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南开大学读后感400字
说到天津的学校,不得不提南开大学,周总理的母校。
逛了一圈,说实话,有些失望,大门建的一点都不霸气,还不如隔壁的天津大学。
有可能是因为本人从小不爱学习,所以对这些什么名校木有什么特殊感觉。
因为不想明目张胆的告诉别人,我是来参观南开的,所以没有和一群屌丝一样站在校门口,和简洁的南开大学校门亲腻。
直接装模做样的好像是莘莘学子一样的走进去了。
周恩来说:我是爱南开的。
我也是,爱她温情的怀抱,葱绿色的大手,坚实的胸膛,可最爱的还是岁月留下的皱纹,深沉也优雅。
校区虽然不大,也没有太多的民国建筑。
但是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教学楼的新鲜程度帮到没朋友,总之,你来了天津,不看看南开,也说不过去吧,至于看了之后呢,也就是看了而已。
入伍政审,单位证明怎么写
急
参军应该没问题,正如上位仁兄而言,大学生参军的体检要求是比较宽松的,手术后视力应该没问题,肺结核有治愈档案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至于报考军校,一般也有直接从地方院校招收学员的,但是专业要求就比较窄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招收文科的,不过这些人基本不属于指挥专业的,体检相对也不会太严格,手术后视力绝对能符合要求。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实现军旅梦想,那以后就是同行呢
乡愁-余光中-句子赏析
乡 愁一、课文分析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很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
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
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
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
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二、问题研究“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类似的托物寄情的技巧在余光中其他的诗作里也时有所见。
如: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皮靴踩过,马蹄踩过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一丝伤痕也不留下——台风季,巴士峡的水很拥挤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喂!再来杯高粱!——在林肯解放了的云下|惠特曼庆祝过的草上坐下,面对鲜美的野餐|中国中国你哽在我喉间,难以下咽东方式的悲观——“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是诗人参观故宫博物院藏品后吟出的名句,他巧妙地将大陆之爱与一只晶莹剔透、几经劫难仍完好无损的白玉苦瓜联系到了一起。
而诗人留学异邦因孤独冷寂而酗酒的情绪,被别出心裁地喻为“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类似的例子还有,“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等等,这些诗句均将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情绪物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激荡着读者心中共有的情感。
三、诗人评说:溶哀愁于物象(流沙河)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2年)。
这首小诗我用四川土话朗诵过好几次,听众反应强烈。
诗写得好,一目了然,谁要我来詹詹费词。
真要叫我说说,却又感到为难。
这是一粒水晶珠子,内无瑕斑,外无纹痕,而且十分透明,一眼便可看穿,叫我说些什么。
我看见了的,别人也都看见了,还要我来说吗。
看来看去,这粒水晶珠子仿佛不是工匠琢磨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不。
这是诗,人写的。
既然是人写的,总不会是一挥而就的,其间必有一个创作过程。
这个过程,如果作者自己出来说说,我们听了,或有助于今后写诗,也未可知。
可惜沧海横隔,同胞难聚,遗憾遗憾。
那么,参照着写诗的一般经验,我就来冒昧地猜一猜余光中是怎样写成这首诗的吧。
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中外相同。
翻翻唐诗宋词,游子抒写乡愁之作,多得叫人吃惊。
现代中国人,粗具文化的,差不多都念过或听别人念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0年代的和40年代的学生,恐怕都唱过或听别人唱过这支歌吧:“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
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
故乡人,今何如,念念常不忘。
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只是这支歌的曲调是从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里挪借来的,这点唱的人未必都知道。
