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诗句来形容夏天的雷雨
作者清晨观雷雨有所感,遂作此诗大概翻译一下:伫望漫天急雨,渐湿眼眸。
成日不见阳光,更何曾见过那月光。
雨落瓢泼,倾泻直下,连绵不绝。
水流急湍,四处奔流,似浪翻覆。
雨势难收,洗尽天下酷暑炎热。
高楼挂雨,檐沿垂珠。
车如水涌离去,人心惶惶,举步为难。
街巷水高,可行驶小舟。
描写夏天的七律诗
夏日 《千家诗》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辋川积雨书名:千家诗 作者: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关于小满节气诗词 小满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小满节气的古诗1: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中耕除草在农田。
勤劳流热汗,努力获丰年。
关于小满节气的古诗2: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关于小满节气的古诗3: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关于小满节气的古诗4: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关于小满节气的古诗5: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关于小满节气的古诗6:小满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有关“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50个字的句子
即事 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皎皎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赏析: 这诗是杜甫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非属名篇,诗体属七言拗律,第二联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却作了平起格式,这样就构成首联、颔联和颈联都作平起式。
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本诗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现所谓“孤平”现象,也属拗句。
大凡细检唐代著名诗人近体诗,这类拗体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时可见,或许自有其规律在,当也不害吟唱。
但后世学诗者如作模仿,却或许会遭到讥弹乃至斥责。
这就是所谓名家可作你不可作,似乎约定俗成,无理可讲。
旧时注释家都称赞此诗“写景之妙”,清代的黄生说这首诗“可作暮春山居图看”。
现略谈我的粗浅看法。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峡长”。
自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层峦叠嶂,无处不峡,其中最险者称“三峡”。
晋代左思的《蜀都赋》中就写道:“经三峡之峥嵘”。
但历代关于三峡的名称的说法不一,如明月峡、黄牛峡也曾被列入三峡中,在杜诗中也有“三峡传何处”的发问句。
通常习惯上把瞿唐峡、巫峡和西陵峡称为三峡。
在三峡中,巫峡数长,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
暮春,春将过去。
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写诗,不时表达惜春的感情,如“无令春色晚”,“处处春心动,常惜光阴移”,“不愁花不飞,倒畏花飞尽”,等等。
杜甫写“暮春三月巫峡长”,把暮春和“巫峡长”联系起来,似乎峡中的暮春三月也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为长,这就一反惜春的老调,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
清代著名杜诗注家仇兆鳌解释道:“云浮日光而过,其色皎皎然,雷雨将作矣。
”仇氏的意思是说诗人写这第二句是为了引出写雷雨的第三句。
清代另一位注家杨伦也作同样的理解。
按照一般的诗法观念,说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说第三句承应第二句,大致无错。
但对于大诗人的作品,却也不能一概地用诗法模式去套,从而作出刻板的解释。
前面说过,杜甫的这首《即事》诗是拗体七律,对拗体诗,前人常从它的平仄、黏连等形式不合常规律诗的格律这点上作解释。
现在我不妨提出一个看法,杜甫的拗体诗不仅在平仄形式上表现为“拗”,就是在诗意的起承转合上也会表现出“拗”。
由此我认为这首《即事》诗的第二句未必就是起到引出第三句的作用,而且,“皎皎”是形容皎明之貌,陶渊明诗句“皎皎川上平”,即为例证。
杜甫写皎白的行云轻疾而过,并不是写阴云密布,所以仇氏“雷雨将作矣”的见解未必正确。
我认为第二联的上句“雷雨忽送千峰雨”是兀起之笔,也反映了彼时彼地忽晴忽雨的实际风光。
而且,正是这一句,写出了壮丽场面。
凡写暮春风光,即使能够避免哀愁,却也不易写得壮丽。
雷雨千峰,却正是一种壮丽的场面。
第二联的下句“花气浑如百和香”是由雨写花。
如按老套,就会有雨打花落,或者湿花垂枝之类。
杜甫摒却这些,却采用前人写雨后花更艳的意境,李世民《咏雨》诗就写“花沾色更鲜”,虞世南也有“山花湿更燃”的诗句。
这里杜甫稍作变化,写雨后花气更浓。
关于“百和香”,宋代著名杜诗研究者赵次公引古诗云:“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说明“百和香”是各种香物的混称。
沈约《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也云:“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
或谓在实际吟唱时,杜甫此诗中“百和香”的“和”字当读仄声。
可备一说,可惜未见训诂文献根据。
