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待贾而沽读后感500字

待贾而沽读后感500字

时间:2013-06-06 17:44

如何卖自己

这个题目是从洋文(How to sell\ yourself)硬翻过来的,所以中国人听起来未免有点不入耳,在欧美则是很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流行的。

其实在今日之中国,这话虽不好听,但这话所代表的事实却已经很普通,甚至很流行,说不入耳,说难听,恐怕还是有点面子观点在作祟,在中国有许多事是只能做不能说的,“卖自己”也属此类。

但以西风东渐之速,我预料不久的将来“卖自己”三个字也会渐渐变得入耳起来,好听起来。

\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重农轻商的社会,商为四民之末,所以中国人向来好像不喜欢“卖”字,跟“卖”联在一起的词语,几乎全是负面的,如卖友、卖交、卖国、卖笑、卖身,无一不是贬词,至于“卖自己”,更是不可思议,所以从来就没有这种说法。

古语说:“自炫自媒,乃士女之丑行。

”自炫自媒都是丑行,何况自卖呢

如果真的非说不可,也要说得文雅一点,最好不要用这个“卖”字,例如《孟子·万章篇》有句话说:“自鬻以成其君。

乡党自好者不为。

”这里自鬻就是自卖,虽然古雅一点,但也不是什么好词。

至于孔夫子讲的“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这个“沽”也是“卖”,这里的待贾而沽,倒真有点卖自己的味道,但这话是自比为美玉,待贾而沽的目的是求见用于世,以便为人民服务,跟后世说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意思差不多,但也毕竟不好简约为“自沽”、“自货”。

当然,如果你真是孔夫子那样的大圣人,或是岳飞那样的大英雄,即使自沽自货,甚至自鬻自卖,也都无不可,那是可以“又当别论”的。

\ 近年来中国社会进步神速,已从农耕社会迈进了(或正在迈进)商品社会,要发财就要靠做买卖,令人艳羡的大款都是商人或准商人(“准商人”是我发明的词,泛指那些虽非商人却也靠买卖发迹的人),餘风所被,无论是文人雅士,贩夫走卒,人人都勇于自炫自媒,自沽自货,乃至于自鬻自卖,朋友们、同伙们也跟着起哄,凡女人(只要不是鸡皮鹤发)都称为美女,凡男子(只要不是两袖龙钟)都称为帅哥,能写几个大字就是书法家,读了几本古书就是国学大师,总之,好像人人都是一块美玉待价而沽,令人有满街都是圣人之感。

最好玩的是政客,尤其是靠竞选为生的台湾政客,那股自炫、自媒、自沽、自卖的劲儿真叫人佩服不已。

我在台湾就接过一张竞选人的名片,是三折的,两面都是光荣履历,第一条就骇然写着“某某幼儿园歌舞比赛第一名”,接着是“某某国小百米赛跑第二名”,如此等等,真是美不胜收。

还有一位竞选人,竞选广告上注明是“谢东闵(台湾前副总统)的外孙的表哥”,至于“陈水扁的学弟”、“吕秀莲的学妹”之类,那几乎就随处可见。

欹欤盛哉,台湾人才之多也

\ 我有时觉得自己未免有点古板,有点不合时宜,既然中国社会已经从农耕社会进入到商品社会,买卖就是最常见的事,什么都得买,也就什么都可以卖,“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卖”呢

何况民主社会本来人人都是圣人,孔夫子既然可以待价而沽,我们自然也可以,何况既然生活在商品社会中,何人又能自外于买卖

整个社会都在卖,你自然也得跟着卖,你要想不卖都不行。

比如说要找工作,就得写一份漂亮的履历,告诉别人自己有多少亮点,如何值得买,否则老板怎么会雇你

就是贵为大学教授,每个学期也都会接到一大堆表格,要你做自我评价,这些表格细到参加什么学术活动、在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例如主持、发表论文、讲评论文、参加座谈等)、有何表现等等,全要密密麻麻地缮写,你如何能不自炫自卖

