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口号或名言警句有哪些
1、智力了命运,只要一个人在,他就是自主的.— 爱默生2、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 托马斯•胡德3、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你的珍宝4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 普朗克5、经营中的98%是有关人性,只要换位思考,将对方关心的利益想清楚了,凡事就迎刃而解。
—— 牛根生6、所谓七年之痒,就是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
—— 朱德庸7、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
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
—— 昆德拉8、人生虽然是短暂的,但假如我们思考人生的快乐,那也就会缓和人生的苦恼。
—— 沃夫拿格9、阅读不过是给大脑提供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为自己的思想。
—— 洛克
谁能告诉我,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意思……
——《教育领导学》个人课堂作业(十分钟陈述) 一、溯源——《荀子 宥坐》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①。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②。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③。
”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④!”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⑤。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⑥!”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⑦
”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⑧;功被天下,守之以让⑨;勇力抚世,守之以怯⑩;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译文〕:孔子带领弟子到鲁桓公祠瞻仰时,见到倾斜的器皿。
孔子向守庙人问道:“这是什么器皿
”守庙者答道:“这是专放在座右的器具。
”孔子说道:“我听说这种座右的器皿,空着时就倾斜,盛水适中就端正,盛满了水便整个倒翻过来。
”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往里灌水!”学生们舀水灌了进去。
果然水适中时便端正地立起,全盛满时,它便整个倒翻过来;水流尽时,它又像开始那样倾斜着。
孔子看了,叹息说道:「唉
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子路疑惑,进一步向夫子问道:「要保持满而不覆的状态,有什么办法吗
」孔子借题发挥,告诫他的学生说:「只有做到智高不显锋芒,居功而不自傲,勇武而保持以小心,富有而不夸显,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保持长久而不致衰败。
这是所说的谦抑再加谦抑的方法啊
」相类似的问题有当代也有人问过答过(黄炎培-,窑洞对)。
〔注释〕①鲁桓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名允,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
在位十八年,卒谥桓。
欹(qī)器:一种盛水的器皿,不太容易放平。
②盖:句首语气助词。
宥:通“右”。
宥坐之器: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皿,用来警戒自己。
其作用和“座右铭”相似。
③指注入的水达到欹器中间的部位。
覆:翻倒过来。
④顾:回过头来。
⑤挹(yì):舀。
⑥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
吁:叹词。
恶(wù):疑问代词。
相当于“怎么”,“哪里”。
⑦子路:见《子路受教》注释。
敢:表敬副词。
持满:保持富有地位。
⑧知:通“智”。
守之以愚:保持愚拙的样子。
⑨被:通“披”,覆盖。
⑩抚世:盖世。
四海:整个天下。
“此所谓”句,意思是:这就是尽力抑制自己,以保持永远富足和长远不衰。
挹:通“抑”。
损:减少。
这则故事,在《韩诗外传》《淮南子 道应训》《说苑 敬慎》《孔子家语 三恕》等中都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
为什么古人对这则故事这么重视呢
二、哲理与启示 哲理与启示之一:“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的品质对人的发展尤为重要。
谦虚谨慎是一种为人处世的美德,这种美德不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都有好处。
一个人如果自满自足,就不会再接受新的知识和事物,更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自然也就不会再进步再提高了。
不仅如此,自满自足就必然骄傲,目空一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这样,与别人相处,就难以融洽和谐,或往往因小事缺乏宽容而发生矛盾。
