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阮籍传读后感

阮籍传读后感

时间:2017-03-12 02:07

读阮籍传有感800字作文

我想所有练法的朋友都听说过字八法”,最经典的“永”,不是颜、柳、欧,也不是苏、黄、米、蔡,而是“永和九年”的“永”。

正如这个浮在空中一千六百多年的汉字,魏晋时的故事也是隽永的。

唐朝有一个叫王勃的青年人,误打误撞,酿成一篇美文——《滕王阁序》。

里面有一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是说阮籍这个人着实有趣,驾着小车四处闲游,遭遇一片荆棘无路可走时,竟涕泗横流号啕大哭起来,终等到无力之时,才收僵回马另寻道路。

这个人实在太可爱了

就这样,这辆小车又把他带到另一个天地——河南荥阳广武山。

这个地方曾是楚汉之争最激烈的地方。

东城屯过刘邦,西城驻过项羽,铁戟未销,衰草离披。

就在这百感交集之时,他远望汩汩的广武河,大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我想以我的深度,还不足以知道“竖子”是高祖还是霸王或是旁的什么人,只知道一些郁闷早已在他心中埋伏下了,眼前的景色撩人,于是乎这句话得以爆响。

人常道“阮籍猖狂”,是说阮籍做事大多不拘礼法,哪怕是做官。

一次阮籍不经意间对司马昭说:“东平这个地方蛮好,风土人情,我都挺喜欢的。

”司马昭便派他去东平做官。

骑驴赴任的他一到东平,立即有了仙人指路的效应。

漫不经心地浏览了公文后,他立即下一道令——拆墙。

官员之间办事的隔墙全部拆除,办公效率果真大幅提升,莫非他早已参透了现代管理学中的“透明化办公”了

除此之外他在东平还精简法令,让所有官员的政治才能都有了施展的空间。

声名鹊起的阮籍环视四周,觉得再也无事可做,想了想,回家吧,就这么双手一拍,走了。

仔细算来,阮籍正儿八经的当官,也就十来天。

唉呀,狂人阮籍,我着实喜欢。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乱世总会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他们以自己的想法而生存,不在乎封建礼教的拘束,显得真实而不虚伪。

而在这批人当中,嵇康走在了最前面。

从来都是喜欢着嵇康的,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是惊异于他对生死的坦然,或许是羡慕于他能摆脱约束的心境,又或许是喜爱于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气质,不管如何,这就是嵇康。

嵇康的生命乐章比阮籍的更清晰,更明亮,因为他活的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

他的心中有一个家园,远离官场,回归自然,享受悠闲,这个家园便是竹林。

乱世的读书人,胸中积郁了多少苦闷

可是有七个人,个个有苦闷却都能在苦闷中抬起头来,于是便有了竹林七贤在这乱世中吟唱着自己的生命价值观。

嵇康很珍惜彼此之间这份特殊的亲情,浓烈且淡泊。

可是,往往越是珍惜,能留住的也就越稀少。

山涛不懂他,吕巽也不懂他,钟会更不懂他,竹林诸贤,向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弹琴,沉默,打铁,啸声相和。

山涛进入官场,是否把竹林精神给忘了

是否把嵇康的人格给忘了

吕巽乱伦,是否也把嵇康“朋友”的定义给忘了

对于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

而这两件事,无疑给嵇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的心里充满了悲愤与无奈,一封接着一封的绝交书,加之钟会的谗言,最终把他推向了死神的手中。

行刑的当天,他破例穿的很漂亮,他要尽显龙章凤质,他将在刑场完成他最后的生命之舞。

他坐在琴前,将他最后的风度注入《广陵散》,琴音铺天盖地,丝毫不乱。

弹毕,从容赴死。

四十岁的美男子身首异处,鲜血从颈腔喷出,三千太学生泪飞如雨...嵇康的一腔正气化为清气,一腔热血化为长虹,而他所演奏的真正的《广陵散》却早已成为遥远的绝响,追不回了。