你想不自炫自卖都不行。

我有一次烦了,在一列横栏的表格中,竖着大写四个字“记不得了”,事后想想,觉得未免太意气用事,自己虽然快意,在别人眼里,只会得到“狂傲自大”四个字的评语。

而且再想想,你毕竟是教授已经升到了顶,才敢如此放肆,如果是个小青年求职,你还敢不借此把自己好好地炫耀一下,论斤论两地自卖,以求得个好价钱

\ yourself),这是商品社会的规律,没什么好脸红的。

何况你卖的是自己,总比卖假药、卖黑心猪肉、卖毒品要好,比卖官鬻爵、收受贿赂更不知要好多少倍。

当然你如果格外要好,最好在卖自己的时候也做一个诚实的商人,是几斤就几斤,不要掺水,是什么货色就什么货色,不要假冒伪劣。

是孔子便自称美玉,是岳飞就自称好汉,用不着太谦虚。

成语接龙10个连在一起

天长地久 九九归一 一如既往 往事如风 风起云涌 勇往直前 芊芊阙歌 歌舞升平 平步青云 云开雾散 三心二意一 衣带水 水到渠成 诚心实意 意马心猿 怨天尤人 仁至义尽 锦上添花 花容月貌 貌合神离 理屈词穷 穷途末路 路人皆知 知己知彼 比比皆是 是非分明 明眸皓齿齿 白唇红鸿 运当头 头头是道 道听途说 说黄道黑 黑白分明 明争暗斗斗志昂扬 洋洋得意 意犹未尽 尽力而为 娓娓道来 来去无踪踪 迹皆无无 中生有 有惊无险 显而易见 见多识广 广阔无垠 银装素裹 果不其然 冉冉升起 杞人忧天 天荒地老 老死不相往来 来者不拒 据为己有 有目共睹 睹物思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忍辱负重 忠心耿耿 耿耿于怀 怀璧其罪 罪魁祸首 首当其冲 冲峰陷阵 针锋相对 对牛弹琴 琴断朱弦 嫌贫爱富 富贵荣华 华而不实 实至名归 鬼哭狼嚎 号啕大哭 苦尽甘来 来日方长 长治久安 安居乐业 夜长梦多 多多益善 善始善终 终身大事 事在人为 为所欲为 为富不仁 忍辱负重 重任在身 身不由己 机不可失 时过境迁 千钧一发 发奋图强 强人所难 南辕北辙 折戟沉沙 杀人如麻 麻木不仁 仁者见仁 仁至义尽 金玉满堂 堂堂正正 正义凛然 燃眉之急 急不可耐 耐人寻味 为民请命 命中注定 鼎鼎大名 名副其实 实事求是 似是而非 非同小可 可操左券 全身而退 退有后言 言不由衷 忠言逆耳 耳鬓厮磨 模棱两可 可有可无 无法无天 恬不知耻 迟暮之年 年事已高 高高在上 上行下效 笑里藏刀 刀枪不入 入乡随俗 俗不可耐 耐人寻味 味如嚼蜡 拉帮结派 拍案而起 奇形怪状 装腔作势 似水流年 年年有余 欲罢不能 能者多劳 劳燕分飞 肥头大耳 尔虞我诈 乍暖还寒 汗流浃背 背信弃义 义无反顾 顾此失彼 比比皆是 十全十美 美不胜收 守株待兔 兔死狗烹 鹏程万里 理所当然 冉冉上升 生龙活虎 狐假虎威 微不足道 倒背如流 流言蜚语 愚公移山 山盟海誓 拭目以待 待人处事 视而不见 见风使舵 多如牛毛 毛遂自荐 见异思迁 千姿百态 泰山北斗 斗折蛇行 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荣归故里 礼尚往来 来来往往 妄自菲薄 勃然而兴 星光灿烂 滥竽充数 束手无策 策马磨钝 顿开茅塞 色彩缤纷 奋发图强 强本节用 用特函达 大显身手 手舞足蹈 刀山火海 海誓山盟 朦朦胧胧 龙吟虎啸 小题大做 左右为难 男婚女嫁

