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闭合水准线路实训心得,500字,速度
在此引用如下: 测量实习总结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想到马上要去野外实习,说句实话,那天晚上挺兴奋而又激动的。
分好组后,凭借着班委的职位,我被荣幸的推上了组长的的位置,既荣幸,肩上的胆子又重了起来。
因为不再是一个人特立独行,我所担起的是一个组的重担,一不小心,害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个组。
被挂的滋味,我想谁都不想去尝。
所以,我要很小心的负起责任,尽心尽力,做好一个组长同时又是一个组员该做的。
就这样,进入了测量实习的第一天。
来到了陌生的环境,并没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相反,感觉很新鲜。
周围的环境很美,实习环境如此,理所当然,实习的心情自然很好,效果,不言而喻
第一天,实习的内容是导线测量。
最为组长,当然,考虑到的首先应该是组员。
先让他们去熟悉仪器,所以我自告奋勇的前去做控制点,说句实话,寻找控制点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轻而易举,要眼观大局,前后保持良好的通视,上一个点还要为下一个点做服务。
花费了将近一个上午的时间去寻找控制点,奔波在田野,悬崖边,很累很累,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必须要做的,没有控制点,后面的测量任务,全都无法完成。
休息了会儿,又加入到了他们测量的任务中,当我去看测量数据时,我发现大家没有用盘左盘右测,就提出了采取这种方法的意见,可是我善意的意见,被无情的驳回了。
因为不久前,索老师曾带过我在校园里做过控制点,当时就看到索老师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可是某个同学的固执,让我妥协了。
果然,悲剧来了,当我们测到公路,测量任务快要接近尾声时,正好被索老师撞个正着,看罢数据,顿时火冒三丈,我也被骂的连连点头,啥话都不敢说,毫无疑问,重测的结果正等着我们呢。
就在索老师刚走不久,大家就都在想着如何是好,于是好几个同学提出改数据的想法,因为重测就意味着又要重新辛苦一天,外面的太阳可是毫不留情的,悬崖边的大沟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但是,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这样马虎行事,其后果不堪设想。
就好比一座桥梁,本来桥墩之间放样为XX米,因为马虎,放样为其他数时,其受力情况必大受影响,所以桥梁的垮塌就会成为必然事件,其后果,无疑是后怕的。
所以,这次我并没有妥协,坚持己见,无可奈何,他们也只得听我的,就这样第二天我们重新进行了控制测量,处理好数据时,闭合差在限差之内,就这样两天的导线测量,圆满宣布成功。
第三天也来了,任务是水准测量。
虽然上次测量竞赛我报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没有拿到奖项,但总体感觉三四等水准测量还算简单吧。
任务也相对较为轻松,但是轻松并不是放松,我们还是边测边算,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误差控制在三等水准测量范围内。
采用的方法是黑红面尺法,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就这样,不慌不忙的,两天的时间里我们组,结束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任务。
第五天如期而至,任务是用全站仪进行碎步测量,要知道,我们组在与其他组不同的是,我们组的房屋奇多,这可加大了我们测量的难度,但是既然被分配到这块地方,就得执行,就必须的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我们全组的聪明才智。
从房屋到农田再到悬崖,我们测了260多个点,爬上爬下,好几次掉到了沟里,还有一次栽进了玉米地里了,悲剧!说句实话,确实非常累
可最终我们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碎步测量的任务 我们将测得的数据传输到电脑里,利用Cass软件进行软件绘图,这可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我的水平有限,于是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同组的一个电脑高手,对他来说,这个任务也是相当的棘手。
摆弄了电脑好久,也只是能将数据导入进去,至于绘图,他也是一筹莫展,因为数据实在太多,头都弄晕了。
草图在手,也是无从下手,只好将这个任务暂时先放一放,慢慢来,不能着急,越急就越容易出问题,越没有信心。
第七天,和第五天第六天的任务是相同的,都是地形图测绘,只不过,用全站仪测绘,是现代较为先进的,适用范围较广,而第七天的任务是用量角器配合经纬仪进行地形图测绘,是较为传统的方式。
但作为一种方法,掌握它也是必须的。
知识是无尽的,并不是“过时”的东西就不再重要,学习是思维的一种锻炼,往往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创新出更加先进的事物。
小组商讨如何开始时,遇到了一大难题,就是这个1:500的比例不好用,因为较大,需要好几张纸拼起来才能完整的反映整个地形图,想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最终把这个图纸的坐标给弄好了,并且把控制点也都展绘到图纸上了。
同时,还迎来了好多小组的借鉴。
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展汇,就当这个任务快要结束时,第八天的中午我们得到了索院长的慰问。
很是激动,向她汇报了小组的测量情况。
同时她又交给了我们第二组和第三组一个任务,去照顾生病严重的盛冯良,在和大家讨论后,我和第三组的王岩搭上索院长的车一起去了兰州。
照顾两天后,我和王岩被其他的同学给换下了,拖着一身的疲惫,本不打算回金牛山继续测量的,可是考虑再三后,还是觉得既然测量,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还是应该要坚持一下子,善始善终么
小伙子,这点苦都吃不了,那就不叫小伙子了
搭乘着汽车我们又来到了实习基地,站在远处,我看到了我们小组的同学们,一个个十分认真的进行坡度测设。
那种专注的表情让我甚是感动。
一和他们在一块儿,他们就问这问那,关心盛冯良的病情如何如何。
同学之情如此,足矣
很快,我又和他们一块儿进行测量了,那种感觉很充实。
很快乐。
还是同学最好。
这是我一直心存的小想法。
十天的测量就这么结束了,很快,仿佛转眼间就没了。
一路上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友谊。
我很满足。
通过这次测量实习,让我对实验仪器更加的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虽然皮肤被晒黑了,但收获的却是我终身受用的,实习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心得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准仪各部件的及作用。
2.的安置、、瞄准、精平与读数。
3.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4.掌握路线的观测、记录和检核的方法。
5.掌握的闭合差调整及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训安排3~4学时,实训小组由6~7人组成。
2.实训设备为每组一台,2根,脚架1个,记录板1块,记录表格。
3.实训场地选定一条,包含5个水准点,其中第一点(A点)作为已知点,每组点号不同。
4.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至B、C、D、E点,然后再测至A点。
根据已知点高程(或假定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并检查是否超限。
如外业精度符合要求,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待定点B、C、D、E的高程。
各测站的操作可以轮流进行,其余同学必须确认操作及读数结果,各自记录、计算在记录表中。