嵇康用他昂贵的生命作为代价,诠释了作为朋友的至真至诚以及对官场仕途的极度厌恶。

这样的嵇康,怎么不让人尊敬与崇拜

不知道遥远的他是怎样度过那乱世里的岁月的

不知道遥远的他在晴朗的夜晚是否曾在月下长叹

如今我们也无从知晓了,但至少有我们在遥远的今天为他叹息,为他倾倒,点点墨迹换来后世多少的追寻。

感谢他曾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曾给我们带来空灵的回想。

嵇康,终究是活在我们心里的吧。

写阮籍的文章,800字

竹林七贤啊

那是一个时代的风骨。

史海浩瀚,人若繁星。

每当拿起史书阅读,在历史的银河里,仿若与星星呢喃或与心灵在对话 ,不禁感叹,华夏民族之伟大,风流人物之辈出。

读不完,说不完,更写不完。

当我们眼眸停留在历史长河的某一段,要么被其汹涌浪涛所澎湃,要么被之潋滟的波光所迷幻。

魏晋风,这股怪异的风,掀起的波浪连史学家、语言学家的记载都少不了用这“风”字:风流、风度、风神、风情、风姿……不可否认魏晋是个乱世,是个无序的黑暗时代,因此就出现了一批祈盼太平、祥和的历史人物,其中也涌现出不少文人骚客,但在这黑暗政治、曹氏司马氏争权夺利的狭缝中,文人生存确实不易,稍不慎就会被杀头。

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被杀;张华,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潘岳,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谢灵运,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鼻祖,被杀;范晔,写成了煌煌史学巨著《后汉书》的历史学家,被杀;……还可列出很长。

当文人从这血雨腥风中回过神来,不得不考虑生命的存在方式。

“竹林七贤”就是在这狭缝中苟且偷生(可嵇康没能幸免,被杀),因此他们虽崇尚老庄,崇尚自然,追求理想的美好境界,但还是不得已采取借酒消愁,纵酒佯狂,放荡不羁,任性而行来避开政治纷争漩涡。

“七贤”中表现明哲保身和与当政间采取不合作又不斗争态度,让自己完全将世事、烦恼放下的数阮籍为最。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其父“建安七子”阮瑀。

阮籍容貌俊美,文采飞扬,嗜酒豪饮,放荡不羁,其行为往往惊世骇俗。

作为一个文化人,即便崇尚老庄,也不至于放浪形骸,但是,他又能有何为呢

其实他对历史感和文化感是有苦楚的,他虽没说,但我们也能从其行为上揣测出。

他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行驶。

高低不平一路颠簸,酒坛摇晃人也摇晃,时不时饮上一口。

马停了,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

真地没路了

自问,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

另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尽头了,他又大哭。

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能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

有一次,信马游缰地闯到了河南荥阳的广武山,这是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地方。

山上还有古城遗迹,天风浩荡,落叶满山,他徘徊良久,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竖子”是指谁

刘邦,也许是也许不是;司马氏也许是也许不是,此叹让后人一直评说 。

倒是史书记载此事,可以让人至少确证的是,他悲哀其生不逢时和对时局心存怨望。

阮籍一生比起嵇康来说政治遭遇并不险恶,得益于他的悟感。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他是亲眼目睹了的,一幕幕的血腥惨剧仿若眼前,对生命的极度卑微和极度珍贵让他谨小慎微。

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只得明哲保身。

正始之音之《咏怀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抱负,以借古讽今,以借游仙讽刺世俗,以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

其间司马昭、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政问题,或是真想听听文人的看法或是探查文人意识动态或是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总之,阮籍“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或以大醉而豁免,最终让司马昭不得不佩服“阮嗣宗至慎”,以致对他放心。

