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子超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吗
“子超楼”是南京总统府的主要建筑,位于总统府中轴线北端。
这幢办公大楼是在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建。
林森字子超,且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所以人们习惯 称之为“子超楼”。
该楼于1934年开工,至1935年12月竣工。
“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
第一层,先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后成为总统府文书局的办 公室。
第二层是总统、副总统办公室。
朝南的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朝北的这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
第三层是国民政府会议室。
蒋介石在南京和重庆的总统府还在吗
建筑风格 总统府建筑于民国元年六月一日开工兴建,至民国八年三月竣工,整栋建筑物是以正大门入口小楼为基础,一层一层紧密相连,结构严谨,造型对称,设计精细。
总统府内随处可见高耸的圆柱,雅致的雕饰,深邃的回廊,精巧的拱门,充分表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之建筑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遭受轰炸,严重毁损,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后,于次年重修完成,当时为庆祝蒋公六秩华诞,改称介寿馆,民国三十八年中央政府播迁来台后,便以此馆作为中华民国总统府,沿用迄今。
1、敞厅:挑高十六.五公尺的敞厅,厅内上方耸立环抱约两米余的高柱,柱顶雕饰,精凿细琢,美不胜收,光可鉴人的花岗石地板,融合了精良建筑技术和艺术创作的结晶。
厅分前后,前敞厅中央竖立着先总统兹公铜像供参观贵宾瞻仰致敬,后敞厅设有一座“T”字形楼梯,梯顶则为国父铜像衬以国徽及蓝白红三色光芒,庄严肃穆宾客来访时,多在梯前与总统合影留念。
2、总统办公室:位于总统府四楼,也是李总统担任副总统时即使用的办公室,旁边紧连着武官室与小型会客室。
在仅约九坪大的办公室里,摆设简朴,窗明几净,除了办公桌及两侧大型书柜外,另摆置一套小型会议桌椅,办公桌后方右侧竖立着一面国旗,左侧则为一面三军统帅旗。
桌椅旁有一座落地的地球仪,而墙边的书柜上放有李总统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攻读时所写的博士论文和蒋故总统 经国先生颁赠的一帧签名玉照,墙面并悬挂两面世界地图和中华民国全图,整个陈设简单、典雅。
3、总统会客室:室内色调淡雅柔和,布置简单朴素,为总统接待各国元首及中、外宾客之场所。
前壁中央有一座西式壁炉,古意盎然,对应的壁上有一幅国父赐赠总统蒋公的墨宝对联:穷里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
配合庄重典雅的摆饰,提供宾主最佳的会谈气氛。
4、大礼堂:又称介寿堂,是一个可容纳四百多人开会的场所,正上方悬有革命元老吴稚晖先生于民国四十一年八十八高龄时,亲题“介寿堂”三字的篆书匾额,挑高约八公尺的拱形屋顶结构精巧,两旁开启八个弧形天窗,会场四周衬饰着十二盏朴实典雅的壁灯,各项中枢重要庆典集会,包括茶会、介寿馆音乐会均在此举行,另外当外国元首访华时,亦在此设国宴招待。
5、介寿馆南北庭苑:介寿馆的中庭目前分成南、北两苑,分列于总统府东西向中央轴线的两侧,由于两苑位于馆楼之中心区,整个庭园绿地,不仅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享受与员工心灵休闲之处,而且对于局部微气候之改善,亦有相当之助益。
北苑之设计构想主要是源自我们的国花-梅花,以梅花的五花瓣为造型;而南苑之基本构想则是源自于国徽-十二道光芒,各以花岗石板做放射状同心圆图案花纹之处理。
而两庭苑中心则均以台湾稀有的保育植物-台湾油杉为精神指针,配合花台与鱼池水景设计,达到趣味与变化并以彰显松柏长青之意象。
古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品官分别对应现今哪些职位的官员
公务员级别 一级:中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全国政协主席 二级: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 书记处成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 最高法院院长 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三级:国务院各部部长 部党组书记 省委书记 省长 省人大主任 省政协主席 最高法院部级副院长 最高检察院部级副检察长 副书记 四级:副部级 副省级 最高法院副部级副院长 最高检察院副部级副检察长 省高院院长 省检察院检察长 五级:司长 厅长 地级市长 巡视员 六级:副厅级 副市级 助理巡视员 七级:处长 市局长 县长 调研员 八级:副处级 副县级 九级:科长 市处长 县局长 乡镇长 十级:副科长 股长 乡镇助理 副 十一级: 科员 县以下公务员 十二级: 办事员 及其他人员 最高行政首长对应的行政级: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省长为省级(部长级,或称省军级);副省级城市的市长为副省级(副部级);一般地市级行政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为行政级别为地市级(地厅级,或称地师级);县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为县级(或称县团级),但是直辖市下属的区、县享受地级市待遇(重庆部分县除外);基层政权乡镇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科级,直辖市的乡镇享受处级待遇,其他依次对应。
因此,实际上中国的行政区域和官员的行政级别,有正省(部)级、副省部级、地市级、副地市级、县级、副县级、科级和副科级共计8个层次。
清代官职对照 (1)、清总体情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2)内阁【相当于国务院的领导班子】: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
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
【这些宰相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3)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
【由于部比较少,所以这些堂官相当于主抓某线条的副总理兼部长】。
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相当与中央的直属机构】。
(4)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
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北京卫戍区】,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中央警备团】,权位尤重。
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
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大军区】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
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
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
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
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
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5)监查机构: 清朝沿袭明代设监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监察院长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则为总督、巡抚的加衔。
(6)地方行政: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大区书记】、【省委书记】,布政【省长】、按察【政法委书记】两使为督、抚的属官。
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省军区司令】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地委】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
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
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市委书记】、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
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委书记】、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
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8、 清朝官制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虚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副厅级加】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县处级加】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县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副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科级】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副科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股级】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副股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普通科员】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