这样,不仅不利于工作,而且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事业,最终走向失败。
自古以来,先贤圣哲,莫不这样认为。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 孟德斯鸠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 雨果 贵之而不骄者,义也(六韬,六守)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
—— 斯宾塞 满盈者,不损何为
慎之
慎之
—— 朱舜水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 冯雪峰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 培根 切忌浮夸铺张。
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 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莎士比亚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
—— 富兰克林 历史上无数的成功与失败事实,也证明了“满招损,谦受益”。
如果秦始皇能将欹器置于座右常怀忧惧之心,以其横扫六合、一匡天下的雄才伟略,秦朝至于那么短命吗
唐玄宗能将欹器置于座右常怀忧惧之心,还会有“安史之乱”吗
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了,但是历史是从来不能用“如果”来加以改写的。
关羽就是因为自高自大,轻视了自己的对手,以至败走麦城的。
谦卦:《易经》中有六十四卦,独一「谦卦」六爻皆吉。
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谦抑上更加谦抑,才是真正保持满而不覆的道理啊
《谦》卦,艮上坤下,《周易集解》:“郑曰:‘艮为山,坤为地。
山体高,今在地下,其于人道,高能下,下谦之象。
’”再看爻辞,提出“谦谦君子”的概念,告诫人不光要谦虚,还要有声望、勤劳,发而谦虚这样的谦虚才大有作为。
《彖传》也用天道、人道、地道来讲,说明地位愈高愈要卑下的道理。
晚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谦道用得最好,为清代文治武功第一人。
曾氏深明这个道理并循循善诱自己的家人;谦光逼人,是他克敌制胜的法宝。
故百余年来各路英雄豪杰和市井百姓均把他引为人格楷模,也由衷地感叹:“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 哲理与启示之二:蕴含“中庸”思想 如果将“中则正”作为核心内容,寓意事应适中、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不偏不欹,“不满则不覆,不空亦不攲”。
《中庸章句》称:《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
完全一致,异曲同工。
追根求源,不难得知,攲器乃《中庸》之根,《荀子?宥坐篇》本是儒家《中庸之道》的渊源。
简言之,就是让弟子们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缘起。
欹器适中时便端正,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生活方方面面。
如与领导或下属人相处,过于疏远或是亲近过头,皆难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凡事皆需有度,过犹不及,确实如此。
哲理与启示之三:蕴含阴阳变化之理——周期律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盛则衰;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福兮祸所伏。
当福来临时,祸患可能也隐藏在其中了。
拥有名利地位人皆欢喜,殊不知,身居高位、名声显赫,此亦是福。
因为任何事物若过分突显、暴露或张扬,便易招来妒忌、诽谤、陷害等不祥之事,祸患也常起于此。
历代总有“满则覆”的警句和名言。
同样“虚则攲”亦可告诫世人,空空如也,难以“自正其身”
附:相关知识——欹器的研究 1.历史文物角度 欹器的出现大约始自西周初期,《物原》说:“周公作欹器”。
古代鲁国视为国宝的“欹器”,到汉代已经失传了。
魏、晋之际,杜预曾于公元260年时把它重制出来,又失传了。
晋代曾最早推算出圆周率为3.1416的刘徽又进一步作了《鲁史欹器图》并加以说明。
可惜以后欹器的仿制品和图样又都失传。
到南北朝及隋唐时又有人把它重制成功。
其中,北朝的西魏文帝也把改制后的欹器放在前殿,用来提醒自己。
可是,这些后来接着又都失传。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对欹器,系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由造办处呈做。
不久之前,在西安半坡村等处距今5600年至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一种口小、腹大的尖底陶罐。
罐腹两侧有两个可以系以绳索的“耳环”,这尖底陶罐在力学上有极其巧妙的设计,是重心可在支轴或支点上下变化而稳度也随之变化的装置。
当空罐的两耳系于井绳上未汲水时,它的重心略高于两耳环联线所形成的支轴,于是罐口就向下倾斜,符合“虚则欹”的要求。
2.力学角度 巧妙地利用了重心位置与稳度相关的力学知识。
高云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欹器的原理及设计,《力学与实践》1999年第21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10月举办“解开国宝之谜,复现古人欹器”力学设计制作竞赛。