联系当今,文人多么需要宽松环境,难怪“文革”时文人噤若寒蝉……( 文章阅读网: )阮籍在少年时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就会弹琴长啸,其志向远大,以古代贤者为榜样,可偏偏遇到乱世,只得隐含收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想阮籍就更加知晓。

司马昭权力斗争获胜,为了笼络文人,也拉拢阮籍,想和他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使臣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 司马昭也希望阮籍出山为官,但每次都遭他拒绝。

真正严格来说,拒绝的也不彻底,他又能拒绝彻底

哈哈,有时他倒还心血来潮,也想做做官哩

有一次他漫不经心地对司马昭说:“我曾经到山东的东平游玩过,很喜欢那儿的风土人情。

”司马昭一听,立马要他到东平去做官。

无奈,阮籍骑着毛驴到东平之后,察看了官衙的办公方式,东张西望了不多久便立即下令,把府舍衙门重重叠叠的墙壁拆掉,让原来关在各自屋子里单独办公的官员们一下子置于互相可以监督、内外可以勾通的敞亮环境之中,办公内容和办公效率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

除此之外,他还大刀阔斧地精简了法令,大家心悦诚服,完全照办,百姓爱之赞之。

可这也仅仅做了十天“东平相”他就不情愿干了,回了家。

后人评说,这是他正儿八经的有所作为的十天为官。

李白对阮籍做官的这种潇洒劲头钦佩万分,曾写诗道: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倒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后人对其当年骑在毛驴上稍思的施政方略,竟然流传千古,还大书特书;更想不到时过近两千年还能与当今政策制定者的“公开透明、互相监督”政策高度吻合。

更有趣的是阮籍居然向司马昭要官,明确要担任北军的步兵校尉。

其唯一理由,他打听到兵营的厨师特别善于酿酒,而且还打听到有三百斛酒存在仓库里。

到任后,除了喝酒,一件事也没有管过。

在古代,官员贪杯的多得很,贪杯误事的也多得很,但像他这样堂而皇之纯粹是为仓库里的那几斛酒来做官的,实在绝无仅有。

试想如今跑官要官的哪个是为了窖藏的几斛酒

即便乡、村芝麻大官员也不会稀罕。

这可能就是魏晋之风 ,这可能就是“竹林七贤”的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吧

好好看看,。

看完了,想到什么, 写下来。

然后整理一下,大概就可以了。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300字

阮籍有咏怀诗十七首录于《昭明文选》,所以注释者应有李善与吕岩济等五臣。

如果你想看具体的注释本,中华书局1987年本《阮籍集校注》还可以参考。

不过这本书有些错误,阅读时得注意。

《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这个版本就更好了,简体横排的。

世说新语其中十则小故事的读后感,一则小故事一个五十字的读后感~

容止第七、潘岳与左思  (原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译文)潘岳相貌出众,仪态优雅。

年轻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妇女们遇见他,没有不手拉着手围观的。

左太冲(左思)奇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样出游,结果妇人们一起向他乱吐口水,他只有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乱谈之评)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

古代的骈文或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潘岳潘安仁就被简化成潘安。

还有一说是,潘安仁因曾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难当“仁”字,被后人省略一字。

  现代选美是选美女,前两年有人也办一个与“世界小姐”类似的选美男的活动,叫什么“世界先生”吧,眼见是无人喝采,无疾而终了。

我看最主要是类似于赵本山小品中的白云的妇女还太少。

小品中做为谑语,让一个农村妇女白云公开说,赵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一时满堂大笑,实际上可以看出,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做为女性,那样的话还是难以说出口。

  但读这则小故事,我们发现,哈哈,原来古人并不古板。

那时候,女性原来可以那么公开示爱呀。

当时个性解放流风所及,女性更是将澎湃激情发挥至极,她们对美男的崇拜表现更为极端。

那才是真正的“我为卿狂”

  左思这哥们也真是,咱丑了,要坚持原则“黑虽黑,是本色”,非要“东施效颦”。

就象现代有些女性吧,腿粗不是罪,可你干嘛非喜欢穿超短裙

长得丑不要紧,干嘛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以至于让人“背后想搂,当面想吐”,你不承受唾沫流星雨,天理难容呀