至于40年代的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流亡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不会唱的。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台上一唱,台下都哭,感人至深。
这支歌余光中肯定会唱。
他还会唱:“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因为他在一首诗里提到过这支歌。
髫年所唱,没齿难忘。
那些遥远了的记忆不可能同他的这首《乡愁》无关。
厚积薄发,一首小诗里涵藏着多少年的感受啊!余光中该记得很清楚,自己小小年纪,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
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
紧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字迹,写着自己的姓名的。
多次失望之后,收到一封信了,比伙食团打牙祭还快活。
恭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背得了。
然后细察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盖着邮戳呢。
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呢。
看能看见,摸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
浩浩长江万里,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
这一枚小小的印着孙中山先生肖像的盖着故乡的邮戳的邮票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十多年后,他写了一首: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你能够日飞千里;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和宽厚的友谊。
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你终年在其间跋涉;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你才能休息片刻。
邮票啊,邮戳啊,家信啊,印象太深刻了,直到1981年他还在一首《梅雨笺》里写到它们: “方的邮票\\\/圆的邮戳\\\/只轻轻地一敲\\\/扁扁的心情(河注:薄薄的家信)\\\/就留下了烙印。
”《乡愁》的第一段抓住邮票这个物象,说小时候的乡愁,一个流亡学生的乡愁,是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邮票。
这样写,对他说来,不但是很方便的,而且是很合情的,很合理的。
少年时期匆匆去了如烟云之过眼,未来的诗人渐渐长大了。
40年代末,他随父母迁居香港,旋即去台湾,插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952年毕业后,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出版,得到梁实秋的好评,名声大噪,同时入伍服役。
1954年同未来的妻子小名咪咪的恋爱,有一首情诗《咪咪的眼睛》为证。
1956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
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该算是新婚别。
台湾基隆港上船,横渡太平洋,美国旧金山港登岸。
身在异国,心在家里,捻弄着那一张窄窄的来程船票,乡愁顿起。
不过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已经变了,慈母让位给新娘了。
少恋母,长恋妻,人之常情啊。
《乡愁》的第二段抓住船票这个物象,说长大后的乡愁,一个异国孤客的乡愁,是把他从新娘身边引走的那一张船票。
这样写,对他说来,也是很贴切的,他写他自己的真实感受嘛。
1958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
他把骨灰匣安放在窗台上的盆花丛里,写诗为母亲招魂,唤她的慈魂快快回来,回到这“火后的小城”里来,回到这“四方的空城”里来。
在这一首《招魂的短笛》里,他对母亲的慈魂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河注:他的母亲是江苏武进人)。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
”余光中是个孝子,多有悼亡母的章句,写得十分感伤。
送母亲的骨灰匣回她的故乡去入土安葬,这一孝思,迄今二十多年了,尚未实现,虽然春天已经来到了。
那骨灰匣想来早已入土,大约是安葬在台北市郊的圆通寺吧,因为他在一首诗里说,清明节扫墓日他听见母亲在圆通寺喊他。
以常理推之,那里该有一方小坟吧。
邮票啊,船票啊,坟墓啊,这些物象里潜溶着多少哀愁啊!它们象征着距离:邮票,船票,空间的距离;坟墓,阴阳的距离,死生的距离。
薄薄的一层混凝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比千山万水的相隔更遥远啊!《乡愁》的第三段抓住坟墓这个物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天的那一方坟墓。
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又变了,爱妻让位给亡母了。
这一段是高潮,出奇制胜。
读者为之惊愕,细细一想,悲从中来。
我朗诵到这里,嗓子都颤抖了。