中学物理课演示重心,“欹器”——录像片。
这种翻斗式的容器有很广泛的用途,例如矿山的矿车,某些厕所里一种定时冲洗的翻斗,以及气象观测雨量计内的计量容器等等,都是根据这种构思设计的。
3. 教育角度:以物寓理,寓教于物 我们从故事中看到了一个“以物寓理,寓教于物”的成功的现场教学案例。
这则故事主要是通过“欹器”所表现的特性,“虚则欹,中而正,满而覆”这一关于重心与稳度的物理现象,从物理中抽象出哲理。
孔子利用它“现身说法”、现场教学,对学生进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育。
以物寓事、寓事于物、警世育人的哲理蕴含在相关的事物中,名言其物,实寓于理,再现于人,这种寓教于物的教育方法形象、直观、生动,针对性强、很具说服力。
所以有从古到今,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不少人把欹器作为宥器,成为工作与生活中的座右铭,随时警示自己从吸取教训,完善人格。
(04\\\/05\\\/2010)
南京人的口头禅是什么
啊'' 洋盘:神气、得意的样子。
抠啬。
胎气:大 漏脸:出风头。
兴:神气十 无歹:差劲,多用以形容人品不好。
赖白儿:赖皮。
我阁:差意。
歹:多。
一豆儿:少。
兮兮:助词,如神经兮兮、二五兮兮。
甩料:骂人语,指乱出风头或办事缺德,或反映行动迟钝。
能豆儿:逞能意,南京人多以“二亩地就出你这个能豆儿”语讥讽人。
二糊:笨。
刷刮:办事利索、快当。
古漆:意指深色,不发亮,如“看你身上脏的,古漆多厚的”。
拿乔:拿架子。
如“看你拿乔的呕
” 犯嫌:讨厌,如“这个人真犯嫌”,即这个人真讨厌。
讨喜:被人喜欢。
蛮好:正好、很好。
打脚骨拐子来气:很生气。
来气:一般生气。
来事(发丝音):会出点子、想办法。
兴得一头核子(核发户喜):得意忘形。
哈:阿臾奉承意,如“他就会哈老板”。
浓冬:笨、累赘,如“这个人真浓冬”。
雷堆、雷大妈:均指笨。
盖得勃儿:好。
通吃:统统、全部都好的意思,如“你这次考试如何
”“通吃
” 邪头八角(角发旮音):指言行不端。
二五郎当:马虎。
脏污:蛮横无理。
少一窍:不聪明。
猪头三:饥人用语,称胖人。
芦柴杆儿:形容某人干瘦。
老白儿:朋友。
挺尸:懒,不肯起床。
死;口语中用“死”字时,多表示“非常”、“特别”意,意为到了极点。
过世:人去世、死。
翘辨子:贬语,指人死。
光郎头:光头、秃头。
耳朵毛子:旧指妇女剪的一种短发型。
巴巴头:妇女的一种发型,即把头发梳拢,打结于脑后。
哪块:哪里。
这块:这里。
老车(发菊音):老练、纯熟。
如“他做事真叫老车”。
拉呱:脏、邋遢。
异怪:令人作呕。
玩把戏:耍手腕。
马即:立刻、马上。
出:奸滑,如“这个人太出”,即这个人太奸滑。
小奸小坏:形容人耍小滑。
孬好:好和坏,如“不管孬好,能用就行”。
歹怪:巧合、巧遇、碰巧。
装(发肿音):贬义词,指贪吃。
行瘟:无精打采。
夹巴螺丝:乱插嘴。
烧包:卖弄、炫耀。
咂味:取笑。
笃定:即稳拿,很有把握。
糊里巴涂:糊里糊涂。
沓:说,如“随口一沓,他就信了”。
丧德:缺德。
嘀嗒:交往、罗嗦意。
透鲜:适意、惬意。
砸锅:坏了事。
楼:差、不行。
哨:咕叨、夸夸其谈。
邪头邪尸:刺头,不走正道的人。
花干儿:沾花惹草之徒。
搬家家:一种儿童游戏。
癞蟆古子:蟾蜍。
恶癞:恶心、不好看。
刮白儿:拉家常。
抄:急。
须:急,如我“须死了”,即“我急死了”。
十达:不正经,如“你少十达”。
胖兮:长相好看,轻佻语。
刷:打。
“刷你一个儿光”。
刷色:丢脸,如“这事真叫我刷色”。
牙疼话:即无关痛痒的话。
二哥:贬义词,六十年代中期较流行,专用对农民的戏称。
挑高箩的:收破烂的人。
鸡头果:小,小东西,如“这孩子真象个鸡头果”。
颗颗:疙瘩。
十三拳头高:形容人矮。
誊嘴:接吻。
啬:吝啬、抠,如“阿狗爹啬死了”。
不成猴子耳朵;不象样,如这个人做事简直不成猴子耳朵”。
翻秋:没事找事做,讥人语。
翻尸倒骨:贬义词,意为闲的无聊而滋事。
和尚道士:无正经事,游手好闲,如“张三一天到晚和尚道士的”。
老混:耳光,如“打了他个老混”。
揉(发四声):买账、理睬,如“我揉都不读你”。
二报:打小报告,如“他来个二报,够你受的”。
救火龙:救火、消防车。
关于理性的重要性的名言
1、爱情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享受,阳性的,严肃的享受;肉欲是街头巷尾出卖的,庸俗猥琐的享受:两者是同一事实的两面。
—— 巴尔扎克2、别的动物也都具有智力、热情,理性只有人类才有。
—— 毕达哥拉斯3、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康德4、以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5、棍子打人骨头疼,理性拿人心尖疼—— 民谚6、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 黑格尔7、照耀人的惟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惟一手杖是良心。
—— 海涅8、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 彼得•阿柏拉德9、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 高尔基10、我的理性没受过弯曲和折叠的训练,能够那样做的只是我的膝盖—— 蒙田11、信念是有益的,但它不具有真理性—— 乔•桑塔亚那12、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
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
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
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 康德13、理智——对欲望盲从的可怜人,和对理性倾耳的认真的人同样正确。