成语接龙

第3词为“而”的成语共有526个安枕而卧昂然而入拔地而起白头而新败兴而归半济而击半涂而罢半涂而废半途而废抱才而困背道而驰背道而行倍道而进比肩而立比肩而事比屋而封并日而食不辞而别不得而知不德而功不恶而严不寒而栗不欢而散不教而杀不教而诛不矜而庄不胫而走不劳而成不劳而获不劳而食不了而了不令而信不谋而合不谋而同不平而鸣不期而会不期而然不期而同不期而遇不勤而获不言而信不言而谕不言而喻不药而愈不一而足不壹而三不壹而足不翼而飞不约而同不战而溃不战而胜擦肩而过操券而取侧目而视侧足而立察察而明冁然而笑长驱而入称柴而爨称量而出趁虚而入瞠目而视乘隙而入乘虚而入秤薪而爨冲口而出冲口而发础泣而雨础润而雨触类而长触类而通传檄而定垂裳而治垂手而得垂涕而道从风而服从风而靡从天而降从天而下从一而终促膝而谈大败而逃待贾而沽待价而沽待时而动待时而举戴头而来戴星而出旦旦而伐当刑而王倒屣而迎登高而招抵掌而谈抵足而眠抵足而卧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足而三夺眶而出夺门而出而今而后泛泛而谈废然而反废然而返废书而叹焚林而猎焚林而狩焚林而畋焚薮而田奋袂而起蜂拥而来蜂拥而起蜂拥而上蜂拥而至否极而泰否终而泰肤寸而合扶摇而上怫然而怒拂袖而归拂袖而起拂袖而去拂衣而去盖地而来高枕而卧拱手而降拱手而取股战而栗鼓腹而游鼓噪而起刮目而视挂冠而归挂冠而去观机而动观机而作观衅而动滚滚而来含屈而死罕譬而喻好谋而成合二而一和衣而卧赫然而怒画地而趋缓辔而行霍然而愈击壤而歌鸡鸣而起赍志而没赍志而殁及锋而试及瓜而代计日而待计日而俟继世而理继踵而至戛然而止兼程而进简能而任见机而行见机而作见几而作接踵而来接踵而至揭竿而起结绳而治竭泽而渔解颜而笑仅此而已尽辞而死尽欢而散尽力而为尽心而已具体而微据梧而瞑聚族而居卷席而居卷席而葬绝裾而去绝裙而去凯旋而归侃侃而谈侃侃而言可想而知溘然而去溘然而逝叩马而谏夸夸而谈款款而谈喟然而叹捆载而归稇载而归类是而非历阶而上联袂而至联翩而至量才而为量腹而食量力而动量力而为量力而行列鼎而食趔趄而行临事而惧落荒而逃落荒而走满车而归满载而归扪虱而谈扪虱而言面壁而已面墙而立鸣琴而治木猴而冠目逆而送沐猴而冠慕名而来逆流而上怒目而视拍案而起哌哌而泣翩跹而舞平心而论破壳而出破门而出破门而入匍匐而行企足而待谦尊而光墙面而立跷足而待翘足而待倾巢而出倾城而出倾耳而听曲肱而枕屈指而数取瑟而歌染化而迁攘臂而起绕道而行如此而已如丘而止如斯而已如响而应蠕蠕而动洒泪而别三命而俯三十而立三思而行扫地而尽扫兴而回铩羽而归铩羽而逃歃血而盟善刀而藏善贾而沽审势而行施施而行什袭而藏食言而肥拭目而待拭目而观适可而止顺非而泽顺风而唿顺流而下顺时而动说说而已似非而是似是而非肆口而食素位而行溯流而上随风而靡随机而变随寓而安随遇而安随踵而至泰极而否谈笑而道探口而出陶然而醉腾空而起挺身而出挺身而斗同年而校同年而语同盘而食同日而道同日而论同日而言同日而语同舟而济投传而去投袂而起脱口而出脱颖而出唾手而得莞尔而笑莞然而笑妄尘而拜望尘而拜望风而遁望风而降望风而溃望风而靡望风而逃望风而走望屋而食望洋而叹娓娓而谈畏影而走闻风而动闻风而起闻风而逃闻风而兴闻风而至闻义而徙无德而称无根而固无功而返无功而禄无疾而终无胫而来无胫而行无胫而至无胫而走无为而成无为而治无翼而飞毋翼而飞析骨而炊析骸而爨膝行而进膝行而前席地而坐席卷而逃乡乡而饱相待而成相辅而成相辅而行相机而行相机而言相继而至相时而动相提而论相须而行向明而治向若而叹向天而唾向隅而泣信步而行虚一而静悬悬而望学优而仕循次而进循墙而走哑然而笑奄然而逝掩鼻而过掩耳而走掩口而笑掩面而泣扬长而去徉长而去仰天而笑一蹴而成一蹴而得一蹴而几一蹴而就一蹴而至一概而论一概而言一鼓而擒一鼓而下一呵而就一轰而散一哄而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哄而上一閧而散一唿而集一褱而论一挥而成一挥而就一览而尽一日而白一扫而光一扫而尽一扫而空一往而深一望而知一洗而空一言而定一言而喻一饮而尽一拥而入一拥而上倚闾而望倚门而望易地而处易子而教易子而食因机而变因人而施因人而异因势而动夤缘而上引颈而望引领而望饮弹而亡饮恨而死饮恨而终应际而生应刃而解应时而生应弦而倒应运而出应运而起应运而生迎刃而解迎刃而理迎刃而判颖脱而出油然而生鱼贯而出鱼贯而进鱼贯而前鱼贯而入鱼贯而行鱼烂而亡逾庖而宴欲盖而彰援笔而就源源而来韫椟而藏韫匵而藏杂沓而至载誉而归凿坏而遁凿坯而遁择地而蹈择肥而噬择交而友择邻而居择木而处择木而栖择人而事择善而从择善而行择主而事枕干而寝枕善而居振旅而归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知难而行执一而论直道而行扺掌而谈指日而待治丝而棼炙手而热中道而废中途而废自郐而下自然而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崖而反爱博而情不专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幸而言中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称薪而爨,数米而炊乘兴而来,败兴而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敢怒而不敢言敢怨而不敢言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好色而恶心何乐而不为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虎生而文炳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可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即可一而不可再口惠而实不至明鼓而攻之鸣鼓而攻之群起而攻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三思而后行师心而不蹈迹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望然而去之闻鼓而进,闻金而退无往而不胜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小学而大遗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身而二任易衣而出,并日而食欲得而甘心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知一而不知二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成语王国近在眼前,但要进入王国还要走一座迷宫。

