在纸上跑。
到底要跑成什么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
笔是所有事物中最不聪明的一种,但是很忠诚,所以他们最拿手的是画直线。
横着画,竖着画,斜着身体画……直到听见有人要他们停下来,他们才停下来。
如果监考的忘了喊“停”,他们会一直一直画下去,直到磨光了笔尖为止。
(死了一百万次的猫)读后感100字
这是一个使人欲要流泪的故事。
大家知道虎斑猫为什么再也没有活过来吗
这是一个爱与被爱的问题,以前,虎斑猫一直受着别人的爱,它并不真正理解爱,所以,它100万次死的时候,它对这个人没有什么留恋,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留恋,它没有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也没有人报答过它,所以它没有情感,没有原情感的抒发,对世界没什么感情。
而当它爱上了白猫的时候,它懂得了,知道了爱别人的的感受,它便十分珍惜这一切,正因为在和白猫接触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心里的感受,才逐渐明白,所以,当白猫死的时候,它哭了,哭得很伤心,而且哭了很长时间,直到它死去,尽管这样,它并没有后悔,因为它懂得了爱……
七年级的《猫》的读后感·············急用
《我是猫》读后感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阴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我是猫》一则课文,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有趣。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夏目漱石,是一位日本作家。
作者用幽默而辛辣的笔触,刻画了一只猫在偷吃年糕时的各种心态,并说出猫发现的三条真理。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并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学完这篇课文,我想:这只猫吃年糕时的担忧不正是我们在准备尝试一件事时心里的真实记录和体现吗
被年糕“粘”后的尴尬不也正是人们遇到难题时的心情吗
“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各种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
”想想现在,各种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事屡见不鲜:老人摔倒后行人没有一个干帮忙,好心人帮了忙却被冤枉了;广州的“小悦悦”事件,司机与行人对人命的漠视;高铁事故中有关方面的淡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感触。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颗同情之心,一颗感恩之心
每个人面对他人的困难都来伸出一只手,以众人的举手之劳帮助他人形成万钧之力。
让我们互相尊重,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个人。
让我们的社会的各个角落洒满爱的阳光,充满彼此信任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