三、方法与步骤 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第1测站安置在A点与B点之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视距约为20~40米,粗略整平水准仪。
2.后视A点上的,精平,用中丝读取后尺A读数,记入表中。
前视B点上的,精平并读数,记入表中。
然后立即计算该站的高差。
3.变换仪器高,重复第2步操作。
两次测得的高差值相差不得超过5mm。
4.迁至第2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点。
5.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并检查是否超限。
6.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四、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弄清每一个测站的前视点、后视点、前视读数、后视读数、转点、中间点的概念,不要混淆。
3.在路线水准测量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地测量转点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认真记录计算,一旦有错将影响后面的所有测量,造成后面全部结果错误。
4.分清测量路线、测段、测站的概念。
每个测段、每个测站的记录和计算与路线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不要混淆。
要搞清各自的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
5.水准尺一定要放在水准点上,不要直接放在地上。
5.每一站要变换仪器高度测2次。
7.粗平时先合拢脚架对其长度,再撑开脚架架在平地上;连接仪器,使三个脚螺旋位于中间,望远镜与视线等高;先固定一脚,移动另两脚,同时观察圆水准器,使气泡位于中心即可;然后调脚螺旋,注意同时同方向旋转。
8.精平时使用微倾螺旋,看长水准器(望远镜左侧),先看外面再看里面,每次观测长气泡都要调整,但此时不调脚螺旋,只调微倾螺旋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专用周总结
我也是个的,写这个实训报告应该是上个的事了,但当了差不15页(老师要求的),其实 大部分都是照着材料抄的。
但是,还是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老师一般就看你精华的东西,不会看你的长篇大论,because 大家都长篇大论。
内容里最好是画个图,就是画你们测量的一个地方,把数据记录下来,然后画个图,写好数据高差什么的,,,(这里可以占一页,爽吧)。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材料,几乎都可以抄上去,然后再写点自己的东西, 就可以交卷了
共同进步,自己学到多少才是最重要,实训总结啥的都是浮云,虽说必写,但前提是自己的弄懂了
《工程测量实训周小结》正文开始>> 实训目的: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3、掌握路线工程测量基本工作:中线测量和纵断面测量。
4、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训内容及步骤: 本次实习共计一周,实习的主要地点主要是学校周边地区和校园内。
本次实习采用教学与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先由老师教授实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要求,然后同学们出去实习,完成当天安排的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安排主要有:(1)普通水准测量(2)四等水准测量(3)纵断面测量及绘图(4)场地抄平测量及绘图(5)闭合导线测量及绘图。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
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BMi,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
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
以已知高程点BMi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
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2)计算高差。
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
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
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我们按时完成了实习计划,而且完成情况很好。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
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将树叶拨开继续测量。
还有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调平和对中都需要做好,这直接影响你的测量结果。
测量学教学实习是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验教训:1)、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2)、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3)、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4)、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的影响很大;5)、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实训心得(总结):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从这七天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话,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溃不成军,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测量学中;二、令人难忘的一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
感谢老师的辛苦教导,学子们会努力学习
.......
附合水准路线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附合水准路线是测量学的术语。
从某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连测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由某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回到原来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急求一篇测量实训报告,最少1500字,谢谢啊
一.实习时间: 。
。
。
。
。
。
。
。
。
。
二.实习地点: 。
。
。
。
。
。
。
。
。
三.小组成员: 组长:。
。
。
。
;组员:。
。
。
。
。
。
。
。
四.指导教师: 。
。
。
。
。
。
。
。
。
。
五.实习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习设备: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塔尺,三脚架,盘尺,半圆仪,测钎,直尺,50*50图纸等。
七.实习内容 1. 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2. 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绘图。