第三联写莺燕:“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前人咏春诗中常要出现莺燕,却又最易流入老套。
杜甫由雷雨而捕捉住黄莺的一种特殊情状,“黄莺过水”即“过水黄莺”,被雨水打湿了翅膀。
仇兆鳌解释道:“莺畏雨,故翻回”。
浦起龙《读杜心解》说:“翻回去,雨中栖止不定也”。
我想还是浦氏更有见地。
不少杜诗中写黄莺都很可爱,这首诗中却写它的狼狈形状。
贴切吗
很贴切,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才真符合它的“性格”哩
燕子就不同,诗人写它冒雨劳作,“燕子衔泥”即“衔泥燕子”,浦起龙说“湿,不指泥”,也很有见地,这里写燕子身湿。
如果仅仅理解为燕子衔湿泥筑巢,那就流于一般了。
或问:细雨蒙蒙,燕子衔泥是常见的,隆隆雷雨中还有燕子飞翔吗
是的,诗人这里未必是实写,而是赋予想象。
既然他写过水黄莺的狼狈,必然要写衔泥燕子的豪壮。
诗人必然会凭借石燕的传说,《湘州记》:“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即飞。
”零陵燕作为一个壮勇的形象,南北朝时人就有描写:“讵得零陵燕,随风时共舞。
”(张正见《赋新题梅林轻雨应教诗》)杜甫巧妙地把勤劳的衔泥燕和豪壮的迎风燕结合起来描写,却也正切合这春雷千峰雨的环境,也就使这首《即事》诗的壮丽意境再次升华起来。
尾联上一句“飞阁卷帘图画里”是总结即景风光,此时诗人客居夔州西阁,“飞阁卷帘”当是实写。
但结句荡开得很远,一下子说到湖南,“虚无只少对潇湘”。
这看来似为突兀,其实也不奇怪,它使我们想起了阴铿的《度青草湖》诗,其中写道:“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青草湖即洞庭湖,这是描写“潇湘”之诗,却联系到上游,出现“江连巫峡长”的句子。
而杜甫此诗分明写峡中光景,却纵笔飞思,一直写到下游。
杜甫曾说他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是阴铿,何是何逊。
看来在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或许也是受到了阴铿《度青草湖》诗的启发。
“虚无”,如仇兆鳌所说,“空旷貌”。
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一点什么,缺少浩茫广阔。
潇湘洞庭,正是浩阔所在。
杜甫《长江》诗中就写道:“色借潇湘阔”。
有的注家释为:“潇湘之阔,其色皆借资于此,以潇湘乃江水下流也。
”为有长江之水,更呈洞庭之阔;长江虽然壮丽,洞庭却为浩旷。
诗人本极状峡中暮春景色,忽然荡开作结,写它的不足——“虚无只少对潇湘”,这才真叫大家笔法。
杜诗读者知道,杜甫的《去蜀》诗中说:“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东下潇湘,是他早有的打算。
他写《即事》诗时正滞留峡中,这“虚无只少对潇湘”句正是他东下意念的自然流露。
正如他在《暮春》诗中写“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一样,所以这种荡开作结更显得情景交融。
描写罗浮山的诗句
1、 《登罗》宋· 要闲终曾闲,猛歇当头名。
揩洗一双清净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2、 《罗浮山人与葛篇》唐·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3、 《罗浮山多有道人倚嵌岩为室仅可容膝引泉贯其》宋·陈元晋 山家境界无畦畛,住处随人意所便。
涧汲岩栖忘世累,石耕略种尽天年。
...4、 《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唐·李德裕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
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其下多长溪,潺湲...5、 《罗浮山》唐·张又新 江北重峦积翠浓,绮霞遥映碧芙蓉。
不知末后沧溟上,减却瀛洲第几峰。
...6、 《寄罗浮山道者二首》唐·黄滔 天际双山压海濆,天漫绝顶海漫根。
时闻雷雨惊樵客,长有龙蛇护洞门。
...7、 《罗浮山下书逸人壁》唐·曹松 海上亭台山下烟,买时幽邃不争钱。
莫言白日催华发,自有丹砂驻少年。
...8、 《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唐·李洞 旧山归隐浪摇青,绿鬓山童一帙经。
诗帖布帆猿鸟看,药煎金鼎鬼神听。
...9、 《罗浮山》宋·无名氏 四百余峰海上排,根连蓬岛荫天台。
百灵若为移中土,蒿华都为一小堆。
...10、 《罗浮山》唐·文丙 罗浮多胜境,梦到固无因。
知有长生药,谁为不死人。
根虽盘地脉,势自...11、 《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宋·苏轼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
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12、 《罗浮山》宋·陆游 十里山光翠障开,重游何事意徘徊
石楼自向云中见,仙岛谁知海上来
...13、 《罗浮山上过铁桥》宋·白玉蟾 飞云顶下见罗浮,五色珍禽绕石楼。
行过铁桥猿啸罢,稚川丹灶冷飕飕。
...14、 《罗浮山》宋·陈某 乾坤未失鹿,沧海欲飞灰。
人已逃时去,山犹择地来。
寒流清有影,怪木...15、 《登西樵后即往罗浮山》宋·区仕衡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罕架飞烟。
...16、 《次韵子瞻游罗浮山》宋·苏辙 客迷堕涧逢玉京,云行夭乔风号鸣。
暗中过尽石髓滑,惊喜观阙朝霞明。
...17、 《舟中望罗浮山》宋·杨万里 罗浮元不是罗浮,自是道家古蓬丘。
弱水只知断舟楫,葛仙夜偷来惠州。
...18、 《题惠州罗浮山》宋·周敦颐 红尘白日无间人,况有鱼绯击此身。
关上罗浮间送目,浩然心意复吾真。
...
求文档: 求七律诗 带矣字 貌似形容东西的两句
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 留客夏簟青琅〔王干〕。