—— 福楼拜14、热爱书籍吧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的人。
唯有这种人能真诚地热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衷心地赞赏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 高尔基1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马克思16、理性和判断力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泰西塔斯17、一个理性的动物,就应该有充分的果断和勇气,凡是自己应做的事,不应因里面有危险就退缩;当他遇到突发的或可怖的事情,也不应因恐怖而心里慌张,身体发抖,以致不能行动,或者跑开来去躲避。
—— 洛克18、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 乔•拜伦19、理性为感情所掌握,如同一个软弱的人落在泼辣的妇人手中—— 萨迪20、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 纪伯伦21、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
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 黑格尔22、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 纪伯伦23、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 狄德罗24、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言语反而支配理性。
—— 培根25、青春应该是:一头醒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
醒智的狮,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为理想的美而燃。
—— 哥白尼26、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 康德27、就像太阳接近清晨的大门,它先打开天空的一只小眼,驱散黑暗的精灵,照亮了一只雄鸡,唤醒了云雀去唱早祷诗,然后慢慢地给云朵涂上一圈金边,从东山后面探出头来,伸出它的金角,就像摩西因为看到了上帝的颜面而被迫用面帕罩住的额上的金角一样;正当人在讲这故事的时候,太阳升高了,露出了它美丽的脸和全部光明,然后它照耀一整天,常常有乌云遮蔽,有时又下大雨小雨,像落泪一样,很快就又落山了:人的理性和一生也如此。
—— 泰勒28、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 莎士比亚29、要知道,人们所发现的,或上帝和自然之仅赐予人类的所有美好的事物、理性和全部满足,所有快乐的感觉,都在于三个词:健康、安宁和称职—— 波普30、想像,这是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 狄德罗31、知性上的本能与理性是格格不入的—— 大雅各比32、人和兽的区别:人有理性,兽无理性。
人的爱不只是生理上一时的冲动,而是爱能在他们的精神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子。
—— 谢觉哉33、友谊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
—— 培根(英国)34、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唯一手杖是良心—— 海涅35、一切有理性的动物,都会无聊。
名人名言 —— 普希金36、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就不能得到发展。
—— 卢梭37、鬼火引导人生之路,行至一半理性才点燃起灯火—— 普菲费尔38、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 黑格尔39、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 莎士比亚40、世上最无谓的事就是按钟声安排自己的行动,而不按照正常的理性与智慧的裁夺。
—— 拉伯寺41、科学既是人类理性最高贵的花朵,又是物质福利的最可靠的源泉。
—— 贝尔纳42、诗是成熟的理性—— 歌德43、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
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
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了;已经不再是百里香或仙唇花了。
同样,人们属于他自己的作品。
他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要培养他的这种消化能力。
—— 蒙田44、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 康德45、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 海涅46、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 波普47、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 彼得•阿柏拉德48、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
