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去年的树》读后感 急
同学们,你道《去年的树》这个吗
这个故事可感。
我读了这个故事被小鸟珍视友情、遵守诺言的品质所感动了。
故事中的一只鸟和一棵大树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年冬天,小鸟要去南方过冬了,临别之际,它们约定:来年春天再相见,小鸟再来为大树唱歌。
春天到了,小鸟为了这个约定,从南方飞回来了。
可物是人非,树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截树根在无声的哭泣。
为了找到好友,履行承诺,它四处寻找,从森林找到锯木厂,从锯木厂找到村庄,再找到小姑娘家。
当她历经艰辛找到小姑娘家时,却眼睁睁地看着树做的火柴已化为灯火,但小鸟还是没有忘记诺言,它在灯火旁唱起了去年它唱给大树听的歌,一遍又一遍,久久不肯离去。
从小鸟身上,我想到了我们人类。
人类是高等动物,可是许多时候,有些人的高等竟比不过一只鸟。
薄情寡义的、虚情假意的、背信弃义的、见利忘义的。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让我记住一直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的小鸟。
我想,有时候我们人类的确应该学习一下小鸟的这种品质
去年的树怎么写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读后感(不写简介)。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棵大树是一对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鸟儿必须飞回南方去过冬,鸟答应树第二年春天还会回来给树唱歌,鸟儿说完就飞走了。
春天又来了,当鸟儿飞回来的时候,发现树不见了,鸟儿一路打听来到了一个小姑娘家,小姑娘告诉他火柴燃烧的灯火还在,于是小鸟在灯火旁边唱起了去年给树唱的那首歌。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友谊在人们的世界里是最伟大的。
去年的树读后感200字四年级时,我学了一篇叫《去年的树》的课文。
文章讲的是:树和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鸟儿要回南方时,答应明年回来还给树唱歌,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时,却发现树不见了。
他四处寻访,问了树根、门、小女孩,知道树被做成了火柴,于是小鸟信守承诺,对灯火唱了去年唱的歌,就飞走了。
《去年的树》让我想起了宋庆龄的故事:一天,宋耀如一家刚要去伯伯家,他的二女儿宋庆龄想起了今天小珍要来她家教她编花篮。
宋庆林对爸爸说:”今天小珍要来我家,我就不去伯伯家了。
“这两个故事让我领悟到:做人要遵守承诺,才能有更多的朋友,不遵守诺言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读后感 200字
人教版 《去年的树》读后感读了文章后,我被小鸟这种诚实、守信的精神所感动。
课文主要讲了:一只小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小鸟天天给树唱歌,树也为小鸟遮阴挡雨。
冬天要到了,鸟儿要去南方过冬,他们约定好明年小鸟一定回来再给树唱歌。
冰雪融化,春暖花开,春天来了,当鸟儿再来找树时,树去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根悲伤地站在那里,小鸟问了很多人,飞过了很多地方,经历了很多磨难,最后知道了树变成了火柴,点燃了灯火。
小鸟给灯火唱了去年给树唱的歌,就飞走了。
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小鸟的诚实和守信,虽然树被伐木人砍倒了,但鸟儿把灯火看成了树的化身,她给灯火唱了去年的歌,然后恋恋不舍地飞走了。
做为人类,我们更应该守信用。
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就是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下,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砍掉了樱桃树,而得到了父亲的鼓励和表扬。
最后成为了美国总统。
可见诚实和守信是多么重要啊
我们国家还把诚实、守信定为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我们小学生更应该以诚实守信为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但要努力学习,而更要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把它作为人生道路上的基石。
我爱这只小鸟,我更欣赏小鸟这种诚实、守信的品格。
小学课文去年的树读了这篇童话有什么感受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原创],共79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为使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我在假期里借阅了第七册语文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计划:一、基本情况本班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人。
根据上学年抽考的情况来看,全班参考10人,均分67分,及格8人,及格率80%,优生5人,优生率50%。
二、教材理解1、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按专题编组。
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本册教材改变以往几期将每课词语列在书后,而是将每篇课文的词语列在每组课文后为“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2、教材重难点①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朗朗训练、默读训练。
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②学会写书信。
③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目标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造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本册的2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
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
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四、教学策略:1、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
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
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
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
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
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本计划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干事创业、放开手脚抓质量为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而努力奋斗。
6、给学生推荐读课外书《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时间教学内容18.25—8.291观潮29.1—9.5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39.8—9.12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49.15—9.19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59.22—9.26语文园地二9巨人的花园69.29—10.3国庆假710.6-10.10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810.13—10.17语文园地三13白鹅910.20—10.2414白公鹅15猫16母鸡1010.27—10.31语文园地四17长城1111.3-11.7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1211.10—11.1420古诗两首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311.17—11.21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1411.24—11.28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1512.1—12.5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1612.8—12.12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1712.15—12.19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1812.22—12.26期末复习1912.29—08.1.2期末复习201.5—1.9期末考试1观潮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
a、导人。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声音、形4k)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
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深悟“奇”,回归整体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二课时读文,理清层次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积累,课外拓展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
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激趣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
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
(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晶位语言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
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
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外延伸,拓展视野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3鸟的天堂学习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揭题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精读大椿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