春酒杯浓琥珀薄, 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 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 时闻杂佩声珊珊。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今夕行 今夕何夕岁云徂, 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 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 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 家无儋石输百万。
高都护骢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 声价〔焱欠〕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 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 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 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几蹴会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 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 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 何由却出横门道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 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流天地间, 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 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一作玉女)回云车, 指点虚无引归(一作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 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 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 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 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 道甫问讯今何如
兵车行 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廷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赤县官曹拥才杰, 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
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 青门瓜地新冻裂。
乡里儿童项领成, 朝廷故旧礼数绝。
自然弃掷与时异, 况乃疏顽临事拙。
饥卧动即向一旬。
敝衣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 此老无声泪垂血
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 麟角凤觜世莫识, 煎胶续弦奇自见。
尚看王生抱此怀, 在于甫也何由羡
且过王生慰畴昔, 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 多病沈年苦无健。
王生怪我颜色恶, 答云伏忱艰难遍: 疟疠三秋孰可忍
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 肉黄皮皱命如线。
惟生哀我未平复, 为我力致美淆膳。
遣人向市赊香粳, 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艹俎)酸且绿, 金城土酥静如练。
兼求畜豪且割鲜, 密沽斗酒谐终宴。
故人情义晚谁似
令我手脚轻欲旋。
老马为驹信不虚, 当时得意况深眷。
但使残年饱吃饭, 只愿无事常相见
元都坛歌寄元逸人 故人昔隐东蒙峰, 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元都坛, 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归夜啼山竹裂, 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诚长往, 芝草琅〔王干〕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 致身福地何萧爽。
乐游园歌 (原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中作) 乐游古园萃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 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言失〕荡荡, 曲江翠幕排银榜。
拂水低回舞袖翻, 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 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
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一作已)知贱士丑, 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 独立苍茫自咏诗。
