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哪些格言

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哪些格言

时间:2019-10-07 19:42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 什么叫三步卡

三,又称三段卡是蒙台梭利教育中常一种儿具。

在专业的蒙台梭利教学中,三步卡称为A卡、B卡和AB卡。

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A卡是一件事物的形象图片;B卡是一件事物的名称;AB卡是一件事物的图像和名称的组合卡。

实际上,三步卡是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一种具体体现,蒙台梭利教育法告诉我们,在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教育行为时,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将抽象的符号和具体的食物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而三段卡,就是具体食物与抽象符号之间的桥梁。

蒙台梭利教育法与普通教学有什么区别?

蒙式教育法简介蒙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家。

近百,她的教育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

一、 蒙式教育的十大特点:1、以儿童为中心。

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

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

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

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式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

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

”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式教育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

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

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

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

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

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

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

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

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

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

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

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自愿的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

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

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

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环境教育儿童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

”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保育内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

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

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

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

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地操作。

“有准备的环境 ”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

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

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

但是,儿童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

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

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

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

其意义并不仅是环境,而且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

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 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来得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

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和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

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

因此,需要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和场所。

(4)、美。

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

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

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

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

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

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房子与地基。

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

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

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

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的去进行“真实的生活”。

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已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

而秩序应表现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式教育的五大教育内容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社交行为。

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

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言教育:通过对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和阅读练习,培养幼儿听、说、认、读和书写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

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

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

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

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

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实际上,蒙班侧重的是常规行为习惯和数概念的培养,通过让孩子自己操作教具,让孩子通过尝试错误,既自己动手操作,来得到自我提高。

教师在班中主要是观察引导,我觉得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多接触是有好处的,特别是3-4岁间,但蒙班对孩子的想象力和个性上的培养不是很多,另外,蒙式教育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它的教具几乎全是进口的。

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的幼教模式之一,由利著名教育台梭利创立。

该教育法自二十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国人对于蒙氏教法推广的热情极高,已有众多蒙氏幼儿园或蒙氏班。

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必要对蒙氏教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我国蒙氏教育的健康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

儿童、教师、环境和教具构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这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诞生于上世纪初的蒙氏教法,进步性与局限性俱存,但是其进步性是主要的。

蒙氏教法的进步性可以概括为:给儿童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给儿童以兴趣,有兴趣才有专注;给儿童以合作,有合作才有建构;给儿童以活动,有活动才有经验。

蒙氏教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感官训练过于机械;忽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社会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等。

当前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把蒙氏教法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教具操作,儿童自由、自主...

蒙台梭利的著作有哪些

亚·梭利,意大利幼儿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

重要著作: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   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ssori Method)   蒙特梭利手册(Dr.Montessori's Own Handbook)   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ssori Method)   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ld)   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   吸收性心智(The Absorent Mind)   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  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

解释蒙台梭利教育法四要素

蒙台梭利法是世名的幼教模式之,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

该教育法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国人对于蒙氏教法推广的热情极高,已有众多蒙氏幼儿园或蒙氏班。

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必要对蒙氏教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我国蒙氏教育的健康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

儿童、教师、环境和教具构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这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诞生于上世纪初的蒙氏教法,进步性与局限性俱存,但是其进步性是主要的。

蒙氏教法的进步性可以概括为:给儿童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给儿童以兴趣,有兴趣才有专注;给儿童以合作,有合作才有建构;给儿童以活动,有活动才有经验。

蒙氏教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感官训练过于机械;忽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社会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等。

当前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把蒙氏教法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教具操作,儿童自由、自主...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