—— 休谟49、偏见缠住了人的性格,就无法克服,因为它们成了人本身的一部分,无论证据,常识还是理性都拿偏见毫无办法—— 歌德50、书是一种活的声音,它是我们永远尊重的理性代表。
—— 佚名51、时间比理性创造出更多的皈依者—— 汤姆•潘恩52、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53、无理性不一定不理智—— 刘易斯•纳米尔54、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
—— 罗曼•罗兰5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 康德56、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反而支配理性。
—— 培根57、没有理智决不会有理性的生活。
—— 斯宾诺莎58、数学知识有三个不同于其它知识地主要特征:其一是数学知识比其它知识更清晰地使其结果具有真理性;其二是数学知识乃是获得其它正确知识地必经的第一步;其三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并不依赖于其它知识。
—— Schubert,H.59、时间比理性创造出更多的皈依者—— 佚名60、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 诸葛亮61、在人类中,秩序起着支配作用,这就证明了理性和道理最为强大—— 沃夫拿格62、理性的第一规范是自然法则—— 凯姆庇斯63、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
—— 莎士比亚
急需要罪犯改造格言
铁窗外的天空依旧明净 风雨后的世界仍然精彩
南京云锦简介
南京云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
有“寸锦寸金”之誉,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
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
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位于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9年8月《地理标志产品云锦》国家标准在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
南京云锦研究所被国家质检总局核批为首批地理标志使用企业,以及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南京云锦是至善至臻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
吴村梅有一句诗就是用来描写南京云锦的:“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
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 “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云锦团龙云锦团龙格。
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
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
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并誉为 “二大名锦”)。
云锦的“锦”字,是“金”字和“”字的组合,《释名·采帛》:“锦,金也。
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
故惟尊者得服。
”这是说,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
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大人每称之曰:‘计部叹巧妇之炊,冏寺羡空群之顾,首山无庚癸之诺,埛野多云锦之胯。
’”南京云锦是一种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的丝织工艺品,它历史悠久,纹样精美,配色典丽、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
对于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我们仅限于原生态的继承和保护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让云锦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1] 云锦来历“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南京云锦南京云锦这是清朝诗人吴梅村赞美云锦的诗句(但诗中的“云锦”不是指一块布,它不作名词)。
其实,明代时并没有云锦这个词,当时进入皇家的缎子称库锦、库缎和妆花。
而云锦一词,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苏州“云锦织所”,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出自于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
由于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云锦”一词才开始流传。
2历史发展编辑云锦起源于距今1500多年的六朝。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贡品,是皇家衣饰的主要用料。
