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名著读后感
高老头看过却有点忘了,不好意思啊
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一部小说可以吸引众人趋之若鹜,甚至专门形成了一种学科—“红学”。
直到自己亲自读了《红楼梦》,才完全理解了热衷“红学”的人的心中哪种炙热。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融合了文学、艺术、医学、建筑、民俗等等各方面的社会百科总集。
初读《红楼梦》,最大的感受就是迷茫。
因为人物实在太多了,完全分不清荣宁两府的人物关系。
心中有画方能成诗,无比慨叹,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使得作者有如此丰富的思维,到底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悲欢离合才能够敷写出诸多迥异的痛彻心扉的篇章
同一般读者一样,初读下来只记得些许热闹的场面,对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加以评判,甚至把自己融入这些角色中,想象自己经历这些浮华与磨难,然后心生悲戚,作一长叹。
但是当我抛开欣赏故事的猎奇心态,仔细品味的时候,那种豁然开朗如同发现世外桃源一样。
首先是整部作品的风格,给人一种平实之中深含典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各个故事结构严密,脉络清晰,完全无矫揉之态,对比我以前看过的古典小说,几乎找不到俗套的感觉。
而且故事之中常常埋下伏笔,前后文相照应,非常独特。
第二是人物的描写生动立体。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大的亮点在于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特点安排了不同的出场方式,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熙凤的登场,以“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与读者见面的第一眼就奠定了她的身份特征。
然后就是对人物的全面塑造运用了详细的服饰、神情、言语、动作和心理描写,有的甚至还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没有一味地褒扬或是贬低,这在古典小说中并不常见。
再者是书中贯穿的各种文学形式。
有诗词、灯谜、楹联、谶语......展现出封建贵族子弟学识的丰富和深厚的文化涵养。
《红楼梦》不仅用绚丽的笔法叙述故事,也用专业文笔记录民生。
《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可谓是宏伟、简约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高明的艺术、精湛的女工、考究的饮食都让人“瞠目结舌”...... 尽管现在已经有了太多人去研究《红楼梦》,但是终究是没有人可以完全领悟透这一部伟大巨作的精髓,毕竟曹公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现代的人也再不能经历也不能目睹封建时代中的聚与散,《红楼梦》留下的只是韵味。
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读后感 ——心中有他人“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
” 书本后面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的,在19世纪上半期的巴黎社会中,人与人的那种金钱关系实在是太普遍了。
《高老头》这本书,以巴黎社会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百丑图。
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来到巴黎上大学,住在偏僻的伏盖公寓里。
他经不起上流社会灯红酒绿的诱惑,通过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踏入贵族沙龙,先后结识了两位少妇。
而这两位少妇,正是与他同住在伏盖公寓的高老头的女儿。
高老头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爱女成癖,并为她们花光了所有家财,而自己却省吃俭用,成了个吝啬鬼,最终因为贫穷而被女儿抛弃,成为金钱关系的牺牲品,凄然死去。
高老头的父爱,让两个女儿踏入上流社会,却也正是由于他的溺爱,使两个女儿抛弃了他。
“6点钟,高老头遗体下了墓穴,周围站着女儿家中的管事。
拉斯蒂涅出钱买来的简短祈祷词刚念完,那些关事便与神父消失得无影无踪。
”即使在高老头的葬礼上,他的女儿也没来看他一眼。
可怜的高老头
还有他那可怜的父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终也只能折服在金钱脚下。
至于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头唯一的朋友,那个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后来也因禁不住上流社会和金钱的诱惑,蜕化成不顾一切去弄钱的野心家。
“他看着坟墓,洒下了年轻人最后一滴眼泪。
这是神圣的感情在一个纯洁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一滴刚落地便立即飞到天上的眼泪。
”这滴眼泪在那个金钱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
可是在这滴真诚的眼泪过后,“他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广场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宫的穹顶之间,那里便是上流社会的区域。
面对这个喧嚣的蜂窝,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里的蜜汁一口吮尽。
”即将上演的又是金钱之间的交易和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出卖自己的种种悲剧。
对于现在,过去的那个巴黎社会已不复存在。
但其实,它那时种种的一切,仍潜伏在现在这个社会中。
《高老头》这本书使我真正了解到:拥有权力获得利益只能带来片刻的欢愉,不是永久。
我们应该学会主宰金钱而不是被金钱主宰。
并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问问自己的良心,因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卖了他,那么良心的谴责将让你得不到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