八.实习步骤: 1. 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
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 Hi=HA+a HB=Hi-b (2)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1)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九无法测出其高差。
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
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而可得其高程。
3)水准测量的检核 计算检核: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
测站检核:对每一测站上的每一读数,进行检核,用变更仪器法进行检核。
变更仪器法要求变更的高度应该大于10cm,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mm。
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应该大于你容许值,即 ,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检查水准测量手簿;填写已知和观测数据;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最终结果见附表。
2.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
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角度检核条件: 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 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
坐标增量检核条件: 上述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③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6-3所示。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测角: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DJ6经纬仪测两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时,取其平均值。
3)量边:点间距离已经给出,无需测量。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 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角度闭合差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式中 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 不等于理论值 ,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 ②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 > ,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 ≤ ,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③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 ④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 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 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4-18)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①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②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 、 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y,即 ③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WD=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图根导线的WKP为1\\\/2 000。
如果WK>WKP,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WK≤WKP,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④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的原则是将Wx 、Wy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即 ⑤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即 3.碎步测量: (1)碎步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2)经纬仪测绘法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
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
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3)立尺。
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
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上丝和下丝读数,计算式间距;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5)记录。
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
6)计算。
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
7)展绘碎步点。
4.绘图,如附图所示。
九.实习中引起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 1. 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
(2)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
(3)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情形:闭合导线A-B-C-D-E-F-A,用全站仪先在A点架仪器,分别照准F点和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其读数相减(不够减要要加上360°),盘右再测量一次,同样计算角度。
求角度平均值。
然后各点架仪器,测量各边距离。
再联测已知边的角度。
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步骤: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分配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4,坐标增量计算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
什么叫做复合水准测量什
是符合水准,就是从一个已知点经过一系列的未知点之后到另一个已知点的水准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