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九集《资本揭秘》,如果借用熊彼特这番话来理解《资本论》这一辉煌巨著的命运,用“伟大”和“复活”两个词加以形容,应当说再恰当不过了。
这种“伟大”,在马克思所处那个时代,已经有所体现,《资本论》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很快为当时国际工人运动中一些重要实践家和理论家所接受。
第一国际著名活动家约翰?菲利浦?贝克尔认为:“《资本论》,这是我们的剑,我们的铠甲,是进攻和防御的武器!”工人哲学家约?狄慈根也向马克思表示:“科学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在我眼前流逝的短短的时间内,您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远不止于此。
第九集《资本揭秘》开头部分,有一个简短的序片 在西方世界,为应对21世纪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各国政要、企业大佬、经济学者,此时都在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青年学生们在谈论这本书,在圣诞节,这本书成为最受欢迎的礼物;艺术家们也在谈论这本书,德国人把它翻拍成电影,日本人把它绘制成漫画一路畅销。
短片所描述的正是时隔近一个半世纪后,《资本论》“复活”而再度走红。
从《资本论》再度走红,我们能领悟到什么?能领悟到许许多多,真理穿越时空的力量即是其一,这就是“真理的魅力”。
真理的魅力,在于深刻。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
恩格斯谈到这部著作时说: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2篇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2篇(一) ”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
走路不能走错路,走对了路就别彷徨。
你和我一起走下去,路的前头灿烂辉煌。
”伴随着那充满激情、响遏行云的歌声,我们沉浸在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乌托邦岛上,英国人莫尔在苦思冥想,为何会发生”羊吃人”的悲剧,怎样才能人人平等;太阳城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在黑暗中顽强不屈地寻找光明,如同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叛逆贵族圣西门,为了探索真理,毁家破产,义无反顾,由显贵变成战士,由阔商变成穷人;法国哲学家傅立叶异想天开,大胆进行”法郎吉”试验,创造了”和谐社会”最早的雏形;美国印第安纳州,欧文呕心沥血,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新村”……电视片就这样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大胆实践。
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历史资料和珍贵镜头,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刻而精到的诠释。
并通过主持人讲述、视频短片、权威专家访谈等形式,全面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的宏伟历史画卷。
这部电视片以翔实的史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 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 苏联的红旗倒下了,但今天中国特色有社会主义旗帜飘入云霄,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
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观后感 400--500字 两篇!!!跪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语出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如果天像人一样有情,天也会荒地也会老,人世间事物按照内在的规律向前发展变化,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才是正道,才是宇宙真理。
当老师问到我有关党的知识的时候,我紧张的脑袋里竟一片空白,不知道该从哪点开始答起。
后来老师推荐了一部电视剧,这些天一直在看张黎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部长篇巨著非常吸引人,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以前的我对于民国历史是非常的模糊,可是现在看完了这部电视剧以后让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人间正道是沧桑》描写了从一九二五年大革命时期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一段厚重纷繁的历史重现,太多你死我活的政治博弈、血雨腥风、战火硝烟,兄弟手足为理想信仰而或为同志或为政敌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从一个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经历着眼,描写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又合作又斗争的历史,以黄埔军校作为叙述故事的主线,把1925年到1949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现的淋漓尽致。
剧中人物刻画的很生动,每个角色都让人记忆犹新,比如瞿恩,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黄埔军校的教官,立青的人生导师和革命引路人;为了坚持信仰,他舍弃了爱情,为了保护革命,他牺牲了肉躯;他的精神和理念对立青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指引着立青的成长。
对于我们来说他就是个完美的理想主义版共产党人,为了大家能够早日实现理想情愿牺牲,保全大局,宁愿将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他说的话更是令人钦佩,他曾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理想,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是失去生命
”同样我认为,瞿恩的身上不仅彰显了蔡和森而且还有瞿秋白和恽代英的奋斗精神。
而为人正直的杨立青在共产党最低潮、倒霉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加入共产党,比对着杨立青的人生轨迹和战场上的奇功,很多观众都认为“立青极像陈赓大将”。
杨立青与陈赓都是湖南人,都是将门之后,都有不凡的黄埔学历、黄埔学生军东征和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的经历。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突出了不论国共的一代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这点直到今天都不会过时。
瞿恩、杨立青等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引发人们对现实对人生做出自己的思考,我,就是其中一个
人间正道,遍地沧桑
我不禁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间悲喜
家不和则人不幸,党不和则国不兴。
同样是身处在同一个大家庭中,同样是炎黄子孙的国共两党经历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现在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该排除万难实现和平统一了。
这部电视剧让我更坚定自己入党信念,党----在我的心目中变得更伟大、神圣和高不可攀。
而不仅仅表现在需要按时交党费这些个方面,更不是政治攀梯时必需的资本... 《人间正道是沧桑》触动我心灵的地方应该是每个人对自己心中理念和信仰的坚守
重新让人审视:我们知道党的崛起并不是一个人的努力结果,而是千千万万共产主义者为革命献身的结果。
