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人的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周树人的名言关于“把握”的名言警句及名人事迹,很急啊,谢谢了。
4个回答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富勒 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
——克拉克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
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 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
——莎士比亚 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供词。
——佚名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大仲马 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
——歌德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
——狄更斯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培根 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
——卡耐基 我发现,大多数人对生活所要求的是拥有选择的机会,这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重要得多。
最坏的生活可能是没有选择的生活,对新事物没有任何希望的生活,走进死胡同的生活。
相反,最愉快的生活是具有最多机会的生活。
——坎贝尔 幸运每个月都会降临,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去迎接它,就可能失之交臂。
——佚名 事业有成,且别以为是“命运”之神为你带来的。
“命运”之神本身没有这个力量,而是被“辩别”之神支配的。
——约翰·多来登 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
——柏拉图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苏轼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雪莱 这世界上真正有成就的往往不是第一流的聪明人,而是第二流聪明加第二流愚笨的那种人。
太聪明,就把什么都看开了,不肯做傻事,花笨功夫了,也就没希望了。
——佚名 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象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象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培根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施耐庵 如果良机不来,就亲手创造吧。
——欺迈尔斯 要留意任何可利的瞬间,机会到了,莫失之交臂,遗憾终古谚说得好,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
或者说它先给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却是抓不住的瓶身了。
——培根 有好学识、好技能,最容易交好运气。
——佚名 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施耐庵 要认准自己的机会。
————皮塔库斯 谁成了哪一行的尖子;谁就能走运,因此,不管哪一行,我只要成了尖子,就一定会走运,机会自然会到来,而机会一来,我凭着本领就能一帆风顺。
——卢梭 不管人们怎样夸耀自己的伟大行动,它们常常只是机遇的产物,而非一个伟大意向的结果。
——拉罗什富科 机会是不守纪律的。
——雨果 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
——莎士比亚 一个人既有成算,若不迅速进行,必至后悔莫及。
——但丁 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它更有利。
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培根 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
——罗曼·罗兰 有时一个人受到厄运的可怕打击,不管这厄运是来自公众或者个人,倒可能是件好事。
命运之神的无情连枷打在一捆捆丰收的庄稼上,只把秆子打烂了,但谷粒是什么也没感觉到,它仍在场上欢蹦乱跳,毫不关心它是要前往磨坊还是掉进犁沟。
——歌德 一般人总是等待着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想努力工作来创造这种机会。
当一个人梦想着如何去挣五万镑钱时,一百个人却干脆梦着五万镑就掉在他们眼前。
——米尔恩 不要以为机会会第二次敲门。
——桑弗 不管人们怎样夸耀自己的伟大行动,它们常常只是机遇的产物,而非一个伟大意向的结果。
——拉罗什富科 当一个人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他相信,某些事必然会发生,只因为他不希望它们发生,而他希望发生的那些事情却永远不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就称之为“自暴自弃”。
——叔本华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懂得何时抓住机会,其次便是懂得何时放弃利益。
——狄斯累利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的人。
——巴斯德 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
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
——培根
鲁迅说过的名言有哪些?