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亦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南京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
南京丝织业最早可追溯到三国东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时期,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末年,大将刘裕北伐,灭秦后,将长安的百工全部迁到建康(今南京),其中织锦工匠占很大比例。
后秦百工中的织锦工匠继承了两汉、曹魏、西晋和十六国前期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
公元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
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用品。
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
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
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
南京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
1949年后,政府先后投资几千万元用于恢复和保护云锦,南京市云锦研究所还成功地科学复制了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等,但云锦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过50人。
云锦过去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劳伦斯·许设计的云锦库缎晚礼服劳伦斯·许设计的云锦库缎晚礼服现代云锦继承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格而有所发展,传统品种有妆花、库锦、库缎等几大类(见“妆花”、“库锦”、“库缎”),库金、库锦等等以清代织成后输入内务府“缎匹库”而得名,沿用至今。
妆花类织物是代表云锦技艺特色和风格的品种,图案布局严谨庄重,纹样造型简练概括,多为大型饱满花纹作四方连续排列,亦有彻幅通匹为一单独、适合纹样的大型妆花织物(如明、清时龙袍、炕褥毯垫等),用色浓艳对比,常以金线勾边或金银线装饰花纹,经白色相间或色晕过渡,以纬管小梭挖花装彩,织品典丽浑厚,金彩辉映,是云锦区别于蜀锦、宋锦等其他织锦的重要特点。
1949年后,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创新品种,如雨花锦、敦煌锦、金银妆、菱锦、装饰锦及台毯、靠垫等,供应蒙、藏兄弟族服饰和书画装裱、旅游纪念品、外贸等的需要。
截止2009年,了解云锦的人很少,即使是南京人亦是如此.关于云锦的书则更少,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南京云锦》,倒是既可以满足欣赏者的好奇,又可以作为云锦研究者的案头书。
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称赞这本书“把云锦的美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截止2009年,南京生产的云锦除出口做高档服装面料及供少数民族服饰、演出服饰外,又发展了新的花色品种,如云锦台毯、靠垫、被面、提包、马夹、领带、挂屏、手机套、桌旗、云锦笔筒、名片盒等日用工艺品。
40多年来,南京云锦的科研人员经过努力,把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织造工艺逐渐恢复,并搜集整理了云锦图案和画稿,培训艺徒,恢复了失传品种“双面锦”、“凹凸锦”、“妆花纱”等,复制了汉代的“素纱禅衣”、宋代“童子戏桃绫”、明代“妆花纱龙袍”等珍贵文物,并征集收藏了900多件云锦实物资料,为南京云锦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南京云锦又面向市场,开发了服饰、工艺画屏、日用饰品等众多工艺礼品及消费品,受到市场的欢迎。
3独特工艺编辑云锦的诞生应归功苏州的缂丝,它实际是苏州缂丝衍生出来的附属品。
南京云锦工艺独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
云锦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通经断纬,挖花盘织,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
由于被用于皇家服饰,所以云锦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云锦是用金线、银线、铜线及蚕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用来织造的,比如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每个云锦的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 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南京云锦,南京云锦龙袍(局部)南京云锦龙袍(局部)技艺精绝,文化艺术蕴义博大精深。
色彩艳丽,晕色和谐,民族纹样,奇异变幻,自然天成。
它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
皇帝御用龙袍上的正座团龙、行龙、降龙形态,代表“天子”、“帝王”神化权力的象征性。