人到中年以后,阅历既多,五味尝遍,渐渐地看透了人世的诸般畸形怪相,于是不再好奇;渐渐地懂得了事业的艰难,于是雄心消泯。
他的头脑里憧憬日少而回忆日多,愈来愈像反刍动物,常常咀嚼肚子里的旧闻往事,竟有回甜之感,于是“鸟倦飞而知还”,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
白天忙着,不太觉得,到了夜间,故国故乡故园便频频地来入梦了。
早晨醒来,梦去无痕,依然人在台北市厦门街的小巷中的一座古老的院子里。
乡愁难遣,翻翻中国地图,神游太湖,溯江而上,直抵重庆市江北县悦来场,又沿江而下,看那“蒋山青,秦淮碧”的南京城,想起昔年那里有许多美丽的表妹……最可恼的是那一湾海峡,二指宽罢了,浅浅的一层海水比纸更薄,就是涉不过去。
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再一变,变成了那可恼的海峡。
《乡愁》的灵感也许是这样来的吧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腹稿里支起的第一个构架,很可能就是这样的。
有了这个构架以后,便回头去翻查记忆的仓库,专找如海峡那样的象征着距离的物象。
不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邮票啦船票啦坟墓啦之类的物象。
于是用这些物象做横梁,仿照着第一个构架,又支起了下面三个构架: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这便是《乡愁》的雏形了。
第一个构架,就其意义而言,分量最重,虽然是先出,却做了结尾。
何况按时间顺序排下来,也应该做结尾。
诗人写过去,只是为了写现在。
现在望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发愁呢,这才是全诗的落脚点。
余光中把《乡愁》归入他所说的“浅易之作”。
他所说的“浅易之作”是指那些如《乡愁》一类的 “一读就懂”的诗,不是说“浅易”的一定不好。
“浅”是文字浅显,“易”是容易读懂,他不反对“浅易”,但是,台岛那里“许多读者”“要求一首诗一读就懂”,却遭到他的反感。
他说:“一个人如果只能读浅易的诗,就注定自己终身在诗国做匆匆过境的观光旅客。
”这话恐怕说得太重了吧。
除了写诗的内行,一般读者,各有各的事业,奔波忙碌,然疲役,偶有余暇,不去看电视看电影看跑马看黄书,而去观光诗国,也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哪怕匆匆过境呢。
对这样的读者,理当叩头称谢才是,不宜责之太重。
何况台岛那里就是有些深奥得可厌的诗,不但一般读者叫苦,写诗的内行也说读不懂呢。
例如张默的《无调之歌》,大诗人如洛夫者竟然都这样说:“这首诗我看了很久,看不太懂。
”何况一般读者呢。
要求浅易一些,一读二读三读终能读懂,而不是愈读愈头疼,难道不应该吗
我之所以要向读者介绍《乡愁》,正是看中了它的“浅易”。
而它的精巧的构思,溶哀愁于物象的本领,值得我们潜心揣摩,从中学习诗艺,乃是自不待言的了。
(选自《流沙河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四、《乡愁》赏析(李元洛)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
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 “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
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
《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
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
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
《乡愁》共四节。
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 “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席慕容的《乡愁》】【诗歌全文】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歌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作者简介】席慕容(1943-),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等。
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容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
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
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
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
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找的
人的一生到底要有多少证件
准→出生证→独生证→身份证→学生证员证→党员证→证→毕业证→暂→结婚证→房产证→驾驶证→行驶证→健康证→工作证→医保证→下岗证→ 失业证→上岗证→资格证→荣誉证→通行证→残疾证→退休证→老人证→死亡证下面是证书分类,赏析:家庭婚姻类1.“准生证”。
当人还在娘胎里没成型的时候,父母就要开始为他们准备“准生证”。
(中国人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指引下,人的出生权利都被严重限制。