1、时间就像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 2、倘只看书变成书橱。
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2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2、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23、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2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5、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2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28、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29、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0、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31、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32、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33、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
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3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5、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3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38、从来如此,便对吗
39、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40、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见泯恩仇。
41、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42、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43、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4、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45、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
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
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46、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7、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8、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9、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50、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51、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52、......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53、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54、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55、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56、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57、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自他的一首诗,可人们公认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有人理解为他的座右铭。
“周树人”的名言有哪些
这句话的前一句是:他若喜欢你,你脾气再大都叫个性。
不过这好像不是鲁迅写的。
鲁迅请曹靖华吃柿霜糖是什么意思
柿霜糖的美味让鲁迅总是惦记着,以至于夜里都睡不着,实在忍不住,爬起来又吃掉大半。
某个绍兴特产小吃,堂而皇之打着“鲁迅最爱”的旗号。
可见,鲁迅的吃,是大大有名的。
一个时刻准备举起匕首、投枪的战士,一个经常怒发冲冠的英雄,居然也是个馋嘴
这不禁让人好奇也倍感亲切起来,印象中笔伐的先生不苟言笑不易接近,相比起来,爱吃的鲁迅可不就是个邻家大哥么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曾这样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鲁迅爱吃,却并非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自家吃的菜与普通市民没什么区别,常常只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用萧红的话说“简单到极点”,只有有客时,才会丰盛一些。
其实让鲁迅情有独钟的是零食,尤其是甜食。
这其实是鲁迅先生一直以来的嗜好。
在日本留学时,他特别青睐一种叫“羊羹”的茶点,这羊羹与羊肉无关,而是“用小豆做成细馅,加糖精制而成,理应叫‘豆沙糖’才是正办”。
回国后,周树人思之念之,不惜托人从日本漂洋过海寄来食之,且有日记记载:“午后得羽太家寄来羊羹一匣,与同人分食大半。
”先生还甚喜水果。
饭后出去喝茶,喝完茶又“步至杨家园子买蒲陶,即在棚下啖之”。
难以想象,那位严肃冷峻的先生也曾买完葡萄急不可耐站于街市大吃特吃,让人忍俊不禁。
鲁迅日记还有记载:“夜作书两通,啖梨三枚,甚甘。
”一口气吃下三个梨,真叫人替他的胃担心
鲁迅爱吃水果,在朋友中应是很有名的,有次上街买日本产的青森苹果,遇到日本朋友,遂被“强赠一筐”,鲁迅乐呵呵携之而归。
鲁迅的形象一直是“横眉冷对”,其实他也有馋嘴甚至孩子气的一面。
1926年,鲁迅作《马上日记》,爆料了自己吃柿霜糖的情节:有朋友从河南来,送给鲁迅一包方糖,鲁迅打开一尝,“又凉又细腻,确是好东西”,迫不及待吃起来。
许广平告诉他,这是河南名产,用柿霜制成,性凉,如果嘴上生些小疮之类,一搽便好。
鲁迅于是用文字记下了他当时的遗憾:“可惜她说的时候,我已经吃了一大半了,连忙将所余收起,预备嘴上生疮的时候,好用这来搽。
”收是收了,可是这美味却让鲁迅总惦记着,以至于夜里都睡不着,实在忍不住,爬起来又吃掉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就又吃了一大半了”。
如此率真可爱如孩童,读罢令人莞尔。
鲁迅爱吃点心,除了买来孝敬母亲,好客的他也经常招待客人同吃。
不过这招待,却是男女有别。
最初,鲁迅是一视同仁的,谁料先生们战斗力实在太强。
渐渐地,这些“光盘族”让鲁迅有了戒心,开始算计起来,不得已以落花生取代。
女士就无妨了,“她们的胃似乎比他们要小五分之四,或者消化力要弱到十分之八”,这损失,微乎其微,“精于算计”的鲁迅乐得送个人情。
对零食的青睐,让鲁迅不仅屡以记载,还在杂文中对点心的来龙去脉、演变历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零食》一文中所述“那功效,据说,是在消闲之中,得养生之益,而且味道好”,更为喜欢零食找到了理论依据。
然而,鲁迅病了,“什么都吃不落”的他连茶也不愿意吃,况零食乎
许广平端到楼上的方盘,去时满满的,半小时后,又照原样一动没有动地端下来了。
“我们都是马二先生,吴敬梓写马二先生那么馋,吴敬梓自己一定很馋的”,鲁迅这个很馋的“马二先生”的舌尖终敌不过肺病的折磨。
1936年10月19日,战士鲁迅工作完了,搁下他的匕首、投枪,留下嗜好零食的邻家大哥形象,供后人去感念、去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