要知道少年做挟弹出游这种装束,在当时,那装扮就和现代女子穿高开叉旗袍或低胸露背上街效果相同。

丑人还是不要做美打扮

  刘注另引《语林》的记载,潘岳太漂亮了,每次乘车出游,姑娘们还争相向他丢水果,掷果盈车,以至于他每每满载而归。

围堵帅哥的女“粉丝”,即使是现在,看起来也够疯狂的。

西晋洛阳的女“粉丝”用水果投票,比现在风行的手机短信投票,哪个更显出位,不言而喻

我曾警告一些帅哥,想游桂林,注意必须穿一双铁鞋,要不然小心脚丫子被踩肿了

因为当地风俗,少女要是看中那位“阿牛哥”,就踩一下他的脚来示爱。

  《语林》还记载了现代电视高收视率节目——明星模仿秀的雏形。

张载很丑,每次出游,被小孩子扔石头乱砸。

人家是掷果盈车,这哥们惨啊,瓦石满车

左思挨女人们一顿乱唾,大不了回去洗洗,张载可能要付出血的代价呀。

男性版“东施效颦”可不是闹着玩的

容止第二、何平叔美姿仪  (原文)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译文)何平叔(何晏)容貌俊美,脸很白。

魏明帝(曹睿)怀疑他搽了粉,就在夏季,给吃他热汤面。

何晏吃完后,大汗淋漓,就用红色的衣服擦脸,脸色显得更白了。

  (乱谈之评)刘孝标在注言里对这段文字表示怀疑,因为何晏自幼长在魏宫,魏明帝对他应该很了解,无须这么印证。

另外,注引《魏略》说,何晏有一定的自恋情结,举手投足不离粉帛。

走上两步路,总是不忘看看自己的影子。

这让人想起希腊美少年Narcissus。

美丽女神Echo爱上了他。

他拒绝了她,而她终于绝望而死。

Narcissus非常得美,在一池静水上看到他自己的影子,弯下腰来想拥有它,结果掉进水里变成了水仙花。

这是典型的“顾影自怜”

         容止第八、手白如玉  (原文)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译文)王夷甫(王衍)容貌端庄清秀,善于谈玄,总是手拿白玉柄的麈尾,玉柄和手一样洁白,完全没有区别。

  (乱谈之评)王衍被后世认为是清谈误国者的罪魁祸首。

人们这样说,有一个原因是在“八王之乱”中,他没有什么象样的作为,却被“八王”中最能乱搞的司马越重用。

我有时怀疑司马越任用王衍是因为他的“天生丽质”。

当然,晋朝是个门阀社会,王衍出身于鼎鼎大名的琅琊王氏,凭祖萌门阀得到重用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要说那荒淫的司马皇族中的人没有一点出自于断袖之好的意识,却也不能说得太绝对。

还是到世家风云再详细谈这个人吧。

         容止第十二、玉山上行  (原文)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  (译文)裴令公(裴楷)仪表出众,即使脱去礼服,穿着粗布衣服、头发蓬乱,都显得俊美,当时人们称他为“玉人”。

见过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石山旁行走,光彩照人。

”  (乱谈之评)裴楷字叔则,曾任中书令。

王衍与裴家的关系很微妙。

一方面,同为世家大族,相互顾忌,政治观有所不同但必须互相揖让;另一方面,双方家族中都是英才辈出,尤其是精于哲理者更相参差,但哲学观往往对立。

所以王衍虽出于从裴家招婿,但与裴家的关系还不是很融洽。

王衍这个大滑头还能做的就是用力地拍马屁,我打不倒你,我就捧死你。

所以在另一篇记载中,王衍对裴楷这位裴家领袖人物极力吹捧,认为病中的裴楷也美得让人敬慕。

           容止第十五、琳琅珠玉  (原文)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

往别屋,见季胤、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译文)有人去拜访王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