没有一纸证明,你降临到这个世上就是非法。
没有户口,找不到组织,上不了学。
)2.“初婚初育证”。
与准生证栓在一起的是夫妻双方的初婚初育证。
3.“婚检证”。
法律明文规定,结婚之前要进行婚检。
于是就有了“婚检证”,证明已经过婚检,并合格。
4.“妊娠诊断证”。
每一对新人在即将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刻都非常兴奋,兴奋之余别忘了去医院进行妊娠诊断,更别忘了办理“妊娠诊断证”。
5.“出生证”。
孩子在医院出生之后,“准生证”就更换为“出生医学证明”(简称“出生证”)。
(别看就是一张医院,还不是政府机构,开出的医学证明,但对于你以后的发展非常关键。
如你出国的时候就需要出生证明)6.“计划生育证”。
孩子出生之前,父母还得办理“计划生育证”。
这一纸证明就是政府给了一个计划生育体制内的生孩子的指标。
7.“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
如果父母不是在户口所在地生育孩子,很不幸,还要办理一个“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
8.“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假如你的孩子是独生子女,那么恭喜你们了,你们可以去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9.“预防接种证”。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度危险的世界里头,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有限,所得得接受智慧的结晶----疫苗注射。
从出生开始注射的疫苗需要办理“预防接种证”。
有了“预防接种证”之后,才可以注射各式各样的疫苗。
10.“健康证”。
当你参加工作之时,根据参加不同行业的要求,需要办理“健康证”。
“健康证”一般由地方的防疫机构办理,而且不能异地流通。
“健康证”一般表示身体无重大传染病之类的,但不包括心理疾病。
11.“结婚证”。
长大成家了,找个伴侣结婚。
这就需要办理“结婚证”。
如今办理“结婚证”相对简单了,只需要两个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不需要单位开具“未婚证明”等。
结婚证9元,全国统一价
12.“涉外婚姻证明”。
若你的配偶是外籍友好人士,那你们结婚之后还需要办理“涉外婚姻证明”以示你的配偶不是本土的。
13.“新婚培训证”。
新婚夫妇应携带有关的证件到有关部门去参加新婚培训,并且办理“新婚培训证”。
14.“婚育培训合格证”。
参加新婚培训之后,经过象征性的考试,办理“婚育培训合格证”、15.“计划生育保健服务证”。
凭这个证可以享受孕前优生检测和孕期跟踪服务----这是官方的说法。
16.“节育证”,又称“上环证”。
这是计划生育体制内的避孕节育证明,有时候也是为了二胎孩子间隔的需要。
17.“离婚证”。
人与人相处比较艰难,所以有结婚的人,同时也有离婚的人。
你自己声明离婚不算,要去民政机构办理“离婚证”才行。
办理离婚证的成本远高于结婚证,一般是22元~几百不等。
18.“单身证明”。
某些部门为了有些遏制重婚现象,就想出这招。
你想结婚
得先办理“单身证明”
19.“领养证”。
汶川大地震留下很多孤儿。
社会上很多热心的人想领养。
在领养之前你要看看法条看是否符合条件,并且要办理“领养证”。
20.“未婚证”。
去外地务工的人,你声明自己未婚不算,要政府开出的证明才行。
于是就要到公安机关办理“未婚证”。
同等效力的还有“婚育证明”。
21.“生存证明”。
政府为了对付某些恶意片区养老金的人要老人办理“生存证明”,有了这个证明,你才是活着。
22.“火化证”和“安葬证”。
现在推广火化,要“火化证”和“安葬证”。
23.“死亡证”。
在中国游走了一周,觉得累了,也不耐烦了。
人老了,寿终正寝。
即使这样,办证还不消停。
人死了,要办“死亡证”。
24.“养老保险证”退休之后,不用参加工作了。
在缴纳了足够的社保金之后你可以领取养老金。
但前提是你办理了“养老保险证”。
身份类25.“户口本”。
在经历过出生一大堆证件的折腾下,终于可以确认孩子的出生没有危害到国家。
现在就应该去公安局办理“户籍证明”。
(这是人一生第一张最具分量的证明,是后面所有证件的基础。
没有它,你在中国寸步难行。
)26.“身份证”。
当满16周岁时,就需要办理“身份证”了。
“身份证”是公民证明,也是人一生第二章最具分量的证明。
在很多情况下,身份证可以替代户籍证明单独使用。
27.“三侨生证明”。
如果你是“三侨生”,那恭喜你,你可以在高考中加15分。
前提是你必须办理“三侨生证明”。
三侨生是指归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
28.“军人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保家卫国。
光荣入伍后,要办理“军人证”。
29.“团员证”。
从初中开始,共青团就开始选拨优秀的学生作为发展对象。
加入共青团之后就有了“团员证”,直到28周岁自动退团。
30.“党员证”、为了在考公务员和进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的时候有优势,很多人热衷于入党。
入党就要办理“党员证”。
31.“公务员证”。
这个东西好像不能办理,只能核发。
有了这证,你就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公务员了。
32.“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光嘴巴上说你是海归,没人信,你得出示“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这个证明一般是由我国驻外使馆出具,首先肯定了你是留学人员,其次在外国的正规大学完成学业并获得正式的学位。
