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升国旗读后感
升国旗的心得体会 篇一:升旗仪式心得 升旗仪式鼓我心 又到了周一的升旗仪式,我异常兴奋,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有着特殊意义的升旗仪式,在这一天,我将作为升旗中队的一员站在领操台上,俯瞰同学,仰望国旗。
在这个阳光明媚,白云朵朵的天空下,同学们在大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升旗仪式的开始。
只见升旗手昂首挺胸地走到了国旗台上,他们身披绶带,手带白色的手套,站在那里威风凛凛;礼仪班出旗了,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升旗手,升旗手小心翼翼地接过五星红旗走到旗杆下准备升旗。
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升起。
只见台下的同学们个个神情严肃,脸上带着庄重带着幸福齐刷刷对着红旗敬礼。
望着那徐徐上升的国旗,望着那迎风飘扬的国旗,望着那在空中舞动的国旗,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
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几十年前中国的满目疮痍——那皇家园林被烧为平地和血腥南京大屠杀的悲惨,那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这面红旗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想起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告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壮丽的场面和旺盛的士气,那激动人心的泪水和欢呼,中国人们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我们脖子上佩戴的红领巾是用无数英雄的鲜血染成的,也是国旗的一角。
我站在红旗下向天空望去,蓝蓝的天空,衬托着白云,五 星红旗就好像一团火焰,带给我们温暖,照亮了大地。
国旗啊
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最耀
课文《升国旗》读后感是什么
课文升国旗读后感清晨,我随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参加升旗仪式,倾听着雄壮的国歌声,目送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我最喜欢参加升旗仪式,喜欢听国旗下讲话。
因为在这神圣肃穆的时刻,我能学到许许多多。
从国旗下讲话中我知道了60年前,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从那时起,五星红旗在中华大地上已经迎风飘扬了60年,那熟悉的国歌声也在神州大地上唱响了60年。
这一切,伴随着我的父母成长,如今又成了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从国旗下讲话中我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翻越雪山,走过草地,和敌人浴血奋战,牺牲了多少革命志士的鲜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胸前的红领巾时时在提醒我,这生活来得太不容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作文从国旗下讲话中我感受到了抗战胜利,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恢弘气势,战士慷慨激昂,人民欢呼雀跃。
中央领导致电庆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为胜利喝彩,为即将到来的和平生活喝彩
从国旗下讲话中我知道了中国在日益强大,奥运会得以顺利举办,骄人的成绩向世界证明:我们早已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得老远;神舟飞船得成功发射圆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升国旗的感悟
黄继光概述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19日),原名黄际广,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营讯员。
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目录[隐藏] 简介 [战场就象一只钟表] 背景 故事 《黄继光》课文 《黄继光》读后感 黄继光纪念馆 黄继光(1930~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编辑本段]简介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
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
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
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
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牺牲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
敌人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
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他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人,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在中江县还有黄继光纪念馆. [编辑本段][战场就象一只钟表] 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战场的腹地,看到到处是累累弹坑,一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厚的火药味,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怒火。
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
黄继光终于来到前线连队,却分配去担任通讯员。
连队战斗时分为前沿和后勤,本想上前沿阵地去多杀敌人,可是,根据需要,黄继光与副指导员被留在后勤。
黄继光心里就象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他见一起入伍的老乡吴三羊、肖登良打死了不少的敌人,真是羡慕。
于是,他向副指导员欲请假三天,副指导员得知他是想跟老乡一去前沿杀敌时,副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
是什么在推动它
”,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零件,他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
我们的战场就象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零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黄继光听完副指导员的谈话,心里明亮了许多,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片面的思想,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编辑本段]背景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
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
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
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
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
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编辑本段]故事 黄继光扑向敌人枪口时的姿势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
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
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
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
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
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
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
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
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
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
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
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
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
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
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
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
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
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
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
1960年3月,会见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战后,当时的目击黄继光英勇事迹的战士大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只有135团6连连长万福来重伤后活了下来。
他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曾上书陈情。
志愿军总部遂撤销了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
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
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编辑本段]《黄继光》课文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课文图片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
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
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
如果不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
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
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
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
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编辑本段]《黄继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课文。
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文中主要讲的是黄继光为了祖国的利益,人们的未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盾牌,挡住了敌人那狂风暴雨的子弹。
让战友们取得了胜利,但他却永远地埋在了地下。
战后,战友们丝毫没有半点微笑,满脸的泪水,因为这次的胜利是由黄继光年轻的生命换来的。
是他用自己的身躯做为交换而得来的。
读后我百思不得其解,黄继光的未来是灿烂的,是充满希望的,为什么他反而愿意以身躯为盾牌来挡住敌人的子弹呢
后来我明白了,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
面对死亡,他无所畏惧,面对战友,他奋不顾身。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黄继光他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编辑本段]黄继光纪念馆 黄继光纪念馆地址: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凯江镇东河路下段1号 黄继光纪念馆楹联: 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奋不顾身成伟业 纪极黄继光非常之事报功崇德显而触目树丰碑 ————董必武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黄继光烈士墓—郭沫若 坚如玄武铁骨铮铮果是烈火出金刚 魂归凯江英名荡荡理当全民奉祠记 ————马识途 继承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卫国保家纸老虎闻风丧胆英雄业绩千秋辉耀 光大国际主义崇高精神援朝抗美真豪杰慷慨损躯战半红旗永世飘扬 ————团中央 军民楷模功垂千秋 英雄烈绩凯歌百代 ————德阳市政 相关资料:用胸膛挡枪口的特级英雄——黄继光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通信员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反击战中,以胸膛堵住了敌军的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充分表现了为正义与和平而勇于自我牺牲的无比高尚的思想品质。
黄继光,1931年12月生,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军心窝的一把钢刀。
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美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
志愿军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美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
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
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
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
时间就是生命。
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坚决地请战: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
营参谋长转过身,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
现在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
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
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
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的吼叫着,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
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
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了,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担负攻击任务的部队高喊着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号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1]为表彰黄继光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伟大精神,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
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镌刻在上甘岭背后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与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他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通信员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反击战中,以胸膛堵住了敌军的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充分表现了为正义与和平而勇于自我牺牲的无比高尚的思想品质。
黄继光,1931年12月生,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军心窝的一把钢刀。
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美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
志愿军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美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
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
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
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
时间就是生命。
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坚决地请战: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
营参谋长转过身,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
现在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
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
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
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的吼叫着,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
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
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了,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朝鲜战地上为黄继光镌刻的纪念碑文的道路。
担负攻击任务的部队高喊着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号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为表彰黄继光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伟大精神,1953年4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
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镌刻在上甘岭背后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与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他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