与此相配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十二章纹,均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统领四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性。
祥禽、瑞兽、如意云霞的仿真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纹饰,以及纹样的“象形、谐音、喻意、假借”等文化艺术造型的吉祥寓意纹样、组合图案等也无一例外。
云锦的纹样图案,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的设计思想是:“权、福、禄、寿、喜、财”六字要素,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与热情向往。
这就是南京云锦纹样服饰不但具有珍稀瑰宝、昂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它亦是雅俗共赏、典藏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象征。
4配色艺术编辑“锦”,并不只因其材料考究、制作费工而贵重,更重要的是:它是用美丽的五色彩丝织出优美的图案花纹,是一件精美华丽的丝织艺术品。
《六书故》云:“织彩为文曰锦”;李时珍《本草纲目》“锦”的释名说:“锦以五色丝织成文章,故字从帛从金……”可见,优美的纹饰和华美的色彩装饰,是构成“锦”华贵的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彩锦生产,有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襄邑织文和东汉时期起始闻名的川蜀织锦,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很高的著名彩锦。
唐、宋以来,彩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除重视纹样的创造外,色彩的配合装饰也被看做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和意匠,极其重视而考究。
在色彩装饰上,各个时代的彩锦,有其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如唐代的彩锦,配色浓丽而典雅,具有一种明朗而健康的气息。
宋代的彩锦,配色淡雅而文静,给人以秀美而清新的享受。
元代的织锦,则由传统的注重配色转变为崇尚用金作主体表现,这在中国锦缎装饰上是一个极为突出的转变。
明、清两代的织锦,在元代盛行用金风气的影响下,既重视配色,又考究用金,两种装饰方法被兼收并蓄,形成金彩并重的锦缎装饰新风貌。
在色彩感情上,范冰冰出席戛纳电影节的云锦礼服范冰冰出席戛纳电影节的云锦礼服中国的传统向来爱好温暖、明快、鲜艳和强烈的积极色,不喜欢弱色和多次的间色。
因此,青、红、黄、绿、紫、白、黑,成为中国装饰用色上的主要色彩。
这从中国的民间刺绣、京剧的舞台服装、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宫殿式建筑的彩绘上,均可看到这种装饰用色的典型特色。
云锦的用色,也继承了这个民族装饰用色的传统。
在元代用金风气的影响下,结合御用服饰和宫廷装饰的具体实用要求,形成了自己的用色规律和装饰特色。
在封建社会里,作为御用高级织物的云锦,它的纹饰设计和色彩装饰必须服从于使用者的喜爱心理和特定环境的实用要求。
云锦是供帝王后妃服用的,因此它的色彩装饰必须能够显示出一种庄严、华丽、高贵、典雅的气派,方能适应于使用者的身份,协调于宫廷里的华贵气氛。
中国封建社会的宫廷建筑群中,有的特别庄严,专供朝见、祭祀等用;有的特别雅致,专供帝王读书、憩息;有的特别豪华,如专供歌舞、饮宴用的;有的特别绮丽,如专供帝王后妃居住生活。
在这些特定环境中,云锦就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衬托才行。
因此,这特定的使用对象和特定的使用环境,不仅决定了云锦图案的纹样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同时也决定了云锦配色的基本主调。
“远看颜色近看花”,是中国民间染织设计上掌握成品效果的一句名言。
它是说,一件好的染织设计,既要有优美的图案花纹,还须有动人的色彩装饰。
这是因为作用于人们视觉的第一眼效果,首先是色彩,然后才是花纹。
在云锦设计上,艺人也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跑马看妆花”。
“妆花”是云锦织物中色彩最华美、配色最丰富的织物。
骑在奔驰的马背上看妆花织物,只能是一瞬间的工夫,要给骑在马上的观者立即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主要是靠色彩效果起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云锦成品的艺术效果真是用这种方法去检验,而是说明云锦设计艺人,深刻地理解到色彩装饰在成品效果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了这个诀窍,就能够创作出很多图案优美而色彩又强烈动人的优秀作品来。
云锦图案的配色,主调鲜明强烈,具有一种庄重、典丽、明快、轩昂的气势,这种配色手法与中国宫殿建筑的彩绘装饰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就“妆花缎”织物的地色而言,浅色是很少应用的。
除黄色是特用的底色(只有皇帝的袍服和御用的装饰织料才能使用黄地色)外,多是用大红、深蓝、宝蓝、墨绿等深色作底色(也有用黑色作底色的,但极少用)。
而主体花纹的配色,也多用红、蓝、绿、紫(包括酱色)、古铜、鼻烟、藏驼等深色装饰。