33.“老人证”。
当人老了(满60周岁),为了享受各种优惠措施,最好办理一个“老人优待证”。
有了老人优待证,在广州坐公车渡轮免费、地铁半价。
当然,一般情况要广州本地户口才能办理,外来人口不能办。
34.“残疾证”。
上帝并不公平;人有旦夕祸福。
先天或后天造成了身体的残疾,得办理“残疾证”。
有了“残疾证”可以享受到一些优惠措施。
“残疾证”一般情况下全国通用。
35.“无犯罪证明”假如一天想到广交会去扩展业务,进去之前你还得去公安机关办理“无犯罪证明”,美其名曰是为了反恐需要。
36.“离休证”和“退休证”。
终于都熬到退休年龄了,退出工作岗位要办理“退休证”。
如果你还是离休人员,就要办理“离休证”。
学习、工作类37.“学生证”。
幼儿教育结束后就接受9年义务教育。
一踏进校门之后,要办理“学生证”。
“学生证”代表着你还是学生身份,最长的莫过于从小学到博士阶段都在脖子上挂着一张学生证。
有“学生证”一般能享受到优惠政策,比如看电影、逛公园等票价打折等,但只限于23周岁的学生。
38.“毕业证”。
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业,都要办理一张“毕业证”。
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39.“学位证”。
从本科开始又有了学位授予制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一般情况你都可以授予“学位证”,包括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
40.“报到证”。
又称“派遣证”,由省级就业指导机构签发给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接转毕业生人事档案、户口的有效凭证。
你不是大学生,你没有“报到证”。
41.“在读证明”。
这是证明还是学生身份,主要出具单位是学校,用途可能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或者其他。
42.“贷款证明”。
家境不太宽松的家庭在供子女读大学都会尽量申请助学贷款。
完成学业之偶毕业证和学位证就被押在学校,但找工作得用。
于是就必须办理“贷款证明”,证明未偿还贷款,毕业证见被抵押。
43.“借书证”。
去图书馆或在图书馆借书,还得办理“借书证”(或称“图书证”)。
44.“英语四六级证”。
在有些高校,如果你的英语过不了四级、六级就不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
所以学生又开始拼命学外语考级。
通过了就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45.“上岗证”。
从学校光荣毕业后,拿了一大堆证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得办理“上岗证”。
46.“职业资格证”。
参加工作之前你要找工作,即使你是大学生国家也不给分配了。
应聘工作时单位要看你的“职业资格证”、“职称职级证”等。
47.“工作证”。
有了“上岗证”之后,还得办理“工作证”,代表你是工作一族,不再是学生。
48.“从业资格证”。
如果你谋到一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差事,就需要办“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
49.“执业资格证”。
或者你对某些行业感兴趣,比如想从事律师、会计、精算、医生等,那还得考“律师资格证”、“会计证”、“精算师”、“医生执业证”证书等。
50.“教师资格证”。
如果你想当老师,不是拿根粉笔在黑板上指点江山就可以,还得去考个“教师资格证”。
51.“社保证”。
参加工作后,被强制纳入国家的保障系统,这就要办理“社保证”。
52.“下岗证”。
国企改革了,人员分流了,可能就下岗了。
下岗后还要办理“下岗证”。
53.“失业证”可能你没有那么幸运熬到退休,中途就失业了。
为了领取失业保险金,你还得办理“失业证”。
54.“离职证明”。
可能是为了社保局退社保费或另谋新职等需办理“离职证明”。
55.“汽车驾驶证”。
房子可能在郊区,地铁不通,上个班要倒几次车,只能买车。
买车之前要办理“汽车驾驶证”,就是你有资格驾驶某种车了,够技术条件了。
迁徙、旅行类56.“护照”。
很多人想出国见见世面,或者去留学。
去之前得办“护照”签证。
这是代表国家允许你可以走出国门了。
57.“边境证”。
出国就会越过边境。
越过边境就需要办理“边境证”。
表示你可以越过边境了。
58.“港澳通行证”。
去一下香港、澳门等已经回归祖国怀抱的地区吧,手续却一点都不比去国外简单。
去之前你要办理“港澳通行证”,并且还要“签证”。
59.“赴台同意书”、“在职证明”。
去台湾比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复杂、麻烦,要办理“护照”的同时,还要出示身份证、学历证、驾驶证、户口本、港澳通行证等诸多证件,同时还需要单位开具的“赴台同意书”和“在职单位证明”。
60.“居住证”和“暂住证”。
有时候出国可能比走出自己的城市要容易一些。
现在去国内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就要办“居住证”,以前管叫“暂住证”。
这代表着在国家不允许迁徙自由之后,你到另外一个城市只能“暂住”,不能“长住”。
61.“特区边防证”。
改革开放就有了经济特区;特区经济好,很多人希望过去工作。
去之前你要办理“特区边防证”,不然不给你进去。
62.“外出务工证”。
出外务工不是你背着行李搭上火车,找到企业起早摸黑上班就够了。
至少兜里得揣着“外出务工证”,不然会被遣返。
财产相关63.“房产证”和“土地证”。
家庭开始庞大起来,再也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情形了。