到另一间屋子,又见到季胤(王诩)、平子(王澄)。

回去后,对别人说:“今天出行,抬眼就看到琳琅珠玉。

”  (乱谈之评)至于吗

王家一时势大,马屁精便吹得天花乱坠了。

其实王家不过是家族大了人才自然就多,这就是古人所谓多子多福的好处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王敦、王澄、王诩能算什么好鸟

王衍看好前两者,把他们当做持续王家高贵地位的希望,但王澄、王敦相继败亡,要不是王衍没想到的王导冒出来撑着,这条记载可能就是“今日之行,触目见瓦石块砾”

容止第十四之十三、土木形骸  (原文)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顇,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译文)刘伶身高只有六尺,相貌丑陋,可他却飘然自在,视身体如土木,怡然自得。

  (乱谈之评)七贤之中帅哥多,但刘伶不仅矮小,而且容貌极丑。

对七贤如果不恭些,这些哥们是不是找了一个“陪衬人”的角色

越是看爱弥尔·左拉的《陪衬人》越是想“以小人心度君子”。

好在刘伶自己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沉默寡言,天生一个“最佳陪衬人”

只是这哥们不滥与人交往,一般人想拿他当“陪衬人”还不行。

再看看《任诞第二十三之六》,一般人要是真拿他当“陪衬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让这哥们反涮你一把

                 任诞第二十三之三、刘伶病酒  (原文)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

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译文)刘伶喝酒喝坏了身体,酒瘾犯了难受得很,向妻子讨酒喝。

妻子把酒都倒了,把酒具也砸了,哭着劝刘伶说:“你喝酒太过分了,这不是养生的办法,一定要戒掉

”刘伶说:“很好。

不过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自己再发誓戒酒才行。

你准备酒肉祷告鬼神吧。

”妻子说:“遵命。

”于是就把酒肉供奉在神像前,让刘伶祷告发誓。

刘伶跪下祷告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斛,五斗过瘾。

女人家的话,千万听不得

”说罢就喝起酒吃起肉,晃晃悠悠又醉了。

  (乱谈之评)这起骗酒的事,充分体现了刘伶的滑稽多智、放荡不羁。

别说是老婆,就连鬼神也不放在眼中。

这在崇信鬼神的古代,的确是惊世骇俗

现代人主张唯物主义,就只有怕老婆了。

上个月听新闻说一个贪官,是女的,当然就没有老婆可怕了,就又去怕鬼神,拿贪污的钱大肆盖庙,可发一笑

        任诞第二十三之六、放达刘伶  (原文)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  (译文)刘伶常常纵酒放任,有时脱去衣服,赤身裸体地呆在屋子里。

有人看到后就批评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把房屋当作衣裤,你们怎么钻进我的裤裆里来了

”  (乱谈之评)刘伶伴随著狂饮的放荡行为也因其对名教礼法的否定有力而闻名。

刘伶无视礼仪,任性胡为。

有人认为这是从嵇康、阮籍那里学到的一些皮毛,只是放荡荒唐、玩世不恭罢了,论学识、胆量就差远了。

所以《晋书·列传第十九》从阮籍、嵇康到向秀、刘伶再到谢鲲、胡毋辅之等真是一蟹不如一蟹

容止第五、嵇康风姿  (原文)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译)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采卓异。

看到他的人赞叹道:“潇洒端正,爽朗清高。

”还有人说:“就像松下清风,潇洒清丽,高远绵长。

”山公(山涛)说:“嵇叔夜就像山崖上的孤松,傲然独立;他醉酒时样子,就像高耸的玉山将要崩倒。

”  (乱谈之评)看来纯粹玩脸蛋的那类帅哥还是不行。

杜弘治就是因为他的美更多地表现在脸蛋上,被贬得与卫玠有了差距。

你看嵇康,只是一个白——如“玉山”,就遮了千丑了——那怕是醉得“将崩”呢。

没见怎么说他容貌的,但就被认为是大帅哥而一再赞扬。

这条记载好歹还多说了一些,也只是说他具备“魔鬼身材”而已。

所以说他最迷人的还是他的风采,或者说是风姿。

            容止第十一、卓立鸡群  (原文)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  (译)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嵇绍)卓然超拔,如鹤立鸡群。

