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初中古代咏蝉诗句

初中古代咏蝉诗句

时间:2015-07-20 23:15

带有蝉的诗句有哪些?

柳永的《雨霖铃》有蝉也有月: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带月的太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还有好多好多

蝉(虞世南)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几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诗用了什么手法,是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这首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这三个特点,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告诫情愿的品行志趣。

这首诗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

初中语文所有的古诗(包括可书后的那个课外的那个)古文跪求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郑谷《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秋词——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古诗《蝉》的分段

(1)原文: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2)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3)作者: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4)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5)后人的评价: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70首中的咏物诗有哪些

咏物诗大全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8、《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马诗·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1、《咏竹》唐·白居易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12、《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3、《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4、《幽兰操》唐·韩愈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15、《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6、《咏桂》唐·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1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8、《感遇·兰叶春葳蕤》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