从 “成字”开始,到 语 结束用成语接龙的方法。

对于《论语》,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曾经是强迫自己去读,因为高中语文老师要求严格,不读的话,上课叫起来很尴尬。

那时倒不觉得怎么,但是在老师的强迫下,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了,可以不用老看别人的翻译了。

现在对于这些古典书籍不那么恐惧了,甚至还觉得有点亲切感。

去年年底,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下飙升,一时网上议论的沸沸扬扬,一月份我去买这本书,就已经重印了七次,看后觉得心里压抑了好久的东西自己表达不出来,但是书中表达出来了。

对于《论语》,书店的书更多的是学者压人式的讲法,而《论语心得》这种亲切的讲法一下将读者拉近了,我们好像就是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

正如书中说,论语不同与励志格言,它不是一句一句的教诲,而是一幕幕场景,像话剧一样来看最有意思。

《论语》当中孔子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形象,和学生探讨问题总是和颜悦色,是商量的语气,尽管孔子比他的学生要大好多岁。

想想现在的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又要看幻灯,又要做笔记,忙的不亦乐乎,真是感慨良多啊。

仁是《论语》当中出现很多的一个字眼,但是《论语》当中并没有给出定义,只有两句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其他的解释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于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吧。

对于君子,书中也没有给出定义,而是将其与小人做了多次对比。

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总是将答案留给学生,现在又把答案留给了我们这些读者。

我觉得《论语》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给了我们现代人一双眼睛,一双看心灵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个物化的时代,了解到在我们的内心其实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我们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这片还未开垦的土地。

教我们自己为自己营造一片精神的乐土,让我们把目光由只向外看转为向内看,完满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心胸开阔,心境敞亮,心态坦然的人。

摘录几段我喜欢的句子。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

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孔夫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

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

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

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

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

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

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

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那么在今天这个社会,怎样成为一个君子

我想不妨从倡导“恒心”开始。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了多元选择,我们在兴奋、激情的驱使下,在众多选择中摇来摆去,难以决定。

这是缺乏“恒心”的表现。

君子还有第三个标准,就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

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

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这在今天成为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

一个人说的多于他做的,是君子之耻。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

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在今天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

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

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

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

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

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个角度,是君子有天下使命,不管这个地方是奢华的还是简陋的,对他来讲只是一个外在环境而已;第二个角度,就是君子的内心有一种恒定的能量,他可以使得周边熠熠生辉,繁华似锦,他自己生命里面的气场可以去改变一个简陋的地方。

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皇侃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

”可见,“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字,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

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

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

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大概这就是《论语》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的言论辑录,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而于丹教授却以她自己方式更通俗地为我们广大群众解读了这本著作,从而使得这本千百年来的著作能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好朋友呢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的。

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

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先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

因为他的人格可以反映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

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种做人的情怀,他是一种悲悯,他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这是第二种好朋友。

第三种叫做友多闻,在先秦那个时代,不像我们有电脑,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铺天盖地的媒体,那个时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

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三种好朋友,叫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这就是孔老夫子所称道的三种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说的三种坏朋友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

那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还迷茫的时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这个正好反着,这个不是脾气特别暴躁的朋友,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也可能你要去辞职了,你说有一个机会我要下海或者我要跳槽,你去问朋友,朋友说想想吧,你现在的地方也不错呀,你要是万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丢掉了。

至于的三种,所谓友便妄,是最坏的一种朋友。

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

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

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

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诉你,在这一辈子里面所做的所有事情,内心是应该以朋友作为一个坐标的,这种标准有可能是防微杜渐的,不见得这个朋友作出多么伤大雅的事情来,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他可能就觉得说这个人做我的朋友以后可能是我的危险。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那么,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论语》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语录。

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