成员多了,必然就要更大面积的房子。
买房子,就需要办理“房产证”、“土地证”。
64.“房屋他项权证”。
在用房子抵押向银行贷款时,由房管部门核发,银行持有的权利证明。
65.“国有土地使用证”。
你在城市买了房,就必须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因此城市建设用地属于国有土地。
66.“土地使用证”和“契税证”。
房子买好了还要办理几张证“土地使用证、契税证”。
67.“行驶证”。
车买好后,你要给车办理“行驶证”。
没有这个证,你的车还不给上路。
68.“养路费证”。
在燃油税没实行前,对机动车还是需要缴纳养路费的。
缴纳养路费就是办理“养路费证”的过程。
办理了此证,你才可以使用国家公路。
69.“营运证”。
除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生活自用货车和非营运性小轿车外,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办理“营运证”。
70.“营业执照”。
终于有一天,你不想朝九晚五打卡上班,想自己做老板了。
做老板前你要去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71.“经营许可证”。
有了营业执照还不够,你还得办理所属行业的“经营许可证”。
72.“税务登记证”。
有了政府许可你营业后,得做光荣的纳税人。
就得办理“税务登记证”。
73.“卫生许可证”。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卫生部门尤其懂得这个道理。
你一个人干净不叫干净,一群人干净才叫干净。
所以你得办理“卫生许可证”。
74.“消防许可证”。
企业的经营场合关系着不特定人和财产的安全,所以必须得到消防部门的批准和验收,这就需要办理“消防许可证”。
75.“收入证明”。
办理信用卡的时候,先开具“收入证明”,以证明你有偿款能力。
76.“贫困证明”。
在大学要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或者其他用途,就得先去征政府机构办理“贫困证明”。
其他类77.“献血证”。
当你爱心膨胀出去献血之后,有关部门就给你办一张“献血证”,记载着×年×月×日,×××在××地方献了多少(毫)升的血,血型为×型。
78.“游泳证”。
只有在你的身份确认、经过了相关的体检之后,才能办“游泳证”。
拥有了这个证明之后,你才能去游泳,不然你会被赶上岸,严重时候可能是犯罪。
79.“气象证明”。
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可能对方会要求出具“气象证明”,以证明不是人为的。
这就需要去气象部门办理“气象证明”,而且收费相当不低。
80.“宠物证”。
人与人之间是隔膜的,人与动物之间可能更容易融洽。
但养宠物前,要办理“宠物证”。
关键这个“宠物证”还不便宜。
在校大学生参军需办什么手续
参军的优缺点是什么
在校大学生征兵流程1、由院人武部和各系组织实施,并在校园网、广播站等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
2、组织报名。
学生到所在系(或院人武部)报名,报名者须书面申请、家长签署意见。
3、资格审核。
各系按征兵要求对应征学生名单进行初审,并将合格名单上报院人武部。
4、身体检查。
报院人武部在初审名单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体检。
(体检分初检和复检两次) 5、组织政审。
对体检合格的学生由报院人武部和各系共同进行政审。
6、名单公示。
对体检、政审合格的学生名单公布。
7、收取应征入伍学生的身份证。
批准入伍学生将本人的身份证交院人武部。
8、欢送。
由院人武部和各系,根据送兵具体情况共同组织欢送仪式。
备注:学生入伍后,一些善后工作: 1、家长到学校领取应征入伍学生的《入伍通知书》。
2、学校办理注销应征入伍学生的户口、身份证手续。
3、办理应征入伍学生家属的《优抚证》。
4、办理应征入伍学生学费清退手续。
由院人武部到财务处办理后发给家长。
5、办理应征入伍学生学籍保留手续。
由各系到学工处办理。
6、应征入伍学生服满兵役后需回校继续学习的,由退伍学生本人到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办理学籍、户口、身份证恢复手续。
7、退伍学生持相关证件在指定民政机关领取优抚金。
大学生入伍的意义在于使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行列当中,有了当过兵的知识分子,这对以前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形象有了根本改观,他们不再与坚强隔绝,拥有了军人气质。
军队的锻炼环境具有特殊性,它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同时,中国军队有不少在战争年代因某人或某一场战斗闻名全军的光荣部队,在这样的部队接受传统教育,能加强自己的荣誉感,感受前辈军人英勇善战,无畏的牺牲精神。
这种教育比学校书本教育更有实际效果,可能深深影响今天的大学生情感,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为国家民族的献身精神,这是我们目前非常需要的教育。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已经不在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但在军队的实践是以前没有的机会,这次国家为大学生提供休学当兵的实践机会,它的条件是很优越的,这样的机会能争取到也是很难的。
因为中国军队的数量和中国人口的比例相差很大,当兵的机会不具有普遍性,多数中国人一生都没有机会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