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冬至的标题
求一个有关秋终冬至的作文题目
在特别的一天,清醒。
懂得珍惜。
——题记 外面的树都已经凋零,只裸露着一根根的枯枝,没有一点生机,天空下着牛毛细雨。
天气已经渐渐冷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忽然间想起了很久没和外公说说话,于是就吵着要妈妈带我去找外公。
今天也是冬至,汤圆是冬至的象征,这是众人皆知的。
一到外公家外婆就急忙端出来一碗汤圆让我吃。
那汤圆在今天尝起来特别的甜。
外公看着那汤圆哀叹道:哎。
又多了一岁,都七十老几了。
外公生病了,说是背怎么了。
我是刚刚才知道的。
看着外公走路还得一手叉在腰上然后在慢慢的挪着那重如千斤的双脚。
我真不敢相信两年时间的力量竟是这般的无穷大。
竟然将当初一位健壮的外公变成了现在这般的弱不经风。
我止住了脚步仔细端详着外公,他满脸是岁月爬过的痕迹,见证了他的沧桑,外公总是跟我们说他过去的生活是如何的苦,然后再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认真读书。
外公的脸越来越瘦了,两鬓都被白发占据……看着看着,晶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着转,经过凸透镜的原理不禁又把外公脸上的瑕疵又放大了好几倍。
外公见状用他那慈祥的语调问:敏儿,怎么哭了?我此时心湖波澜起伏,只是一味的摇头:没事儿,没事儿,外公您也吃汤圆吧…… 看外公站着的样子好难受,我连忙搀扶着他到床上躺着,然后坐在旁边和他聊天,和他一起话家常,唠叨着……其实这时我心不在焉,外公问我二胡学得怎么样了,我装着很得意的样子说:拉得比你好了,过几天我拉《化蝶》给你听……外公越聊越起劲,似乎很高兴就唱起了芗剧。
窗外的雨依然不停的下着,如雾般轻烟缭绕朦朦胧胧,一切都笼罩在烟雨中,把我眼里的世界变得模模糊糊的。
一直唱着,唱着……我此时想起了已经逝去的爷爷……一想到爷爷心中就存有一丝的遗憾——一定要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 外公的声音如太阳,又照亮了我那颗背岁月打败的心;如雨露,滋润了我那颗久逢干旱的心……
冬至包饺子活动的主题,就是几个字或者十几个字的那种,类似标题的,谢谢
2015冬至主妇包饺子PK大赛总决赛
描写冬天的宣传标语
雪白的冬天 好冷个冬 温暖的冬天 雪舞银冬根据你作文的内容,选择我给的题目。
如果你能给出作文内容就好了,那我才能比较准确的给出你好的题目
冬至提醒吃饺子的标语都有什么
有句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可以把十月一改成十二月
冬至为主题的手工作品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
如在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建议用 不织布来做一个可爱的饺子君或者汤圆妹吧
发挥你的想象力,让这冬至的饺子、汤圆舞动起来吧
期待你的作品
以“冬至”为题的作文
快乐冬至夜 倾听着2008年的脚步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昼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来到了外婆家,想与他们共同度过这温馨的一夜。
外公外婆也正乐呵呵的迎接我们呢
该吃晚饭了,外婆端来两碗赤豆糯米饭,笑着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我听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大
弟弟也想早点长大,一边夸饭香,一边埋头“苦干”哩。
吃完饭,我开始听外公讲有关冬至的传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还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 “百鬼夜行,午夜12点鬼门开,晚上记得早点回家睡觉哦
”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吓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
“骗你的啦
”外婆笑着说。
“不过,也应该早点睡,添岁嘛
”在全家的笑声之中,我想起了杜甫的《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有关冬至的文章
说冬至时间:2014-12-22 作者:斑头雁冬至,它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现代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夏朝,古人用最原始的土圭观测太阳,就推测出每年的冬至大约在十二月下旬初的几天。
冬至又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节”等。
而每当过了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昼夜长短循环的开始。
古人云:“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升。
日至南,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起源于汉朝,鼎盛于魏晋,辉煌于唐宋,一直沿袭到今天。
在古代,尤其是在汉朝,“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毫不夸张。
汉朝人认为冬至是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
不仅如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汉朝上至帝王将相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休假五天,以兹庆贺。
《后汉书》中记载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日而后省事。
”这五天,朝廷不仅要放假休息而且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歇业。
而亲朋好友则互相拜访问候,以美食相赠。
愉快地度过这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朝《晋书》上也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到唐宋时期,冬至主要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要在这一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这时候,冬至与除、清、“盂”、重四节统称为祭祖的时节。
百姓也要在这一天向故去的尊长祭拜,向父母叩首而敬。
冬至周而复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歌赞的对象。
例如: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之所以在中华数千年古老文化的演变中,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一直流传到迄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关冬至的古老神话传说,所酝酿而成的富有含义的习俗。
直到今天的冬至,祖国各地依然刮飞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有关冬至所流传下来的美食佳肴。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等。
而每一种可口喷香的食物,又承载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先拿馄饨来说。
关于冬至里吃馄饨古老的习俗原因,南北各地说法不一,都存争议。
众所周知,老北京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驱灾辟邪。
相传,汉朝为了平息与匈奴的战乱,希望能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
所以在当时,老百姓把匈奴部落中两个罪大恶极的首领浑氏和屯氏取谐音叫做“馄饨”,用肉馅包成角儿,恨以食之。
还有一种关于冬至吃馄饨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是赞美西施的聪慧和心灵手巧的。
传说在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吴王夫差因吃腻了山珍海味而导致没有胃口,西施进厨房为他做了些小点心,并用畚箕盛给夫差吃。
夫差吃后高兴问道,这是什么点心
西施心里想着,这昏君每天混沌不开,便脱口而出应道:“混沌”。
为了纪念西施的创造力和智慧,江浙一带人民把它定为冬至的美食。
冬至节这一天有关吃食所流传下来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不仅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在大河文明的源头。
龙文的故乡,丰袤的中华大地上,五千载中华文明沧桑巨变的故事,在冬至这一天“舌尖上的中国”所烹调出的美食雅典
瑰丽佳话
几千年“冬至馄饨,夏至面。
”的说法一直传承着,而我们的中华民族从遥远古老的秦汉一直昂首阔步走到了今日。
又一年冬至节的到来,令我感触良多。
是啊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掩卷而思,我还想对这耳熟能详的《九九歌》再续上一句:“过完冬至过三九,新年不久就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