由于运用了“色晕”和色彩调和的处理手法,使得深色地上的重彩花,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形成了整体配色的庄重、典丽的主调,非常协调于宫廷里辉煌豪华和庄严肃穆的气氛,并对封建帝王的黄色御服起着对比衬托的效果。
在云锦图案的配色中,很多是根据纹样的特定需要,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处理的。
如天上的云,有白云、灰云、乌云……,如把云锦中常用的各种云纹按照生活真实的色彩去处理,其结果不但不能产生美感,反而破坏了图案整体配色的和谐。
在云锦纹样设计上,艺人们把云纹设计为“四合云”、“如意云”、“七巧云”、“行云”、“勾云”等等造型,是根据不同云势的特征,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把它理想化、典型化了。
它和生活中云的真实形态虽差距很远,但人们看起来却很容易识别出这是云纹的描绘,并且感到它比真实的云更美。
这就是艺术创造上典型化、理想化所取得的动人效果。
云锦妆花云纹的配色,大多用红、蓝、绿三种色彩来装饰,并以浅红、浅蓝、浅绿三色作外晕,或通以白色作外晕,以丰富色彩层次的变化,增加其色彩节奏的美感。
蓝色的云、绿色的云是违背生活真实的,但正如词中的“碧云天”一样,千年来脍炙人口,并没有人说它描绘得不真实,相反地却交口赞誉其传神。
云锦妆花织物上云纹的这种配色,也就是这个道理。
它不仅丰富了整个纹样色彩的变化,而且加以金线绞边,这就更符合人们对祥云、瑞气和神仙境界的想像与描绘。
五彩祥云和金龙组合在一起,表现出“龙”翱翔于九天之上,就更符合于封建统治者的心理,为统治者所喜爱。
又如生活中的莲花,有红色,有粉色,有白色;然云锦图案中的莲花,多用蓝灰或紫灰颜色表现。
云锦中“缠枝莲”的图案,应用是很多的,这是由佛教艺术影响而来。
宗教艺术常常要求表现庄严、沉着、宁静。
蓝灰和紫灰色的莲花,虽然是违背生活真实的,但它却符合宗教的要求,符合艺术的法则,因为这种配色适合于具体图案色彩变化的需要,因此人们承认了它,并且喜爱了它。
在云锦图案的配色中,还大量地使用了金、银(金线、片金,银线、片银)这两种光泽色。
金、银两种色,可以与任何色彩相调和。
“妆花”织物中的全部花纹是用片金绞边,部分花纹还用金线、银线装饰(“金宝地”织物,使用金银线就更多了)。
金银在设色对比强烈的云锦图案中,不仅起着调和和统一全局色彩的作用,同时还使整个织物增添了辉煌的富丽感,使之更加绚丽悦目。
这种金彩交辉、富丽辉煌的色彩装饰效果,是云锦特有的艺术特色。
云锦妆花织物的配色,之所以能够获得浓而不重、艳而不俗、对比而不刺激的庄重典丽效果,是由于它巧妙地运用了“色晕”的装饰方法和“片金绞边”、“大白相间”对比调和的处理技巧。
所谓色晕,就是色彩的浓淡、层次和节奏的表现。
色晕(亦叫“润色”)的具体运用,就是将图案的大朵主题花和某些块面较大的宾花,用深浅不同的色调,几重织出。
大朵的主题花,一般多用“三晕”表现。
较大块面的宾花,视花纹块面的大小和整体配色的变化需要,有用“三晕”表现的,也有用“两晕”表现的。
三晕,即分成三段层次的色阶;两晕,即分成两段层次的色阶,形成节奏分明、逐深逐浅的色彩层次,表现出花纹的立体效果和生动精神。
由于深浅色阶的过渡和变化,不仅减弱了地和花,或花与花之间色彩对比的刺激性,同时也增添了色彩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再加以“片金绞边”,使彩花更加显现突出;“大白相间”使对比强烈的色彩得以统一调和,因而使得整个纹样的配色,获得了庄重典丽、繁而不乱、明快醒目、统一和谐的优美效果。
色晕的运用,有两种方法,里深外浅的(如最里层晕色为大红、中层晕色为浅红、外层晕则为粉红),叫做“正晕”;外深里浅的,叫做“反晕”(艺人也叫它为“反绞”)。
正晕、反晕的运用,是根据纹样“显妆”的要求和整体色彩变化的需要来决定。
通常运用的,主要是正晕。
有时织品的地色为浅色,适当地运用一些反晕,则更能突出显妆的效果。
也有时在大片的正晕花纹中,有意识地穿插一点反晕的小花纹,可以起到“平中求奇”的变化效果。
一般说来,除特殊情况、特殊需要外,都是运用正晕表现为主,反晕只是作为陪衬和点缀而已。
如果不恰当地运用了反晕,艺人则叫它为“海绞”。
海绞的意思,就是不合法度的晕法,它在色彩的整体效果上是起破坏作用的。
色晕也叫做“润色”(简称之为“润”),分“两润色”和“三润色”两种。
两晕色(两润):深、浅红;葵黄、绿;玉白、蓝;古铜、紫;羽灰、蓝;三晕色(三润):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藕荷、青莲配紫酱;玉白、古月配宝蓝;秋香、古铜配鼻烟;银灰、瓦灰配鸽灰;枣酱、葡灰配古铜;深、浅古铜配藏驼。
这虽是一个不完全的材料,却是云锦织造配色在长期的实践中,锤炼出来的规律和经验。
色晕的口诀有多少
时间已久,无法查考。
过去师傅传徒弟,总要留一手看家本领。
代代相传,各留一手,到后来就所剩无几了。
5色彩分类编辑简介云锦使用的色彩,名目非常丰富。
如把明、清两代江宁官办织局使用的色彩名目,从有关的档案材料中去发掘,再结合传世的实物材料去对照鉴别,定可整理出一份名目极为丰富并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云锦配色色谱来。
清朝末年以后,民间云锦织造业常用的色彩约有数十种:赤橙色系属于赤色和橙色系统的有大红、正红、朱红、银红、水红、粉红、南红、桃红、柿红、妃红、印红、蜜红、豆灰、珊瑚、红酱等。
黄绿色系属于黄色和绿色系统的有正黄、明黄、槐黄、金黄、葵黄、杏黄、鹅黄、沉香、香色、古铜、栗壳、鼻烟、藏驼、广绿、油绿、芽绿、松绿、果绿、墨绿、秋香等。
青紫色系属于青色和紫色系统的有海蓝、宝蓝、品蓝、翠蓝、孔雀蓝、藏青、蟹青、石青、古月、正月、皎月、湖色、铁灰、瓦灰、银灰、鸽灰、葡灰、藕荷、青莲、紫酱、芦酱、枣酱、京酱、墨酱等。
6图案构成编辑简介云锦图案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枝”、“锦群”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