”王戎答道:“你还没见过他父亲呢。

”  (乱谈之评)得,这篇更绝,一点也不提嵇康长得是什么样。

当他的儿子被人称赞是超级帅哥时,嵇康的小友——这时候怕是已经老得有相当资格了,嘴角一撇,竟然指责这么说话的人,真是没有见识,没见过嵇康那样的真正的大帅哥,才以为这小子是大帅哥呢。

这就更从侧面更突出了嵇康,那才叫酷毙了,帅呆了。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也不少了。

如《陌上桑》中写罗敷之美,《水浒》中写杨雄妻子之妖冶。

但象《世说》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这种方式写男子之美的,却不多见。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的读后感怎么写20字

此回回评做一番隆重的结束,亦是一番崭新的开始。

  而许久不见得的生辰纲也有了下落,说来晁盖的胸襟见识复更上一层,算是暂时地超越了个人的小快活,在此名目之下,算是造化了山前山后众多小喽啰。

  林冲于山寨之上,真有一番戡乱定鼎之力,补天浴日之功。

“大义既明,非比往日苟且”十字之下,已初备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小小雏形。

  林冲的谦让,复又有杜迁,宋万辈的谦让,王伦的血,算是点醒了这些还在做梦的人。

至于林冲娘子之死,虽在意料之中,但仔细地算了算,正是林冲上山以后的事,那时大义未明,到不能把书中第一贞洁的女子就这么轻轻给苟且了,这也是林冲自爱妻子之处,待到现在,死更像是一种完美的谢幕。

世路既如此,故杨朱歧路而悲,阮籍尽路而恸,千古之下,流的都是同一种眼泪。

  至于山下宋江信步踏过月色,踏过沦落不偶的佳人,也踏过啸聚山林的豪客,还有后文使酒的闲汉,做点小生意过活的老人。

银子随手来,随手去,却又无处不在也。

  其中又有老虔婆爱钞,小姣娘爱俏。

昨日做驴做马,今日为鸡为鸭。

这包与被包的草草做戏,本就无须什么深知,仳离欢散本是世态常情,又何足怪

  (多过20字,您看行不

阮籍诗歌的代表作是什么

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

”(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 (其三十二)或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记。

”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其十二)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其五十)“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

”(其五十三)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

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贵之难保(如其十三、其五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

由于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

《咏怀诗》其一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末尾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

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

”(《昭昧詹言》卷三)又如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这首诗写独坐无人,出门无人,登高无人,所见仅为孤鸟、离兽,栖惶无主之情溢于纸上。

在这种局面之中,诗人进而感到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咏怀诗》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层生命短促之悲。

其七十九写凤凰的悲剧,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简直是阮籍的自况。

《咏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正体现了他忧愤深广的情怀。

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十分常见,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

  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阮籍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在生活中,他做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在诗歌中,他也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游仙和隐居。

阮籍的《咏怀诗》有不少篇章写游仙和隐居,有些则是仙隐结合。

他在诗中常常赞美巢由、夷齐、邵平、四皓等隐士,而讽刺苏秦、李斯等人因贪利禄而导致杀身之祸。

阮籍赞美神仙隐逸,只是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他其实是颇有济世之志的。

《晋书》本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所以他在写愤懑与出世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

如《咏怀诗》其三十一,批评曹魏政权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灭亡的命运: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官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有的诗则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如其六十七: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

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

常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

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

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有的诗则抒发自己的壮志,如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

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

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

李善《文选注》分析这种情况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