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约瑟夫熊彼特格言

约瑟夫熊彼特格言

时间:2018-12-23 09:16

约瑟夫 熊彼特

到人大经济论坛上求一下吧他的作品很经典但普通人知道的不多,网上估计难找

找到了一位历史名人,约瑟夫.熊彼特. 这个姓怎么拼写

熊彼特是姓,约瑟夫才是名,你取名的话要取约瑟夫。

老外不会讨厌的。

很正常。

另外。

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 这上面不是写了他的全名吗。

请教关于经济大师约瑟夫·熊彼特的一个问题

出自约瑟夫·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

大家对经济学家 约瑟夫熊皮特 这个人有什么了解,他的书有点难以理解,太理论性了。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但并不是一位“奥地利学派”的成员),其后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

其终生与凯恩斯间的瑜亮情节是经济学研究者中的一个热门讨论题目,虽然他的经济学说并不如凯恩斯在生前就获得很大的回响,但研究者都认为他对于经济学科的思想史有着很大的贡献。

目录[隐藏] 1 约瑟夫·熊彼特简介 2 约瑟夫·熊彼特的重要学说主张 3 约瑟夫·熊彼特的身后影响 4 约瑟夫·熊彼特的著作书目 [编辑] 约瑟夫·熊彼特简介 1883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

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 1901-1906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及门弟子。

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物的奥托·鲍威尔,以及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首领之一的希法亭。

迨后他游学伦敦,就教于马歇尔;终生他高度推崇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熊彼特曾执教于奥国的几个大学。

1918年,他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 1919年,他又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

1921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曼银行行长, 1924年银行破产,他的私人积蓄不得不受牵连而用于偿债。

1925年,熊彼特又回到学术界,先应邀拟赴日本任大学客座教授,但不久改赴德国任波恩大学教授,直到1931年又短期访日讲学。

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50年初逝世。

熊彼特迁美后,尽管深居简出,但仍积极从事学术活动; 1937——194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他还会担任预先商定的即将成立的 “国际经济学会”第一届会长。

[编辑] 约瑟夫·熊彼特的重要学说主张 “景气循环” - 也称“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这是熊彼特最常为后人引用的经济学主张。

根据其说法,类似“景气循环”的主张早在19世纪的1830年代就被英国经济学家图克(Thomas Tooke)采用其时代的经济学术语提出过了,后来在重要的经济学家著作中也都约略地提到过这个概念,比如在李嘉图、马歇尔、庞巴维克跟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

熊彼特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将景气循环的定义与作用给明确地展示出来之人而已。

“创新”(Innovation) - 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

在熊彼特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capitalism) - 当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

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是有利可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

所以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著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

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义的创造性与毁灭性因此是同源的。

但熊彼特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便是由于其自己产生的动力将而不停地推动自身发展,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将因为无法承受其快速膨胀带来的能量而崩溃于其自身的规模。

“菁英民主理论”- 或称为“菁英竞争式民主理论”。

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熊彼特采用他那德国历史学派的老成语调提出了他对于民主理论的观察。

他主张:西方两百年间主要的民主理论皆建立在不真实的前题之上,比如说这些民主理论不经考察投票人是否具有对投票内容的专业认识便以为多数的意见优于少数的意见。

他认为这样的民主学说仅仅是空想,与事实完全脱结,更没有真实地阐述政府权力的来源。

熊彼特认为他的看法才是符合人类历史经验的:民主仅是产生治理者的一个过程,而且还不是一个必要过程,无论人民参与民主的程度有多少,政治权力始终都是在菁英阶层当中转让。

与其主张资本主义即将崩塌时一样,这两个主张都被认为是历史主义者的悲观论点。

无论如何,熊彼特的“菁英竞争式民主理论”引起了政治学者的观注,其中以反驳者居多,另外有人将熊彼特的学说与意大利社会学家巴烈图的“菁英循环”说并列为菁英政治学说的两大经典。

[编辑] 约瑟夫·熊彼特的身后影响 被誉为“现代企业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一向承认其深受熊彼特的影响。

他与熊彼特同样强调企业家在“繁荣”这个目的上所扮演的角色比资本家更为关键,并且改良了熊彼特对于菁英的看法,更多于强调菁英份子的社会责任。

另外他也同意“创新”便是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且更深入的剖析了创新的价值。

此外在他对于“泡沫经济”的观察中也可看出很明显的熊彼特学说影响。

1931年熊彼特访问日本并做了三场对经济系学生的演说,此行后对日本文明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

这三场演说后来证实为熊彼特在日本青年经济学者心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有几位当时坐在台下的学生后来成为熊彼特学说在日本的宣传人。

回到美国后的熊彼特也对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中几位来自日本的留学生特别关爱。

其终生都很欣赏日本文化。

就是因为其对日本文化的友善态度并这几位学生毕生对老师的推崇,使得熊彼特在日本的知名度高过其在亚洲其他国家。

这几位熊彼特在日本的推崇者是中山伊知郎(波昂大学时期学生)、东畑精一 (同前)、都留重人(哈佛大学时期学生)、高田保马(听讲时已是经济学者)。

这些人又影响了后一代的经济学家如塩野谷祐一与根井雅弘,其中塩野谷祐一是目前日本公认的熊彼特研究权威。

[编辑] 约瑟夫·熊彼特的著作书目 《经济发展理论》1911年发表德文版 1912年英文版问市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版,1926年。

有做大幅修改,加上副标“企业者的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及景气循环” 《景气循环论》1939年出版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出版 《经济分析史》1954年纽约出版。

熊彼特死后由遗孀整理发表。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