白丝行 缫丝须长不须白, 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 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 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贴平, 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著为君舞, 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 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清尘污颜色, 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 恐惧弃捐羁旅。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微□(“匀”内换“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衣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筋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革空〕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一作管)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还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叹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时晚, 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 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 结根失所缠风霜。
醉时歌 (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 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 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 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轲, 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 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 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 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 痛饮真吾师。
清夜沈沈动春酌, 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 焉知饿死填满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 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 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 生前相遇且衔杯。
醉歌行 (原注:别从侄勤落第归) 陆机二十作文赋, 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 世上儿子徒纷纷。
骅骝作驹已汗血, 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 笔阵独扫千人军。
只今年才十六七, 射策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 暂蹶霜蹄未为失。
偶然擢秀非难取, 会是排风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 汝伯何由发如漆
春光潭(一作澹)沱秦东亭, 渚蒲牙白水荇青。
风吹客衣日杲杲, 树搅离思花冥冥。
酒尽沙头双玉瓶, 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 吞声踯躅涕泪零。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献纳司存雨露边, 地分清切任才贤。
舍人退食收封事, 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趋青琐闼, 晴窗检点白云篇。
扬雄更有河东赋, 唯待吹嘘送上天。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 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 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 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 百壶那送酒如泉
〔氵美〕陂行 岑参兄弟皆好奇, 携我远来游〔氵美〕陂。
天地黯惨忽异色, 波涛万顷堆琉璃。
琉利汗漫泛舟入, 事殊兴极忧思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 恶风白浪何嗟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 舟子喜甚无氛埃。
凫□(“翳”下换“鸟”)散乱棹讴发, 丝管啁啾空翠来。
沉竿续蔓深莫测, 菱叶荷花净如拭。
宛在中流渤〔氵解〕清, 下归无极终南黑。
半陂以南纯浸山, 动影袅窕冲融间。
船舷暝戛云际寺, 水面月出蓝田关。
此时骊龙亦吐珠, 冯夷击鼓群龙趋。
湘妃汉女出歌舞, 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 苍茫不晓神灵意。
少壮几时奈老何, 向来哀乐何其多
秋雨叹三首 雨中百草秋烂死, 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 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 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 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伏雨秋纷纷, 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 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 农夫田父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衤周〕, 相许宁论两相直