一位领袖人物说:“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晴雨表,”的确,青年强国家则旺,青年弱则国家衰,这应该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党员大学生,我们身上所背负着的更是伟大祖国将来的辉煌命运,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责任。
新的时代,世界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必须抓好时机,才能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社会的稳定发展给我们大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树立起科学的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自身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利益观,做学习型党员,要有创新精神,还要增强党的观念,时刻有“我是一名党员”的信念在心中,心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时代在前进,先进性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心系群众,胸怀天下,才能真正实践青年党员的先进性,于己、于党、于国家,才是有用的人才,社会的精英。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个人总结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观看了前面几集,觉得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阶段真的很不容易。
这是经历了多少伟大前人的努力与鲜血得来的。
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真的很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更好地生活。
我觉得空想社会主义确实很美好。
在空想社会主义中,人们都参加劳动,按需分配,人们也不会多拿,一切井然有序,人们幸福快乐地生活。
确实很值得向往。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
现实不是这样简单的。
这也是这种制度不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原因。
莫尔引发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美洲印第安人那种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情景,正是他的向往。
莫尔相信自己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奥秘: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私有制度。
私有制度是万恶的根源。
然而私有制度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
正是因为有了私有制,才有了社会的不断发展,才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才能解放生产力。
正如西方社会所推崇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
事物都有两面性,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私有制的正面作用是大于负面作用的。
观看这部片子,在观看过程中,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思绪万千。
我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沉重感与历史的无奈。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历史,正面历史。
继而我观看了第41集《百年团聚》,体验了香港澳门回归时所遇到的困难与人民的欢呼。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刻,至此
正道沧桑地21集到25集观后感论文1500字以上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主要特点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
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
”(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
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专业性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
实践性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
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我一直喜欢人间正道是沧桑那句话: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一种是实用主义我原来一直崇拜实用主义,总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要做个很有用的人,其实错了。
我们往往为了某种目的放弃自己的信仰《如董建昌》固然最后赢得了金钱女人,却输了爱情,信任甚至是人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信仰,有向往才是为自己而活的,就像立青,瞿恩和立仁《虽然立仁下场不好,但他终归为自己的信念拼了一会,为自己而活,即使孤独的去台湾但他依然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立场,因此当他最后听说国民党已经要完了,他哭了,哭得那么悲恸,男儿泪惊天地,从政治上说他输了但从人生个人来讲他没输,他赢得的是忠诚,是正直,其实要是我们换个立场看他和立青瞿恩一样的忠诚充满理想》人生短短数十载,别为那些利益,物质轻易的放弃了自我和立场,不论是婚姻还是友情,首先要忠诚,其次要坚持自我,别为爱情放弃自我,别为利益抛开信仰,我想这是现代人《尤其是中国人》最应该学会的。
当我们都学会了忠诚与坚持理想正道终归会经过沧桑巨变,再一次降临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观后感
巧了 这两天正好打算写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东西 随便在这先说几点吧 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虽然是作为国庆献礼的影片,但这部片子在历史功过的评述上客观真诚,故事紧凑有趣。
所以没有一般的主旋律影片的说教灌输之感。
没有渲染大人物的纵横捭阖,而是坚持透过小人物来讲述大事件。
“中山舰事件”里杨立青只是个普通学员,即使是到了“南昌起义”他一不过是个负责扼守铁路桥的营长。
说远也不远,在上海中央特科时的“伍豪”(周恩来)、在四野时的“101”(林彪)都曾是杨的顶头上司。
但哪怕镜头就是中央军委的小屋旁、“蒋总司令”的帐篷外,也绝不弄几个特型演员来装模作样。
对大人物的轻描淡写甚至刻意回避,让人看来平实而自然。
普通的人其实离伟大的历史也很近。
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
透过瞿恩之口,影片多次提到了理想的两种意义:“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牺牲了我的生命。
”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心怀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才有今天的共和国。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时代,这种精神却显得可笑甚至虚假。
杨立青在剧中前说:“历史不能忘记”,这也可以看作是剧作者的对整个社会期待,期待着这种精神的回归。
革命与爱情,记不得是杨丽华还是瞿霞曾经说过:“爱情和革命本质是一样的,都会让人变得热情、盲目。
”杨家和瞿家的情感纠葛无疑也是影片讲述的一个重点。
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自己感慨吧。
此外还可以看人民军队的建设、东北工业对于解放战争的意义等等。
这部片子确实拍得不错,能从很多角度去了解过去那段历史。
具有史料价值的同时还兼具娱乐性。
主旋律能拍成这样确实是难得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