长安布衣谁比数, 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 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 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 泥污后土何时干
天育骠骑歌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 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 骏尾萧梢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 眼有紫焰双瞳方。
矫矫龙性含(一作合)变化, 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朴张景顺, 监牧攻驹阅清峻。
遂令大奴守天育, 别养骥子怜神骏。
当时四十万匹马, 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 见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行影, 鸣呼健步无由骋
如今岂无〔马要〕□(“衷”中换马)与骅骝, 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沙苑行 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水, 缭以周墙百馀里。
龙媒昔是渥洼生, 汗血今称献于此。
苑中〔马来〕牝三千匹, 丰草青青寒不死。
食之豪健西域无, 每岁攻驹冠边鄙。
王有虎臣司苑门, 入门天厩皆云屯。
〔马肃〕〔马霜〕一骨独当御, 春秋二时归至尊。
至尊内外马盈亿。
伏枥在□(“炯”换土旁)空大存。
逸群绝足信殊杰。
倜傥权奇难具论。
累累〔土追〕阜藏奔突, 往往坡陀纵超越。
角壮翻同糜鹿游, 浮深簸荡鼋鼍窟。
泉出巨鱼长比人, 丹砂作尾黄金鳞。
岂知异物同精气, 虽未成龙亦有神。
骢马行 邓公马癖人共知, 初得花骢大宛种。
夙昔传闻思一见, 牵来左右神皆竦。
雄姿逸态何□(上山下酋)□(上山下卒), 顾影骄嘶自衿宠。
隅目青荧夹镜悬, 肉鬃〔石畏〕□(“儡”换石旁)连钱动。
朝来少试华轩下, 未觉千金满高价。
赤汗微生白雪毛, 银鞍却覆香罗帕。
卿家旧赐公取之, 天厩真龙此其亚。
昼洗须腾泾渭深, 夕趋可刷幽并夜。
吾闻良骥老始成, 此马数年人更惊。
岂有四蹄疾于鸟, 不与八骏俱先鸣。
时俗造次那得致, 云雾晦冥方降精。
近闻下诏喧都邑, 肯使骐□(“麟”换马旁)地上行。
魏将军歌 将军昔著从事衫, 铁马驰突重两衔。
披坚执锐略西极, 昆仑月窟东崭岩。
君门羽林万猛士, 恶若哮虎子所监。
五年起家列霜戟, 一日过海收风帆。
平生流辈徒蠢蠢, 长安少年气欲尽。
魏侯骨耸精爽紧, 华岳峰尖见秋隼。
星躔宝校金盘陀, 夜骑天驷超天河。
搀枪荧惑不敢动, 翠蕤云□(“旗”其换肖)相荡摩。
吾为子起歌都护; 酒阑插剑肝胆露, 钩陈苍苍玄武暮。
万岁千秋奉圣明, 临江节士安足数
9回答者: cwwhxqhbq - 三级 2009-4-28 13:17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杜甫所有的七言律诗 诗意 5 2006-11-28 • 杜甫的有名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 11 2006-9-29 • 杜甫的七言律诗送别的 7 2007-11-15 • 杜甫的七言律诗有哪些? 80 2007-4-25
关于骑行的诗句
作者:大漠孤烟直 七律\\\/骑行齐市(一东韵)百里征途驾铁骢,驰驱直下嫩江东。
狂风助兴袭身过,远蝶翩跹入眼匆。
笑向青山挥傲骨,不施媚态做雕虫。
休谈尘路宠和辱,一脉心香伴日红。
七律\\\/骑行齐市(二冬韵)铁马驰驱百里纵,青山喜我理娇容。
铺开绿毯嵌湖丽,绣罢红花衬树茏。
笑落芳塘惊水客,情飞曲路展眉峰。
晓风轻踏心潮起,载满诗囊韵自浓。
七律\\\/骑行齐市归途遇暴雨(三江韵)云翻韵墨雨翻江,风助声威雷助腔。
湿地倾铺花瓣瓣,画梁瞬聚燕双双。
屈伸进退心神领,离合悲欢瘦骨扛。
直驾轻车漂泊处,酸甜苦辣酒斟缸。
七律\\\/骑行齐市出发偶感(三江韵)(扇面对)晨风送爽过三江,曲路烟霞意满腔。
碧草轻摇梳四野,幽林雾霭燕飞双。
实虚放胆凭轮竟,苦乐挥戈以力扛。
直上云端欢笑语,驴途汗漫酒千缸。
七律\\\/骑行红湖追车队有感(四支韵)灼日三杆已是迟,车梁汗滑景飞移。
踏来尘路情之曲,化作荒原拓者诗。
苦乐随心心逐放,败成无意意恒持。
单车一骑纵横度,秋雨春风任我驰。
骑行长白山丹东大边部分七律\\\/骑哈市(220公里)油城八月泻流金,自驾丹霞瘦句寻。
苇叶风梳惊鹭起,琼花草掩逗蜂临。
闲愁几许秋江尽,侠义三分浊酒斟。
直下冰城二百里,一身皓洁抚须吟。
七律骑行坡路有感之一千里征程千里荆,瞬时雷雨瞬时晴。
清晾水畔观池柳,寂静山间逐斗星。
岭去复来风景异,云消又起昊空轻。
峥嵘曲路人行处,万丈豪情心底生。
七律\\\/骑行坡路有感之二峰高坡陡入云轻伏连绵万里荆。
难至方知人渺小,苦临才晓岁峥嵘。
有情能咏诗词韵,无志那堪风雨声。
一骑飞尘游子笑,沧桑谱写任纵横。
八声甘州《雨中骑行二道白河镇有感》正酸风切切染秋山,黄嫩绣枝端。
渐峰回路转,鸟鸣水易,柳浪翩跹。
过眼征鸿无数,长啸剑轻弹。
一路凄凉雨,浸透征衫。
几度云消云聚,步蹉跎岁月,笑看花残。
任酸甜苦辣,些许寸心丹。
踏风尘、潇洒狂客,觅诗行、举酒兴凭阑。
痴情引、竹风梅曲,吟彻天南。
行香子《山中骑行》碧水清清,玉露莹莹。
秋空阔,行雁声声。
草梢枝上,黄嫩还青。
更远山卧、小村静、果蔬馨。
曲路峥嵘,峻岭纵横。
人行处,豪气胸生。
千山踏尽,逐日追星。
任霎时风,霎时雨,霎时晴。
行香子《过枫叶岭遂道》 遂道暝暝,阴气层层。
风吹冷、颤颤行行。
车鸣警警,难辩声声。
觉心儿砰,腿儿硬,颈儿绷。
车轮骋骋,风雨狰狰。
恰人生、坎坎平平。
顺时醒醒,逆境撑撑。
问怨何生,宠何幸,辱何惊。
七绝一首饥饮西风醉饮河,笑将艰辛垒成萝。
红尘一梦身飘过,踏遍青山任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